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活动座椅或功能性沙发的机械伸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46231发布日期:2021-06-01 23:23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活动座椅或功能性沙发的机械伸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活动座椅或功能性沙发的机械伸展装置;其涉及活动座椅或功能性沙发或可变形沙发的设计、制造领域;本机械伸展装置具体是一种提升了功能性沙发的骨架的协调程度、平顺性并进一步改善其结构合理性的新的骨架。



背景技术:

对于活动座椅或功能性沙发而言,通常此类设施至少包括一套可使活动座椅或功能性沙发改变使用姿态的连杆式机械伸展装置(也称骨架或铁架);同时,还包括包裹在机械伸展装置外侧的柔性包覆物。其中,机械伸展装置按其对人体的支托部位来划分,则至少包括座框支撑机构、背部伸展机构(或称靠背机构)及腿部伸展机构;另外,还包括悬挂平移机构,该悬挂平移机构同时与座框支撑机构、背部伸展机构、腿部伸展机构按既定顺序进行可转动的连接并构成机械伸展装置的大部分结构。所述的机械伸展装置往往通过一套电机附带传动杆的形式来传递改变姿态的动力,即电机及传动杆与悬挂系统连接,从而当电机驱动传动杆转动而带动悬挂系统发生姿态改变,则悬挂系统也将带动座框支撑机构、背部伸展机构以及腿部伸展机构做出姿态改变。这也是活动座椅或功能性沙发改变使用姿态时的基础原理。

对于上述的功能性沙发,普遍具有三种公认的可互转的姿态:即坐姿、tv姿态和躺姿(也称伸展姿态)。这些姿态的转变具体是通过机械伸展装置中的悬挂平移机构的被动展开或收缩来按既定顺序带动座框支撑机构、背部伸展机构及腿部伸展机构做出相应的展开或收缩姿态而实现的。由此可见,功能性沙发的机械伸展装置实质上是一种多个具有连杆机构特征的部件相互连接且相互间会直接传递作用的连动系统。对于这样一套系统,任何一个机构的不足,均会通过其余相连机构的动作而被使用者感知进而影响使用者的舒适度。

就当前的功能性沙发而言,在使用中存在两个显著的缺陷:

1、如图10所示,悬挂平移机构厚度较大,尤其在运动状态过程中其所需的空间更大,如此,整个沙发必须做的足够大,才能为使用者留出足够多的乘坐空间,同时,厚度较大的悬挂平移机构,也侵占了沙发与地面之间的空隙,进而使得沙发与地面之间的空隙处不便于清扫。经过分析,造成悬挂平移机构厚度过大的原因在于,构成现有悬挂平移机构的连杆组件中,转点位置的布局存在缺陷,进而导致整个悬挂平移机构无端占用了较多的空间。

2、如图11所示,背部伸展机构的结构过于庞大,在其运动过程中,构成背部伸展机构的杆件会侵占到使用者的乘坐空间,而通常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往往会采用减小沙发坐垫的面积或者是增加沙发体积的手段;而这两种手段也显然存在舒适度降低或者沙发占地过于太大的问题。

综合上述内容可见,对于现有功能性沙发的铁架而言,还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现有铁架的不足之处进行优化,尤其是克服背部伸展机构侵占使用者空间以及悬挂平移机构厚度较大的问题,进而实现了一种设计紧凑、所占空间小并且使用时舒适又可靠的新的机械伸展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活动座椅或功能性沙发的机械伸展装置,包括座框支撑机构1、悬挂平移机构2、背部伸展机构3以及腿部伸展机构4,还包括驱动装置5;驱动装置5依序带动腿部伸展机构4、座框支撑机构1、悬挂平移机构2和背部伸展机构3做出动作,使活动座椅或功能性沙发在坐姿、tv姿及躺姿之间顺序切换;其特征是:悬挂平移机构2包括位于座框支撑机构1外侧的基板21和安装在基板21上的两个相互连接的类平行四边形机构,该两类平行四边形机构依次顺序动作并且运动轨迹相互平行或位于同一轴线上,从而达到平移动作的目的,并且,悬挂平移机构2与背部伸展机构3之间具有相互牵制的结构或运动轨迹,从而使得悬挂平移机构2能够将功能沙发的座框支撑机构1单独或连同其他机构一道向前直线平移,以达到背部伸展机构3倾斜时,不会增加倾斜后的空间的作用。

