一种方便收纳的茶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50464发布日期:2020-04-28 20:38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收纳的茶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茶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便收纳的茶具。



背景技术: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的发源地,因此饮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很多中国人对饮茶有着独特的爱好。喝茶需要茶杯,现有的茶杯大多数在固定的场所使用,收纳时一般放置在茶盘里面,比较占地方。茶杯收纳后,一般为杯口向上放置,为了防尘,会倒置放置或者盖上杯盖,但均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收纳的茶杯,解决了现有的茶杯收纳时一般放置在茶盘里面,比较占地方的问题,倒置放置或盖杯盖防尘,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方便收纳茶杯,包括茶杯i、茶杯ii、茶杯iii、茶杯iv、茶杯v,以及盖子;

所述茶杯i、茶杯ii、茶杯iii、茶杯iv、以及茶杯v结构相同,均设置有杯底,杯颈以及杯口,所述杯颈处设置有左颈口沿和右颈口沿,所述左颈口沿和所述右颈口沿构成置杯台;

所述茶杯ii设置在所述茶杯i的置杯台上,所述茶杯iii设置在所述茶杯ii的置杯台上,所述茶杯iv设置在所述茶杯iii的置杯台上,所述茶杯v设置在所述茶杯iv的置杯台上;所述盖子下端设置盖口,所述盖口设置在所述茶杯v杯口上。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进一步地,所述茶杯ii的杯底外轮廓形状与所述茶杯i的杯颈内轮廓形状相匹配,所述茶杯iii的杯底外轮廓形状与所述茶杯ii的杯颈内轮廓形状相匹配,所述茶杯iv的杯底外轮廓形状与所述茶杯iii的杯颈内轮廓形状相匹配,所述茶杯v的杯底外轮廓形状与所述茶杯iv的杯颈内轮廓形状相匹配;所述盖口外轮廓形状与所述茶杯v的杯口内轮廓形状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左颈口沿和所述右颈口沿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现有的茶杯收纳时一般放置在茶盘里面,比较占地方,倒置放置或盖杯盖防尘,不方便的问题。通过在茶杯杯颈处设置左颈口沿和右颈口沿构成置杯台,可将茶杯摞起放置,节省放置空间,上置茶杯杯底外轮廓与下置茶杯颈口内轮廓相配合,可以防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收纳茶杯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茶杯i,2.茶杯ii,3.茶杯iii,4.茶杯iv,5.茶杯v,6.盖子。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茶杯结构示意图;

图中,7.杯底,8.杯颈,9.杯口。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盖子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盖口。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茶杯俯视图;

图中,11.左颈口沿,12.右颈口沿,13.置杯台。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收纳茶杯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收纳茶杯的第二实施例茶杯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收纳茶杯的第二实施例盖子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收纳茶杯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收纳茶杯的第三实施例的茶杯俯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收纳茶杯的第三实施例的盖子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

本技术:
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部件:茶杯i1、茶杯ii2、茶杯iii3、茶杯iv4、茶杯v5,以及盖子6。茶杯i1、茶杯ii2、茶杯iii3、茶杯iv4、以及茶杯v5结构相同,如图2所示,均设置有杯底7,杯颈8以及杯口9,如图4所示,杯颈处设置有左颈口沿11和右颈口沿12,左颈口沿11和右颈口沿12构成置杯台13。置杯台的设置,可使茶杯收纳时,形成摞起效果。需要将茶杯收纳时,茶杯ii2放在茶杯i的置杯台13上,茶杯iii3放在茶杯ii2的置杯台上,茶杯iv4放在茶杯iii的置杯台13上,茶杯v5放在茶杯iv4的置杯台上。如图3所示,盖子6下端设置有盖口10,盖口10放在茶杯v5杯口9上。通过上述安放,可将茶杯摞起放置,形成宝塔的样子,可节省放置空间,也很美观,需要用茶杯时,依次取下盖子,茶杯即可使用。其中盖口10置于茶杯v5杯口9上,此组合放置还可以作为装茶叶的器具。

