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盗报警功能的透明衣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46537发布日期:2020-09-08 13:53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盗报警功能的透明衣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防盗报警功能的透明衣柜。



背景技术:

现有的衣柜大多数是木质材料,都不是透明的,衣服里的衣物无法明朗地呈现在眼前,需要打开衣柜盲目的寻找,非常不方便,而且不通透和明亮,无法作为隔断使用,非常不实用,且现有的透明衣柜不具有报警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产品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防盗报警功能的透明衣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具有防盗报警功能的透明衣柜,包括透明衣柜包括玻璃板、铝框架,所述玻璃板与铝框架固定连接,所述透明衣柜设有门,所述门上安装有防盗器,所述防盗器包括红外线发射电路、红外线接收电路、选频电路、声光报警电路、电源模块,所述红外线发射电路与红外线接收电路无线连接,所述红外线接收电路通过选频电路连接声光报警电路,所述红外线发射电路、红外线接收电路、选频电路、声光报警电路都与电源模块有线连接。

作为优选,透明衣柜的顶端安装有照射灯。

作为优选,所述电源模块用于提供12v和5v电源。

作为优选,所述红外线发射电路包括ne555芯片u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容c1、电容c2、电容c9、红外发射二极管d2、红外发射二极管d3,所述ne555芯片u1的8管脚连接电源模块,所述ne555芯片u1的1管脚连接地信号gnd,所述ne555芯片u1的2管脚通过电容c2连接地信号gnd,所述ne555芯片u1的2管脚连接ne555芯片u1的6管脚,所述ne555芯片u1的7管脚通过电阻r2连接ne555芯片u1的2管脚,所述ne555芯片u1的4管脚通过电容c9连接地信号gnd,所述ne555芯片u1的4管脚通过电阻r5连接电源模块,所述ne555芯片u1的7管脚通过电阻r1连接电源模块,所述ne555芯片u1的5管脚通过电容c1连接地信号gnd,所述电阻r3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都连接电源模块,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通过红外发射二极管d3连接ne555芯片u1的3管脚,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通过红外发射二极管d2连接ne555芯片u1的3管脚。

作为优选,所述外线接收电路包括红外接收二极管d5、红外接收二极管d6、电容c11、电容c13、三极管q1、三极管q2、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2,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电容c13的一端,所述电容c13的另一端通过红外接收二极管d5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所述红外接收二极管d5与红外接收二极管d6相并联,所述电容c13的另一端还通过电阻r10连接电源模块,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12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8连接电源模块,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11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9连接电源模块,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7连接电源模块,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地信号gnd。

作为优选,所述选频电路包括lm567芯片u2、滑动电阻r11、电容c10、电容c12、电容c14、电容c15、电阻r6,所述lm567芯片u2的2管脚通过电容c10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lm567芯片u2的1管脚通过电容c12连接地信号gnd,所述lm567芯片u2的2管脚通过电容c14连接地信号gnd,所述lm567芯片u2的4管脚连接电源模块,所述lm567芯片u2的8管脚通过电阻r6连接电源模块,所述lm567芯片u2的7管脚连接地信号gnd,所述lm567芯片u2的6管脚连接滑动电阻r11的滑动端,所述lm567芯片u2的5管脚连接滑动电阻r11的一个固定端,所述滑动电阻r11的另一个固定端通过电容c15连接地信号gnd。

作为优选,所述三极管q1、三极管q2都为npn三极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通过玻璃板和铝框相固定,使得衣柜是透明的,使得衣柜内所有的衣物都明朗地呈现在眼前,减少盲目翻找的不便,让衣物的储藏变得井井有条,而且本实用新型采用玻璃材质,使得通透明亮,可以用作隔断,非常实用且美观,保养很方便,抹布一擦即可,本实用新型可以回收,非常绿色环保,且本实用新型具有防盗报警功能,能够有效防止小偷偷取衣物,非常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红外线发射电路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3为红外线接收电路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4为选频电路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防盗报警功能的透明衣柜,包括透明衣柜包括玻璃板1、铝框架2,所述玻璃板1与铝框架2固定连接,所述透明衣柜设有门3,所述门3上安装有防盗器4,所述防盗器4包括红外线发射电路、红外线接收电路、选频电路、声光报警电路、电源模块,所述红外线发射电路与红外线接收电路无线连接,所述红外线接收电路通过选频电路连接声光报警电路,所述红外线发射电路、红外线接收电路、选频电路、声光报警电路都与电源模块有线连接。透明衣柜的顶端安装有照射灯5。电源模块用于提供12v和5v电源。

