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杯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51404发布日期:2020-10-28 11:53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温杯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指一种保温杯垫。



背景技术:

一般人在办公或阅读时,大多透过杯垫在桌上摆置有冷饮或热饮,以适时补充水分,并能驱除寒意或暑意,然而冷饮或热饮摆置于桌面时,其温度将随时间逐渐恢复至室温,而不再具有驱除寒意或暑意之功能,并将丧失饮料原有温度的风味。

目前,市场上的保温杯垫用于对容器以及其内装载的饮料保温,现有保温杯垫内设有电路板以及加热装置,通过加热装置将热量传递到容器内,以实现对容器内的饮料保温。现有保温杯垫一般包括互相叠加设置的上盖和下盖,通过螺钉对上盖和下盖进行固定。然而,现有保温杯垫上的螺钉和螺纹结构不仅使保温杯垫的模具制作工艺更加繁琐,更增加了保温杯垫装配环节的工作量,增加成本。同时,螺钉连接的承压能力较低,长期使用后水中各种离子会对螺钉及螺纹处产生腐蚀破坏。并且,螺钉连接促使上盖和下盖之间缺少缓冲余量,易造成上盖和下盖的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温杯垫,该保温杯垫使上盖和下盖连接的更加紧密,降低了成本,并且增加了保温杯垫的承压能力和耐冲击能力。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保温杯垫,包括适于安装合盖的上盖、下盖,限定于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之间的用于承载被加热容器的杯托,以及电路板,所述杯托下方设有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加热丝,所述上盖设有适于安装所述杯托的开口,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之间的连接为卯榫连接。

可选地,所述上盖面向所述下盖一侧设置有第一卯榫件,所述下盖面向所述上盖一侧对应设置有第二卯榫件,所述第一卯榫件与所述第二卯榫件过盈配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卯榫件沿着所述上盖周向分布一圈或两圈,所述第二卯榫件沿着所述下盖周向分布一圈或两圈且与所述第一卯榫件一一对应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卯榫件和所述第二卯榫件中的一者为柱体,另一者为具有凹槽的空心柱体,所述第一卯榫件与所述第二卯榫件插接。

可选地,所述柱体呈圆柱形,所述凹槽为内六边形凹槽。

可选地,所述第一卯榫件和所述第二卯榫件的内部均为镂空结构,所述第一卯榫件与第二卯榫件插接后留有缓冲空间,以对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之间的相对压力进行缓冲。

可选地,所述下盖面向所述上盖一侧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位于所述杯托的下方并周向排布,用于支撑所述杯托。

可选地,所述上盖边缘面向所述下盖一侧设置有电路板固定柱,用于支撑所述电路板。

可选地,所述下盖面向所述上盖一侧设置有usb接口固定柱,所述上盖面向所述下盖一侧对应设置有usb接口固定槽,所述usb接口固定柱与所述usb接口固定槽过盈配合。

可选地,所述下盖底部设置有百叶窗散热结构,所述百叶窗散热结构包括多个开设于下盖的散热孔和连接下盖上表面并悬空于所述散热孔正上方的悬空筋,所述散热孔和所述悬空筋之间具有散热空间,所述散热空间至少从一个侧面与下盖内部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上盖和下盖之间的连接改进为卯榫连接,使上盖和下盖连接的更加紧密,提高了上盖与下盖的密封性,减少螺钉的使用,不仅削减了生产成本,而且能够增强保温杯垫的承压能力和耐冲击能力。

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卯榫件与第二卯榫件过盈配合,使保温杯垫承载能力增强,更耐冲击。同时,由于过盈配合,轴与孔的间隙变小,使上盖和下盖不易松动,零件减少,机械结构简化。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卯榫件与第二卯榫件之间设置有缓冲空间,使第一卯榫件不会直达第二卯榫件的底部,使整机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性能,增强保温杯垫的耐冲击能力。

4、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卯榫件和第二卯榫件的内部设计为镂空结构,减少因第一卯榫件和第二卯榫件制成过程中的收缩而产生的形变,提高产品的良率。

5、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柱将杯托支撑,以承担杯托的压力,增强杯托的抗压能力。

