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的餐盘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02670发布日期:2020-08-11 20:58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的餐盘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折叠的餐盘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当冬天和天气较为寒冷的时候,人们将烹饪好的菜放置于餐桌上,但是由于气温较低,如果不及时就餐,很容易导致菜品热量的流失,影响菜的口感,而如果再将菜重新加热会十分的麻烦。公开号为cn20493119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餐具加热保温装置,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板上间隔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安装孔,在每个安装孔上均安装有金属导热盘,每个金属导热盘的外底面上均设有发热体,每个发热体均与电源线电连接,所述箱体上设有单独控制每个发热体电源通断的电源开关。但是该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问题:1、该装置的体积较大,占据餐桌的较大空间;2、该装置中的金属导热盘只能放置特定的碗型,不能适应多种的碗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的餐盘加热装置。它具有体积较小,不占据大量空间,适应碗状和盘状等餐具的特点,此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收纳容易,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折叠的餐盘加热装置,包括底架,底架上设有六边形槽,六边形槽内设有第一加热条,第一加热条上设有环盖,底架的侧壁上设有环形缺口,环形缺口内设有固定轴,环形缺口内设有转动杆,转动杆的一侧设有圆孔,圆孔与固定轴相配合,转动杆上设有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之间设有u型槽,第一挡块靠近u型槽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销轴,第二挡块靠近u型槽的侧壁上设有第二销轴,u型槽内设有加热杆,加热杆的侧壁上设有转孔,转孔与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相配合,加热杆上设有矩形槽,矩形槽内设有第二加热条,第二加热条上设有直盖板;所述的环形缺口内设有开关槽,开关槽内设有与转动杆侧部对应设置的碰触开关,所述的底架的下部设有底槽,底槽内设有圆槽,圆槽内设有拉伸弹簧,底槽内设有转动轴,转动轴上设有卡扣,卡扣的一侧设有卡扣圆孔,卡扣的另一侧设有三角凸起,三角凸起包括垂直面和斜面,垂直面和转动杆相接触。

上述的可折叠的餐盘加热装置中,所述的底架为六边形底架。

前述的可折叠的餐盘加热装置中,所述的转动杆和加热杆共有六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在底架上设有六边形槽,六边形槽内设有第一加热条,第一加热条上设有环盖,底架的侧壁上设有环形缺口,环形缺口内设有固定轴,环形缺口内设有转动杆,转动杆上设有u型槽,u型槽内设有加热杆,加热杆上设有矩形槽,矩形槽内设有第二加热条,当要加热碗状的餐具时,只需将碗放置在环盖上即可,当需要加热盘类等较大的餐具时,展开转动杆,翻转加热杆,放置盘子即可,因此该设计体积较小,能适应多种的形状的餐具。

2、在环形缺口内设有开关槽,开关槽内设有与转动杆侧部对应设置的碰触开关,所述的底架的下部设有底槽,底槽内设有圆槽,圆槽内设有拉伸弹簧,底槽内设有转动轴,转动轴上设有卡扣,卡扣的一侧设有卡扣圆孔,卡扣的另一侧设有三角凸起,三角的凸起包括垂直面和斜面,当不使用转动杆和加热杆时,当转动杆回收到位后,转动杆被卡扣卡在里面,这时转动杆的里侧与碰触开关相碰触,碰触开关触发使电路处于断开状态,加热杆为断电状态,如此可起到省电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转动杆的位置示意图;

图4为底槽爆炸示意图;

