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30030发布日期:2021-03-02 17:17阅读:44来源:国知局
遮蔽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遮蔽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已知有并列设有两个遮蔽件的百叶窗、窗帘、隔断等遮蔽装置,在这种遮蔽装置中,通过使配置在最下端的底轨和配置在该底轨与顶槽之间的中间杆各自独立地升降,由此配置在底轨与中间杆之间的第1遮蔽件和配置在中间杆与顶槽之间的第2遮蔽件被分别升降。
[0003]
关于具有这样两个遮蔽件的遮蔽装置,已知有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遮蔽装置。该遮蔽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操作装置,其还具有:环状的操作拉绳;卷挂有操作拉绳的滑轮;以与滑轮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且被传递操作力而旋转的操作轴;能够与操作轴一体旋转且能够在轴向上在操作轴上滑动的离合器;第1传递构件及第2传递构件,所述第1传递构件及第2传递构件分别配置于离合器的轴向两侧,所述第1传递构件向使第1遮蔽件升降的第1驱动轴传递驱动力,所述第2传递构件向使第2遮蔽件升降的第2驱动轴传递驱动力,根据操作轴的旋转方向来决定离合器的滑动方向,在操作轴上滑动的离合器与一方的传递构件卡合,由此操作轴的旋转经由一方的传递构件而传递到任一方的驱动轴。
[0004]
根据这样的遮蔽装置,利用一根操作拉绳进行操作以使操作轴向任一方旋转,通过根据其旋转方向而决定的离合器的滑动方向,从而传递旋转的传递构件被切换为第1传递构件或第2传递构件,能够利用一个离合器单元进行向任一驱动轴传递旋转。由此,能够减少遮蔽装置的操作装置的部件数量而达到节省空间。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20077号公报
[0006]
根据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示的遮蔽装置,一根操作拉绳从位于遮蔽装置的前后方向的室内侧及室外侧这两处垂下,这些操作拉绳的垂下位置成为在遮蔽装置的宽度方向、即顶槽的长边方向上大致一致的位置。因此,特别是在垂下的操作拉绳产生扭转而前后的操作拉绳被替换的状况下,存在对从室内侧垂下的操作拉绳和从室外侧垂下的操作拉绳难以辨别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7]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使两种操作拉绳以容易辨别的状态从顶槽垂下。
[0008]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遮蔽装置具备:第1驱动轴,所述第1驱动轴在顶槽内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轴支承,能够驱动第1移动构件;第2驱动轴,所述第2驱动轴在所述顶槽内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轴支承,能够驱动第2移动构件,其中,所述遮蔽装置还具备:第1滑轮,所述第1滑轮驱动所述第1驱动轴;以及第2滑轮,所述第2滑轮在所述顶槽的长边方向上设置与所述第1滑轮不同的位置,驱动所述第2驱动轴。
[0009]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使两种操作拉绳以容易辨别的状态从顶槽垂下的遮蔽
装置。关于本发明的其他效果,在以下的用于实施发明的实施方式部分也会加以说明。
附图说明
[0010]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遮蔽装置的构成的主视图。
[0011]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遮蔽装置的构成的概略平面透视图。
[0012]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操作装置的构成的立体图。
[0013]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操作装置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0014]
图5是表示卡定于第1滑轮和第2滑轮的施力构件的构成的立体图。
[0015]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操作装置的构成的正面局部剖视图。
[0016]
图7是表示非操作状态的操作装置的立体图。
[0017]
图8是非操作状态下的图6的a-a线剖视图。
[0018]
图9是非操作状态下的图6的b-b线剖视图。
[0019]
图10是非操作状态下的图6的c-c线剖视图。
[0020]
图11是非操作状态下的图6的d-d线剖视图。
[0021]
图12是非操作状态下的图6的e-e线剖视图。
[0022]
图13是表示第1操作拉绳被操作的操作装置的立体图。
[0023]
图14是第1操作拉绳被操作的状态下的图6的a-a线剖视图。
[0024]
图15是第1操作拉绳被操作的状态下的图6的b-b线剖视图。
[0025]
图16是第1操作拉绳被操作的状态下的图6的c-c线剖视图。
[0026]
