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推拉玻璃窗扇型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09376发布日期:2020-08-05 00:54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推拉玻璃窗扇型材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结构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推拉玻璃窗扇型材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推拉窗分左右、上下推拉两种,左右推拉窗分“非断桥”和“断桥”两种,推拉窗有不占据室内空间的优点,外观美丽、价格经济、密封性较差,推拉窗采用滑轨,通过推动开启门窗,使用灵活,推拉窗的每个窗扇配上大块的玻璃,能够增加室内的采光,同时改善建筑物的整体形貌,同时窗扇的受力状态好、不易损坏。然而,现有的“断桥”推拉窗结构,内窗扇与外窗扇由于颜色、结构不相同,安装时必须根据内窗扇安装在内轨道,外窗扇安装在外轨道,同时窗扇的光企a面与光企b面不相同,在组装窗扇时需要区分光企a面与光企b面,导致窗扇组装和安装都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提供了推拉玻璃窗扇型材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推拉玻璃窗扇型材结构,包括:第一窗扇和窗扇钩盖,所述第一窗扇包括四个光企a面和两个竖隔热条,所述光企a面的结构相同且呈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一窗扇横截面的四个边角;所述第一窗扇的每个光企由两个光企a面和一个竖隔热条组成,所述竖隔热条连接所述两个光企a面;所述光企a面一端设置第一支撑部,另一端设置玻璃卡位,中部设置连接位,所述连接位与所述竖隔热条连接;所述窗扇钩盖包括两个卡齿和钩板,所述两个卡齿与两个所述光企a面的第一支撑部卡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在所述第一窗扇移动方向设置第一竖向凹槽和槽壁上两个向第一竖向凹槽中心延伸的第一折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位设置第二竖向凹槽,所述第二竖向凹槽的截面呈等腰三角形,所述竖隔热条的端部的截面呈等腰三角形,所述等腰三角形底边朝向所述第一窗扇外部,所述竖隔热条的端部嵌入所述第二竖向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钩板一侧在所述第一窗扇移动方向设置第三竖向凹槽和槽壁上两个向第三竖向凹槽中心延伸的第三折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钩板一侧的延伸方向设置第四竖向凹槽和槽壁上两个向第四竖向凹槽中心延伸的第四折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推拉玻璃窗扇型材结构,还包括:边封和第一收口位,所述第一收口位固定于所述边封,所述第一收口位与所述光企a面在所述第一窗扇关闭时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口位包括顶齿和第三支撑部,所述顶齿伸入所述光企的两个光企a面的两个第一支撑部之间,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三支撑部相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玻璃卡位设置玻璃槽,所述玻璃槽与所述玻璃边沿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口位底部设置滑轨,所述第一收口位沿所述滑轨在所述边封内侧和外侧之间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企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第一窗扇的上方或者下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推拉玻璃窗扇型材结构,还包括:第二收口位、第二窗扇和第三窗扇,所述第二收口位固定于所述第二窗扇或第三窗扇的光企一侧。

上述推拉玻璃窗扇型材结构,通过设置对称光企a面的结构和竖隔热条,窗扇与窗扇钩盖固定连接,通过内外窗扇的窗扇钩盖连接内窗扇和外窗扇,并且构成推拉玻璃窗扇型材结构的四个窗扇结构均相同,在安装时不必要按照内外窗扇进行安装,依靠窗扇钩盖区分内外的窗扇。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下面的附图,可以更为完整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1为一个实施例推拉玻璃窗扇型材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窗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两内外窗扇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边封与窗扇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光企与上方或者下方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局限于此处描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详尽地且完全地公开本实用新型,并且向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对于表示在附图中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术语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附图中,相同的单元/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除非另有说明,此处使用的术语(包括科技术语)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具有通常的理解含义。另外,可以理解的是,以通常使用的词典限定的术语,应当被理解为与其相关领域的语境具有一致的含义,而不应该被理解为理想化的或过于正式的意义。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提供了推拉玻璃窗扇型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窗扇1和窗扇钩盖2,所述第一窗扇1包括四个光企a面11和两个竖隔热条12,所述光企a面11的结构相同且呈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一窗扇1横截面的四个边角;所述第一窗扇1的每个光企由两个光企a面11和一个竖隔热条12组成,所述竖隔热条12连接所述两个光企a面11;所述光企a面11一端设置第一支撑部111,另一端设置玻璃卡位113,中部设置连接位112,所述连接位112与所述竖隔热条连接;所述窗扇钩盖2包括两个卡齿21和钩板22,所述两个卡齿21与两个所述光企a面11的第一支撑部111卡接。

