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窗式全包围床体与护栏的配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03618发布日期:2020-05-20 01:22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开窗式全包围床体与护栏的配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开窗式全包围床体与护栏的配合结构。



背景技术:

床是供人休息的家具,经过时代的发展,床能够满足人的各种生活,对于身体健康、有自主行为能力的人而言,满足人类日常睡觉起居这个功能已经足够,但对于婴儿、无自主行为能力的老人,以及病人而言,普通的床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需要一种有栏杆的床来供他们使用,而现有的这种床虽能满足需求,但栏杆却不能活动,或虽然能活动却需要设置一容纳护栏上下滑动的罩壳,再通过连接臂连接床体与罩壳,而罩壳的体积较大,这样需要占用较大空间,且体弱的婴儿、老人和病人难免会有撞到栏杆的情况,而栏杆过于坚硬,撞上去总会造成身体疼痛、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栏杆可以活动、占用空间少、撞到栏杆不会过于疼痛的开窗式全包围床体与护栏的配合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开窗式全包围床体与护栏的配合结构,包括用于卧躺的床体,设置于所述床体两侧用于防止碰撞损伤的护栏机构,连接所述护栏机构与床体的转动轴,设置于所述床体一侧用于限制护栏机构的固定机构,垂直设置于所述床体床头与床尾用于防止碰撞损伤的挡栏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挡栏机构两侧且用于支撑床体的床柱。

进一步地,所述护栏机构包括通过所述转动轴设置于床体两侧的护栏框,设置于所述护栏框内且材质为柔性材料的第一网格。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床体两侧边缘的下固定套,固定于所述护栏机构上且与下固定套对应的上固定套,以及活动穿插于所述上固定套和下固定套中的插销。

具体地,所述插销末端设置有凸出的挡块,所述上固定套内设置有卡接所述挡块的卡接块。

进一步地,所述挡栏机构包括垂直设置于所述床体床头与床尾且位于床柱之间的栏杆框,设置于所述栏杆框内且材质为柔性材料的第二网格。

具体地,所述床柱朝向栏杆框的方向设置有可容纳栏杆框侧边的凹槽。

具体地,所述床柱上对应凹槽的位置等间距设置有多个孔,所述容纳于凹槽内的栏杆框侧边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凹槽上的孔位置尺寸对应的孔,所述凹槽上的孔与栏杆框侧边位置对应的孔内穿插有用于固定床柱与栏杆框相对位置的固定销。

进一步地,所述位于床体一侧的护栏机构至少有两个,且位于床体同一侧边并列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护栏与床体之间通过转动轴连接,在需要护栏机构时,只需将护栏机构向上转动,再通过固定机构固定于两条床柱之间的空间内,使得护栏机构不占据额外的空间,不需要护栏机构时,可将护栏机构向下转动,使护栏机构与床体侧面贴合,这样护栏机构只需要占据较少的空间,拆装护栏机构都不会占据太大空间;栏杆框位于两侧的床柱中间,不需要额外占用新的空间,且栏杆框两侧边滑动设置于床柱内的凹槽中,使得栏杆框可以通过凹槽上下滑动,且可以通过固定销穿过位于凹槽和栏杆框两侧的孔,将栏杆框固定,而这样的方式进一步节约了空间。

(2)本实用新型的护栏机构包括护栏框和设置于护栏框内的第一网格,挡栏机构也包括栏杆框和设置于栏杆框内的第二网格,而第一网格和第二网格均为柔性材料制成,可以缓冲撞到上面的身体,有效地避免人撞到栏杆把自己撞疼的情况发生,同时护栏框和栏杆框可以限制身体的活动范围,避免掉落下床的情况发生。

(3)本实用新型在床体的位于床体同一侧边并列设置有至少两个护栏机构,这样有利于针对性地防护婴儿、无行为能力的老人和病人,在他们需要就近照顾的时候,可以卸下一个护栏。

(4)本实用新型在插销的末端凸出设置有挡块,且在上固定套内部设置有卡接挡块的卡接块,在将插销拔出下固定套,使护栏向下转动180°后,护栏垂直设置于床体下时,可以使插销的挡块与上固定套内的卡接块卡接,不会因为倒置插销,而使插销从上固定套中脱落。