图17是表示底轨和中间杆被移动到下限的遮蔽装置的示意图。
[0027]
图18是表示进行了对第1操作拉绳的连续牵拉操作的状态下的遮蔽装置的示意图。
[0028]
图19是表示联动齿轮工作时的遮蔽装置的示意图。
[0029]
图20是表示底轨和中间杆被移动到上限的遮蔽装置的示意图。
[0030]
图21是表示进行了解除操作的状态下的遮蔽装置的示意图。
[0031]
图22是表示第2操作拉绳被操作的操作装置的立体图。
[0032]
图23是第2操作拉绳被操作的状态下的图6的c-c线剖视图。
[0033]
图24是第2操作拉绳被操作的状态下的图6的d-d线剖视图。
[0034]
图25是表示进行了对第2操作拉绳的连续牵拉操作的状态下的遮蔽装置的示意图。
[0035]
图26是示意性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遮蔽装置的概略平面透视图。
[0036]
图2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操作装置的构成的平面图。
[0037]
图2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操作装置的构成的立体图。
[0038]
图29是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从第1联动构件侧方观察操作装置而得的分解立体图。
[0039]
图30是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从第2联动构件侧方观察操作装置而得的分解立体图。
[0040]
图31是图27所示的a-a线剖视图,(a)表示第1操作拉绳的非操作时的状态,(b)表示第1操作拉绳的操作时的状态。
[0041]
图32是图27所示的b-b线剖视图,(a)表示第2操作拉绳的非操作时的状态,(b)表示第2操作拉绳的操作时的状态。
[0042]
图3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操作装置所具备的传递机构的侧视图。
[0043]
图34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遮蔽装置的构成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第一实施方式>
[0045]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下,将设有遮蔽装置时的室内侧的面称为正面,将室外侧的面称为背面,将与正面及背面正交的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将遮蔽装置的长边方向称为左右方向进行说明。此外,本说明书及附图中对于具有实质上相同功能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由此省略重复说明。
[0046]
(整体构成)
[0047]
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具备遮蔽装置的操作装置的遮蔽装置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图1、图2分别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遮蔽装置的主视图、概略平面透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仅顶槽用纵剖面示出。
[0048]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遮蔽装置1是横式百褶帘,具备:顶槽2;作为第1移动构件的底轨31;形成为绳状或带状的两根升降拉绳32;作为第1遮蔽件的帘幕33;作为第2移动构件的中间杆41;形成为绳状或带状的两根调光拉绳42;作为第2遮蔽件的帘幕43;操作装置5;第1操作拉绳6;以及第2操作拉绳7。
[0049]
顶槽2经由托架(未图示)而固定于窗框等,形成为内部具有容纳空间的长条箱状。在顶槽2内容纳有第1驱动轴201a、两个第1卷绕滚筒202a、第1止挡件203a、第1制动件204a、第2驱动轴201b、两个第2卷绕滚筒202b、第2止挡件203b、第2制动件204b和联动齿轮205。第1驱动轴201a、两个第1卷绕滚筒202a、第1止挡件203a及第1制动件204a构成使底轨31升降的第1驱动系统。此外,第2驱动轴201b、两个第2卷绕滚筒202b、第2止挡件203b及第2制动件204b构成使中间杆41升降的第2驱动系统。联动齿轮205被构成为在规定条件下使第2驱动系统与第1驱动系统联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驱动系统配置于后方侧,第2驱动系统配置于前方侧,第1驱动系统和第2驱动系统在前后方向上位置互不相同地并列设置,但可以例如使第1驱动系统和第2驱动系统在上下方向上位置不同地并列设置,还可以使第1驱动系统和第2驱动系统的排列在前后方向或上下方向上相反。
[0050]
第1驱动轴201a及第2驱动轴201b分别是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棱柱状的构件,被轴支承为在顶槽2内能够将轴心方向朝向左右方向旋转。在此,第1驱动轴201a的轴心位于第2驱动轴201b的轴心的后方,轴心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不同。需要说明的是,在以后的说明中,将第1驱动轴201a的轴心称为第1轴心,将第2驱动轴201b的轴心称为第2轴心。
[0051]
