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递口自弹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60820发布日期:2020-08-14 19:03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投递口自弹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包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信包箱投递口的自弹射装置。



背景技术:

信包箱是用户投递信件和各类包裹的重要载体,在满足信包箱本身使用功能的同时,人们随着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对信包箱使用方便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现有的信包箱在使用时,需要先打开投递口,再将信件或包裹放入到信包箱内,这样,就需要使用着先放下包裹,投递口打开后再拿起包裹放入,增加了使用者的操作步骤,当包裹较重时,增加了使用者的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能提高使用便捷性的投递口自弹射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投递口自弹射装置,设于信包箱内,位于投递口后侧,包括挡板和置物盘,所述挡板通过转轴活动设于信包箱内,所述挡板围绕所述转轴转动、掀起、并伸出投递口外,所述转轴的两端均设有一个齿轮,所述信包箱的内壁设有一对齿条,一对所述齿条与两个所述齿轮一一对应且啮合,一对所述齿条上分别固定有一根支撑杆,两根所述支撑杆延伸至信包箱的外部,所述置物盘铰接在所述一对支撑杆上,所述置物盘的顶部和所述信包箱的外壁顶部之间装有拉簧。

所述信包箱的侧壁上开设有一对竖向的滑孔,所述支撑杆通过滑孔伸出信包箱、并在所述滑孔内滑动。

所述置物盘的侧边与所述支撑杆铰接、围绕铰接点向上翻转。

所述齿条的底端和信包箱的底部之间设有弹簧,所述信包箱的底部设有滑套,所述弹簧设于所述滑套内,所述弹簧支撑齿条。

所述自弹射装置还包括斜撑杆,所述斜撑杆的一端连接齿条、另一端连接支撑杆。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直接将包裹放置在置物盘上,并下压置物盘,置物盘带动支撑杆及齿条向下运动,使得齿轮、转轴同时转动,转轴带动挡板转动,使得投递口裸露,同时,使得拉簧处于拉伸状态,挡板静止,停止下压置物盘,拉簧恢复原状,使得置物盘向上抬起、转动,将包裹推入信包箱内,就实现了自弹射功能,无需使用者放下包裹,就可以直接完成投递工作,操作简单,提高信包箱的使用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a向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动作状态参考图一;

图5是图3的动作状态参考图二;

图中:1、信包箱;2、投递口;3、挡板;4、置物盘;5、转轴;6、齿轮;7、齿条;8、支撑杆;9、拉簧;10、滑孔;11、弹簧;12、滑套;13、斜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5所示,投递口自弹射装置,设于信包箱1内,位于投递口2后侧,包括挡板3和置物盘4,所述挡板3通过转轴5活动设于信包箱1内,所述挡板3围绕所述转轴5转动、掀起、并伸出投递口2外,所述转轴5的两端均设有一个齿轮6,所述信包箱1的内壁设有一对齿条7,一对所述齿条7与两个所述齿轮6一一对应且啮合,一对所述齿条7上分别固定有一根支撑杆8,两根所述支撑杆8延伸至信包箱1的外部,所述置物盘4铰接在所述一对支撑杆8上,所述置物盘4的顶部和所述信包箱1的外壁顶部之间装有拉簧9。初始时,置物盘4水平放置,置物盘4水平时,拉簧9处于原长,即未被拉伸或压缩,挡板3竖直放置,挡板3的大小略小于投递口2,这样,在确保挡板3能翻出投递口2的同时,可以遮挡投递口2;在使用时,直接将包裹放置在置物盘4上,并下压置物盘4,置物盘4带动支撑杆8及齿条7向下运动,齿条7与齿轮6啮合、带动齿轮6转动,齿轮6与转轴5固定连接,使得转轴5随齿轮6同时转动,转轴5带动挡板3转动,这样,挡板3围绕转轴5向上转动、掀起,使得投递口2裸露,同时,使得拉簧9处于拉伸状态,手动控制挡板3静止,停止下压置物盘4,拉簧9恢复原状,由于挡板3静止,使得齿轮6、齿条7、支撑杆8均静止,这样,置物盘4就会向上抬起、转动,将包裹推入信包箱1内,完成投递工作,也就实现了自弹射功能;投递完毕后,翻下置物盘4呈水平状态,松开挡板3,在重力作用下,挡板3向下转动,从而带动齿轮6转动,也就带动了齿条7向上运动,置物盘4及支撑杆8回到初始状态,无需使用者放下包裹,就可以直接完成投递工作,操作简单,提高信包箱1的使用便捷性;进一步的,可以将挡板3设置呈柔性材料或者延长置物盘4的宽度,使得挡板3在弹起的过程中,不会将包裹推离置物盘4。

