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防车后爬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00998发布日期:2020-08-18 18:53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防车后爬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防车后爬梯。



背景技术:

消防车,又称为救火车,是指根据需要,设计制造成适宜消防队员乘用、装备各类消防器材或灭火剂,供消防部队用于灭火、辅助灭火或消防救援的车辆,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消防部门也会将其用于其他紧急抢救用途。消防车可以运送消防员抵达灾害现场,并为其执行救灾任务提供多种工具。现代消防车通常会配备钢梯、水枪、便携式灭火器、自持式呼吸器、防护服、破拆工具、急救工具等装备,部分的还会搭载水箱、水泵、泡沫灭火装置等大型灭火设备。

消防人员在消防灭火过程中,经常需要登上消防车车顶操作消防炮或取用车顶器材,现有消防车后爬梯多为固定在消防车后部,最下面一个踏步距离地面距离较高,不方便直接蹬上后爬梯。如果后爬梯安装得过低,又会影响消防车的使用和通行。有的消防车后爬梯采用翻折固定在消防车后部,通过固定卡扣进行锁紧,这种后爬梯打开和关闭后都容易产生晃动,安装固定不够牢固,使用安全性也不够好。此外消防车的后车厢处设有多个功能区,后爬梯的设置会影响这些功能区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消防车后爬梯,不使用时能够实现收纳,不影响消防车的正常使用和行驶,使用时固定牢固,容易攀登。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消防车后爬梯,包括固定梯子、旋转梯子、导轨总成与伸缩杆;导轨总成固定在消防车箱体后面,伸缩杆一端固定在固定梯子上,伸缩杆另一端与导轨总成滑动连接,旋转梯子铰接在固定梯子底部;旋转梯子向上翻转收纳在固定梯子内,固定梯子连同伸缩杆滑动至导轨总成内实现后爬梯整体收纳,固定梯子连同伸缩杆滑动至消防车箱体外部,旋转梯子向下翻转实现后爬梯支起。

所述导轨总成包括壳体、压轮与旋钮型固定销,压轮安装在壳体上;伸缩杆安装在上下两个压轮之间,伸缩杆沿压轮滑动,滑动后通过旋钮型固定销固定。

还包括封板、踏板、上部扶手与侧扶手,封板固定在固定梯子侧面,侧扶手固定在封板上,踏板固定在固定梯子顶部,上部扶手固定在踏板上。

所述伸缩杆的截面为菱形。

还包括相互适配的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第一限位块设有带有斜度的豁口,第一限位块固定在固定梯子上,第二限位块设有与豁口适配的凸起,第二限位块固定在旋转梯子上,旋转梯子向下打开后豁口卡住凸起使得旋转梯子向下打开后呈倾斜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旋转梯子向上翻转位于固定梯子内,固定梯子连同伸缩杆滑动至导轨总成内实现后爬梯收纳,后爬梯完全收纳至导轨总成内,不会影响后车厢功能区的正常使用。

2、固定梯子连同伸缩杆沿滑动至消防车后车体外部,旋转梯子向下翻转实现后爬梯支起,支撑稳固,不晃动。而且后爬梯位于消防车后车体外部,即使工作时也不会影响后车厢功能区的正常使用。

3、本实用新型还设有踏板、上部扶手与侧扶手,容易攀登,便于消防员方便、快速、安全的登上车顶。

4、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使得旋转梯子打开后是倾斜状,便于攀爬。

5、伸缩杆安装在上下两个压轮之间,伸缩杆侧面为菱形,伸缩杆沿压轮滑动,保证了后滑梯拉出与收回的平稳顺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全部支出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收纳状态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固定梯子拉出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5是图4的a向剖视图;

图6是图4的b向剖视图;

图7是图4的c向剖视图;

图8是图5的i向放大图。

图中:1-固定梯子2-旋转梯子3-导轨总成4-伸缩杆5-封板6-踏板7-上部扶手8-侧扶手9-第一限位块10-第二限位块31-壳体32-压轮33-旋钮型固定销91-豁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一种消防车后爬梯,包括固定梯子1、旋转梯子2、2个导轨总成3与2个伸缩杆4。

2个导轨总成3相互平行,上下固定在消防车箱体后面。伸缩杆4一端与导轨总成3滑动连接,伸缩杆4的另一端固定在固定梯子上1。

导轨总成3包括壳体31、压轮32与旋钮型固定销33。每个导轨总成3设有4个压轮32,压轮32安装在壳体31上,2个压轮32成对上下设置,伸缩杆4的截面为菱形,压轮32设有与之相应的凹槽,伸缩杆4一端安装在上下两个压轮32之间,伸缩杆4的顶点位于压轮32的凹槽内,伸缩杆4沿压轮32水平滑动,滑动后通过旋钮型固定销33固定。

