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枕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924918发布日期:2020-08-21 14:41阅读:774来源:国知局
睡枕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生活用品领域,特别是一种睡枕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当人们在外出差或旅游或在单位上班或在学校读书时,遇中途或午间需要临时打坐瞌睡时,因缺少枕头用具而只好将头部枕靠在自己的双手臂上,从而会造成因手臂部位血流受阻使血液循环不畅而导致局部麻木的不良后果,对此常见的危害健康的现象,若是备有常规的枕头,又会因不方便携带而造成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睡枕,能够方便方便用户临时休息。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睡枕使用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睡枕,包括:套垫,呈筒状且上下贯通;拉紧带,一端与所述套垫固定连接,另一端能绕着所述套垫的周边缠绕,所述拉紧带的一端与所述拉紧带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充气垫,设于所述拉紧带的内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睡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利用套垫和拉紧带可方便用户需要临时休息时,直接将套垫套在手臂上,并将拉紧带内的充气垫充当临时的睡枕,从而可防止手臂部位因血液循环不畅而导致局部麻木的不良后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套垫为矩形状,所述套垫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魔术贴,所述套垫的两端通过第一魔术贴相互贴合固定,形成筒状且上下贯通的结构。利用第一魔术贴,可对套垫所形成的筒状大小进行调整,即可调整套垫两端的贴合位置,从而改变套垫所形成的筒状的直径大小,从而可适配不同粗细的手臂。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与所述充气垫连通的充放气组件。利用充放气组件,可对充气垫进行充放气,从而可方便用户使用睡枕或收纳睡枕,提高了便利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充放气组件包括:打气泵;吸气装置,与所述打气泵连通;充气装置,分别与所述打气泵和所述充气垫连通。利用吸气装置用于将外部的气体吸入打气泵内,打气泵使气体通过充气装置进入储气室内,从而实现充气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吸气装置为两端连通且为单向连通的结构,所述吸气装置的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吸气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充气垫连通。采用单向的吸气装置,可以将外部气体吸入打气泵内,同时气体不会经过吸气装置排出,有效地提高了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充放气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充气垫上的泄气部件。利用泄气部件,可使充气垫内的气体通过泄气部件排出。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泄气部件包括一个泄气弹簧,通过按压所述泄气弹簧使所述充气垫放气。采用泄气弹簧,在未按压泄气弹簧时,泄气弹簧在接口处会呈闭合状态,确保充气垫内部气体不会泄露,当充气垫不使用时,通过按压泄气弹簧,从而实现充气垫放气的目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充气垫包括至少一个储气室及用于连通各所述储气室的气流道。储气室用于存放气体,使充气垫可保持鼓起状。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套垫的上端外侧还设有背带。采用背带,看方便在外出时,将睡枕挂靠在肩上,方便携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背带可伸缩调节且所述背带上设有卡扣件。采用可伸缩调节的背带,可对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对背带长度进行调节,同时设置卡扣件,可方便拆卸背带,从而方便用户携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拉紧带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魔术贴,所述拉紧带的一端通过第二魔术贴与所述拉紧带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利用第二魔术贴,可实现拉紧带两端的收紧和固定。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睡枕使用方法,应用于水杯,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套垫套住所述水杯;将所述拉紧带的另一端绕着所述套垫的周边缠绕,所述拉紧带的另一端与所述拉紧带的一端固定连接,则将所述水杯置于所述套垫内。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睡枕使用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不用睡枕时,可利用套垫和拉紧带,将套垫固定于水杯的外壁上,可方便用户在外出时携带,同时可对水杯起到保护的作用,并在需要睡觉休息时,可直接将套垫套在手臂上,并将拉紧带内的充气垫充当临时的睡枕,从而可防止手臂部位因血液循环不畅而导致局部麻木的不良后果,此外,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还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结构,故还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进行重复赘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睡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睡枕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示出的睡枕的拉紧带的内部示意图;

图4为图1示出的睡枕的第一种使用状态图;

图5为图1示出的睡枕的第二种使用状态图;

图6为图1示出的睡枕的第三种使用状态图;

图7为图1示出的睡枕的第一种携带状态图;

图8为图1示出的睡枕的第二种携带状态图;

图9为图1示出的睡枕的第三种携带状态图;

