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53284发布日期:2020-10-28 11:56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马桶加热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加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传统马桶普遍无法实现冲洗杀菌的功能,因此衍生了智能马桶,智能马桶可对马桶圈周围进行冲洗,冲洗后再进行烘干操作,从而减少了细菌的传播。

目前,公告号为cn20734170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能对马桶座冲洗并烘干的马桶,包括:马桶本体的马桶座上设有铰链连接的马桶座圈和马桶盖;马桶座圈的后端设有铰链连接的盒体;盒体外的一侧设有控制器;盒体内两侧分别设有储水仓和第一空腔;储水仓内设有加热棒;储水仓与自来水管通过水管连通;第一空腔内设有风机和电热加热器;盒体内的另一侧设有与第一空腔相通的风道;马桶座圈内设有加热器;所述马桶盖上设有与马桶座圈相对称的喷水口;所述喷水口与储水仓相通;所述马桶盖上位于喷水口的外侧设有风干出风口;所述第一空腔与风干出风口连通。

上述方案中电热加热器的加热结构参考图示形状为加热丝,为了增加加热丝的加热长度,加热丝呈螺旋状,且加热丝为了避免与外壁接触,其仅具有一个连接端连接电源,该连接端靠近于风机所在位置,因此该方案的缺陷是长期使用后,风机的吹风将使得加热丝的连接不稳定,加热丝整体结构可能产生振动,从而出现加热丝的耐用性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热器,其优点是,加热器内的加热丝稳固性高,整体耐用性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加热器,包括连接于风机的出风口处的通风管、内置于所述通风管内的加热丝、连接所述加热丝的导线,所述通风管内设有截面呈十字形的云母片组件,所述通风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固定槽,所述云母片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用于卡入固定槽的固定边,所述云母片组件的外棱边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卡槽,所述加热丝呈螺旋式结构依次绕装于各个所述卡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加热器整体包括通风管,通风管的前端连接风机,通过风机进风,通风管内设置加热丝,加热丝连接导线,并通过导线加热;该通风管内采用云母片组件进行加热丝的定位安装;首先关于云母片组件的固定方式采用了卡接方式固定,云母片组件包括固定边,固定边卡入通风管的侧壁上的固定槽,利用固定边与固定槽的过盈配合实现云母片组件的固定,同时可点胶液进行进一步固定,因此云母片组件可较好的固定不易晃动,关于加热丝的固定方式采用绕接方式固定,即加热丝以螺旋式的方式绕接于云母片组件的各个卡槽内,卡槽具有足够的深度可供加热丝绕装并内嵌,因此加热丝的固定较为牢固可靠,加热丝不易晃动;加热丝和云母片均不易晃动,具有较高的稳固性,因此整体耐用性较高。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云母片组件包括第一云母片和第二云母片,所述第一云母片上设有第一对接槽,所述第二云母片上设置有第二对接槽;所述第一云母片和第二云母片通过第一对接槽和第二对接槽交叉对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云母片上设置有第一对接槽,第二云母片上设置第二对接槽,第一、第二云母片的形状结构相同;因此,第一云母片和第二云母片可采用相同的生产方式批量生产,无需额外不同的加工方式进行区分性加工;组装时,第一云母片和第二云母片通过第一对接槽和第二对接槽交叉对接,组装较为方便,插接固定后的整体牢固性较高。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云母片和第二云母片之间设置有十字扣件,所述十字扣件包覆于第一云母片与第二云母片的棱边交错点,所述十字扣件上设有向第一云母片或第二云母片表面凸出的内凸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云母片和第二云母片之间采用十字扣件进行进一步的加固,一方面,能够增加第一云母片和第二云母片连接的一体性,内凸点可将第一云母片和第二云母片牢牢咬合固定,提升了整体连接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十字扣件本身的刚度,可减少第一云母片和第二云母片的相对转动情况。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云母片上设置有供导线连接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设有供加热丝绕接的阶梯形卡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云母片上的定位板可供加热丝的首端绕装,另外阶梯形卡沿可限制绕装后的加热丝沿定位板的高度方向滑动,进一步点胶后可提升加热丝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通风管的横截面从靠近风机处到背离风机处逐渐增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风管的形状纵截面类似于等腰梯形,其增加了送风面的面积,使得出风面增大;另外,该形状的通风管的抗形变性能较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加热丝呈螺旋式,且加热丝的螺旋中心线呈螺旋式结构绕装于各个所述卡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热丝其本体具有螺旋式的结构,增加了走线长度,另外,加热丝再以其螺旋中心线绕云母片组件的卡槽安装,因此进一步增加了走线长度,由此实现了较长的走线长度,其次,加热丝采用该方式绕装固定,利用了加热丝的韧性,由此加热丝具有一定的弹性,不易受吹风的影响而移动错位,可通过弹性力复位,安装的稳定性较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云母片上设有续接于加热丝其中一端的第一温控保险丝,所述第一温控保险丝包括穿过卡槽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第一引脚穿过第一温控保险丝相邻的卡槽向第一云母片所在平面翻折,所述第一引脚与加热丝之间设有固定于第一云母片上的l型翻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加热丝的其中一端固定第一温控保险丝,第一温控保险丝中具有充当固定结构和导电结构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第一引脚穿过第一温控保险丝相邻的卡槽并内第一云母片所在的平面翻折,从而实现第一引脚的弯折固定,其次,第一引脚再通过l型翻板与加热丝连接,实现承接固定,为了更好的固定加热丝,加热丝和l型翻板之间通过金属片包覆固定,并进行胶合或铆压;第一温控保险丝用于检测通风管内的出风口处的温度,也相当检测靠近出风口处的电热丝的温度,当温度过高时,温控加热丝自动切断线路,避免事故的发生,避免整体部件进一步损坏。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云母片中部设有中空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二温控保险丝,所述第二温控保险丝一端续接于第二引脚,另一端连接至导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云母片上具有安装槽,该安装槽内安装第二温控保险丝,由于第二温控保险丝的位置较为靠中,因此检测的是加热丝中段的加热温度,当该位置的温度异常、出现温度过高的情况时,第二温控保险丝切断线路,同样可避免整体结构损坏。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云母片组件靠近加热风管的两侧管口处均设置有温度感应器,所述温度感应器连接导线,所述导线连接至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加热丝的电源通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云母片组件上设置的温度感应器可检测温度,由此温度信息通过导线传输至内部的控制器或处理器,再通过显示终端显示温度,实现温度的可视化。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加热风管外壁包覆有锡纸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锡纸壳包装,锡纸壳略大于加热管外壁的面积,实现全面覆盖并向内翻折,从而锡纸壳可将加热风管内产生的热量进行反射回收,减少热量的散失,提升热能利用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采用该加热管内部的云母片组件结构,提升了加热丝的固定稳定性,减少了加热丝的晃动量,提升了整体结构的耐用性;