两个第1卷绕滚筒202a各自以与第1驱动轴201a一体旋转的方式贯穿于第1驱动轴201a,2个升降拉绳32中的对应的升降拉绳32的一端以能够卷绕及退绕的方式连结于第1卷绕滚筒202a。两个第2卷绕滚筒202b各自以与第2驱动轴201b一体旋转的方式贯穿于第2驱动轴201b,两个调光拉绳42中的对应的调光拉绳42的一端以能够卷绕及退绕的方式连结于第2卷绕滚筒202b。第1止挡件203a约束第1驱动轴201a的旋转。第2止挡件203b约束第2驱动
轴201b的旋转。第1制动件204a使第1驱动轴201a的旋转减速。第2制动件204b使第2驱动轴201b的旋转减速。
[0052]
底轨31是如下构件:在左右方向上形成为长条状,连接两根升降拉绳32的另一端,以在遮蔽装置1中位于最下端的方式被从顶槽2悬吊支承。中间杆41是如下构件:在左右方向上形成为长条状,连接两根调光拉绳42的另一端,以在上下方向上位于顶槽2与底轨31之间的方式被从顶槽2悬吊支承。帘幕33是如下的遮蔽构件:其上端连结于中间杆41的下表面并且下端连结于底轨31的上表面,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能够折叠的褶皱状,在上下方向上局部穿通有两根升降拉绳32。帘幕43是如下的遮蔽构件:其上端连结于顶槽2的下表面并且下端连结于中间杆41的上表面,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能够折叠的褶皱状,在上下方向上局部插通有两根调光拉绳42。
[0053]
操作装置5设于顶槽2的左右端部的一方,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于右侧端部,操作装置5具备:内部形成容纳空间的壳体50、第1滑轮51、第2滑轮52、第1离合器机构53、第2离合器机构54及传递机构55。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这些构件将在后详述。
[0054]
第1操作拉绳6具有:形成为绳状或带状,以能够卷绕及退绕的方式一端连结于第1滑轮51的拉绳构件61;设于拉绳构件61另一端的把持部62;以及固定地设置在处于一端与另一端之间的规定位置的止挡件63。把持部62是为了在遮蔽装置1的操作者操作第1操作拉绳6、具体而言向下方牵拉拉绳构件61以使该拉绳构件61从第1滑轮51退绕时,供操作者所把持而设置的构件。止挡件63限制拉绳构件61被第1滑轮51卷绕规定量以上。需要说明的是,拉绳构件61和止挡件63的构造可以是不同的两个拉绳彼此在止挡件63内连结的构造,也可以是止挡件63固定在一根拉绳的中途的构造。
[0055]
第2操作拉绳7具有:形成为绳状或带状,以能够卷绕及退绕的方式一端连结于第2滑轮52的拉绳构件71;设于拉绳构件71另一端的把持部72;以及固定地设置在处于一端与另一端之间的规定位置的止挡件73。把持部72是为了在操作者操作第2操作拉绳7、具体而言向下方牵拉拉绳构件71以使该拉绳构件71从第2滑轮52退绕时,供操作者所把持而设置的构件。止挡件73限制拉绳构件71被第2滑轮52卷绕规定量以上。需要说明的是,拉绳构件71和止挡件73的构造可以是不同的两个拉绳彼此在止挡件73内连结的构造,也可以是止挡件73固定在一根拉绳的中途的构造。
[0056]
(操作装置的概略构成)
[0057]
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操作装置的概略构成进行说明。图3、图4分别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操作装置的构成的立体图、分解立体图。图5是表示卡定于第1滑轮和第2滑轮的施力构件的构成的立体图。
[0058]
如图3及图4所示,操作装置5中,作为在由三个构件50a~50c构成的壳体50形成的内部空间中容纳的构成要素而具备:上述的第1滑轮51、第2滑轮52、第1离合器机构53、第2离合器机构54、传递机构55,以及施力构件57和固定轴56。传递机构55具有第1传递齿轮551和与其啮合的第2传递齿轮552。固定轴56以其轴心方向朝向左右方向、并且其轴心位置在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上与第1轴心大致一致的方式设置于壳体50内。该固定轴56以使第1滑轮51、第2滑轮52及第1传递齿轮551能够绕其轴心相对旋转的方式轴支承第1滑轮51、第2滑轮52及第1传递齿轮551,并且以使第1离合器机构53和第2离合器机构54各自的一部分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轴支承第1离合器机构53和第2离合器机构54。第1滑轮51、第2滑轮52、第1
离合器机构53、第2离合器机构54和传递机构55在遮蔽装置的左右方向上自内侧起按第1离合器机构53、第1滑轮51、第2滑轮52、第2离合器机构54、传递机构55的顺序配置。
[0059]
第1滑轮51是连接第1操作拉绳6的拉绳构件61的一端、通过绕第1轴心旋转而将拉绳构件61以能够退绕的方式卷绕的构件,第1滑轮51具有在径向上从径向外侧围绕施力构件57的围绕部511。如图5所示,该围绕部511以围绕施力构件57的方式形成为在第1轴心方向上向第2滑轮52侧延伸的周壁,在周向上的规定位置处形成有将施力构件57的一端卡定的第1卡定部511a。
[0060]
第2滑轮52是连接第2操作拉绳7的拉绳构件71的一端,通过绕第1轴心旋转而将拉绳构件71以能够退绕的方式卷绕的构件,具有以能够使第1滑轮51绕第1轴心相对旋转的方式轴支承第1滑轮51的支承轴521。如图5所示,该支承轴521形成为能够插通于在第1滑轮51形成的孔的、在第1轴心方向上向第1滑轮51侧延伸的圆柱状。此外,支承轴521在第1轴心方向上的第2滑轮52侧,在周向上的规定位置形成有将施力构件57的另一端卡定的第2卡定部521a。