在本申请中,构成推拉玻璃窗扇型材结构的四个窗扇结构均相同,在安装时不必要按照内外窗扇进行安装,窗扇与窗扇钩盖固定连接,通过内外窗扇的窗扇钩盖连接内窗扇和外窗扇。其中,窗扇钩盖3和窗扇钩盖2的结构相同,窗扇钩盖3与窗扇4连接和窗扇钩盖2与第一窗扇1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支撑部111在所述第一窗扇1移动方向设置第一竖向凹槽1111和槽壁上两个向第一竖向凹槽中心延伸的第一折面1112。其中,通过第一折面1112能够增大窗扇滑动过程中与其它位置的接触面积。通过在第一竖向凹槽1111放置胶条,窗扇移动过程中,窗扇与窗扇、窗扇与边封相撞时起到缓冲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位112设置第二竖向凹槽1121,所述第二竖向凹槽1121的截面呈等腰三角形,所述竖隔热条的端部的截面呈等腰三角形,所述等腰三角形底边朝向所述第一窗扇1外部,所述竖隔热条的端部嵌入所述第二竖向凹槽。其中,通过竖隔热条将所述光企a面连接,增加了玻璃的隔热性,防止外部热量通过窗扇的光企进入室内,通过三角形凹槽的形式插接,能够减少比如螺钉等其它固定件的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钩板22一侧所述第一窗扇1移动方向设置第三竖向凹槽221和槽壁上两个向第三竖向凹槽中心延伸的第三折面223。其中,所述第三折面223为内窗扇和外窗扇之间的连接位,能够增大窗扇与窗扇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在第三竖向凹槽221放置胶条,能够在窗扇与窗扇之间相撞时起到缓冲作用。具体的,窗扇3和窗扇3闭合时通过所述第三折面223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钩板22一侧的延伸方向设置第四竖向凹槽222和槽壁上两个向第四竖向凹槽中心延伸的第四折面224。其中,所述第四竖向凹槽222放置毛条,通过第四折面224,能够起到窗扇与窗扇之间的密封防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推拉玻璃窗扇型材结构还包括:边封6和第一收口位7,所述第一收口位7固定于所述边封6,所述第一收口位7与所述光企a面11在所述第一窗扇1关闭时接触。其中,所述收口位7与所述光企a面11实现对所述第一窗扇1与所述边封6之间的密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收口位7包括顶齿71和第三支撑部72,所述顶齿71伸入所述光企的两个光企a面的两个第一支撑部之间,所述第三支撑部72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11相抵。

其中,所述第一收口位7底部设置滑轨,所述第一收口位7沿所述滑轨在所述边封6内侧和外侧之间移动。通过本实施例所述方式,内窗扇或者外窗扇都能与边封连接,实现窗户密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玻璃卡位113设置玻璃槽1131,所述玻璃槽1131与所述玻璃边沿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玻璃槽1131与所述玻璃边沿的形状相适应,通过窗扇的整体边框将玻璃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光企通过螺钉17固定于所述第一窗扇1的上方或者下方。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对称的窗扇结构并且通过螺钉固定,能够有效减少内边框的面积,实现窗户视野的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推拉玻璃窗扇型材结构还包括:第二收口位5、第二窗扇4和第三窗扇8,所述第二收口位5固定于所述第二窗扇4或第三窗扇8的光企一侧。其中,窗扇4和窗扇6为两个相撞扇,第二收口位5与第一收口位7的结构相同。可选的,通过第二收口位5实现两个内窗扇的固定连接,实现窗户中部密封。

已经通过参考少量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正如附带的专利权利要求所限定的,除了本实用新型以上公开的其他的实施例等同地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通常地,在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所有术语都根据他们在技术领域的通常含义被解释,除非在其中被另外明确地定义。所有的参考“一个/所述/该[装置、组件等]”都被开放地解释为所述装置、组件等中的至少一个实例,除非另外明确地说明。这里公开的任何方法的步骤都没必要以公开的准确的顺序运行,除非明确地说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