6、本实用新型通过usb接口固定柱与usb接口固定槽过盈配合,从而弥补该处固定程度较低的缺陷,并消除下盖边缘与上盖边缘之间的缝隙,改善保温杯垫外观与密封程度。

7、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上盖和下盖之间的连接改进为卯榫连接,降低了保温杯垫的厚度,提高保温杯垫的加热均匀性以及提高能效利用率,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8、本实用新型中凹槽为内六边形凹槽,内六边形凹槽与柱体过盈配合,使上盖和下盖的稳定性和耐冲击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温杯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温杯垫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温杯垫的工作电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温杯垫中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保温杯垫中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温杯垫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保温杯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保温杯垫中下盖内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保温杯垫中下盖外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保温杯垫中下盖内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盖;2-下盖;3-杯托;

4-开口;5-加热丝;6-电路板;

7-第一卯榫件;8-第二卯榫件;9-支撑柱;

10-电路板固定柱;11-usb接口固定柱;12-usb接口固定槽;

13-悬空筋;14-散热孔;15-百叶窗散热结构;

16-第一连接筋;17-第二连接筋;18-电源接口;

19-防水挡筋;20-安装口;21-微动开关;

22-挡水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温杯垫,包括适于安装合盖的上盖、下盖,限定于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之间的用于承载被加热容器的杯托,以及电路板,所述杯托下方设有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加热丝,所述上盖设有适于安装所述杯托的开口,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之间的连接为卯榫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上盖和下盖之间的连接改进为卯榫连接,使上盖和下盖连接的更加紧密,提高了上盖与下盖的密封性,减少螺钉的使用,不仅削减了生产成本,而且能够增强保温杯垫的承压能力和耐冲击能力。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第一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温杯垫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温杯垫的爆炸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保温杯垫包括叠加设置的上盖1、下盖2、限定于上盖1和下盖2之间的杯托3以及电路板6。上盖1面向杯托3的一面设有开口4,开口4与杯托3对应,将杯托3露出。杯托3用于承载被加热容器,杯托3为导热体,比如杯托3为铝或铜或不锈钢等导热金属。杯托3下方设有与电路板6电连接的加热丝5。加热丝5通电后,将热量传递给杯托3,杯托3再将热量传递给放置于杯托3上的被加热容器,从而实现对被加热容器的保温。电路板6连接有微动开关21,微动开关21用于控制电路板6是否通电。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温杯垫的工作电路图。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温杯垫还包括温控器,温控器用于检测杯托3上被加热容器的温度,并将检测的温度信号传递给电路板6。当保温杯垫电源接通后,保温杯垫上的电源指示灯显示,温控器检测杯托3上被加热容器的温度过低后,电路板6控制加热丝5工作加热,以提高被加热容器的温度。当温控器检测被加热容器的温度过高后,电路板6控制加热丝5停止工作,如此循环,以保证被加热容器的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被加热容器的保温。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温杯垫中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保温杯垫中下盖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温杯垫的剖视图。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保温杯垫中上盖1和下盖2之间的连接为卯榫连接。具体地,上盖1为圆形盖体,上盖1面向下盖2一侧设置有第一卯榫件7,第一卯榫件7位于上盖1的边沿,沿着上盖1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6个。下盖2面向上盖1一侧对应设置有第二卯榫件8,第二卯榫件8位于下盖2的边沿,沿着下盖2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6个。上盖1盖合于下盖2时,将第一卯榫件7与第二卯榫件8过盈配合,实现上盖1和下盖2之间的卯榫连接。