所述的用于活动座椅或功能性沙发的机械伸展装置,背部伸展机构3是指一种相互间具有从动关系且相互可转动连接的连杆组件,该连杆组件中的至少一根连杆与悬挂平移机构2中的基板21转动连接;当悬挂平移机构2发生姿态转变时,背部伸展机构3也跟着做出相应的姿态转变。

所述的机械伸展装置用于活动座椅或功能性沙发的机械伸展装置,构成背部伸展机构3的连杆组件包括若干根首尾相互转动连接的杆体以及一根设置在其中一根杆体上并通过另一根辅助连杆31而与另一根连杆转动连接、从而固定在杆体上方的靠背安装座32;所述的首尾相互转动连接的杆体,在活动座椅或可变形沙发呈坐姿时是呈依次堆叠的收折状态的,而当活动座椅或可变形沙发呈tv姿或躺姿时则分别时半伸展或全伸展的展开状态的。

所述的机械伸展装置用于活动座椅或功能性沙发的机械伸展装置,构成背部伸展机构3的连杆组件包括一端与悬挂平移机构2转动连接并向后续相邻连杆传递推力或拉力的背部伸展机构第一连杆33,所述背部伸展机构第一连杆33的另一端与一根背部伸展机构中间连杆34的一端连接,该背部伸展机构中间连杆34的另一端与背部伸展机构第二连杆35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背部伸展机构第二连杆35的另一端则与靠背安装座32的一端连接,靠背安装座3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一根辅助连杆31,该辅助连杆31的另一端与背部伸展机构中间连杆34的中部转动连接;如此,当悬挂平移机构2及座框支撑机构1改变姿态时,背部伸展机构第一连杆33受悬挂平移机构2的推力或拉力而围绕转点发生转动,从而依次带动背部伸展机构中间连杆34、背部伸展机构第二连杆35以及辅助连杆31相应地发生转动,此时,靠背安装座32在背部伸展机构第二连杆35及辅助连杆31的作用下也做出相应的姿态改变;其中,背部伸展机构第二连杆35与背部伸展机构中间连杆34、以及背部伸展机构第二连杆35与靠背安装座32的转点,分别位于座框安装板11上下两侧,从而使驱动靠背安装座32动作的连杆呈竖直状设置。

所述的用于活动座椅或功能性沙发的机械伸展装置,还包括限位部6,限位部6分别设置在构成背部伸展机构3及构成腿部伸展机构4的一根或多跟连杆中,当背部伸展机构3及腿部伸展机构4运动至极限位置时,限位部6对背部伸展机构3、腿部伸展机构4中的连杆进行顶靠干涉,从而使所述两个机构在其静止状态下获得更多的支撑点,进而加强该两机构的稳定性。

所述的用于活动座椅或功能性沙发的机械伸展装置,悬挂平移机构2包括两个悬挂单元和基板21,同一侧的两个悬挂单元分别与基板21连接,将两个所述悬挂单元分别与基板21构成至少三边形的多边形结构,两个所述至少三边形的多边形结构分别连接基板21而构成所述三边形的多边形的一条边,通过至少一根连杆连接,连接两个所述悬挂单元,以限制且联动两个悬挂单元的运动轨迹;其中,所述两个悬挂单元分别与基板21构成四边形机构。

所述的用于活动座椅或功能性沙发的机械伸展装置,两个所述悬挂单元为相对边长成比例的两个悬挂单元;基板21相对的连杆的运动轨迹具有至少部分直线运动轨迹,该两个悬挂单元的连杆之间的运行轨迹均至少包含部分呈直线的运动轨迹。

所述的用于活动座椅或功能性沙发的机械伸展装置,第一悬挂单元包括悬挂单元第一连杆22,悬挂单元第二连杆23,悬挂单元第三连杆24,所述悬挂单元第一连杆22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基板21上的第一连接点29,所述悬挂单元第一连杆22的另一端与悬挂单元第二连杆23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悬挂单元第二连杆23的中部与所述悬挂单元第三连杆24的顶端连接,所述悬挂单元第三连杆24的另一端连接至基板21上的第二连接点210。