[0061]
如图5所示,施力构件57是缠绕成旋涡状的发条弹簧(spiral-wound spring),在由第1滑轮51的围绕部511围绕的空间内,以将第2滑轮52的支承轴521为中心轴卷入的方式配置于第1滑轮51与第2滑轮52之间。此外,在施力构件57的一端、具体而言径向外侧端部形成有第1被卡定部571,在施力构件57的另一端、具体而言径向内侧端部形成有第2被卡定部572。第1被卡定部571是通过施力构件57的一端被弯折而形成的。
[0062]
该第1被卡定部571卡定于在第1滑轮51的围绕部511形成的第1卡定部511a,由此施力构件57的一端被固定为不能相对于第1滑轮51在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上移动。第2被卡定部572是通过施力构件57的另一端被弯折而形成的,该第2被卡定部572卡定于在第2滑轮52的支承轴521形成的第2卡定部521a,由此施力构件57的另一端被固定为不能相对于第2滑轮52在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上移动。
[0063]
利用第1滑轮51所致的拉绳构件61的卷绕方向与利用第2滑轮52所致的拉绳构件71的卷绕方向朝向相互相反的方向,由此,在拉绳构件61被退绕时第1滑轮向第1旋转方向旋转,在拉绳构件71被退绕时第2滑轮向与第1旋转方向相反的第2旋转方向旋转。相对于第1滑轮51相邻地设置在左右方向内侧的第1离合器机构53被构成为:向第1驱动轴201a传递第1滑轮51的朝向第1旋转方向的旋转力,并且截断向第1驱动轴201a传递第1滑轮51的朝向第2旋转方向的旋转力。
[0064]
第1传递齿轮551以被轴支承能够相对于固定轴56相对旋转,并且与第2离合器机构54的一部分一体旋转的方式设置,第2传递齿轮552被设置成:以能够与第2驱动轴201b一体旋转的方式连接,与第1传递齿轮551啮合,并将第1传递齿轮551的旋转力传递到第2驱动轴201b。
[0065]
相对于第2滑轮52相邻地设置在左右方向外侧的第2离合器机构54被构成为:通过将第2滑轮52的朝向第2旋转方向的旋转力传递到第1传递齿轮551,由此经由第2传递齿轮552传递到第2驱动轴201b,并且截断向第2驱动轴201b传递第2滑轮52的朝向第1旋转方向的旋转力。
[0066]
(操作装置的详细构成)
[0067]
对操作装置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操作装置的构成
的正面局部剖视图。图7是表示非操作状态的操作装置的立体图。图8、图9、图10、图11、图12分别是非操作状态下的图6的a-a线剖视图、b-b线剖视图、c-c线剖视图、d-d线剖视图、e-e线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中,操作装置中仅第1轴心的上方部分以由穿过第1轴心并在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延伸的平面剖切而成的截面示出。此外,在图7中,透过第2传递齿轮地示出。此外,非操作状态是指第1操作拉绳、第2操作拉绳均未被操作的状态。
[0068]
首先,详细说明对第1操作拉绳6及第2操作拉绳7卷绕规定量以上的限制。如图6所示,在壳体50的前方下端部,与第1滑轮51对应地在其下方形成有第1卷绕限制部501,并且与第2滑轮52对应地在其下方形成有第2卷绕限制部502。第1卷绕限制部501和第2卷绕限制部502形成在左右方向上不同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滑轮51和第2滑轮52的配置配合地,第1卷绕限制部501形成在左右方向内侧,第2卷绕限制部502形成在左右方向外侧。
[0069]
如图6、图9、图10及图11所示,第1卷绕限制部501、第2卷绕限制部502分别形成为容纳第1操作拉绳6的止挡件63、第2操作拉绳7的止挡件73的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以正面及下表面敞开的方式连续地形成在正面及下表面这两面。
[0070]
在第1卷绕限制部501的顶部壁部形成有可供拉绳构件61插通的插通孔501a(参照图9),该插通孔501a的直径形成为比拉绳构件61大、且止挡件63不能插通。此外,同样地,在第2卷绕限制部502的顶部壁部形成有可供拉绳构件71插通的插通孔502a(参照图11),该插通孔502a的直径形成为比拉绳构件71大、且止挡件73不能插通。如图7所示,利用第1卷绕限制部501及止挡件63来限制由第1滑轮51使拉绳构件61卷绕规定量以上。同样地,利用第2卷绕限制部502及止挡件73来限制由第2滑轮52使拉绳构件71卷绕规定量以上。
[0071]
接着,详细说明第1离合器机构53及第2离合器机构54的构造。如图6、图8及图9所示,第1离合器机构53具有:中继轴531、离合器滚筒532、离合器弹簧533、凸轮驱动器534、导向垫圈535、联动构件536及三个离合器销537。同样地,如图6所示,第2离合器机构54具有:中继轴541、离合器滚筒542、离合器弹簧543、凸轮驱动器544、导向垫圈545、联动构件546及三个离合器销547。第2离合器机构54的构成要素分别与第1离合器机构53中的同名的构成要素对应,因此作为第1离合器机构53及第2离合器机构54的说明,详细说明第1离合器机构53的构成要素,对于第2离合器机构54的构成要素仅对于与第1离合器机构53的区别点进行详细说明。
[0072]