实施例中,第一卯榫件7沿着上盖1周向分布一圈或两圈,第二卯榫件8沿着下盖2周向分布一圈或两圈且与第一卯榫件7一一对应设置。比如,如图4、图5和图6所示,第一卯榫件7沿着上盖1周向分布两圈。具体地,第一卯榫件7沿着上盖1边沿的圆周方向排列形成第一环形结构,第一环形结构由6个第一卯榫件7形成;第一卯榫件7沿着上盖1内侧的圆周方向排列形成第二环形结构,第二环形结构由4个第一卯榫件7形成;第一环形结构位于第二环形结构的外侧。第二卯榫件8沿着下盖2周向分布两圈。具体地,第二卯榫件8沿着下盖2边沿的圆周方向排列形成第三环形结构,第三环形结构由6个第二卯榫件8形成;第二卯榫件8沿着下盖2内侧的圆周方向排列形成第四环形结构,第四环形结构由4个第二卯榫件8形成;其中,第一环形结构中的第一卯榫件7与第三环形结构中的第二卯榫件8卯榫连接,第二环形结构中的第一卯榫件7与第四环形结构中的第二卯榫件8卯榫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两圈第一卯榫件7与第二卯榫件8的卯榫连接,使保温杯垫受力均匀,不易变形。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上盖1和下盖2之间的连接改进为卯榫连接,使上盖1和下盖2连接的更加紧密,提高了上盖1与下盖2的密封性,减少螺钉的使用,不仅削减了生产成本,而且能够增强保温杯垫的承压能力和耐冲击能力。并且,降低了保温杯垫的厚度,提高保温杯垫的加热均匀性以及提高能效利用率,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卯榫件7和第二卯榫件8中的一者为柱体,另一者为具有凹槽的空心柱体,第一卯榫件7与第二卯榫件8插接,实现第一卯榫件7与第二卯榫件8之间的卯榫连接。

实施例中,第一卯榫件7和第二卯榫件8可以采用多种结构。比如,第一卯榫件7为柱体,该柱体为圆柱形,第二卯榫件8为具有凹槽的空心柱体,该凹槽为内六边形凹槽,第一卯榫件7插接于第二卯榫件8的内六边形凹槽内,与第二卯榫件8的内六边形凹槽过盈配合。由于第二卯榫件8的凹槽为内六边形,凹槽的对边距离小于第一卯榫件7的直径,可以通过过盈配合完成卯榫固定,使上盖1和下盖2安装时,定位更加的精准,两者结合力更强。

实施例中,第一卯榫件7与第二卯榫件8过盈配合,使保温杯垫承载能力增强,更耐冲击。同时,由于过盈配合,轴与孔的间隙变小,使上盖1和下盖2不易松动,零件减少,机械结构简化。

实施例中,第一卯榫件7与第二卯榫件8插接后留有缓冲空间,以对上盖1和下盖2之间的相对压力进行缓冲。比如,第一卯榫件7插接于第二卯榫件8中的凹槽内后,第一卯榫件7的端部与第二卯榫件8中凹槽的底部之间设有间隔,该间隔形成缓冲空间,实现一定的压力缓冲,使第一卯榫件7不会直达第二卯榫件8的凹槽底部,使整机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性能,增强保温杯垫的耐冲击能力。从而当第一卯榫件7与第二卯榫件8紧密结合时,外部压力施加后,第一卯榫件7能够继续深入第二卯榫件8内,不会因为压力过大,导致保温杯垫发生形变。

实施例中,第一卯榫件7和第二卯榫件8的内部均为镂空结构,能够减少因第一卯榫件7和第二卯榫件8制成过程中的收缩而产生的形变,提高产品的良率。

如图2和图5所示,下盖2面向上盖1一侧设置有支撑柱9,支撑柱9位于杯托3的下方并周向排布。当上盖1盖合于下盖2时,支撑柱9用于支撑杯托3,承担杯托3的压力,增强杯托3的抗压能力。

如图4所示,上盖1边缘面向下盖2一侧设置有电路板固定柱10,电路板固定柱10呈三角形排列,用于支撑电路板6,使电路板6固定的更加稳固。

如图4和图5所示,下盖2面向上盖1一侧设置有usb接口固定柱11,usb接口固定柱11位于下盖2的边沿。上盖1面向下盖2一侧对应设置有usb接口固定槽12,usb接口固定槽12位于上盖1的边沿。usb接口固定柱11与usb接口固定槽12过盈配合,从而弥补该处固定程度较低的缺陷,并消除下2边缘与上盖1边缘之间的缝隙,改善保温杯垫外观与密封程度。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保温杯垫使上盖和下盖连接的更加紧密,降低了成本,并且增加了保温杯垫的承压能力和耐冲击能力。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是前述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扩展,本实施例保温杯垫的主体结构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一卯榫件为下小上大的圆台状,第二卯榫件为具有上小下大圆台状凹槽的柱体,第一卯榫件的形状与第二卯榫件的凹槽形状匹配,第一卯榫件插接于第二卯榫件的凹槽内,实现第一卯榫件与第二卯榫件的卯榫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卯榫件具有上小下大圆台状凹槽,由于凹槽上端面和下端面尺寸的差异,使上盖和下盖的稳定性和耐冲击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本实施例装配过程与本发明的类型相似,都是过盈配合,可以采用常温锤压法、热装配合和冷装配合。

