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脚麻的电竞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16476发布日期:2020-12-01 10:52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脚麻的电竞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竞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脚麻的电竞椅。



背景技术:

很多人坐得时间一长,就会腿脚发麻,据专家介绍,这种腿麻脚麻大多是由不良姿势的久坐引起的腿部血液流通不畅,周围神经受到压迫,影响神经的正常传导,不能把受到的刺激准确、及时地传给大脑,提醒我们变换姿势,所以就会腿脚发麻,另外,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也会压迫胫神经,引起神经麻痹症状,使腿和脚产生麻木感。

不良姿势的久坐造成的腿麻脚麻可以通过改变坐姿进行缓解,但是现有的电竞椅会出现本技术方案中附图3的情况,如图所示,使用人员坐在座椅上时,膝盖自然弯曲与地面接触,此时底座的一端始终与人体的腘窝区接触,而由于人体重量造成的压力,使腘窝区始终受到压迫状态,虽然缓冲的海绵可以缓解压迫力度,但是长时间局部受压依然会造成腘窝内的胫神经受到压迫,引起神经麻痹症状,使腿和脚产生麻木感。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防止脚麻的电竞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脚麻的电竞椅,具有改变人体的腘窝区受力使人体的腘窝区不会出现长期受力造成压迫的情况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脚麻的电竞椅,包括椅体,所述椅体具有底板,所述底板两侧固定连接有侧护扳,所述底板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缓冲海绵,所述椅体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增高板,所述增高板位于所述缓冲海绵底部,所述底板、所述增高板、所述侧护扳、所述缓冲海绵形成一个用于安装驱动筒的转动腔,所述转动腔位于所述底板上方远离所述椅体靠背处的一端,所述侧护扳一侧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驱动筒转动的驱动盒,所述驱动筒转动连接在所述转动腔的内部,所述驱动筒外壁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尺寸不同的贴附筒,所述贴附筒与所述连接件转动连接。

优选的,若干个所述贴附筒逆时针转动方向尺寸逐渐增加。

优选的,所述贴附筒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气囊。

优选的,所述贴附筒外壁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缓冲气囊的安装槽。

优选的,所述驱动筒两端设有连接轴,所述驱动筒一端的连接轴与所述驱动盒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筒另一端的连接轴与所述侧护扳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侧护扳的材质为尼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人体的腘窝区与转动腔上端面的缓冲海绵接触,此时通过驱动盒带动驱动筒转动,尺寸不同的贴附筒在转动的同时,使人体的腘窝区受力区域与受力力度不停改变,从而使人体的腘窝区不会出现长期压迫造成胫神经压迫,进而防止出现神经麻痹症状导致腿脚麻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人体腘窝区与贴附筒接触的示意图;

图3为现有底座对人体腘窝区的接触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贴附筒的半剖示意图。

图中:100、腘窝区;1、椅体;11、底板;111、增高板;12、侧护扳;13、缓冲海绵;14、转动腔;2、驱动盒;3、驱动筒;31、连接件;4、贴附筒;41、安装槽;42、缓冲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脚麻的电竞椅,包括椅体1,椅体1具有底板11,底板11两侧固定连接有侧护扳12,底板11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缓冲海绵13,椅体1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增高板111,增高板111位于缓冲海绵13底部,底板11、增高板111、侧护扳12、缓冲海绵13形成一个用于安装驱动筒3的转动腔14,转动腔14位于底板11上方远离椅体1靠背处的一端,侧护扳12一侧安装有用于驱动驱动筒3转动的驱动盒2,驱动筒3转动连接在转动腔14的内部,驱动筒3外壁通过连接件31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尺寸不同的贴附筒4,若干个贴附筒4逆时针转动方向尺寸逐渐增加,贴附筒4与连接件31转动连接。