中继轴531被固定轴56轴支承为不能相对旋转,并且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轴支承离合器滚筒532。离合器滚筒532形成为中空圆筒状,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轴支承于嵌入离合器滚筒532的中空部分的中继轴531。离合器弹簧533是以在松弛时相对于离合器滚筒532相对旋转的程度的强度、以可紧固的方式缠绕离合器滚筒532的线状的弹性构件,离合器弹簧533的两端部以朝向径向外侧的方式被弯折(参照图8)。
[0073]
凸轮驱动器534形成为如下形状,具有:以可相对旋转的方式被轴支承于离合器滚筒532的大致中空圆筒状的圆筒部;以及圆板状的侧面部,其遍及周向整个区域地向径向外侧延伸而形成第1离合器机构53的第1滑轮51侧的侧面。
[0074]
在凸轮驱动器534的侧面部设有在周向上空开等距离间隔而形成的三个开口534a(参照图4、图9),设于第1滑轮51的三个突出部512插通于该三个开口534a。三个突出部512在第1滑轮51的第1离合器机构53侧的侧面,与三个开口534a对应地在周向上空开等距离间隔而设置,各个突出部512以向第1离合器机构53侧突出的方式形成。同样地,在第2滑轮52
设置有三个突出部522(参照图4),各个突出部522以向第2离合器机构54侧突出的方式形成,并插通于在凸轮驱动器544设置的三个开口(未图示)。
[0075]
在凸轮驱动器534的圆筒部,设有在其外周壁在周向上空开等距离间隔而形成的三个凸轮534b,并且,在凸轮驱动器534的圆筒部的内周壁设有一个卡合部534c。三个凸轮534b分别是,整体向径向外侧突出,在周向上的一方侧形成有凸轮面,该凸轮面形成为在凸轮驱动器534相对于导向垫圈535向形成有凸轮面一侧相对旋转的情况下使离合器销537向径向外侧滑动的倾斜面。卡合部534c以能够与导向垫圈535卡合的方式向径向内侧突出。此外,凸轮驱动器534通过与三个突出部512卡合,从而在第1滑轮51向任意旋转方向旋转的情况下,都能追随第1滑轮51而旋转。
[0076]
导向垫圈535整体形成为在中央部形成有孔的圆板状,离合器滚筒532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贯穿于导向垫圈535。在导向垫圈535上,在周向上空开等距离间隔地形成有引导离合器销537向径向出没的三个引导部535a,并且两个卡合部535b在周向上相互分离地形成,其中一个卡合部535b形成为能够与凸轮驱动器534的卡合部534c抵接,在凸轮驱动器534旋转以使离合器销537向径向外侧移动的情况下、卡合部535b被卡合部534c向周向按压,由此凸轮驱动器534与导向垫圈535一体旋转。
[0077]
联动构件536具有:被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轴支承于第1驱动轴201a的轴部536a;以及多个卡合部536b,各个卡合部536b以能够与离合器销537卡合的方式向径向内侧突出,且在周向上相互分离地设置。需要说明的是,联动构件546与联动构件536的不同点在于,联动构件546不具有轴部,而与第1传递齿轮551形成为一体,由此被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轴支承于固定轴56。
[0078]
离合器销537形成为圆柱状,在其两侧的底面朝向左右方向的状态下,被配置成由凸轮驱动器534和导向垫圈535从左右方向两侧夹入离合器销537。此外,离合器销537一边受导向垫圈535的引导部535a引导一边借助凸轮驱动器534的凸轮534b而向径向外侧移动时,成为与联动构件536的卡合部536b抵接的状态,此时,导向垫圈535和联动构件536以一体旋转的方式经由离合器销537卡合。
[0079]
接着,详细说明施力构件57。如图10所示,形成于施力构件57的径向外侧一端的第1被卡定部571与形成于第1滑轮51的第1卡定部511a卡定,并且形成于施力构件57的径向内侧一端的第2被卡定部572与形成于第2滑轮52的第2卡定部521a卡定。如上所述,第1滑轮51的第1操作拉绳6的卷绕方向与第2滑轮52的第2操作拉绳7的卷绕方向相反,通过利用止挡件63及止挡件73限制第1操作拉绳6及第2操作拉绳7卷绕规定量以上,从而在操作第1操作拉绳6或第2操作拉绳7而使第1滑轮51或第2滑轮52的一方的滑轮旋转的情况下,另一方的滑轮不旋转。由此,第1卡定部511a或第2卡定部521a的一方的卡定部在周向上移动而另一方的卡定部在周向上不移动,因此若操作第1操作拉绳6或第2操作拉绳7的任一操作拉绳,则施力构件57会被卷动。
[0080]
此外,施力构件57在非操作状态下,以不卷绕于第2滑轮52的支承轴521的状态容纳于第1滑轮51与第2滑轮52之间,此时,利用围绕部511限制施力构件57向径向外侧的扩展。需要说明的是,该围绕部511是第1滑轮51以外的构件,例如可以形成于第2滑轮52、壳体50,但在该情况下也需要第1卡定部511a形成于第1滑轮51。
[0081]
接着,详细说明传递机构55。如图12所示,第1传递齿轮551的旋转力被传递到第2
传递齿轮552时,第1传递齿轮551的旋转方向和第2传递齿轮552的旋转方向成为相反朝向。因此,即使如上所述那样第1滑轮51和第2滑轮52的卷绕方向相反,利用第1滑轮51所致的第1驱动轴201a的旋转方向与利用第2滑轮52所致的第2驱动轴201b的旋转方向也会是相同方向。
[0082]
(基于第1操作拉绳的操作进行的动作)
[0083]
对基于第1操作拉绳的操作进行的操作装置及遮蔽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3是表示第1操作拉绳被操作的操作装置的立体图。图14、图15及图16分别是第1操作拉绳被操作状态下的图6的a-a线剖视图、b-b线剖视图、c-c线剖视图。图17是表示底轨和中间杆移动到下限的遮蔽装置的示意图。图18是表示对第1操作拉绳进行了连续牵拉操作的状态下的遮蔽装置的示意图。图19是表示联动齿轮工作时的遮蔽装置的示意图。图20是表示底轨和中间杆移动到上限的遮蔽装置的示意图。图21是表示进行了解除操作的状态下的遮蔽装置的示意图。