所述的用于活动座椅或功能性沙发的机械伸展装置,两个所述悬挂单元相同,第二悬挂单元包括悬挂单元第四连杆25,悬挂单元第五连杆26,悬挂单元第六连杆27,所述悬挂单元第四连杆25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基板21上的第三连接点211,所述悬挂单元第四连杆25的另一端与悬挂单元第五连杆26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悬挂单元第五连杆26的中部与所述悬挂单元第六连杆27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悬挂单元第三连杆2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至基板21上的第四连接点212;所述悬挂单元第二连杆23的另一端通过悬挂单元第一连接杆28连接悬挂单元第五连杆26,所述第一连接点29至第二连接点210的距离等于第三连接点211至第四连接点212的距离。

所述的用于活动座椅或功能性沙发的机械伸展装置,第一连接点29至第二连接点214的长度与第二连接点214至第六连接点215的长度之比为4.2:1至5.3:1的范围内,第二连接点214至第六连接点215的长度与第六连接点215至第五连接点214的长度比为0.8:1至1.2:1,第六连接点215至第五连接点214的长度比第五连接点214至第一连接点29的长度比为0.18:1至0.25:1。

所述的用于活动座椅或功能性沙发的机械伸展装置,限位部6设置在连杆的侧部,进而当各连杆依序转动时,该限位部6对其所在连杆的相邻连杆在其运动极限位置进行顶靠干涉,从而阻止相应机构的进一步运动。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设计而综合提出了一种优化了的机械伸展装置用于活动座椅或功能性沙发的机械伸展装置,具体来说;

1、本机械伸展装置对腿部伸展机构4、座框支撑机构1、悬挂平移机构2、背部伸展机构3的动作顺序做出优化,使对其功能性沙发在坐姿、tv姿、躺姿三个常规姿态之间的转换时对使用者的坐态的影响进一步降低,具体来说,通过腿部伸展机构4先行动作并带动座框支撑机构1进行平移,之后(几乎同时)再通过仅对背部伸展机构3做平面位移的方式,改变使用者从坐姿到tv姿的转换,而在此过程中,背部伸展机构3相对座框支撑机构1的角度并未改变,如此,在从坐姿到tv姿的转变过程中不会让使用者产生向后翻倒的错觉。

2、本机械伸展装置对背部伸展机构3的构成进行优化,通过对构成背部伸展机构3的连杆组件中的各个杆体做进一步深化,尤其,将体积较大的连杆进行分解,使得整个背部伸展机构3的灵活性显著增加;并且,通过对连杆的形状进行设计,规划其转点位置,从而使得背部伸展机构3在动作过程中呈向内动作的趋势。本机械伸展装置的背部伸展机构3的优势,还体现在:常规铁架将靠背安装座32的驱动杆水平设置,如此,在靠背安装座32的动作过程中势必就要占用座位面的深度空间,从而使得坐深变小,影响体验;而本机械伸展装置现在将靠背安装座32的驱动杆竖直设置,也即将其转点改为上下分布,那就留出了更多的坐深空间。所述两点针对背部伸展机构3的优化,使得背部伸展机构3对于空间的需求进一步降低,从而在背部伸展机构3的动作过程中避免了其对使用者的乘坐空间的侵占和挤压问题。

3、本机械伸展装置对悬挂平移机构2的构成也做了优化,尤其,对于构成悬挂平移机构2主要部件的两个相互叠套的类四边形连杆组件而言,本机械伸展装置同样通过对其连杆组件中的杆体进行深化,从而对体积较大的连杆进行分解并重新设计各连杆之间的转点,进一步,还改变了各连杆之间的长度之比;综合所述一系列的改进,使得本机械伸展装置中的悬挂平移机构2相对于传统的悬挂平移机构而言,体积变得更小并且运动轨进一步趋于平直,进而使得整个机械伸展装置在姿态转变的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和冲击变得更小。

4、由于本机械伸展装置的悬挂平移机构2、背部伸展机构3都变得更为紧凑、灵活,由此使得本机械伸展装置的体积也得以减小,从而本机械伸展装置可以使用在更多的沙发款式上,同时,由于悬挂平移机构2的高度降低了,故使用本机械伸展装置的沙发款式在其坐垫高度上可以设计得更低,而即使坐垫高度的降低,也不会影响沙发与地面之间的间隔距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机械伸展装置在坐姿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机械伸展装置在躺姿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机械伸展装置中,背部伸展机构的收折及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机械伸展装置中,悬挂平移机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机械伸展装置中,悬悬挂平移机构示意图的续展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机械伸展装置中,悬悬挂平移机构示意图的续展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机械伸展装置中,悬悬挂平移机构示意图的续展三。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机械伸展装置中,悬悬挂平移机构示意图的续展四。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机械伸展装置中,背部伸展机构与悬挂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图10为现有技术中,悬挂平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现有技术中,背部伸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功能性沙发的坐姿、tv姿、躺姿的姿态示意图。

