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扫地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41263发布日期:2020-08-21 15:19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扫地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表面清洁器具,具体涉及一种扫地机器人。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上出现了多种家用的智能清洁器具,通称扫地机器人,该类产品能够自主地在需要清扫的环境内导航行走并执行清洁操作,大大降低人工的劳动强度和时间。

实现扫地机器人清扫功能的模块主要包括主体,用以支撑或者容纳各功能模块,这些功能模块主要包含支撑轮,能够支撑扫地机器人稳定地放置于清洁表面,并能够驱动扫地机器人整体移动;空气流路,包括依次布置或形成在主体上的入口,集尘单元,过滤单元,负压单元及排风口,带着污物的空气由入口进入,流经空气流路后污物被集中在集尘单元,实现污物的分离,空气洁净后由排风口排除。

此外,为了辅助空气流路进行清洁,还设置清扫模块,包含位于入口的清扫刷组件,用以扫地机器人行进路径上的污物辅助清扫至入口中,清扫刷组件常见实现形式是辊式结构,辊式的清扫刷安装在入口中,与入口的壁形成污物进入的通道,在扫地机器人行走于清洁表面上时,清扫刷通过旋转将污物扫离清洁表面,然后带入入口,此时如有体积较大的污物例如纸屑,塑料片等清扫刷将配合入口的壁,将这些污物挤压然后推入入口内。在有些扫地机器人的产品中,会配置双辊结构,两个清扫辊以相反的旋向旋转,将污物扫到两个清扫辊之间,然后通过挤压配合空气流路的吸力将污物送进入口。

发明人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发现,扫地机器人使用时,有些体积较大的污物会被夹在清扫辊与入口的壁之间,或者夹在两个清扫辊之间无法被顺利地送入入口中,需要及时对清扫辊进行拆卸、清理,这将增加额外的工作量。并且,还需要将扫地机器人的清扫辊设置为容易拆卸和重新安装复位的结构,显然频繁地拆装会对支撑和安装清扫辊的结构强度有比较高的要求。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设计成本和制造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发明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前述揭露的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扫地机器人,通过合理设置清扫辊的结构和清扫辊的布置方向,以使在清扫辊相向转动时,施加给清扫辊与吸尘口的内壁之间或者两个清扫辊之间的物体更大的夹紧力,背向转动时则施加较小的力,以支持扫地机器人能够通过驱动清扫辊背向转动去除夹持在吸尘口的物体,而不必须要进行清扫辊的拆卸。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清扫辊的拆卸次数。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扫地机器人,包括:主体,设置于所述主体底部的吸尘口,安装于所述吸尘口内的清扫辊;

所述清扫辊被设置为:当所述清扫辊以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具有第一抗形变能力,当所述清扫辊以与所述第一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具有第二抗形变能力,所述第二抗形变能力弱于所述第一抗形变能力。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清扫辊包括:弹性的筒状外壳;位于所述筒状外壳内的辊轴;连接所述筒状外壳与所述辊轴的弹性支撑结构;所述弹性支撑结构被构造为所述清扫辊以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将以第一支撑力支撑所述筒状外壳,所述清扫辊以与第一转动方向反向的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将以第二支撑力支撑所述筒状外壳,所述第一支撑力大于第二支撑力。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支撑结构包括若干均布于所述辊轴周向的弹性支撑筋,所述弹性支撑筋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及在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之间延伸的弯折部;

所述清扫辊被设置为,当所述清扫辊以所述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所述弯折部向背离所述第一转动方向的方向凸出。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弯折部为弧形。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支撑结构包括若干均布于所述辊轴周向的弹性支撑筋;

所述弹性支撑筋包括第一支撑筋,所述第一支撑筋的一端连接所述辊轴,另一端连接所述筒状外壳的内壁;第二支撑筋,所述第二支撑筋的一端在所述第一支撑筋的两端之间与所述第一支撑筋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筒状外壳的内壁连接;

所述清扫辊被设置为,当所述清扫辊以所述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二支撑筋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筋接近所述第一转动方向的一侧。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支撑结构包括若干均布于所述辊轴周向的弹性支撑筋;

所述弹性支撑筋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及在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之间延伸的筋体;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辊轴,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筒状外壳的内壁;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厚度,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厚度大于所述筋体的厚度;

所述清扫辊被设置为,当所述清扫辊以所述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二连接端朝向所述第一支撑筋接近所述第一转动方向的一侧凸出。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清扫辊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清扫辊被设置为:各清扫辊以第一方向转动时,体现为成对的清扫辊背向转动;各清扫辊以第二方向转动时,体现为成对的清扫辊相向转动。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筒状外壳的外表面形成有凸起的拨动部。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清扫辊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清扫辊被设置为:各清扫辊以第一方向转动时,体现为成对的清扫辊背向转动;各清扫辊以第二方向转动时,体现为成对的清扫辊相向转动;

所述拨动部在两个所述清扫辊之间相互配合形成啮合结构。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负压单元;