[0084]
如图13所示,第1操作拉绳6被操作者向下方牵拉时,如图15所示,第1滑轮51向将第1操作拉绳6退绕的方向即第1退绕方向旋转,如图14所示,第1滑轮51的旋转被向第1离合器机构53的联动构件536传递。此时,由于第2操作拉绳7的卷绕受到限制,由此第2滑轮52的旋转也被限制,因此如图16所示,以使施力构件57缩径的方式,形成于第1滑轮51的第1卡定部511a相对于形成于第2滑轮52的第2卡定部521a相对旋转。由此,在施力构件57积蓄用于将从第1滑轮51退绕的第1操作拉绳6卷绕于第1滑轮51的作用力。操作者放开第1操作拉绳6,所积蓄的作用力被释放,进行了牵拉操作的第1操作拉绳6被卷绕于第1滑轮51,在每次重复对第1操作拉绳6进行牵拉操作时,第1驱动轴201a旋转。由此,能够缩短1次牵拉操作中的升降拉绳32的卷绕所需的第1操作拉绳6的牵拉距离。
[0085]
如图17所示,在遮蔽装置1处于底轨31移动到下限的状态时,连续地对第1操作拉绳6进行牵拉操作,则如上所述,伴随联动构件536的旋转而第1驱动轴201a持续旋转时,如图18所示,利用第1卷绕滚筒202a将升降拉绳32卷绕,从而连结于升降拉绳32的底轨31被上升移动。进而,当第1驱动轴201a向第1卷绕方向旋转到底轨31从下方抬起中间杆41的程度时,检测到调光拉绳42的松弛而联动齿轮205进行工作,如图19所示,第2驱动轴201b追随第1驱动轴201a而向与第1驱动轴201a相同的方向旋转,底轨31和中间杆41被上升移动,最终,如图20所示,底轨31和中间杆41上升移动到上限。
[0086]
需要说明的是,当操作者在将第1操作拉绳6牵拉了规定量以下的状态下松开手时,通过施力构件57使第1滑轮51向卷绕第1操作拉绳6的第1卷绕方向旋转,与其相应地,导向垫圈535与联动构件536的经由离合器销537的卡合被解除,因此如图21所示,底轨31利用其自重而下降移动。
[0087]
(基于第2操作拉绳的操作进行的动作)
[0088]
对基于第2操作拉绳的操作进行的操作装置及遮蔽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图22是表示第2操作拉绳被操作的操作装置的立体图。图23和图24分别是第2操作拉绳被操作的状态下的图6的c-c线剖视图、d-d线剖视图。图25是表示对第2操作拉绳进行了连续牵拉操作的状态下的遮蔽装置的示意图。
[0089]
如图22所示,第2操作拉绳7被操作者向下方牵拉时,如图24所示,第2滑轮52向将第2操作拉绳7退绕的方向即第2退绕方向旋转,第2滑轮52的旋转被向第2离合器机构54的
联动构件546传递,联动构件546的旋转经由传递机构55向第2驱动轴201b传递。此时,由于第1操作拉绳6的卷绕受到限制,由此第1滑轮51的旋转也被限制,因此如图23所示,以使施力构件57缩径的方式,形成于第2滑轮52的第2卡定部521a相对于形成于第1滑轮51的第1卡定部511a相对旋转。由此,在施力构件57积蓄用于将从第2滑轮52退绕的第2操作拉绳7卷绕于第2滑轮52的作用力。操作者放开第2操作拉绳7,所积蓄的作用力被释放,进行了牵拉操作的第2操作拉绳7被卷绕于第2滑轮52,在每次重复对第2操作拉绳7进行牵拉操作时,第2驱动轴201b旋转。由此,能够缩短1次牵拉操作中的调光拉绳42的卷绕所需的第2操作拉绳7的牵拉距离。
[0090]
如图17所示,遮蔽装置1处于底轨31和中间杆41移动到下限的状态时,连续地对第2操作拉绳7进行牵拉操作,如上所述伴随联动构件546的旋转而第2驱动轴201b持续旋转时,如图25所示,利用第2卷绕滚筒202b卷绕调光拉绳42,从而连结于调光拉绳42的中间杆41被上升移动。
[0091]
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操作装置5,通过在左右方向上并列设置第1滑轮51和第2滑轮52,从而能够使第1操作拉绳6的垂下位置和第2操作拉绳7的垂下位置在左右方向上不同,能够使两种操作拉绳以容易辨别的状态垂下。此外,在第1滑轮51与第2滑轮52之间配置施力构件57,并在第1操作拉绳6及第2操作拉绳7的卷绕中共用地使用该施力构件57,由此能够减少构件数量,实现节省空间。
[0092]
<第二实施方式>
[0093]
对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操作装置进行说明。图26是示意性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遮蔽装置的概略平面透视图。图27、图28分别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操作装置的构成的平面图、立体图。图29、图30分别是从第1联动构件侧方、第2联动构件侧方观察操作装置而得的分解立体图。图31是图27所示的a-a线剖视图,(a)表示第1操作拉绳的非操作时的状态,(b)表示第1操作拉绳的操作时的状态。图32是图27所示的b-b线剖视图,(a)表示第2操作拉绳的非操作时的状态,(b)表示第2操作拉绳的操作时的状态。图33是表示操作装置所具有的传递机构的侧视图。
[0094]
如图26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遮蔽装置1a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取代操作装置5而具备操作装置8。如图27~图30所示,操作装置8中,作为驱动机构而具备:第1滑轮83a、第2滑轮83b、支承构件84、第1施力构件85a、第2施力构件85b、第1联动构件86a、第2联动构件86b及传递机构87。第1滑轮83a、第1施力构件85a及第1联动构件86a独立地连结于前述的第1驱动系统,第2滑轮83b、第2施力构件85b、第2联动构件86b和传递机构87独立地连结于前述的第2驱动系统。