本实施方案中:底板11与侧护扳12构成椅体1底座的基本架构,缓冲海绵13包裹在底板11和侧护扳12上端面,而底板11设置有增高板111,增高板111的目的主要为了太高使用人员的腿部高度,此时使操作人员的膝盖处自然下垂,进而使人体的腘窝区100位于转动腔14上方的缓冲海绵13上,此时人体自重的原因,使人体的腘窝区100会将转动腔14下方的缓冲海绵13向下压动,此时缓冲海绵13向下方凹陷并与贴附筒4接触,而驱动盒2带动驱动筒3转动时,尺寸不同的贴附筒4公转产生不一样的直径,此时缓冲海绵13受到贴附筒4的支撑作用,不断的变形,进而使人体的腘窝区100不断的改变受力情况,从而避免人体的腘窝区100长期保持一个姿势,导致人体的腘窝区100始终与底座侧上方贴附,使持久性压力造成胫神经压迫的情况,尺寸不同的贴附筒4在转动时,由于贴附筒4的公转直径一致,而贴附筒4自身直径不一致,而贴附筒4逆时针转动方向尺寸逐渐增加,使贴附筒4转动时具有一定规律,此时贴附筒4外壁在通过缓冲海绵13对同样对人体的腘窝区100起到按摩的作用,驱动盒2内设有马达(型号:a5882-45)作为驱动件,该马达的转速36rpm/min,此时驱动筒3约两秒转动一圈,从而使贴附筒4转动更加平稳,而连接件31采用连接支耳或者支撑杆与贴附筒4两端铰接,从而使贴附筒4在公转的时候可以自转,进而使贴附筒4转动更加平稳。

贴附筒4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气囊42,贴附筒4外壁开设有用于固定缓冲气囊42的安装槽41,缓冲气囊42通过填充空气,通过缓冲气囊42对人体的腘窝区100进行二次缓冲,从而使贴附筒4在转动时,增加使用人员的舒适度,而安装槽41可以有效防止缓冲气囊42发生偏移,增加缓冲气囊42固定的稳定性。

驱动筒3两端设有连接轴,驱动筒3一端的连接轴与驱动盒2传动连接,驱动筒3另一端的连接轴与侧护扳12转动连接,侧护扳12的材质为尼龙,尼龙材质的侧护扳12具有一定硬度,此时连接轴一端与侧护扳12可以通过转动座或者轴承连接,连接轴另一端连通至驱动盒2内与驱动件进行固定连接,从而使驱动件可以带动驱动筒3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底板11与侧护扳12构成椅体1底座的基本架构,缓冲海绵13包裹在底板11和侧护扳12上端面,而底板11设置有增高板111,增高板111的目的主要为了太高使用人员的腿部高度,此时使操作人员的膝盖处自然下垂,进而使人体的腘窝区100位于转动腔14上方的缓冲海绵13上,此时人体自重的原因,使人体的腘窝区100会将转动腔14下方的缓冲海绵13向下压动,此时缓冲海绵13向下方凹陷并与贴附筒4接触,而驱动盒2带动驱动筒3转动时,尺寸不同的贴附筒4公转产生不一样的直径,此时缓冲海绵13受到贴附筒4的支撑作用,不断的变形,进而使人体的腘窝区100不断的改变受力情况,从而避免人体的腘窝区100长期保持一个姿势,导致人体的腘窝区100始终与底座侧上方贴附,使持久性压力造成胫神经压迫的情况,尺寸不同的贴附筒4在转动时,由于贴附筒4的公转直径一致,而贴附筒4自身直径不一致,而贴附筒4逆时针转动方向尺寸逐渐增加,使贴附筒4转动时具有一定规律,此时贴附筒4外壁在通过缓冲海绵13对同样对人体的腘窝区100起到按摩的作用,驱动盒2内设有马达(型号:a5882-45)作为驱动件,该马达的转速36rpm/min,此时驱动筒3约两秒转动一圈,从而使贴附筒4转动更加平稳,而连接件31采用连接支耳或者支撑杆与贴附筒4两端铰接,从而使贴附筒4在公转的时候可以自转,进而使贴附筒4转动更加平稳。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