图13为属于现有技术的悬挂平移机构离地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13所示,一种用于活动座椅或功能性沙发的机械伸展装置,包括座框支撑机构1、悬挂平移机构2、背部伸展机构3以及腿部伸展机构4,还包括驱动装置5;驱动装置5依序带动腿部伸展机构4、座框支撑机构1、悬挂平移机构2和背部伸展机构3做出动作,使活动座椅或功能性沙发在坐姿、tv姿及躺姿之间顺序切换;悬挂平移机构2包括位于座框支撑机构1外侧的基板21和安装在基板21上的两个相互连接的类平行四边形机构,该两类平行四边形机构依次顺序动作并且运动轨迹相互平行或位于同一轴线上,从而达到平移动作的目的,并且,悬挂平移机构2与背部伸展机构3之间具有相互牵制的结构或运动轨迹,从而使得悬挂平移机构2能够将功能沙发的座框支撑机构1单独或连同其他机构一道向前直线平移,以达到背部伸展机构3倾斜时,不会增加倾斜后的空间的作用。

所述的用于活动座椅或功能性沙发的机械伸展装置,背部伸展机构3是指一种相互间具有从动关系且相互可转动连接的连杆组件,该连杆组件中的至少一根连杆与悬挂平移机构2中的基板21转动连接;当悬挂平移机构2发生姿态转变时,背部伸展机构3也跟着做出相应的姿态转变。

所述的用于活动座椅或功能性沙发的机械伸展装置,构成背部伸展机构3的连杆组件包括若干根首尾相互转动连接的杆体以及一根设置在其中一根杆体上并通过另一根辅助连杆31而与另一根连杆转动连接、从而固定在杆体上方的靠背安装座32;所述的首尾相互转动连接的杆体,在活动座椅或可变形沙发呈坐姿时是呈依次堆叠的收折状态的,而当活动座椅或可变形沙发呈tv姿或躺姿时则分别时半伸展或全伸展的展开状态的。

所述的用于活动座椅或功能性沙发的机械伸展装置,构成背部伸展机构3的连杆组件包括一端与悬挂平移机构2转动连接并向后续相邻连杆传递推力或拉力的背部伸展机构第一连杆33,所述背部伸展机构第一连杆33的另一端与一根背部伸展机构中间连杆34的一端连接,该背部伸展机构中间连杆34的另一端与背部伸展机构第二连杆25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背部伸展机构第二连杆35的另一端则与靠背安装座32的一端连接,靠背安装座3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一根辅助连杆31,该辅助连杆31的另一端与中间连杆34的中部转动连接;如此,当悬挂平移机构2及座框支撑机构1改变姿态时,背部伸展机构第一连杆33受悬挂平移机构2的推力或拉力而围绕转点发生转动,从而依次带动中间连杆34、背部伸展机构第二连杆35以及辅助连杆31相应地发生转动,此时,靠背安装座32在背部伸展机构第二连杆35及辅助连杆31的作用下也做出相应的姿态改变;其中,背部伸展机构第二连杆35与中间连杆34、以及背部伸展机构第二连杆35与靠背安装座32的转点,分别位于座框安装板11上下两侧,从而使驱动靠背安装座32动作的连杆呈竖直状设置。

所述的用于活动座椅或功能性沙发的机械伸展装置,还包括限位部6,限位部6分别设置在构成背部伸展机构3及构成腿部伸展机构4的一根或多跟连杆中,当背部伸展机构3及腿部伸展机构4运动至极限位置时,限位部6对背部伸展机构3、腿部伸展机构4中的连杆进行顶靠干涉,从而使所述两个机构在其静止状态下获得更多的支撑点,进而加强该两机构的稳定性。