图10为图1示出的睡枕的第四种携带状态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使用方法状态图;

图12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睡枕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示出的睡枕的套垫两端固定连接时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套垫100、第一魔术贴110、绑带120、拉紧带200、第二魔术贴210、充气垫300、储气室310、气流道320、充放气组件400、打气泵410、吸气装置420、充气装置430、泄气部件440、底座500、背带600、卡扣件610、水杯700。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发明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3,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睡枕,包括套垫100、拉紧带200以及充气垫300:套垫100呈筒状且上下贯通;拉紧带200一端与套垫100固定连接,拉紧带200另一端能绕着套垫100的周边缠绕,拉紧带200的一端与所述拉紧带200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充气垫300设于拉紧带200的内部。

参照图4至图6,使用时,直接将套垫100套在用户的手臂上,然后将拉紧带200绕着套垫100的周边缠绕,使拉紧带200的两端固定连接,其中用户可根据需要对拉紧带200的拉紧程度进行调节。

可以想到的是,套垫100以及拉紧带200的外壁可采用柔软型面料制成,如针织面料、丝绸面料或麻纱面料,与用户皮肤贴紧时,可提高舒适性。

可以想到的是,充气垫300进行充气或放气的气体可以是外界的空气或其它安全气体,此处不具体做相关的限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睡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利用套垫100和拉紧带200可方便用户需要临时休息时,直接将套垫100套在手臂上,并将拉紧带200内的充气垫300充当临时的睡枕,从而可防止手臂部位因血液循环不畅而导致局部麻木的不良后果。

参照图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与充气垫300连通的充放气组件400。利用充放气组件400,可对充气垫300进行充放气,从而可方便用户使用睡枕或收纳睡枕,提高了便利性。

参照图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充放气组件400包括打气泵410、吸气装置420以及充气装置430;吸气装置420,打气泵410连通;充气装置430分别与打气泵410和充气垫300连通。利用吸气装置420用于将外部的气体吸入打气泵410内,打气泵410使气体通过充气装置430进入储气室310内,从而实现充气功能。

其中,充气装置430位于气流道320内,可节约空间,且充气装置430为单向充气阀,充气装置430一侧为贯穿的充气口,另一侧设有用于气体通过的缝隙。充气装置430呈螺旋塞状结构,体积逐渐缩小,可实现单方面进气却不排气的功能。

参照图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充气垫300包括六个储气室310及用于连通各储气室310的气流道320。储气室310用于存放气体,使充气垫300可保持鼓起状。

可以想到的是,六个储气室310的大小和形状可以根据需要保持统一或根据需要对大小和形状进行调整。

参照图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六个储气室310依次排列设于拉紧带200内且通过气流道320连通,其中,位于最侧边的储气室310为u型结构,打气泵410置于u型的储气室310的u型口内,而该u型的储气室310一端为闭合结构,另一端与泄气部件440及相邻的的气流道320相通,便于u型的储气室310充气或排气。

参照图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吸气装置420为两端连通且为单向连通的结构,吸气装置420的一端与外界连通,吸气装置420的另一端与充气垫300连通。采用单向的吸气装置420,可以将外部气体吸入打气泵410内,同时气体不会经过吸气装置420排出,有效地提高了可靠性。其中,吸气装置420嵌入于气流道320内,可节约空间,吸气装置420的一端与外界接触,另一端位于气流道320内,打气泵410的内腔与吸气装置420位于气流道320内的端部相通,通过吸气装置420的气体可以进入打气泵410的内腔。

可以想到的是,吸气装置420为单向吸气阀,为了实现吸气装置420的单向吸气功能,吸气装置420设有贯穿的吸气口,位于气流道320内的一端设有具备开阔功能的底盖,闭合时底盖能完全覆盖住吸气口。在吸气装置420吸气的过程中,外界压强大于打气泵410内部压强,底盖张开,气体经过吸气装置420进入打气泵410内,打气泵410充满气体后,打气泵410压强与外界压强处于平衡状态,底盖闭合,气体不会从吸气装置420中泄露出去,需要说明的是,具备开阖功能的底盖,可以为具备开口或闭合的功能的底盖。

参照图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打气泵410连接于吸气装置420和充气装置430之间,采用上述结构,吸气装置420将气体吸进打气泵410内后,打气泵410将气体通过充气装置430压入储气室310内,吸气装置420和充气装置430均位于气流道320内。