[0095]
第1滑轮83a连结拉绳构件61的一端,并且拉绳构件61以能够卷绕及退绕的方式缠绕于第1滑轮83a的周壁,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拉绳构件61从前后方向的前方垂下的方式缠绕。在第1滑轮83a的一侧、在此为左右方向的右侧端部设有围绕第1施力构件85a、并且与支承构件84协作地容纳该第1施力构件85a的围绕部831a。形成围绕部831a的周壁的一部分相分离,成为将第1施力构件85a的一端以装拆自如的方式卡定的外侧卡定部832a。此外,第1滑轮83a被后述的支承构件84的第1支轴841a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轴支承,并相应于拉绳构件61的下拉而旋转。
[0096]
另一方面,第2滑轮83b连结拉绳构件71的一端,并且拉绳构件71以能够卷绕及退
绕的方式缠绕于第2滑轮83b的周壁,第2滑轮83b被后述的支承构件84的第2支轴841b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轴支承,并相应于拉绳构件71的下拉而旋转。第2滑轮83b具有与第1滑轮83a相同的构成,分别设有与上述的围绕部831a对应的围绕部831b、与外侧卡定部832a对应的外侧卡定部832b。
[0097]
本实施方式中的第1滑轮83a及第2滑轮83b以支承构件84为界呈大致面对称地使彼此的围绕部侧相互面对,并且以旋转轴心呈同轴的方式沿左右方向并列设置。第1滑轮83a在左右方向的左侧传递旋转力,第2滑轮83b在左右方向的右侧传递旋转力。
[0098]
支承构件84是如下的板状构件,其配置于第1滑轮83a及第2滑轮83b之间,固定于容纳操作装置8的壳体80的内壁且在与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在支承构件84的两面设有分别朝向面外方向突出的前述的第1支轴841a、第2支轴841b。第1支轴841a在顶端部以使第1滑轮83a能够旋转的方式轴支承第1滑轮83a,在第1支轴841a的后端部、即根部部分形成有内侧卡定部842a。另一方面,第2支轴841b在顶端部以使第2滑轮83b能够旋转的方式轴支承第2滑轮83b,在第2支轴841b的后端部形成有内侧卡定部842b。
[0099]
内侧卡定部842a如图31(a)所示成为在前后方向延伸而在周向上弯曲的形状,前后方向的前方侧连结于第1支轴841a,第1施力构件85a的另一端沿着内侧卡定部842a的表面卷挂由此将其卡定。另一方面,内侧卡定部842b如图32(a)所示成为与内侧卡定部842a相同的形状,第2施力构件85b的另一端沿着内侧卡定部842b的表面卷挂由此将其卡定。内侧卡定部842a、842b通过卷挂施力构件另一端这一简单的形态而将该另一端卡定,因此能够容易使施力构件装拆自如。关于这一点,在前述的外侧卡定部832a、832b中也是同样。
[0100]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施力构件85a、第2施力构件85b向同一方向缠绕,因此内侧卡定部842a、842b形成为相互面对称。需要说明的是,内侧卡定部842a、842b不限于该形状,只要是能够将施力构件卡定,则所延伸的方向、形状可以适当设定,例如可以是前后方向的后方侧连结于支承轴的形态、或与支承轴分离的形态,在前者的情况下,施力构件可以与本实施方式相反地卷绕,在后者的情况下,施力构件可以根据情况而使其卷绕方向可变。
[0101]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支承构件84,分别用一个构件共同地进行对第1滑轮83a及第2滑轮83b与第1施力构件85a及第2施力构件85b的支承。此外,由于第2驱动轴201b设于第1驱动轴201a的前方侧,因此在支承构件84中设有用于供第2驱动轴201b插通的插通孔843。只要能够避免与第2驱动轴201b的干涉,可以取代插通孔843而设置狭缝、缩短支承构件84的前后方向长度等。
[0102]
如图29及图31(a)所示,第1施力构件85a是缠绕成旋涡状的发条弹簧,容纳于第1滑轮83a的围绕部831a内。具体而言,如图31(a)所示,第1施力构件85a在缠绕状态下、一端卷挂于第1滑轮83a的外侧卡定部832a而被卡定,并且另一端卷挂于第1支轴841a的内侧卡定部842a而被卡定。由此,对第1滑轮83a始终施力以使其向第1操作拉绳6的卷绕方向旋转,但由止挡件63限制第1操作拉绳6卷绕规定量以上。在该状态下若下拉第1操作拉绳6,则如图31(b)所示,第1滑轮83a向退绕方向旋转,相应于该旋转而第1施力构件85a逐渐缩径,在第1支轴841a后端部卷绕到极限的状态下,该旋转被限制。
[0103]
另一方面,如图30及图32(a)所示,第2施力构件85b具有与第1施力构件85a相同的构成,容纳于第2滑轮83b的围绕部831b内,被第2滑轮83b的外侧卡定部832b及第2支轴841b的内侧卡定部842b卡定。此外,如图30所示,第2施力构件85b与第2滑轮83b及拉绳构件821b
同样地,在以支承构件84为界而与第1施力构件85a呈面对称的方式被缠绕的状态下配置于第2滑轮83b内,对第2滑轮83b始终施力以使其向卷绕方向旋转。因而,与第1施力构件85a同样地,第2操作拉绳7被下拉时,如图32(b)所示,相应于第1滑轮83a的旋转而第2施力构件85b逐渐缩径,在第2支轴841b卷绕到极限的情况下该旋转被限制。