旋转梯子2铰接在固定梯子1底部,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相互适配的第一限位块9与第二限位块10,第一限位块9与第二限位块10采用弹性缓冲材料制作,第一限位块9设有带有斜度的豁口91,第一限位块9固定在固定梯子1上,第二限位块10设有与豁口91适配的凸起,第二限位块10固定在旋转梯子2上,旋转梯子2向下打开后豁口91卡住凸起使得旋转梯子2向下打开后呈倾斜状态。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封板5、踏板6、上部扶手7与侧扶手8,封板5固定在固定梯子1侧面,侧扶手8固定在封板5上,踏板6固定在固定梯子1顶部,上部扶手7固定在踏板6上。

本实用新型收纳状态时,旋转梯子2向上翻转收纳在固定梯子1内,固定梯子1连同伸缩杆4滑动至导轨总成3的壳体31内实现后爬梯整体收纳,后爬梯完全收纳至导轨总成3内,不会影响消防车后车厢功能区的正常使用,不会影响消防车的行驶。

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时,固定梯子1连同伸缩杆4滑动至消防车箱体外部,旋转梯子2向下翻转实现后爬梯支起。支撑稳固,不晃动。而且后爬梯位于消防车后车体外部,即使工作时也不会影响后车厢功能区的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还设有封板5、踏板6、上部扶手7与侧扶手8,容易攀登,便于消防员方便、快速、安全的登上车顶。封板5固定在固定梯子1侧面,封板5与消防车侧箱体融为一体,整体设计流畅简洁、美观大方。

第一限位块9与第二限位块10使得旋转梯子2打开后是倾斜状,便于攀爬。伸缩杆4安装在上下两个压轮32之间,伸缩杆4沿压轮32滑动,保证了后滑梯拉出与收回的平稳顺畅。

本实用新型容易攀登,又不影响消防车的使用和通行,结构简单造价低,安装牢固可靠,灵活轻便。为消防人员方便、快速、安全的登上车顶进行消防炮的操作及取用车顶器材提供了保障。

以上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中所用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技术特征:

1.一种消防车后爬梯,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梯子、旋转梯子、导轨总成与伸缩杆;导轨总成固定在消防车箱体后面,伸缩杆一端固定在固定梯子上,伸缩杆另一端与导轨总成滑动连接,旋转梯子铰接在固定梯子底部;旋转梯子向上翻转收纳在固定梯子内,固定梯子连同伸缩杆滑动至导轨总成内实现后爬梯整体收纳,固定梯子连同伸缩杆滑动至消防车箱体外部,旋转梯子向下翻转实现后爬梯支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车后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总成包括壳体、压轮与旋钮型固定销,压轮安装在壳体上;伸缩杆安装在上下两个压轮之间,伸缩杆沿压轮滑动,滑动后通过旋钮型固定销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车后爬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板、踏板、上部扶手与侧扶手,封板固定在固定梯子侧面,侧扶手固定在封板上,踏板固定在固定梯子顶部,上部扶手固定在踏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车后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的截面为菱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车后爬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相互适配的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第一限位块设有带有斜度的豁口,第一限位块固定在固定梯子上,第二限位块设有与豁口适配的凸起,第二限位块固定在旋转梯子上,旋转梯子向下打开后豁口卡住凸起,使得旋转梯子向下打开后呈倾斜状态。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防车后爬梯。包括固定梯子、旋转梯子、导轨总成与伸缩杆;导轨总成固定在消防车箱体后面,伸缩杆一端固定在固定梯子上,伸缩杆另一端与导轨总成滑动连接,旋转梯子铰接在固定梯子底部;旋转梯子向上翻转收纳在固定梯子内,固定梯子连同伸缩杆滑动至导轨总成内实现后爬梯整体收纳,固定梯子连同伸缩杆滑动至消防车箱体外部,旋转梯子向下翻转实现后爬梯支起。不使用时能够实现收纳,不影响消防车的正常使用和同行,使用时固定牢固,容易攀登,为消防人员方便、快速、安全的登上车顶进行消防炮的操作及取用车顶器材提供了保障。

技术研发人员:李响;谢奕波;王双亮;鞠大为;李世奇;谢鹰;解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鞍山衡业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22
技术公布日:2020.08.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