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高度的屏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04666发布日期:2020-05-20 01:28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屏风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国传统家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调节高度的屏风。



背景技术:

屏风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物内部挡风用的一种家具,历史由来已久。屏风一般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置,起到分隔、美化、挡风、协调等作用。它与古典家具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浑然一体,成为中式家居装饰不可分割的整体,呈现出一种和谐、宁静之美。现有的屏风基本都是用于分隔空间,没有其他功能,限制了屏风了广泛应用。现有应用中屏风大多不能调节高度,因此限制所用房屋的局限性。因此提出一种能够调节高度的屏风。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高度的屏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屏风,该屏风由若干个屏风单体组成;各屏风单体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屏风单体包括屏风主体、折叠升降装置、支架;所述折叠升降装置包括固定板、折叠塑料板、升降箱、把手;所述固定板水平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升降箱固定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固定板上方位置处;所述升降箱设有开口,该开口朝向支架;所述升降箱内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支撑台、转动轴、上锥齿轮、下锥齿轮、丝杠、螺母、固定架、连接杆;所述支撑台、上锥齿轮、下锥齿轮、丝杠、螺母、固定架均为两个;各支撑台分别固定设于所述支架两侧;所述转动轴一端贯穿一侧支撑台、伸出升降箱与把手固定连接,另一端依次贯穿连接两个上锥齿轮并与另一侧支撑台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架分别固定设于所述支架两侧、对应的支撑台正下方位置处;各丝杠的一端贯穿对应的固定架与对应的下锥齿轮固定相连,且下锥齿轮分别与对应的上锥齿轮相啮合;各丝杠另一端上设有与丝杠相适配的螺母并与固定架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两端分别与螺母固定相连;所述连接杆前端部分伸出所述升降箱前端面,该前端部分上端面固定设有屏风本体,下端面与折叠塑料板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折叠塑料板底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板上端面。

所述屏风主体还包括玻璃板;所述屏风主体上方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平行设有两条与玻璃板相适应的滑轨;所述玻璃板为两块;各玻璃板分别设于对应的滑轨上。

所述屏风主体还包括展示机构;所述展示机构包括旋转台、旋转小板、展示板、支撑板;所述旋转台固定设于所述屏风主体、所述滑轨下方位置处;所述旋转台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旋转小板与所述旋转台第一凹槽端面转动相连;所述展示板铰接于所述屏风主体上、所述旋转台下方位置处;所述展示板上设有与旋转台凹槽对应的第二凹槽;当展示板与屏风主体平行时,第二凹槽端面与旋转台第一凹槽端面平齐;所述支撑板固定设于所述展示板正下方位置处;当展示板与所述屏风主体垂直时,所述展示板下端面与支撑板上端面相抵触。

所述折叠升降装置还包括第一磁块、第二磁块;所述把手上设有第二磁块;所述升降箱外壁设有与所述把手对应的第一磁块。

所述屏风单体还包括滚轮;所述支架下方设有滚轮。

所述铰链设于各支架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需要调节高度时,转动把手,转动轴转动,带动两个上锥齿轮转动,与之啮合的两个下锥齿轮跟着转动,带动两个丝杠旋转,螺母沿丝杠方向上下移动,螺母之间的连接杆跟着上下运动,屏风主体上下移动,折叠塑料板拉伸或压缩,从而实现对屏风单体的高度调节;

2.推动玻璃板在滑轨上移动,实现可以屏风遮挡时的通风换气;

3.当需放置盆栽或艺术品时,转动旋转小板,使得展示板脱离旋转小板的固定,将展示板置于支撑板上端面;当需要收纳展示板的时候,将展示板拉至与屏风主体平行状态,转动旋转小板,与旋转台凹槽相抵触的一面与展示板凹槽端面相抵触,对展示板进行固定收纳;

4.在屏风底部设置滚轮,方便将屏风推动至需要隔离的区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升降箱结构位置示意图;