本实施例具有前述第一实施例的技术效果,即使上盖和下盖连接的更加紧密,降低了成本,并且增加了保温杯垫的承压能力和耐冲击能力。

第三实施例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保温杯垫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是前述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扩展,本实施例保温杯垫的主体结构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保温杯垫包括叠加设置的上盖1、下盖2、限定于上盖1和下盖2之间的杯托3以及电路板。上盖1面向杯托3的一面设有开口4,开口4与杯托3对应,将杯托3露出。杯托3用于承载被加热容器,杯托3为导热体,比如杯托3为不锈钢或铝或铜等导热金属。杯托3下方设有与电路板电连接的加热丝。加热丝通电后,将热量传递给杯托3,杯托3再将热量传递给放置于杯托3上的被加热容器,从而实现对被加热容器的保温。

实施例中,下盖2面向上盖1一侧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位于杯托3的下方并周向排布,用于支撑杯托3。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保温杯垫中下盖内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保温杯垫中下盖外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和图9所示,下盖2设置有百叶窗散热结构15,百叶窗散热结构15包括多个开设于下盖2的散热孔14和连接下盖2上表面并悬空于散热孔14正上方的悬空筋13,散热孔14和悬空筋13之间具有散热空间,散热空间至少从一个侧面与下盖2上方连通。

实施例中,悬空筋13的边沿设置有连接件,悬空筋13通过连接件与散热孔14的边沿连接固定。其中,悬空筋13可以为多种材质,比如,悬空筋13、连接件和下盖2均为塑料件,悬空筋13、连接件和散热孔14的边沿注塑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下盖设置有百叶窗散热结构,一方面百叶窗散热结构具有散热空间,能够对杯垫内部进行散热;另一方面百叶窗散热结构具有防水、防灰尘的作用,能够有效阻挡水分、灰尘从下盖溅入散热保温杯垫内,提高安全性能;并且百叶窗散热结构的散热空间极小,能够防止人手伸入,保证使用者安全,提高人性化使用。

如图8所示,相邻悬空筋13的侧面连接有第一连接筋16,以加固悬空筋13强度。

如图8所示,散热孔14和悬空筋13周向分布于下盖2以形成内外两层百叶窗散热结构15,分别为内圈百叶窗散热组和外圈百叶窗散热组,内圈百叶窗散热组的悬空筋13,与外圈百叶窗散热组的悬空筋13交错设置,并连接有第二连接筋17。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连接筋和第二连接筋,增强悬空筋的连接强度,增强悬空筋的耐冲击性能。

实施例中,外圈百叶窗散热组的悬空筋外周底部开设有下水孔,该下水孔位于散热孔边沿线的内侧,用于将杯垫内部的水分排出。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散热保温杯垫的外侧设置有电源开口,散热保温杯垫还具有与电路板电连接的电源接口18,电源接口18和电源开口密封配合,电源接口18的上方设置有防水挡筋19。具体地,上盖1的下边沿设置有第一缺口,下盖2的上边沿对应设置有第二缺口,第一缺口与第二缺口对应设置。上盖1盖合在下盖2上,第一缺口与第二缺口组合形成电源开口。电源接口18内嵌于电源开口,使电源接口18的进口端与电源开口的边沿具有一定的距离,进一步确保电源接口18的安全。电源接口18用于与电源线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源接口18的上方设置有防水挡筋19,有效阻止水分进入电源接口18,达到防水效果,提高电器元件的使用寿命。其中,电源接口18可以采用多种结构,比如,电源接口18为usb接口。

