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升降床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29906发布日期:2020-05-06 22:58阅读:1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升降床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升降床结构。



背景技术:

床是供人躺在上面睡觉的家具。人的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床上度过的。经过千百年的演化不仅是睡觉的工具,也是家庭的装饰品之一,现有的床大多是固定式结构,要么采用床腿式的机构,底部中空,这种结构床下部可以放置物品,但不美观,而且容易积尘;另外一种密封性的床架,然后在床架相铺设床垫,这种方式床架内部空间完全浪费。授权公告号为cn20567184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一种升降式储物床,其包括有由两块侧板、端板、背靠连接构成的中空框体,床垫架一端铰接在背靠一端的框体上,床垫架中部通过升降机构连接安装,床垫安装在床垫架上,升降机构为两组,分别安装在相应的侧板内壁中部,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有底承托板、前连杆、后连杆、顶升气缸、顶承托梁,其中,底承托板水平固定在侧板下部,顶承托梁固定在底承托板上方的床垫架底部,前连杆底部铰接在位于床头一端的底承托板上,前连杆顶部向背靠上方倾斜并与顶承托梁相铰接,后连杆底部铰接在底承托板另一端,后连杆顶部向背靠方向倾斜后与顶承托梁中部相铰接,且后连杆长度大于前连杆长度,后连杆中部铰接有顶升气缸,顶升气缸另一端与床行方向的顶承托梁一端相铰接,该专利可以在不需储物时和普通床一样使用,当需要储物时,由床尾一端向上拉动床垫架,在气缸及前后连杆的作用下,床尾一端的床垫架上升,然后即可将物品放入框体内。如图4所示,在上述专利的床垫架水平设置时,顶承托梁与底承托板互相平行,并且由于前连杆顶部向背靠上方倾斜设置的,所以当顶承托梁逐渐与底承托板平行时,前连杆与底承托板之间的夹角a会随着顶承托梁与底承托板平行而增大(夹角a至少大于115°),夹角a越大,前连杆就越倾斜,前连杆提供的支撑性能就越差,前连杆就容易变形弯曲,顶承托梁由于承受床垫架压力的原因也会随之变形,导致顶承托梁与底承托板不能保持平行,进而使床垫架靠近的一端倾斜或弯曲变形,影响床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升降床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动升降床结构,包括有由两块侧板、端板、背靠连接构成具有中空内腔的床体以及用于放置床垫并封闭中空内腔的支撑构件,支撑构件通过两个升降装置活动安装在床体上,两个升降装置分别设置在两块侧板上且位于中空内腔中,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底承托件、前连杆、后连杆、伸缩缸、顶承托件,底承托件水平固定在侧板下部,顶承托件固定在底承托件上方的支撑构件底部,后连杆底部铰接在底承托件靠近端板的一端上,后连杆顶部向背靠方向倾斜后与顶承托件相铰接,后连杆长度大于前连杆长度,伸缩缸的缸体铰接在后连杆上,伸缩缸的活塞杆铰接在顶承托件上,前连杆底部铰接在底承托件靠近背靠的一端上,所述前连杆的顶部与顶承托件相铰接,所述伸缩缸为电动气缸,支撑构件水平设置时,底承托件、顶承托件互相平行,且前连杆与底承托件形成夹角a,夹角a等于85~75°。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后连杆上设有用于连接电动伸缩缸活塞杆的支撑孔,所述支撑孔上穿插有用于连接伸缩缸的铰接轴ⅰ。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支撑孔设置在后连杆下半部分上且位于后连杆总长度的~处。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底承托件包括连接板、第一铰接端、第二铰接端,所述连接板的前端设有向远离侧板方向倾斜的第一连接部,第一铰接端为一平板且设置在第一连接部上,第一铰接端上设有铰接轴ⅱ,所述前连杆底部铰接在铰接轴ⅱ上;所述连接板的后端设有向远离侧板方向倾斜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铰接端为一截面形状为“z”形的构件且设置在第二连接部上,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第二铰接端形成一凹槽,凹槽内设有穿过第二铰接端的铰接轴ⅲ,后连杆底部铰接在铰接轴ⅲ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板、第一铰接端、第二铰接端互相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端板上设有位于中空内腔中的加强支撑件。