如图2所示,红外线发射电路包括ne555芯片u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容c1、电容c2、电容c9、红外发射二极管d2、红外发射二极管d3,所述ne555芯片u1的8管脚连接电源模块,所述ne555芯片u1的1管脚连接地信号gnd,所述ne555芯片u1的2管脚通过电容c2连接地信号gnd,所述ne555芯片u1的2管脚连接ne555芯片u1的6管脚,所述ne555芯片u1的7管脚通过电阻r2连接ne555芯片u1的2管脚,所述ne555芯片u1的4管脚通过电容c9连接地信号gnd,所述ne555芯片u1的4管脚通过电阻r5连接电源模块,所述ne555芯片u1的7管脚通过电阻r1连接电源模块,所述ne555芯片u1的5管脚通过电容c1连接地信号gnd,所述电阻r3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都连接电源模块,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通过红外发射二极管d3连接ne555芯片u1的3管脚,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通过红外发射二极管d2连接ne555芯片u1的3管脚。

如图3所示,外线接收电路包括红外接收二极管d5、红外接收二极管d6、电容c11、电容c13、三极管q1、三极管q2、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2,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电容c13的一端,所述电容c13的另一端通过红外接收二极管d5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所述红外接收二极管d5与红外接收二极管d6相并联,所述电容c13的另一端还通过电阻r10连接电源模块,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12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8连接电源模块,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11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9连接电源模块,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7连接电源模块,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地信号gnd。三极管q1、三极管q2都为npn三极管。

如图4所示,选频电路包括lm567芯片u2、滑动电阻r11、电容c10、电容c12、电容c14、电容c15、电阻r6,所述lm567芯片u2的2管脚通过电容c10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lm567芯片u2的1管脚通过电容c12连接地信号gnd,所述lm567芯片u2的2管脚通过电容c14连接地信号gnd,所述lm567芯片u2的4管脚连接电源模块,所述lm567芯片u2的8管脚通过电阻r6连接电源模块,所述lm567芯片u2的7管脚连接地信号gnd,所述lm567芯片u2的6管脚连接滑动电阻r11的滑动端,所述lm567芯片u2的5管脚连接滑动电阻r11的一个固定端,所述滑动电阻r11的另一个固定端通过电容c15连接地信号gnd。

红外线发射电路的功能是利用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光脉冲,从而实现电路对人体或物体的感应。红外线接收电路的功能是利用光敏元件接收发射出来的光脉冲,并且将光脉冲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同时对其进行放大。声光报警电路的功能是当有人体或物体接近防盗报警电路时,通过声音和显示信号提示主人。电源电路的功能是为上述所有电路提供直流电压。

红外线接收电路:两只红外接收二极管分别接收一束红外光,并将其转化为相同频率的信号电压,经过红外线经两个三极管组成的全频放大电路放大后送入lm567芯片u2中进行选频。

选频电路主要由锁相环频率解码器lm567芯片及相关元件组成,其中心频率f=1/1.1rncn,改变rn或者cn的数值,可使中心频率改变.当外加在lm567第3引脚上的外来信号频率与选频电路的中心频率一致时,lm567第8引脚便呈低电平,当外来信号与中心频率不一致时,8引脚置高电平

lm567芯片第8引脚立即跳变为高电平,声光报警电路开始报警灯闪烁,这样做的目的是对歹徒有一定的震慑作用,将其吓走。如果只有一束红外线被遮断或两束红外线非同时被遮断,则该报警电路不会报警,因此可防止小动物闯入警戒范围内而引起的误报警,提高了其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玻璃板和铝框相固定,使得衣柜是透明的,使得衣柜内所有的衣物都明朗地呈现在眼前,减少盲目翻找的不便,让衣物的储藏变得井井有条,而且本实用新型采用玻璃材质,使得通透明亮,可以用作隔断,非常实用且美观,保养很方便,抹布一擦即可,本实用新型可以回收,非常绿色环保,且本实用新型具有防盗报警功能,能够有效防止小偷偷取衣物,非常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总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