如图7所示,防水挡筋19呈中间高于两侧的弧状,防水挡筋19设置于上盖1上。防水挡筋19的长度大于电源接口18的宽度。当水分由于重力沿着散热保温杯垫的外侧流到防水挡筋19后,水分会顺流至防水挡筋19的边缘位置,从而避免水分流入电源接口18内。

实施例中,防水挡筋19可以采用多种材质,比如,防水挡筋19与外壳均为塑料件,防水挡筋19与外壳注塑成一体。

实施例中,电源接口18的外部设置有活动式防水罩,进一步提高电源接口18的防水性能。

实施例中,散热保温杯垫还包括电源线,电源线与电源接口18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源接口18实现与电源线的可拆卸连接,减轻了散热保温杯垫的重量,方便散热保温杯垫的携带。

如图7所示,散热保温杯垫的外侧设置有安装口20,安装口20内设置有可滑动的微动开关21,微动开关21与电路板连接以控制电源接通和断开,微动开关21包括垂直设置于安装口20内侧并与安装口20配合安装的开关底座,以及连接开关底座延伸至安装口20外部的拨杆,开关底座与安装口20内侧的边沿紧密连接,从而使开关底座将安装口20密封。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微动开关21,以方便用户对散热保温杯垫打开和关闭,提高人性化使用,同时也能减少忘拔电源线等危险事件发生,提高安全性能。本实用新型通过微动开关21中的开关底座将安装口20密封,避免水分由安装口20进入散热保温杯垫内部,达到防水效果,提高电器元件的使用寿命。

如图7所示,散热保温杯垫内的电路板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电路板通断电的活动件,该活动件与微动开关21连接,用户推动微动开关21中的拨杆时,能够带动电路板上的活动件,实现电路板的通断电,以控制加热丝是否工作。微动开关21中的底座为长方形板体,微动开关21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超过上盖1的下边沿和下盖2的上边沿,以将安装口20覆盖。

实施例中,开关底座的最低点低于电路板的底面,从而避免由安装口20与开关底座之间缝隙进入的水分流到电路板上,提高安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保温杯垫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以替代微动开关。压力传感器与电路板连接,用于检测散热保温杯垫上杯体的重量。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散热保温杯垫上杯体的重量时,将检测信号传递给电路板,电路板自动开启电源,控制加热丝加热,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杯体被移除后,将检测信号传递给电路板,电路板自动关闭电源。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散热保温杯垫在实现与电源线可拆卸连接的同时,能够防止杯垫内的电器元件不会被水分侵入,保证安全工作。

第四实施例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保温杯垫中下盖内表面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是前述第三实施例的一种扩展,本实施例散热保温杯垫的主体结构与前述第三实施例相同,与前述第三实施例不同的是,如图10所示,下盖2设有一圈封闭的挡水筋22,挡水筋22呈圆环状,挡水筋22位于散热孔14边沿线的外周。本实施例通过挡水筋22能够将由杯托3与上盖1之间缝隙流入的渗水阻挡,将渗水顺利从散热孔14流出,防止水分囤积在散热保温杯垫内,起到防水作用,同时降低散热保温杯垫内部环境空气湿度,提高电器元件的寿命。并且,挡水筋22将散热保温杯垫内部空间分为两部分,增强挡水筋22内侧空间的保温效果,提高能效,降低挡水筋22外侧空间温度,提高安全性。

如图10所示,挡水筋22靠近散热孔14一侧的侧面呈上端大、下端小的圆台状,即挡水筋22的内侧面具有一定的斜度。挡水筋22的上端面高于杯托边沿。当水分从杯托和上盖之间的缝隙中渗入时,挡水筋22将水分阻挡在挡水筋22的内侧,同时由于挡水筋22内侧面的斜度,使冲击到挡水筋22上的水分将产生向内的流动趋势,最后引导水分从散热孔14排出。

实施例中,杯托与上盖的贴合处通过胶水密封,从而将杯托与上盖之间的缝隙密封,加强散热保温杯垫的防水性能。

本实施例具有前述第一实施例的技术效果,即在实现与电源线可拆卸连接的同时,能够防止杯垫内的电器元件不会被水分侵入,保证安全工作。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