[0104]
如以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滑轮83a和第2滑轮83b以支承构件84为界而面对称地配置,并且拉绳构件61和拉绳构件71、及第1施力构件85a和第2施力构件85b也分别以支承构件84为界而面对称的方式被缠绕。由此,如图28所示,第1滑轮83a及第2滑轮83b的卷绕方向及退绕方向相互相同,均是使拉绳构件61、71从前后方向的前方侧并列垂下。
[0105]
如图29及图30所示,第1联动构件86a形成为盖状,以能够将组装于第1滑轮83a的离合器机构覆盖的方式安装。第1联动构件86a中的覆盖离合器机构的部分的周壁的内周面,在周向上空开一定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卡合突起861a,所述卡合突起861a以能够与该离合器机构卡合及解除卡合的方式向径向内侧突出。由此,第1联动构件86a能够相应于第1滑轮83a的旋转而一体旋转或相对旋转。此外,在第1联动构件86a的左右方向的左侧面的大致中央形成有向面外方向突出的筒状突起,第1驱动轴201a插入所述筒状突起从而一体旋转。由此,在第1联动构件86a与第1滑轮83a一体旋转的情况下,将该旋转传递到第1驱动轴201a。
[0106]
如图29及图30所示,第2联动构件86b形成为盖状,以能够将组装于第2滑轮83b的离合器机构覆盖的方式安装,在第2联动构件86b的覆盖离合器机构的部分的周壁的内周面形成有多个与第1联动构件86a相同功能的卡合突起861b。另一方面,在第2联动构件86b的左右方向的右侧面的大致中央设有传递机构87的第1齿轮871,第2联动构件86b以旋转轴心相同的方式与该第1齿轮871一体旋转。
[0107]
如图33所示,传递机构87具备: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于第2联动构件86b的第1齿轮871;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于第2驱动轴201b的第2齿轮872;以及第3齿轮873,其介于第1齿轮871与第2齿轮872之间,且通过第3齿轮873与第1齿轮871和第2齿轮872各自的齿轮啮合而向第2齿轮872传递第1齿轮871的旋转力。通过使传递机构87介于第2滑轮83b与第2驱动轴201b之间,从而将第2滑轮83b的旋转转换为与第2驱动轴201b大致相同位置的轴心位置的旋转并传递到第2驱动轴201b。
[0108]
<第三实施方式>
[0109]
对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遮蔽装置进行说明。图3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遮蔽装置的构成的主视图。
[0110]
如图34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遮蔽装置1b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遮蔽装置1的不同点在于,取代第1操作拉绳6、第2操作拉绳7而具备第1操作拉绳6a、第2操作拉绳7a。该第1操作拉绳6a、第2操作拉绳7a被构成为使得把持部62与止挡件63的距离和把持部72与止挡件73的距离互不相同。具体而言,把持部62与止挡件63的距离大于把持部72与止挡件73的距离,由此,在非操作状态下,把持部62被定位于比把持部72更靠下方。
[0111]
如此,通过使非操作状态下的把持部62与把持部72在上下方向的位置关系,与第1操作拉绳6a、第2操作拉绳7a各自的操作对象即底轨31、中间杆41的位置关系相对应,从而能够使操作者容易掌握关于第1操作拉绳6a、第2操作拉绳7a分别是操作底轨31和中间杆41中的哪个。
[0112]
关于本发明,在不脱离其要旨或主要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因此,前述的第一~第三实施方式,只不过是对其所有特征点的简单例示,而不能做限定性解释。本发明的范围基于权利要求书的记载,而不受说明书记载的任何约束。而且,属于权利要求书的等同范围的全部变形、各种改进、代替及改造均全部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113]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三个实施方式中,将通过第1驱动轴201a的旋转而移动的第1移动构件、和通过第2驱动轴201b的旋转而移动的第2移动构件分别作为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底轨31、中间杆41,但第1移动构件及第2移动构件的移动方向可以是任意方向,第1移动构件及第2移动构件可以是在前后排列而分别在上下方向或向左右移动。此外,作为遮蔽装置而举出百褶帘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适用于横式百叶窗、垂直百叶窗、滚动帘幕、蜂窝帘幕、卷褶窗帘(tucking curtains)、折叠门这样的百叶窗、窗帘或隔断等的遮蔽装置。
[0114]
附图标记的说明
[0115]1ꢀꢀ
遮蔽装置
[0116]
31 第1移动构件
[0117]
41 第2移动构件
[0118]
51
ꢀꢀꢀ
第1滑轮
[0119]
52
ꢀꢀꢀ
第2滑轮
[0120]
57
ꢀꢀꢀ
施力构件
[0121]
201a 第1驱动轴
[0122]
201b 第2驱动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