引流通道,所述引流通道的进风口与所述吸尘口连通,所述引流通道的出风口与所述负压单元连通;所述进风口的开口方向指向两个所述清扫辊之间。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所述清扫辊在轴向上的中部。

通过上述方案,在清扫辊转动方向不同时,内部的弹性支撑结构以不同的支撑力支撑筒状外壳,在进行清洁作业时,无论单个清扫辊配合吸尘口的内壁,还是双清扫辊相对转动配合,都以一定夹持挤压力携带需要被清洁的污物碎片进入吸尘口,此时配合扫地机器人配置的吸尘风机作用在吸尘口的吸力,污物碎片被送到吸尘口内,随着清扫辊的转动,夹持空间变大,直至松开对污物碎片的夹持,污物碎片被吸入。当有较大或者以特殊的姿态被清扫时,有可能被挤在夹持空间中“卡住”,而无法被顺利送入吸尘口进入清洁气体流路中,或者有些体积较大的物体是不希望被送入吸尘口的,扫地机器人将设置检测机制,一旦遇到这种物体,清扫辊将停止转动;此时,作为智能性地选择,扫地机器人将驱动清扫辊以与正常清洁模式下相反的转动方向转动,以实现在不拆卸清扫辊的情况下,去除卡在吸尘口的碎片。可以选择地,也能以手动的方式转动清扫辊,送出卡住的碎片,同样是无需拆卸清扫辊。

此时通过配合清扫辊工作转动方向,设置清扫辊为弹性结构,并且在不同的转动方向下被挤压时产生的回弹力不同,有利于上述碎片送出的操作的实施。因为在碎片被送入吸尘口时,是有内部的吸力在进行辅助配合的,而碎片送出时,则没有相应的从吸尘口向外吹的风力配合,此时设置送出过程中,清扫辊产生的回弹力更小,有利于碎片的脱除,尤其是当以智能驱动清扫辊翻转的情况下,在清扫辊与吸尘口之间的夹持空间或者清扫辊与清扫辊之间的夹持空间被扩大到一定程度时,碎片就可以自然掉落,回弹力的减小意味着夹持力的减小,还给被夹持的碎片更大的掉落空间。

下文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例,对扫地机器人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绘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的扫地机器人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2绘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的扫地机器人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3绘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的扫地机器人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4绘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的扫地机器人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5绘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的扫地机器人中清扫辊的剖向结构示意图。

图6绘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的扫地机器人中清扫辊的剖向结构示意图。

图7绘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的扫地机器人中清扫辊的剖向结构示意图。

图8绘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的扫地机器人中清扫辊的剖向结构示意图。

图9绘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的扫地机器人的局部结构的剖向结构示意图。

图10绘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的扫地机器人中清扫辊的剖向结构示意图。

图11绘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的扫地机器人中清扫辊的剖向结构示意图。

图12绘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的扫地机器人中清扫辊的剖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结构相同或结构相似但功能相同的部件。

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为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方式,揭示了一种扫地机器人,包括:主体100,设置于主体100底部的吸尘口200,安装于吸尘口内的清扫辊300;清扫辊300主要用于辅助吸尘口的清洁作业,将需要被清扫的碎片,杂物扫入吸尘口200中。除此之外,扫地机器人还设置实现常规功能或者辅助功能的相关器件,如图中示意的行走轮400,尘盒600,边刷500等。

如图5所示,清扫辊包括:弹性的筒状外壳1302;位于筒状外壳1302内的辊轴1301;连接筒状外壳1302与辊轴1301的弹性支撑结构1303;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弹性支撑结构需要被构造为:清扫辊以第一转动方向例如清扫辊将碎片扫入吸尘口的方向转动时,将以第一支撑力支撑筒状外壳,清扫辊以与第一转动方向反向的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将以第二支撑力支撑筒状外壳,并且第一支撑力大于第二支撑力。

实现上述技术构思或称功能的结构有多种,清扫辊的转动方向配合弹性支撑结构的构造设置,参考图5,提供一种实现方式,弹性支撑结构被构造为包括若干均布于辊轴1301周向的弹性支撑筋1303;弹性支撑筋1303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及在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之间延伸的筋体;第一连接端连接辊轴,第二连接端连接筒状外壳的内壁;第二连接端的厚度大于第一连接端的厚度,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厚度大于所述筋体的厚度;图中体现为在第二连接端形成凸起1331。如图,清扫辊被设置为,当清扫辊以图中箭头示意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第二连接端朝向第一支撑筋接近第一转动方向的一侧凸出。如此,图示在两个清扫辊之间夹持的碎片需要被送出,此时,两个清扫辊提供的夹持力将小于两个清扫辊以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提供的夹持力,碎片将更容易脱离。