所述的用于活动座椅或功能性沙发的机械伸展装置,悬挂平移机构2包括两个悬挂单元和基板21,同一侧的两个悬挂单元分别与基板21连接,将两个所述悬挂单元分别与基板21构成至少三边形的多边形结构,两个所述至少三边形的多边形结构分别连接基板21而构成所述三边形的多边形的一条边,通过至少一根连杆连接,连接两个所述悬挂单元,以限制且联动两个悬挂单元的运动轨迹;其中,所述两个悬挂单元分别与基板21构成四边形机构。

所述的用于活动座椅或功能性沙发的机械伸展装置,两个所述悬挂单元为相对边长成比例的两个悬挂单元;基板21相对的连杆的运动轨迹具有至少部分直线运动轨迹,该两个悬挂单元的连杆之间的运行轨迹均至少包含部分呈直线的运动轨迹。

所述的用于活动座椅或功能性沙发的机械伸展装置,第一悬挂单元包括悬挂单元第一连杆22,悬挂单元第二连杆23,悬挂单元第三连杆24,所述悬挂单元第一连杆22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基板21上的第一连接点29,所述悬挂单元第一连杆22的另一端与悬挂单元第二连杆23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悬挂单元第二连杆23的中部与所述悬挂单元第三连杆24的顶端连接,所述悬挂单元第三连杆24的另一端连接至基板21上的第二连接点210。

所述的用于活动座椅或功能性沙发的机械伸展装置,两个所述悬挂单元相同,第二悬挂单元包括第四连杆25,第五连杆26,第六连杆27,所述第四连杆25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基板21上的第三连接点211,所述第四连杆25的另一端与第五连杆26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五连杆26的中部与所述第六连杆27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悬挂单元第三连杆2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至基板21上的第四连接点212;所述悬挂单元第二连杆23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杆28连接第五连杆26,所述第一连接点29至第二连接点210的距离等于第三连接点211至第四连接点212的距离。

所述的用于活动座椅或功能性沙发的机械伸展装置,第一连接点29至第二连接点210的长度与第二连接点210至第六连接点215的长度之比为4.2:1至5.3:1的范围内,第二连接点210至第六连接点215的长度与第六连接点215至第五连接点214的长度比为0.8:1至1.2:1,第六连接点215至第五连接点214的长度比第五连接点214至第一连接点29的长度比为0.18:1至0.25:1。

综上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实质上提出了一种优化了的用于活动座椅或功能性沙发的机械伸展装置,包括悬挂平移机构2、分别于悬挂平移机构2连接的背部伸展机构3和腿部伸展机构4以及与腿部伸展机构4连接的座框支撑机构1,还包括驱动装置5。如图12所示,本机械伸展装置使得活动座椅或功能性沙发可以在三种姿态之间切换,分别是坐姿、tv姿和躺姿。其中,又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腿部伸展机构4、座框支撑机构1、悬挂平移机构2和背部伸展机构3在坐姿下为收缩状态,在从坐姿向伸展姿态顺序转变的过程,是上述各机构的伸展姿态,所述各机构在驱动装置中的电机52及传动杆51的驱动下做展开动作时的动作顺序是:腿部伸展机构4受悬挂平移机构2的推动而向前伸展,伸展过程中,座框支撑机构1与腿部伸展机构4联动,即座框支撑机构1向其前方做出的位移并保持水平角度,同时,背部伸展机构3在悬挂平移机构2的拉动下随之同时做出位移和角度的调整使背部伸展机构3相对座框支撑机构1的角度不变,当腿部伸展机构4到达运动极限位置后,即呈tv姿;当电机51驱动传动杆52进一步动作,悬挂平移机构2推动座框支撑机构1向前移动,同时,悬挂平移机构2还进一步拉动背部伸展机构3以使背部伸展机构3改变角度,直到悬挂平移机构2、背部伸展机构3达到运动极限位置,即呈躺姿。

其中,悬挂平移机构2包括位于座框支撑机构1外侧的基板21和安装在基板21上的两个相互连接的类平行四边形机构,该两类平行四边形机构依次顺序动作并且运动轨迹相互平行或位于同一轴线上,从而达到整个悬挂机构做出平移动作的目的。同时,悬挂平移机构2还与背部伸展机构3之间具有相互牵制的结构或运动轨迹,从而使得悬挂平移机构2能够将功能沙发的座框支撑机构1单独或连同其他机构一道向前直线平移,以达到背部伸展机构3倾斜时不会增加倾斜后的空间的作用。而在上述动作过程中,背部伸展机构3和腿部伸展机构4分别通过限位部7而在坐姿、躺姿的状态下对支撑部位加强,以避免其晃动。

