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辊履带式拖把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674230发布日期:2020-05-08 17:38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辊履带式拖把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拖把,尤其是涉及一种拖布套可以回转多次利用的三辊履带式拖把。



背景技术:

现有拖把通常由拖把杆和特制的拖把头组成。清洁时拖把头上的擦拭物都会同时接触地面擦地被弄脏,因此需要频繁清洗拖把头,不仅增加劳动强度,还会浪费水资源等。

此外,现有拖把的擦拭面积过大会导致单位面积的压力偏小,使得拖把的摩擦力过小,导致擦拭不干净或者需要更大的擦拭力。

此外,现有履带式拖把会使用到棘轮仅仅作为滚筒逆止器的作用,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使用棘轮作为拖布套转动的转动结构。

此外,现有两辊履带式拖把存在拖布套面积有限使得在清洗大面积地面时费时费力,并且两辊对拖布套产生的压力有限,也会在清洗地面时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三辊履带式拖把及其工作方法,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拖把头上的擦拭物都会同时接触地面擦地被弄脏,因此需要频繁清洗拖把头,不仅增加劳动强度,还会浪费水资源。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方案:

一种三辊履带式拖把,包括包括前辊(26a)、后辊(26c)和中辊(26b),前辊(26a)、后辊(26c)和中辊(26b)设置在封闭的环形环形拖布套(31)中形成履带结构,中辊(26b)位于前辊(26a)和后辊(26c)之间,前辊(26a)中设有前轴(37),中辊(26b)中设有所述枢轴(25),后辊(26c)中设有后轴(36),前辊(26a)与中辊(26b)通过前连杆(30)连接,后辊(26c)与中辊(26b)通过后连杆(29)连接,枢轴(25)与拖把杆(35)连接,前辊(26a)和后辊(26c)分别与枢轴(25)连接并以枢轴(25)为支点,环形拖布套(31)通过转动机构循环转动从而更换擦拭工作面。

优选地,转动机构包括推杆(33)、复位弹簧(32)以及棘轮(38),推杆(33)一端固定在枢轴(25)上,推杆(33)另一端在枢轴(25)转动时将推动棘轮(38)转动,棘轮(38)的一面固定在前辊(26a)的端面上,转动的棘轮(38)带动环形拖布套(31)转动;推杆(33)上还套有复位弹簧(32)帮助所述推杆(33)复位。

优选地,转动机构还包括推杆架(24)、片弹簧(23)、定位钢球(22)以及导块;推杆架(24)与前轴(37)连接,推杆架(24)内侧设有导块,推杆(33)通过插入导块中限定行程方向;棘轮(38)含有多个齿状结构和与齿状结构数量相同的锁孔(39),定位钢球(22)的一部分位于在推杆架(24)的通孔(40)中,另一部分能够位于棘轮(38)不同的锁孔(39)中并能够被移动的推杆(33)顶起离开锁孔(39)或放下进入锁孔(39)中;当定位钢球(22)离开锁孔(39),使得棘轮(38)能够被推杆(33)作用旋转,当定位钢球(22)位于锁孔(39),使得棘轮(38)和前辊(26a)都与推杆架(24)进行锁定无法自行转动;片弹簧(23)的一端固定在推杆架(24)外侧,片弹簧(23)的另一端挤压定位钢球(22)。

优选地,前连杆(30)一端与前轴(37)的端部连接,前连杆(30)另一端与枢轴(25)的端部连接。

优选地,后连杆(29)一端与后轴(36)的端部连接,后连杆(29)另一端与枢轴(25)的端部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u型支架(34),所述u型支架(34)的两个u型臂分别与枢轴(25)的一个端部连接,拖把杆(35)与u型支架(34)的底部连接。

优选地,前辊(26a)、中辊(26b)和后辊(26c)的柱形表面都包裹胶棉套(28)。

一种三辊履带式拖把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擦地时即通过来回推拉拖把杆(35),此时拖把杆(35)与地面之间的角度是30°—45°范围内来回变化的。

一种三辊履带式拖把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需要更改环形环形拖布套(31)的工作面时,只需将拖把杆(35)与地面之间的角度30°至45°增大到大于90°,枢轴(25)转动使得推杆(33)移动能够驱使棘轮(38)旋转。