图5是升降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屏风单体,2-滚轮,3-铰链,4-玻璃板,5-滑轨,6-旋转台,601-第一凹槽,7-旋转小板,8-展示板,801-第二凹槽,9-支撑板,10-屏风主体,11-连接杆,12-折叠塑料板,13-升降箱,14-支架,15-固定板,16-支撑台,17-上锥齿轮,18-下锥齿轮,19-把手,20-第二磁块,21-丝杠,22-固定架,23-螺母,24-转动轴,25-折叠升降装置,26-第一磁块,27-升降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5所示,一种可调节高度的屏风,该屏风由若干个屏风单体1组成;各屏风单体1通过铰链3相连接;屏风单体1包括屏风主体10、折叠升降装置25、支架14;折叠升降装置25包括固定板15、折叠塑料板12、升降箱13、把手19;固定板15水平设于支架14上;升降箱13固定设于支架14上、固定板15上方位置处;升降箱13设有开口,该开口朝向支架14;升降箱13内设有升降机构27;升降机构27包括支撑台16、转动轴24、上锥齿轮17、下锥齿轮18、丝杠21、螺母23、固定架22、连接杆11;支撑台16、上锥齿轮17、下锥齿轮18、丝杠21、螺母23、固定架22均为两个;各支撑台16分别固定设于支架14两侧;转动轴24一端贯穿一侧支撑台16、伸出升降箱13与把手19固定连接,另一端依次贯穿连接两个上锥齿轮17并与另一侧支撑台16转动连接;固定架22分别固定设于支架14两侧、对应的支撑台16正下方位置处;各丝杠21的一端贯穿对应的固定架22与对应的下锥齿轮18固定相连,且下锥齿轮18分别与对应的上锥齿轮17相啮合;各丝杠21另一端上设有与丝杠21相适配的螺母23并与固定架22的底端转动连接;连接杆11两端分别与螺母23固定相连;连接杆11前端部分伸出升降箱13前端面,该前端部分上端面固定设有屏风本体1,下端面与折叠塑料板12顶端固定连接;折叠塑料板12底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板15上端面,当连接杆11上下移动时,带动屏风主体1上下移动,折叠塑料板12拉伸或压缩,有效实现整体屏风高度的调节。

屏风主体10还包括玻璃板4;屏风主体10上方设有通槽;通槽内平行设有两条与玻璃板4相适应的滑轨5;玻璃板4为两块;各玻璃板4分别设于对应的滑轨5上,推动玻璃板4在滑轨15上移动,实现可以屏风遮挡时的通气和换气。

屏风主体10还包括展示机构;展示机构包括旋转台6、旋转小板7、展示板8、支撑板9;旋转台6固定设于屏风主体10、滑轨5下方位置处;旋转台6上设有第一凹槽601;旋转小板7一端与第一凹槽601端面转动相连;展示板8铰接于屏风主体10上、旋转台6下方位置处;展示板8上设有与第一凹槽601对应的第二凹槽801;当展示板8与屏风主体10平行时,展示板第二凹槽801端面与旋转台第一凹槽601端面平齐;支撑板9固定设于展示板8正下方位置处;当展示板8与屏风主体10垂直时,展示板8下端面与支撑板9上端面相抵触。

折叠升降装置25还包括第一磁块26、第二磁块20;把手19上设有第二磁块26;升降箱13外壁设有与把手19对应的第一磁块26,需要调节高度时,转动把手19,当到达所需高度时,松开把手19使得第二磁块20与第一磁块26吸引固定,则把手19固定,升降机构27停止工作。

屏风单体1还包括滚轮2;支架14下方设有滚轮2。

铰链3设于各支架14之间。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和流程如下:

使用时,推动屏风至需要隔离的区域,需要调节高度时,转动把手19,此时转动轴24转动,带动两个上锥齿轮17转动,与之啮合的两个下锥齿轮18跟着转动,带动两个丝杠21旋转,螺母23沿丝杠21方向上下移动,螺母23之间的连接杆11跟着上下运动,屏风主体10同时上下移动,折叠塑料板12跟随连接杆11的上下移动进行拉伸或压缩,从而调节屏风单体1的高度,且形成隔离效果,改善过去因无法调节屏风的高度而限制所用房屋的局限性。

同时可以推动玻璃板4在滑轨5上移动,实现可以屏风遮挡时的通风换气。

当需放置盆栽或艺术品时,转动旋转小板7,使得展示板8脱离旋转小板7的限位,将展示板8拉至与屏风主体10垂直状态,置于支撑板9上端面。当需要收纳展示板8的时候,将展示板8拉至与屏风主体10平行状态,第二凹槽801端面与旋转台第一凹槽601端面平齐;转动旋转小板7,旋转小板7的与旋转台第一凹槽601相抵触的一面与展示板第二凹槽801端面相抵触,对展示板8进行固定收纳。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