茶杯ii2的杯底7外轮廓形状与茶杯i1的杯颈8内轮廓形状相匹配,茶杯iii3的杯底7外轮廓形状与茶杯ii2的杯颈8内轮廓形状相匹配,茶杯iv4的杯底7外轮廓形状与茶杯iii3的杯颈8内轮廓形状相匹配,茶杯v5的杯底7外轮廓形状与茶杯iv4的杯颈8内轮廓形状相匹配,盖口10外轮廓形状与茶杯v5的杯口9内轮廓形状相匹配。相匹配的设置,可以使茶杯放置后,杯口无空隙,灰尘不易落入,具有防尘作用。

杯颈处的左颈口沿11和右颈口沿12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对称设置,左颈口沿上端和右颈口沿上端,左颈口沿下端和右颈口沿下端有一定距离,形成豁口,方便茶杯中液体倒出。

第二实施例

如图5所示,其放置原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6所示,其茶杯俯视图中,杯口9多边形形状为十二边形;盖子6的盖口10多边形形状为十二边形。

第三实施例

如图8所示,其放置原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9所示,其茶杯俯视图中,杯底7、杯颈8和杯口9的多边形形状均为四边形;盖子6的盖口10多边形形状为四边形,盖口10轮廓形状与茶杯v杯颈8内轮廓形状相匹配,盖口10置于茶杯v的置杯台13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茶杯数量不仅限于上述所述的5个,也可以是多于或者少于5个茶杯,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方便收纳的茶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部件:

茶杯i(1)、茶杯ii(2)、茶杯iii(3)、茶杯iv(4)、茶杯v(5),以及盖子(6);

所述茶杯i(1)、茶杯ii(2)、茶杯iii(3)、茶杯iv(4)、以及茶杯v(5)结构相同,均设置有杯底(7),杯颈(8)以及杯口(9),所述杯颈处设置有左颈口沿(11)和右颈口沿(12),所述左颈口沿(11)和所述右颈口沿(12)构成置杯台(13);

所述茶杯ii(2)设置在所述茶杯i的置杯台(13)上,所述茶杯iii(3)设置在所述茶杯ii(2)的置杯台上,所述茶杯iv(4)设置在所述茶杯iii的置杯台(13)上,所述茶杯v(5)设置在所述茶杯iv(4)的置杯台上;所述盖子(6)下端设置盖口(10),所述盖口(10)设置在所述茶杯v(5)杯口(9)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收纳的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杯ii(2)的杯底(7)外轮廓形状与所述茶杯i(1)的杯颈(8)内轮廓形状相匹配,所述茶杯iii(3)的杯底(7)外轮廓形状与所述茶杯ii(2)的杯颈(8)内轮廓形状相匹配,所述茶杯iv(4)的杯底(7)外轮廓形状与所述茶杯iii(3)的杯颈(8)内轮廓形状相匹配,所述茶杯v(5)的杯底(7)外轮廓形状与所述茶杯iv(4)的杯颈(8)内轮廓形状相匹配;所述盖口(10)外轮廓形状与所述茶杯v(5)的杯口(9)内轮廓形状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收纳的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颈口沿(11)和所述右颈口沿(12)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方便收纳茶杯,包括盖子和结构相同的茶杯I、茶杯II、茶杯III、茶杯IV、茶杯V,其茶杯结构均设置有杯底,杯颈以及杯口,杯颈处设置有构成置杯台的左颈口沿和右颈口沿。茶杯II放在茶杯I的置杯台上,茶杯III放在茶杯II的置杯台上,茶杯IV放在茶杯III的置杯台上,茶杯V放在茶杯IV的置杯台上,盖子的盖口放在茶杯V杯口上。解决了现有的茶杯收纳时一般放置在茶盘里面,比较占地方,倒置放置或盖杯盖防尘,不方便的问题。通过在茶杯杯颈处设置左颈口沿和右颈口沿构成置杯台,可将茶杯摞起放置,节省放置空间,上置茶杯杯底外轮廓与下置茶杯颈口内轮廓相配合,可以防尘。

技术研发人员:李程;王雅倩;张丹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9.09.17
技术公布日:2020.04.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