在本实用新型中,顶承托件采用l型角钢制作成形。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动气缸连接有给电动气缸提供电源的接电模块,所述接电模块包括与电动气缸连接的电线、设置在电线上的变压模块以及插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支撑构件水平设置时,底承托件、顶承托件互相平行,且前连杆与底承托件形成夹角a,夹角a等于85~75°,当夹角a的值越接近90度,前连杆的支撑强度就越高,就越不容易变形,使底承托件、顶承托件可以在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保持互相平行的状态,进而使支撑构件在长时间中保持水平状态使用。在本实用新型中,伸缩缸为电动气缸,电动气缸由接电模块驱动控制,便于使用者一键升起或降低支撑构件,方便使用者使用,同时降低使用者操作升降支撑构件的劳动强度。在本实用新型中,利用底承托件的结构可以保证侧板的完整性以及提高侧板的外观完整性,提高床体以及升降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支撑构件水平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支撑构件倾斜升起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底承托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背景技术所提到专利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照图1~3,一种电动升降床结构,包括有由两块侧板11、端板12、背靠13连接构成具有中空内腔的床体1以及用于放置床垫并封闭中空内腔的支撑构件2,两块侧板1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端板12、背靠13上。支撑构件2在本实施例中为一床板,支撑构件2通过两个升降装置活动安装在床体1上,两个升降装置分别设置在两块侧板11上且位于中空内腔中,中空内腔可用于放置物品。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底承托件3、前连杆4、后连杆5、伸缩缸6、顶承托件7,底承托件3水平固定在侧板11下部;而顶承托件7采用l型角钢制作成形,并且顶承托件7固定在底承托件3上方的支撑构件2底部;后连杆5底部铰接在底承托件3靠近端板12的一端上,后连杆5顶部向背靠13方向倾斜后与顶承托件7相铰接,后连杆5长度大于前连杆4长度,伸缩缸6的缸体铰接在后连杆5上,伸缩缸6的活塞杆铰接在顶承托件7上,前连杆4底部铰接在底承托件3靠近背靠13的一端上,所述前连杆4的顶部向端板12方向倾斜并且与顶承托件7相铰接。所述伸缩缸6为电动气缸,支撑构件2水平设置时,底承托件3、顶承托件7互相平行,且前连杆4与底承托件3形成夹角a,夹角a等于85~75°,夹角a的值越接近90度,前连杆4的支撑强度就越高,就越不容易变形,使底承托件3、顶承托件7可以在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保持互相平行的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连杆5上设有用于连接电动伸缩缸6活塞杆的支撑孔51,所述支撑孔51上穿插有用于连接伸缩缸6的铰接轴ⅰ。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孔51设置在后连杆5下半部分上且位于后连杆5总长度的~处,最优选为后连杆5总长度的处,如当后连杆5总长度为500mm时,500*=200mm,因此可以理解为由后连杆5底部的最低点开始在后连杆5上计算200mm距离,即为支撑孔51的中心位置。利用该结构设置,可以使夹角a保持在85~75°的范围内,使前连杆4接近于竖直设置,增大前连杆4的支撑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承托件3包括连接板31、第一铰接端32、第二铰接端33,所述连接板31的前端设有向远离侧板11方向倾斜的第一连接部34,第一铰接端32为一平板且设置在第一连接部34上,第一铰接端32上设有铰接轴ⅱ,所述前连杆4底部铰接在铰接轴ⅱ上;所述连接板31的后端设有向远离侧板11方向倾斜的第二连接部35,所述第二铰接端33为一截面形状为“z”形的构件且设置在第二连接部35上,所述第二连接部35与第二铰接端33的前端形成一凹槽8,凹槽8内设有穿过第二铰接端33前端的铰接轴ⅲ,后连杆5底部铰接在铰接轴ⅲ上,通过该结构无需在侧板11上开洞,即可使铰接轴ⅲ正常安装在底承托件3上,铰接安装后连杆5,保证侧板11的完整性以及提高侧板11的外观完整性,而且由于侧板11上无需开孔,因此通过该结构,还可以避免害虫直接由孔进入到侧板11板材内损坏侧板11,有效提高本实用新型床体1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连接板31、第一铰接端32、第二铰接端33互相平行,以便于与前连杆4、后连杆5、顶承托件7、伸缩缸6等部件连接,避免部件之间出现错位落差的问题,导致升降装置的部件之间活动时出现较高的摩擦系数,降低工作质量以及部件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第二铰接端33后端、连接板31上均设有槽口状的连接孔,用于与侧板11连接,同时槽口状的连接孔可以便于与侧板11上的孔配合安装,便于调节两个升降装置的位置一致性,进行同步工作;并且第二铰接端33后端与侧板11连接,能进一步提高底承托件3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端板12上设有位于中空内腔中的加强支撑件9,所述支撑件有两个并对称设置在端板12与两块侧板11的连接位置上。支撑构件2水平设置时,支撑构件2的底端搭在加强支撑件9上,以便于降低升降装置整体承受的重量,提高升降装置的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动气缸连接有给电动气缸提供电源的接电模块10,所述接电模块10包括与电动气缸连接的电线、设置在电线上的变压模块以及插头,插头插到卧室内的插座上接入电源,电源经过变压模块降低电压电源经过变压模块降压后低于36v,避免漏电故障发生时,危害到人身安全,降压后的电源输入到电动气缸上。电动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或缩回,实现支撑构件2升降动作。进一步的,所述接电模块10还包括设置在电线上的控制开关,控制开关可设置在床体1外部上,使用者通过控制开关控制支撑构件2升降动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