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隐框窗安装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05461发布日期:2020-10-23 12:37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隐框窗安装节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幕墙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隐框窗安装节点。



背景技术:

隐框玻璃幕墙是一种没有用以夹持玻璃并承重的铝合金外框,依靠结构胶把成百上千块的热反射镀膜玻璃粘结在铝型材框架上的装饰幕墙。传统隐框玻璃幕墙的安装施工工艺是先在铝合金横梁上安装2个100mm长的玻璃托,然后将玻璃板块放在玻璃托上,四周采用压块或半压块的方式进行固定。这种安装施工方法的安装精度要求高,安装时很难控制,施工过程中玻璃幕墙很容易从玻璃托上脱落,安全隐患较大,施工难度较大,而且不锈钢螺栓和半压块的使用数量较多,安装麻烦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隐框窗安装节点,它具有安装方便、结构稳定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全隐框窗安装节点,包括铝合金边框、水平分布的中横、竖直分布的中挺以及固定窗扇,所述中横和中挺呈十字交错分布在铝合金边框中,将铝合金边框内部分隔形成四个安装空腔,所述固定窗扇固定在安装空腔内;所述中横和/或中挺内部填充有实木,所述固定窗扇沿周边固设有玻璃附框,所述玻璃附框上穿设有螺钉,螺钉穿过中横或中挺螺纹固定在实木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窗扇与铝合金边框最终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中横或中挺中填充实木,实木一方面增加了螺丝的螺纹旋进行程,提高了玻璃附框及固定窗扇安装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实木的设置隔断了冷热量通过螺丝直接传递到室内空间,从而彻底解决了拼缝带来的热桥效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实木为防腐实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腐实木的防水、防潮性能有效的提高实木的寿命,保证寿命的防冷热桥效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铝合金边框朝向室外的一侧固设有矩形的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外侧面与铝合金边框的外侧面平齐,所述玻璃附框固定在支撑台上,所述玻璃附框的内侧面与铝合金边框的内侧面平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铝合金边框设置支撑台,使铝合金边框一侧形成让位安装空间,玻璃附框安装在该空间内后,刚好与铝合金边框平齐,使玻璃附框排布的更加整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横面向室外的一侧固设有横向固定台,所述实木填充在横向固定台中,所述固定窗扇分布在横向固定台的上下两侧,上下分布的两固定窗扇之间填充有泡沫棒和硅酮密封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上下分布的两固定窗扇之间的间隔为16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泡沫棒的外侧填充硅酮密封胶,将该间隔填平,一方面提高上下两扇固定窗扇之间的密封性,防止雨水渗漏进去;另一方面两固定窗扇配合将中横遮挡隐藏,使固定窗扇外侧整体度更高,视觉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挺面向室外的一侧固设有竖向固定台,所述实木填充在竖向固定台中,所述固定窗扇分布在竖向固定台的左右两侧,左右分布的固定窗扇之间填充有泡沫棒和硅酮密封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左右分布的两固定窗扇之间的间隔为15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左右分布的固定窗扇将中挺进行隐藏,从而提高固定窗扇竖向排布的整齐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窗扇包括第一层钢化玻璃和第二层钢化玻璃,所述第一层钢化玻璃通过双面胶条和硅酮结构胶粘接在玻璃附框上,所述第二层钢化玻璃通过支撑胶条和硅酮结构胶粘接在第一层钢化玻璃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窗扇的第一层钢化玻璃和第二层钢化玻璃通过粘接固定,安装过程更加简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玻璃附框内边侧朝室外水平延伸有支撑边沿,所述双面胶条粘接支撑在支撑边沿上,所述硅酮结构胶位于双面胶条背离支撑边沿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边沿对双面胶条进行支撑,以提高双面胶条粘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位于固定窗扇下端的玻璃附框,其底部水平固设有支撑板,固定窗扇支撑固定在支撑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对固定窗扇的第一层钢化玻璃和第二层钢化玻璃进行支撑,提高固定窗扇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铝合金边框内横竖交错分布的固定窗扇将中横、中挺遮挡隐藏,使固定窗扇外侧整体度更高,视觉效果更好;