图5为卡扣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说明:1-底架,2-六边形槽,3-第一加热条,4-环盖,5-环形缺口,6-固定轴,7-转动杆,8-圆孔,9-第一挡块,10-第二挡块,11-u型槽,12-第一销轴,13-第二销轴,14-加热杆,15-转孔,16-矩形槽,17-第二加热条,18-开关槽,19-碰触开关,20-底槽,21-圆槽,22-拉伸弹簧,23-转动轴,24-卡扣,25-卡扣圆孔,26-三角凸起,27-垂直面,28-斜面,29-直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可折叠的餐盘加热装置,构成如图1所示,包括底架1,底架1为六边形底架,底架1上设有六边形槽2,六边形槽2内设有第一加热条3,加热条3可采用铬镍合金的材料或陶瓷基片,铬镍合金的材料的耐高温强度高,发热快,可塑性强,使用方便,而且发热量也不会很剧烈,加上直盖板的保护和隔绝,表面温度一般在35-45摄氏度,长时间放置可以起到加热菜盘饭碗的作用,但是用户又不会因为触碰而烫伤;而陶瓷基片则是目前用于餐具常规加热的加热材料,应用较为成熟。第一加热条3上设有环盖4,底架1的侧壁上设有环形缺口5,环形缺口5内设有固定轴6,环形缺口5内设有转动杆7,转动杆7的一侧设有圆孔8,圆孔8与固定轴6相配合,转动杆7上设有第一挡块9和第二挡块10;第一挡块9和第二挡块10之间设有u型槽11,第一挡块9靠近u型槽11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销轴12,第二挡块10靠近u型槽11的侧壁上设有第二销轴13,u型槽11内设有加热杆14,所述的转动杆7和加热杆14共有六组,加热杆14的侧壁上设有转孔15,转孔15与第一销轴12和第二销轴13相配合,为了使加热杆14翻上去后可以保持稳定,不会回落下来,在第一销轴12和第二销轴13与转孔之间可以设置如橡胶等弹性阻尼层;另一方面在加热杆14上方放置了碗盘后,碗盘下压住加热层可以进一步防止加热杆14回落下来。加热杆14上设有矩形槽16,矩形槽16内设有第二加热条17,第二加热条17上设有直盖板29,直盖板可以进一步降低温度,防止用户烫伤,如图2所示;所述的环形缺口5内设有开关槽18,如图3所示,开关槽18内设有碰触开关19,这里的碰触开关19属于加热电路里的断电开关,当碰触开关按压下去时使得电路处于断路状态,不进行加热运行;当碰触开关弹起时使得电路处于连通运行状态,此时加热电路正常进行加热。如图4所示,所述的底架1的下部设有底槽20,底槽20内设有圆槽21,圆槽21内设有拉伸弹簧22,底槽20内设有转动轴23,转动轴23上设有卡扣24,如图4和图5所示,卡扣24的一侧设有卡扣圆孔25,卡扣24的另一侧设有三角凸起26,三角凸起26包括垂直面27和斜面28,垂直面27和转动杆7相接触,垂直面与转动轴之间的距离应当大于转动杆的宽度,使得转动杆可以较顺畅地滑入卡扣内,垂直面能够较好的扣合转动杆,使得转动杆和碰触开关更好的碰触,斜面能够使得转动杆进入环形缺口时更加的顺利。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最大创新点并不在于对碗盘加热的电路的设计和改进,而是在于设置了可以转动并隐藏的加热杆,加热杆能够进行展开与收拢,使用灵活,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既能适应碗状等较小的餐具,又能适应盘状的餐具,所受到的局限性较小。而且加热条的加热原理和加热电路非常常规,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比如当第一加热条和第二加热条为陶瓷基片时,可将陶瓷基片的温度控制器以及电源模块设置在底架内,温度控制器是与陶瓷基片配套,为陶瓷基片提供电源,并控制其工作状态从而达到控温的目的。温度控制器配有温控仪,用于控制、测量工件的温度,可以通过市售获得,市场上具有多种型号规格的温度控制器,如zwk、wck、rwk型系列智能温度控制器、dwk、tcs型系列温度控制器、lwk型系列温度控制器等,在安装时只需要用线路将第一加热条和第二加热条与温度控制器连接起来即可,开关槽18内的碰触开关19设置在与对应的第二加热条的线路中,具体的加热的电路以及加热的原件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当需要加热碗状等较小的餐具时,可直接将餐具放置在装置上,此时的转动杆和加热杆收紧在环形缺口内,卡扣扣合住转动杆,碰触开关被转动杆侧部碰触,使电路处于断开状态,加热杆不工作;当需要加热盘状或较大的餐具时,向下按压打开卡扣,向外展开转动杆,翻转加热杆,这时碰触开关弹出,使电路处于连通状态,加热杆开始工作加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