图7绘示了一种替代的实现方式,弹性支撑结构若干均布于辊轴3301周向的弹性支撑筋3303,弹性支撑筋3303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及在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之间延伸的弯折部;清扫辊被设置为,当清扫辊以图示的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弯折部向背离所述第一转动方向的方向凸出。此时,图示的状态下,两个清扫辊可以提供更大的夹持力,将两个清扫辊之间的物体夹持并向图示的下方送,可作为送入吸尘口的方向。

图7描绘的弯折部成一个大于90°的完整角,并形成一个尖端,作为替代,如图8示意,弹性支撑筋4303的弯折部可以为弧形。

图6描绘了另外一种实现方式,弹性支撑结构包括若干均布于辊轴2301周向的弹性支撑筋;

弹性支撑筋包括第一支撑筋2303,第一支撑筋2303的一端连接辊轴2301,另一端连接筒状外壳2302的内壁;第二支撑筋2331,第二支撑筋2331的一端在第一支撑筋2303的两端之间与第一支撑筋2302连接,另一端与筒状外壳2302的内壁连接;第一支撑筋2303与第二支撑筋2331的结构能够配合清扫辊的设置方式满足,当清扫辊以图中箭头示意的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第二支撑筋2331位于第一支撑筋2303接近第一转动方向的一侧。

结合图1,图5至图8,清扫辊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清扫辊被设置为:各清扫辊以第一方向转动时,体现为成对的清扫辊背向转动,配合将需要清扫的碎片送入吸尘口;各清扫辊以第二方向转动时,体现为成对的清扫辊相向转动,配合将卡在清扫辊之间或者希望排出的碎片送出吸尘口。

作为辅助的结构,如图3,清扫辊300的筒状外壳的外表面形成有凸起的拨动部,用以辅助将碎片扫入或送出。

图4绘示一种优选配合的实现方式是,清扫辊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清扫辊被设置为:各清扫辊以第一方向转动时,体现为成对的清扫辊背向转动;各清扫辊以第二方向转动时,体现为成对的清扫辊相向转动;

而相应地,拨动部在两个清扫辊之间相互配合形成啮合结构。

此外,参考图2,清扫辊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此时清扫辊将配合吸尘口的内壁提供夹持力,结合图9,需要送出碎片时,清扫辊以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明显地,此时清扫辊提供的夹持力将小于清扫辊以相反的方向转动时提供的夹持力。

图中未示意的结构包括作为扫地机器人清洁所需配置的负压单元如抽吸风机;

引流通道,引流通道的进风口与吸尘口连通,引流通道的出风口与负压单元连通;进风口的开口方向指向两个清扫辊之间,由此配合扫地机器人的两个清扫辊以第一转动方向将碎片送入吸尘口的清洁操作。

另外,作为图未绘示的实现方式,支撑结构被设置为位于清扫辊在轴向上的中部。

除了上述的实现方式,还存在另外的方式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以满足,当所述清扫辊以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具有第一抗形变能力,当所述清扫辊以与所述第一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具有第二抗形变能力,所述第二抗形变能力弱于所述第一抗形变能力。

例如,在清扫辊的表面构造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结构,然后设置弹性形变结构在清扫辊以不同的转动方向转动时提供不同的支撑力。如图10所示,实现为在清扫辊的表面形成清扫带,图中绘示了在清扫辊径向的截面示意图,清扫带大致沿清扫辊的轴向延伸,或者沿清扫辊的表面以螺旋的形式延伸,可参考图3或图4绘示的清扫带延伸方式。清扫带在清扫辊转动时,作为凸出于清扫辊表面的辅助结构,可以增加清扫辊的干涉范围,辅助对碎片等物进行清扫送入吸尘口。图10中示意的设置在清扫辊外层5302的清扫带包含第一清扫带5304及设于第一清扫带5304一侧的第二清扫带5305,显然地,在图中示意的转动方向,清扫带将更容易发生形变,清扫辊以与图示相反的方向转动时,清扫带则相较而言不易发生形变,这是因为第二清扫带5305提供了支撑力,而在图示的转动方向,该支撑力则难以作用。

类似地,如图11所示,清扫辊外层6302上设置清扫带,清扫带包括清扫带本体6304,贴合清扫带本体6304一侧的弹性条或者胶条,清扫辊以图示的转动方向转动,清扫带整体也是更容易发生形变。

或者如图12所示,清扫辊外层7302的表面形成有弹性的凸起部7321与凹陷部7322,显然,清扫辊以图示的转动方向转动,成对布置的凸起部与凹陷部构成类似s形的结构也是更容易发生形变。

诸如上述通过构造清扫辊外部结构以在不同的转动方向下提供不同的抗形变能力,由此在配合前文揭示的清扫辊转动方向的设置,可以实现同样的技术构思。在需要将夹持在成对的清扫辊之间的碎片,或者夹持在清扫辊与吸尘口内部之间的碎片送出时,清扫辊转动时,使其具有交底的抗性变能力,也就是体现为对碎片较小的夹持力,更有利于碎片的顺利送出。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是按照各个实施例描述的,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案或变更,如特征的组合、分割或重复,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