2、通过在中横、中挺中填充实木,实木一方面增加了螺丝的螺纹旋进行程,提高了玻璃附框及固定窗扇安装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实木的设置隔断了冷热量通过螺丝直接传递到室内空间,从而彻底解决了拼缝带来的冷热桥效应,保温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整体结构分布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剖视图;

图3是沿图1中b-b线剖视图。

图中,1、铝合金边框;11、支撑台;2、中横;21、横向固定台;3、中挺;31、竖向固定台;4、固定窗扇;41、第一层钢化玻璃;42、第二层钢化玻璃;43、双面胶条;44、硅酮结构胶;45、支撑胶条;46、泡沫棒;47、硅酮密封胶;5、玻璃附框;51、支撑边沿;52、支撑板;6、实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全隐框窗安装节点,如图1所示,包括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墙体上的矩形铝合金边框1,铝合金边框1内设有水平分布的中横2和竖直分布的中挺3,中横2和中挺3呈十字形分布,将铝合金边框1内部分隔为四个标准的安装空腔,安装空腔内安装固定窗扇4。

固定窗扇4包括第一层钢化玻璃41和第二层钢化玻璃42,固定窗扇4的竖向安装节点参照图1、图2,固定窗扇4上端通过玻璃附框5固定在铝合金边框1上,下端通过玻璃附框5固定在中横2上。

铝合金边框1截面呈矩形,其朝向室外的一侧延伸形成有矩形的支撑台11,支撑台11的外边侧与铝合金边框1外边侧平齐,内边侧通过不锈钢螺钉与玻璃附框5固接,玻璃附框5的截面呈中空的矩形框结构,玻璃附框5的内边侧与铝合金边框1内边侧平齐;玻璃附框5的内边侧朝室外水平延伸有支撑边沿51,支撑边沿51上、玻璃附框5面向室外的一侧粘接铺设有双面胶条43,双面胶条43背离支撑边沿51的一侧还设置有硅酮结构胶44,利用双面胶条43和硅酮结构胶44粘接固定第一层钢化玻璃41;在第一层钢化玻璃41的外侧,沿边缘粘接铺设一圈支撑胶条45和硅酮结构胶44,再通过支撑胶条45和硅酮结构胶44粘接固定第二层钢化玻璃42。

中横2截面也呈矩形,其面向室外一侧的中部水平固接有横向固定台21,横向固定台21内部中空设置,并填充有实木6;横向固定台21的上下两侧分别通过螺钉固定有玻璃附框5,螺钉穿入横向固定台21螺纹固接在实木6上。两玻璃附框5分别与中横2的上下两侧平齐。

相对位于上方的玻璃附框5,其外侧的底部水平延伸有支撑板52;玻璃附框5的外侧、支撑板52的上方通过双面胶条43和硅酮结构胶44对第一层钢化玻璃41的下端进行固定,第二层钢化玻璃42通过支撑胶条45和硅酮结构胶44粘接固定第一层钢化玻璃41上,第一层钢化玻璃41和第二层钢化玻璃42均支撑在支撑板52上。相对位于下方的玻璃附框5用同样的方法固定下方的固定窗扇4。

上下两扇固定窗扇4之间的间隔为16mm,该间隔中填充有泡沫棒46,在泡沫棒46的外侧填充硅酮密封胶47,将该间隔填平;如此,一方面提高上下两扇固定窗扇4之间的密封性,防止雨水渗漏进去;另一方面两固定窗扇4配合将中横2遮挡隐藏,使固定窗扇4外侧整体度更高,视觉效果更好。

固定窗扇4的横向安装节点参照图1、图3,固定窗扇4与铝合金边框1横向安装节点和竖向安装节点相同,固定窗扇4与中挺3的安装节点具体如下,中挺3的截面呈矩形,其面向室外一侧的中部竖直固接有竖向固定台31,竖向固定台31内部中空设置,并填充有实木6;竖向固定台31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螺钉固定有玻璃附框5,螺钉穿入竖向固定台31螺纹固接在实木6上。两玻璃附框5分别与中挺3的左右两侧平齐,左右两扇固定窗扇4通过各自的玻璃附框5固定在中挺3上,安装节点参照与铝合金边框1的安装节点。左右两扇固定窗扇4之间的间距有15mm,通过泡沫棒46与硅酮密封胶47填充封闭。

横向固定台21或竖向固定台31中填充的实木6均为防腐实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