一种三辊履带式拖把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当需要更改环形拖布套(31)的工作面时,只需将拖把杆(35)与地面之间的角度增大到大于90°,此时枢轴(25)推动推杆(33)向棘轮(38)方向移动,推杆(33)克服片弹簧(23)施加于定位钢球(22)的摩擦力并将定位钢球(22)顶起,并最终推动前辊(26a)上附设的棘轮(38)转动,棘轮(38)带动前辊(26a)和其上环形拖布套(31)一同转动45°。

步骤2、当棘轮(38)旋转完45°之后,拖把杆(35)回到与地面角度30°至45°时,推杆(33)没有推力支持,在复位弹簧(32)作用下回到原始位置,定位钢球(22)也在片弹簧(23)作用重新进入到棘轮(38)上该位置上的锁孔(39)中,定位钢球(22)和片弹簧(23)共同作用下重新锁住前辊(26a),使得前辊(26a)无法自行转动。

步骤3、依次重复进行上述程序,每次都可以使用干净的拖布擦拭地面,直到拖布套被弄脏的工作面a回转到b处,再更换拖布套即可。

该三辊履带式拖把与传统的拖把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履带式拖把可以提高使用效率、节约水资源达到环保目的以及延长使用寿命。

本发明清洁时,拖布套不用同时与地面接触,而是通过前辊带动拖布套回转依次接触地面来擦地。由此拖布套可擦拭更多的地面面积;在擦拭相同的地面的面积时可显著地减少清洗拖布套的次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对拖布套的损坏。不仅节省水资源,而且还提高了拖布套的使用寿命。

(2)本发明使用三辊履带式拖把使得拖布套有效工作面积增大,并且通过三辊增加拖布套受力,因而可以产生省来和省时的清洁效果,尤其是适用于篮球馆等开阔场所。

(3)本发明履带式拖把可以实现提高清洁度和节省力气。

本发明清洁地面是拖把头上的擦拭物和地面之间的相互摩擦来完成的,特别是顽固性脏污的擦洗需要更大的摩擦力,我们知道摩擦力是单位平方所受到的正压力乘以摩擦系数,擦地环境摩擦系数同等的条件下,正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本发明拖把的擦拭工作面是被压在前后滚动单元底部的狭窄的线面,设其狭窄宽为b、长度为l,它的擦拭工作面积为;b*l=s。因为它有前后滚动单元,所以有前工作面和后工作面。这两个工作面之合是普通平板拖把的1/8,即同等条件下,本发明拖把擦拭工作面处承受的正压力为普通拖把的8倍,也就是摩擦力8倍于普通拖把,所以擦洗更干净。又因为它有前后两个工作面,前工作面为粗擦工作面,后工作面为细擦工作面,这两个工作面一次擦洗等于两次擦洗的效果。不仅擦得更干净,而且更省力、省时。

(4)本发明履带式拖把更换拖布套擦拭工作面方便,需要更换被弄脏的拖布套工作面时,只需转动拖把杆,转动角大于90度即可。

(5)本发明履带式拖把能将做成拖布套的任何布都能代用,不用专门量身定制拖布,大大减轻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三辊履带式拖把的剖视图;

图2:图1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本发明中棘轮锁定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三辊履带式拖把的拖把杆连接示意图;

图5:本发明三辊履带式拖把工作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21—前滚动单元;22—定位钢球;23—片弹簧;24—推杆架;25—枢轴;26a—前辊;26b—中辊;26c—后辊;27—后滚动单元;28—胶棉套;29—后连杆;30—前连杆;31—环形拖布套;32—复位弹簧;33—推杆;34—u型支架;35—拖把杆;36—后轴;37—前轴;38—棘轮;39—锁孔;40—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5,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三辊履带式拖把实施例所示:

本发明三辊履带式拖把包括前辊26a、中辊26b和后辊26c,前辊26a、中辊26b和后辊26c设置在封闭的环形拖布套31中形成履带结构,将枢轴25设置在中辊26中,前辊26a和后辊26c分别与枢轴25连接并以枢轴25为支点,拖把杆35与枢轴25连接,环形拖布套31通过转动机构循环转动从而更换擦拭工作面。