参照图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充放气组件400还包括设于充气垫300上的泄气部件440,泄气部件440与其中一个储气室310连通。利用泄气部件440,可使充气垫300内的气体通过泄气部件440排出。

参照图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泄气部件440包括一个泄气弹簧,通过按压泄气弹簧使充气垫300放气。采用泄气弹簧,在未按压泄气弹簧时,泄气弹簧在接口处会呈闭合状态,确保充气垫300内部气体不会泄露,当充气垫300不使用时,通过按压泄气弹簧,从而实现充气垫300放气的目的。其中,泄气部件440置于其中一个储气室310的侧边,则在充气垫300的内腔充满气时,泄气部件440的位置不会高于储气室310,可避免使用过程中,用户对会碰到泄气部件440,提高了充气垫300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

参照图1、图2、图7至图1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套垫100的上端外侧还设有背带600。采用背带600,看方便在外出时,将睡枕挂靠在肩上,方便携带。

参照图1、图2、图7至图1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背带600可伸缩调节且背带600上设有卡扣件610。采用可伸缩调节的背带600,可对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对背带600长度进行调节,同时设置卡扣件610,可方便拆卸背带600,从而方便用户携带,即背带600设有两条,两条背带600的一端分别与套垫100固定连接,两条背带600的另一端则通过卡扣件610实现扣合连接或拆卸连接。

参照图1,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拉紧带20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魔术贴210,拉紧带200的一端通过第二魔术贴210与拉紧带20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利用第二魔术贴210,可实现拉紧带200两端的收紧和固定。

可以想到的是,拉紧带200的两端固定方式还可采用扣合连接的方式,即在拉紧带200的一端设置有公扣,拉紧带200的另一端的设置有母扣,将拉紧带200缠绕在套垫100后,使母扣和公扣扣合连接,即可实现固定,其中,公扣和母扣的数量可以设置多个,并均匀依次分布于拉紧带200上,同时,多个公扣或多个母扣的分布方向与拉紧带200的长度方向平行,通过错位扣合,可实现拉紧带200的收紧程度调节。

参照图1、图2、图7至图1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套垫100的底端设有与套垫100可拆卸连接的底座500,底座500能封闭套垫100的底端开口。其中底座500的周边与套垫100底部的周边通过拉链实现固定连接,当不需要睡枕休息时,可将底座500与套垫100固定连接,然后将随身携带的水杯700或其它物品放入套垫100内部,则套垫100可临时充当背包使用,从而方便用户携带物品。

可以想到的是,底座500与套垫10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还可以采用公扣和母扣扣合方式、或采用第二魔术贴210的方式来实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套垫100的顶端还设有与套垫100可拆卸连接的顶盖(未有图示),顶盖(未有图示)能封闭套垫100的顶端开口。其中,顶盖(未有图示)的周边与套垫100顶端的周边通过拉链实现固定连接,当不需要睡枕休息时,可将底座500与套垫100固定连接,然后将随身携带的水杯700或其它物品放入套垫100内部,放置好物品后,则将顶盖(未有图示)与套垫100固定连接,则套垫100可临时充当背包使用,从而方便用户携带物品。

参照图12和图1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套垫100为矩形状,套垫10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魔术贴110,套垫100的两端通过第一魔术贴110相互贴合固定,形成筒状且上下贯通的结构。利用第一魔术贴110,可对套垫100所形成的筒状大小进行调整,即可调整套垫100两端的贴合位置,从而改变套垫100所形成的筒状的直径大小,从而可适配不同粗细的手臂。需要注意的是,套垫100的两端第一魔术贴110,可一端设置在套垫100的内侧,另一端则设置在套垫100的外侧,也可直接在套垫100两端的内侧和外侧同时设置第第一魔术贴110,这样则可实现套垫100的两端固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套垫100的上下两端还设有绑带120,通过绑紧绑带120,可在手臂的两端起到固定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套垫100与手臂之间的固定效果。