所述信包箱1的侧壁上开设有一对竖向的滑孔10,所述支撑杆8通过滑孔10伸出信包箱1、并在所述滑孔10内滑动。设置滑孔10,使得支撑杆8可以伸出信包箱1外、并顺利的上下滑动。

所述置物盘4的侧边与所述支撑杆8铰接、围绕铰接点向上翻转。也就是说,置物盘4围绕与支撑杆8铰接的一边转动,可以使自身的转动角度达到90°,确保了放置在置物盘4的包裹可以可靠地投入到信包箱1内。

所述齿条7的底端和信包箱1的底部之间设有弹簧11,所述信包箱1的底部设有滑套12,所述弹簧11设于所述滑套12内,所述弹簧11支撑齿条7。这样,在齿条7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弹簧11被压缩,处于储能状态,在投递完成后,松开挡板3,一方面可以依靠挡板3的重力驱动齿轮6旋转,另一方面,在松开挡板3后,弹簧11释能、回弹,进一步为齿条7的复位提供动力,确保了置物盘4可以处于初始的水平状态及挡板3处于初始的竖直状态。

所述自弹射装置还包括斜撑杆13,所述斜撑杆13的一端连接齿条7、另一端连接支撑杆8。齿条7、支撑杆8和斜撑杆13形成三角结构,不影响装置运行的同时,起到稳固支撑杆8的作用。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投递口自弹射装置,设于信包箱内,位于投递口后侧,其特征在于:包括挡板和置物盘,所述挡板通过转轴活动设于信包箱内,所述挡板围绕所述转轴转动、掀起、并伸出投递口外,所述转轴的两端均设有一个齿轮,所述信包箱的内壁设有一对齿条,一对所述齿条与两个所述齿轮一一对应且啮合,一对所述齿条上分别固定有一根支撑杆,两根所述支撑杆延伸至信包箱的外部,所述置物盘铰接在所述一对支撑杆上,所述置物盘的顶部和所述信包箱的外壁顶部之间装有拉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递口自弹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包箱的侧壁上开设有一对竖向的滑孔,所述支撑杆通过滑孔伸出信包箱、并在所述滑孔内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递口自弹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盘的侧边与所述支撑杆铰接、围绕铰接点向上翻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递口自弹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的底端和信包箱的底部之间设有弹簧,所述信包箱的底部设有滑套,所述弹簧设于所述滑套内,所述弹簧支撑齿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递口自弹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弹射装置还包括斜撑杆,所述斜撑杆的一端连接齿条、另一端连接支撑杆。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投递口自弹射装置。涉及信包箱技术领域。结构紧凑,能提高使用便捷性。投递口自弹射装置,设于信包箱内,位于投递口后侧,包括挡板和置物盘,所述挡板通过转轴活动设于信包箱内,所述挡板围绕所述转轴转动、掀起、并伸出投递口外,所述转轴的两端均设有一个齿轮,所述信包箱的内壁设有一对齿条,一对所述齿条与两个所述齿轮一一对应且啮合,一对所述齿条上分别固定有一根支撑杆,两根所述支撑杆延伸至信包箱的外部,所述置物盘铰接在所述一对支撑杆上,所述置物盘的顶部和所述信包箱的外壁顶部之间装有拉簧。

技术研发人员:孙志美;赵文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扬州市沪邮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25
技术公布日:2020.08.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