采用加热丝多重螺旋结构,提升了加热走线长度,提升了加热长度量,再通过锡纸壳,提升了热能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加热器与风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体现导线连接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体现云母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体现云母片组件上十字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体现加热丝绕装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体现第一温控保险丝的安装位置视图。

图中,1、风机;2、通风管;21、固定槽;3、加热丝;4、导线;5、云母片组件;51、第一云母片;511、第一对接槽;512、安装槽;52、第二云母片;521、第二对接槽;6、固定边;7、卡槽;8、十字扣件;81、内凸点;9、定位板;91、阶梯形卡沿;10、第一温控保险丝;101、第一引脚;102、第二引脚;11、第二温控保险丝;12、l型翻板;13、温度感应器;14、锡纸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参照图1,一种加热器,包括通风管2,通风管2的横截面从靠近风机1处到背离风机1处逐渐增大,由此增加了通风管2的送风面积。

参考图2和图3,通风管2内设置有截面呈十字型的云母片组件5,云母片组件5用于绕装加热丝3。云母片组件5包括第一云母片51和第二云母片52,第一云母片51上设有第一对接槽511,第二云母片52上设有第二对接槽521,第一云母片51和第二云母片52对插组装形成一体式结构。

参照图3,云母片组件5的外棱边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卡槽7,卡槽7上绕装加热丝3,加热丝3呈螺旋式结构绕装于各个卡槽7内,加热丝3的走线长度较长,同时,加热丝3自身呈螺旋式结构,因此加热丝3整体的走线长度进一步加长。

为了增加云母片组件5的安装稳定性,参考图4,第一云母片51和第二云母片52之间设置有十字扣件8,该十字扣件8呈十字形包覆于第一云母片51和第二云母片52的棱边交错点,十字扣件8上设置有内凸点81,该内凸点81向第一云母片51或第二云母片52表面凸出,从而咬合于云母片组件5上。十字扣件8可减少第一云母片51和第二云母片52的相对转动情况,提升云母片组件5的稳定性。云母片组件5包括两个固定边6,通风管2管口处设置固定槽21,固定边6通过通风管2弹性收扩的方式嵌入固定槽21内,从而实现云母片组件5的相对固定。

参考图1,通风管2外壁包覆有锡纸壳14,锡纸壳14略大于加热管外壁的面积,因此锡纸壳14实现通风管2的全面覆盖并向内翻折,从而锡纸壳14可将通风管2内产生的热量进行反射回收,减少热量的散失,提升内部的热能利用率。

参考图5和图6,第一云母片51上设置有定位板9,定位板9上设置有阶梯形卡沿91,导线4的输入端与定位板9焊接固定实现电连接,加热丝3的首端绕接于阶梯形卡沿91下侧,并通过一金属弯片固定,固定后再通过胶带加固。加热丝3的其中一端续接有第一温控保险丝10,第一温控保险丝10包括穿过卡槽7的第一引脚101和第二引脚102,第一引脚101和第二引脚102穿过卡槽7后向内第一云母片51所在平面翻折以加固第一温控保险丝10。为了让第一温控保险丝10加固得更为牢固,第一引脚101与加热丝3之间设置有l型翻板12,l型翻板12供加热丝3绕接以及供第一引脚101连接,第二引脚102续接第二温控保险丝11,第二温控保险丝11连接至导线4,第一云母片51上设置有中空的安装槽512,第二温控保险丝11内置于安装槽512内。第一温控保险丝10和第二温控保险丝11均可通过其自身的温度传感器控制而熔断内部熔丝,断开线路,避免过热现象。

参考图1,通风管2内设置有温度感应器13,温度感应器13同样连接导线4,导线4连接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加热丝3的电源通断。控制器可采用89c51单片机等类似元器件。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风机1送风,风通过通风管2出风,出风时,加热丝3持续性加热空气,使得所有的出风为热风;该结构中,采用云母片组件5固定加热丝3,加热丝3的稳固性较高。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