其中,以枢轴25为支点两端设有可定量转动和止动的前滚动单元21。

其中前滚动单元21由前轴37、前辊26a以及胶棉套28组成,前辊26a中设有前轴37,前辊26a与中辊26b通过前连杆30连接;胶棉套28包裹在前辊26a外壁上并夹持在前辊26a与环形拖布套31之间。

同理,后滚动单元27由后轴37、后辊26c和胶棉套28组成,后辊26c中设有后轴37,后辊26c与中辊26b通过后连杆29连接;胶棉套28包裹在后辊26c外壁上并夹持在后辊26c与环形拖布套31之间。

如图2和图3所示,在靠近前轴37处设有可定量转动和止动的转动机构,转动机构包括:复位弹簧32、片弹簧23、定位钢球22、推杆架24、推杆33、导块以及棘轮38。

具体来说,推杆33一端固定在枢轴25上,推杆33另一端推动棘轮38转动,棘轮38的一面固定在前辊26a的端面上,该棘轮38含有多个齿状结构和与齿状结构数量相同的锁孔39,转动的棘轮38带动环形拖布套31转动。推杆33上还套有复位弹簧32,该复位弹簧32可以在推杆33推动棘轮38转动之后帮助推杆33回复到初始位置。推杆架24内侧设有导块,推杆33通过插入导块中限定行程方向,片弹簧23的一端固定在推杆架24外侧,片弹簧23的另一端挤压定位钢球22,定位钢球22可以一部分位于在推杆架24的通孔40中,另一部分位于棘轮38的锁孔39中并能够被移动中的推杆33顶起离开锁孔39或放下进入锁孔39中。在擦拭地面时,定位钢球22和片弹簧23的作用下锁住前辊26a,使得前辊26a无法自行转动。

如图4所示枢轴12及拖把杆13可设在拖把中心处,枢轴25两端还与u型支架34连接,拖把杆35固定在u型支架34上。

如图5所示,本发明履带式拖把的工作原理如下:

擦地时即通过来回推拉拖把杆35,此时拖把杆35与地面之间的角度是30°—45°范围内来回变化的。此时推和拉的力通过拖把杆35、枢轴25、前轴35、后轴37传递到前辊26a、中辊26b和后辊26c。表现为前辊26a、中辊26b和后辊26c以枢轴25为中心向外张开,带动环形拖布套31往外伸长,紧紧地包住前、中和后辊上的胶棉套,并阻碍前、中、后滚动单元转动。此外,前辊26a侧面在定位钢球22和片弹簧23的作用下锁住前辊26a,即拖布无法围绕轴随意回转,而当前后滚动单元底部与地面直接接触的环形拖布套31擦拭工作面被污垢弄脏后,只需回转环形拖布套31,使环形拖布套31上干净的部位回转到前后滚动单元底部即可擦拭地面。

履带式拖把的转动机构工作过程如下所述:当需要更改环形拖布套31的工作面时,只需将拖把杆35从擦地角度(30°至45°)增大到大于90°即可。此时枢轴25推动推杆33向棘轮38方向移动,推杆33克服片弹簧23施加于定位钢球22的摩擦力并将定位钢球22顶起,并最终推动前辊26a上附设的棘轮38转动,棘轮38带动前辊26a和其上环形拖布套31一同转动45°,棘轮38上设有8个棘齿,每次转动1个棘齿就是转动45°,由此完成一次拖布套工作面的更换。当棘轮38旋转完45°之后,拖把杆35回到与地面角度30°至45°时,推杆33没有推力支持,在复位弹簧32作用下回到原始位置。定位钢球22也在片弹簧23作用重新进入到棘轮38上该位置上的锁孔39中,定位钢球22和片弹簧23共同作用下重新锁住前辊26a,使得前辊26a无法自行转动。依次重复进行上述程序,每次都可以使用干净的拖布擦拭地面,直到拖布套被弄脏的工作面a回转到b处,再更换拖布套即可。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发明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