如上述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机械伸展装置,其具有以下优点:

1、本机械伸展装置对腿部伸展机构、座框支撑机构、悬挂平移机构、背部伸展机构的动作顺序做出优化,使对其在坐姿、tv姿、躺姿三个常规姿态之间的转换时,使用者的姿态影响进一步降低,具体来说,通过腿部伸展机构先行动作并带动座框支撑机构进行平移,之后(几乎同时)再通过仅对背部伸展机构做平面位移的方式,改变使用者从坐姿到tv姿的转换,而在此过程中,背部伸展机构相对座框的角度并未改变,如此,在从坐姿到tv姿的转变过程中不会让使用者产生翻倒的错觉。

2、本机械伸展装置对背部伸展机构的构成进行优化,通过对构成背部伸展机构的连杆组件中的各个杆体做进一步深化,尤其,将体积较大的连杆进行分解,使得整个背部伸展机构的灵活性显著增加;并且,通过对连杆的形状进行设计,规划其转点位置,从而使得背部伸展机构在动作过程中呈向内动作的趋势。如图11的结构对比可见,常规的铁架将靠背安装座32’的驱动杆连接转点a’、b’水平设置,在靠背安装座32的动作过程中势必就要占用座位面的深度空间,从而使得坐深变小,影响体验;而本机械伸展装置将靠背安装座32的驱动杆竖直设置,也即将其转点改为上下分布,那就留出了更多的坐深空间。由此,与现有技术中的背部伸展机构相比,本机械伸展装置针对背部伸展机构所做的两点优化,使得背部伸展机构对于空间的需求进一步降低,从而在背部伸展机构的动作过程中避免其对使用者的乘坐空间的侵占和挤压问题。

3、本机械伸展装置对悬挂系统的构成也做了优化,尤其,对于构成悬挂系统主要部件的两个相互叠套的类四边形连杆组件而言,本机械伸展装置同样通过对其连杆组件中的杆体进行深化,从而对体积较大的连杆进行分解并重新设计各连杆之间的转点,进一步,还改变各连杆之间的长度之比;具体来说,本机械伸展装置所提出的悬挂平移机构,能够如图2到图8所示的具有使得连接到所述悬挂平移机构2的座框支撑机构1平移的作用。并且本改进后的悬挂平移机构2,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悬挂平移机构而言,其厚度从至少为10cm–15cm减少到7cm以下;由于悬挂平移机构2所需的厚度变薄,因此设计净空变大。

从附图12与附图13的比对中可进一步体现本机械伸展装置中,悬挂平移机构的优势:

1、当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悬挂平移机构2与现有悬挂平移机构处于同一水平面时,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悬挂平移机构2其底部的离地间隙更高:从图12中可以看出,在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悬挂平移机构2中,其最低点位置与沙发支撑架的顶部齐平;而从附图13中可以看出,传统悬挂平移机构的最低点位置,位于沙发支撑架的中部。

2、从图12中还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悬挂平移机构2的最低点位置还可以被设置成完全位于沙发撑脚架顶部的上方,并且不论机械伸展装置在哪个姿态之间的切换,本悬挂平移机构2均可保持在沙发撑架顶部的上方,从而在需要时,可以进一步扩大悬挂平移机构2的离地间隙。

通过上述对比可知,本悬挂平移机构2相较于传统的悬挂平移机构而言,整体结构更紧凑并且便于机械伸展装置的设计。并且,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悬挂平移机构2的沙发,其底部的整体离地间隙得以有效提高,从而便于对沙发底部的清洁工作,尤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当扫地机器人越来越普及时,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悬挂平移机构2有助于扫地机器人的运行。并且,本悬挂平移机构2还能够将座框支撑机构1向前直线平移,以达到背部伸展机构倾斜时,不会增加倾斜后的空间,使得功能沙发放置在离墙较近的距离,增加了沙发在室内的布置随意性。同时,将悬挂平移机构的厚度降低,还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优势:

在功能性沙发中安装过程中,由于将悬挂平移机构的厚度从至少为10cm–15cm减少到7cm以下,安装所需要空间变得更小。从而使得设置在所述悬挂平移机构所在位置的外包,及沙发扶手无需在现有技术中心的那么宽大,并且更容易安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