(5)本实用新型在凹槽处等间距设置有多个孔,在挡栏机构侧边的两端设置有与凹槽处的孔位置尺寸对应的孔,这样使得挡栏机构可以根据需求调节高度,再使用固定销穿过位于凹槽和挡栏机构两侧的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床柱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插销剖面图。

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1-床体,2-护栏机构,3-转动轴,4-下固定套,5-上固定套,6-插销,7-挡栏机构,8-床柱,9-凹槽,10-固定稍,11-第一网格,12-第二网格,13-挡块,14-卡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到图4所示,该开窗式全包围床体与护栏的配合结构包括床体1、护栏机构、转动轴3、固定机构、挡栏机构、床柱8、凹槽9、固定稍10。其中,所述床体1用于卧躺休息;护栏机构设置于所述床体1两侧,在向上转动180°固定可限制人的身体,向下转动180°固定时可方便人上下床;转动轴3设置于护栏机构与床体1之间,用于连接护栏机构和床体1,且转动轴3轴向与床体1侧边平行设置,为了稳定转动护栏机构,可设置多个转动轴3连接护栏机构与床体1,如等间距设置3个于护栏机构与床体1之间;固定机构设置床体1一侧和护栏机构上,用于限制护栏机构位置,为了保证固定效果,设置有多个固定机构固定同一个护栏机构,如设置两个固定机构连接于护栏机构两边,使护栏机构更稳定地固定位置;床柱8设置于挡栏机构的两侧,且用于支撑床体1,床柱8朝向挡栏机构的方向设置有可容纳挡栏机构的凹槽9,使挡栏机构可在凹槽9内上下移动,达到调节挡栏机构高度的目的;床柱8上对应凹槽9的位置等间距设置有多个孔,且容纳于凹槽9内的挡栏机构侧边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床柱8上的孔位置尺寸对应的孔;固定销10穿过设置于床柱8和挡栏机构上的孔,固定挡栏机构与床柱8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地,护栏机构包括护栏框2、第一网格11。其中,护栏框2通过转动轴3设置于床体1两侧;第一网格11设置于护栏框2内且材质为柔性材料,可以缓冲撞到上面的身体,有效地避免人撞到栏杆把自己撞疼的情况发生。为了稳定地固定护栏机构的位置,将固定机构连接于护栏框2上,如固定机构为两个时,该两个固定机构分别固定于护栏框2两侧的侧边上,当固定机构设置3个时,除固定护栏框侧边外设置2个,再将另一个固定机构连接于护栏框2底边。

进一步地,固定机构包括下固定套4、上固定套5、插销6、挡块13、卡接块14。其中,下固定套4固定于床体1两侧边缘;上固定套5固定于护栏框2上,且与下固定套4位置相对;插销6活动穿插于下固定套4与上固定套5内,用于固定护护栏框2的位置;挡块13设置于插销6末端;卡接块14设置于上固定套5内,通过卡接块14卡接挡块13达到限制住插销6位置的作用。

进一步地,挡栏机构包括栏杆框7、第二网格12。其中,栏杆框7设置于床体1床头与床尾且位于床柱8之间;第二网格12设置于所述栏杆框7内且材质为柔性材料,可以缓冲撞到上面的身体,有效地避免人撞到栏杆把自己撞疼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为了针对性地防护照顾婴儿、无行为能力的老人和病人,在床体的一侧边并列设置有至少两个护栏机构。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如果需要防护,则只需将护栏框通过转动轴向上转动180°,再将插销穿过上固定套和下固定套,以及将栏杆框从凹槽中向上拉动,在拉动到合适位置后,将固定销插入位于床柱和栏杆框侧边的孔中,这样就可以起到防护的作用;在不需要防护时,只需要将插销向上拉动到最大高度的同时,将护栏框向下转动180°,以及将固定销从位于床柱和栏杆框侧边的孔中拔出,将栏杆框向下滑动,滑动到凹槽底时,再将固定销插入位于床柱和栏杆框侧边的孔中。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不应当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