参照图11,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睡枕使用方法,应用于水杯700,包括以下步骤:将套垫100套住水杯700;将拉紧带200的另一端绕着套垫100的周边缠绕,拉紧带200的另一端与拉紧带200的一端固定连接,则将套垫100固定于水杯700上。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睡枕使用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不用睡枕时,可利用套垫100和拉紧带200,将套垫100固定于水杯700的外壁上,可方便用户在外出时携带,同时可对水杯700起到保护的作用,在需要睡觉休息时,可直接将套垫100套在手臂上,将拉紧带200内的充气垫300充当临时的睡枕,从而可防止手臂部位因血液循环不畅而导致局部麻木的不良后果,同时利用充放气组件400,可对充气垫300进行充放气,从而可方便用户使用睡枕或收纳睡枕,提高了便利性,此外,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还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结构,故还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进行重复赘述。

参照图11,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睡枕使用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将底座500与套垫100固定连接,使底座500封闭套垫100的底端开口。采用底座500,可以提高水杯700的固定效果,在用户移动过程中,可防止水杯700从套垫100的底部滑出。

下面参考图1至图11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睡枕及其使用方法。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发明的具体限制。

参考图1至图3,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睡枕,包括:套垫100,呈筒状且上下贯通;拉紧带200,一端与套垫100固定连接,另一端能绕着套垫100的周边缠绕,拉紧带200的另一端与拉紧带200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充气垫300,设于拉紧带200的内部。

其中,套垫100以及拉紧带200的外壁采用柔软型面料制成,如针织面料,与用户皮肤贴紧时,可提高舒适性。

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与充气垫300连通的充放气组件400。利用充放气组件400,可对充气垫300进行充放气,从而可方便用户使用睡枕或收纳睡枕,提高了便利性。充放气组件400包括:打气泵410;吸气装置420,与打气泵410连通;充气装置430,分别与打气泵410和充气垫300连通。利用吸气装置420用于将外部的气体吸入打气泵410内,打气泵410使气体通过充气装置430进入储气室310内,从而实现充气功能。

其中,充气装置430位于气流道320内,可节约空间,且充气装置430为单向充气阀,充气装置430一侧为贯穿的充气口,另一侧设有用于气体通过的缝隙。充气装置430呈螺旋塞状结构,体积逐渐缩小,可实现单方面进气却不排气的功能。

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充气垫300包括六个储气室310及用于连通各储气室310的气流道320。储气室310用于存放气体,使充气垫300可保持鼓起状。

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六个储气室310依次排列设于拉紧带200内且通过气流道320连通,其中,位于最侧边的储气室310为u型结构,打气泵410置于u型的储气室310的u型口内,而该u型的储气室310一端为闭合结构,另一端与泄气部件440及相邻的的气流道320相通,便于u型的储气室310充气或排气。

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吸气装置420为两端连通且为单向连通的结构,吸气装置420的一端与外界连通,吸气装置420的另一端与充气垫300连通。采用单向的吸气装置420,可以将外部气体吸入打气泵410内,同时气体不会经过吸气装置420排出,有效地提高了可靠性。其中,吸气装置420嵌入于气流道320内,可节约空间,吸气装置420的一端与外界接触,另一端位于气流道320内,打气泵410的内腔与吸气装置420位于气流道320内的端部相通,通过吸气装置420的气体可以进入打气泵410的内腔。

吸气装置420为单向吸气阀,为了实现吸气装置420的单向吸气功能,吸气装置420设有贯穿的吸气口,位于气流道320内的一端设有具备开阔功能的底盖,闭合时底盖能完全覆盖住吸气口。在吸气装置420吸气的过程中,外界压强大于打气泵410内部压强,底盖张开,气体经过吸气装置420进入打气泵410内,打气泵410充满气体后,打气泵410压强与外界压强处于平衡状态,底盖闭合,气体不会从吸气装置420中泄露出去,需要说明的是,具备开阖功能的底盖,可以为具备开口或闭合的功能的底盖。

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打气泵410连接于吸气装置420和充气装置430之间,采用上述结构,吸气装置420将气体吸进打气泵410内后,打气泵410将气体通过充气装置430压入储气室310内,吸气装置420和充气装置430均位于气流道320内。

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充放气组件400还包括设于充气垫300上的泄气部件440,泄气部件440与其中一个储气室310连通。利用泄气部件440,可使充气垫300内的气体通过泄气部件440排出。

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泄气部件440包括一个泄气弹簧,通过按压泄气弹簧使充气垫300放气。采用泄气弹簧,在未按压泄气弹簧时,泄气弹簧在接口处会呈闭合状态,确保充气垫300内部气体不会泄露,当充气垫300不使用时,通过按压泄气弹簧,从而实现充气垫300放气的目的。其中,泄气部件440置于其中一个储气室310的侧边,则在充气垫300的内腔充满气时,泄气部件440的位置不会高于储气室310,可避免使用过程中,用户对会碰到泄气部件440,提高了充气垫300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

其中,充气垫300的充放气的工作原理为:

该充气垫300包括储气室310、气流道320、充气装置430、吸气装置420、泄气部件440、打气泵410,吸气装置420与打气泵410相通,吸气装置420用于将外界气体吸入打气泵410内,不充气时,打气泵410内充满气体,呈鼓起状,便于按压,吸气装置420一端设有贯穿的吸气口,另一端塞于气流道320内,充气装置430塞于气流道320内,充气装置430与储气室310相连通。按下打气泵410,气体通过充气装置430经气流道320进入储气室310,松开打气泵410,打气泵410在复原过程中,通过吸气装置420将外界空气吸入打气泵410,为下一次打气做好准备。为了不使气体从吸气装置420漏出,吸气装置420为吸气阀,吸气装置420位于气流道320内部的一端设有一个与吸气装置420连为一体的底盖,该底盖可张开或闭合,对打气泵410充气时,气压将吸气装置420底端未与吸气装置420完全连接的底盖张开,外界空气经过吸气装置420进入打气泵410,充好气后,打气泵410内的气压与外界气压平衡,底盖完全覆盖住吸气装置420的吸气口,从而防止空气泄露。该充气垫300的泄气部件440与储气室310相通,泄气部件440采用泄气弹簧的方式实现泄气,通过按压泄气部件440的泄气弹簧实现轻松泄气。充气垫300处于使用过程时,泄气部件440的泄气弹簧呈闭合状态,充气垫300内部的空气不会泄露。为了提高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泄气部件440位于任意一个储气室310的侧边。由于打气泵410呈鼓起状,打气泵410的周围设置有一个u型储气室310,充满气后,该u型储气室310同样是鼓起的。

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套垫100的上端外侧还设有背带600。参照图7至图10,采用背带600,看方便在外出时,将睡枕挂靠在肩上,方便携带。

参照图1、图2、图7至图10,在本实施例中,背带600可伸缩调节且背带600上设有卡扣件610。采用可伸缩调节的背带600,可对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对背带600长度进行调节,同时设置卡扣件610,可方便拆卸背带600,从而方便用户携带,即背带600设有两条,两条背带600的一端分别与套垫100固定连接,两条背带600的另一端则通过卡扣件610实现扣合连接或拆卸连接。

参照图1、图2,在本实施例中,拉紧带20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魔术贴210,拉紧带200的一端通过第二魔术贴210与拉紧带20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利用第二魔术贴210,可实现拉紧带200两端的收紧和固定。

参照图1、图2、图7至图10,在本实施例中,套垫100的底端设有与套垫100可拆卸连接的底座500,底座500能封闭套垫100的底端开口。其中底座500的周边与套垫100底部的周边通过拉链实现固定连接,当不需要睡枕休息时,可将底座500与套垫100固定连接,然后将随身携带的水杯700或其它物品放入套垫100内部,则套垫100可临时充当背包使用,从而方便用户携带物品。

参照图1、图2、图4至图6,使用时,将底座500从套垫100上拆卸下来,然后对充气垫300进行充气,再将套垫100套在用户的手臂上,然后将拉紧带200绕着套垫100的周边缠绕,使拉紧带200的两端固定连接,其中,用户可根据需要对拉紧带200的拉紧程度进行调节。完成后,用户便可直接枕着拉紧带200,趴着桌上或直接躺下休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睡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利用套垫100和拉紧带200可方便用户需要临时休息时,直接将套垫100套在手臂上,并将拉紧带200内的充气垫300充当临时的睡枕,从而可防止手臂部位因血液循环不畅而导致局部麻木的不良后果,同时利用充放气组件400,可对充气垫300进行充放气,从而可方便用户使用睡枕或收纳睡枕,提高了便利性。

参照图11,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睡枕使用方法,应用于水杯700,包括以下步骤:将套垫100套住水杯700;将拉紧带200的另一端绕着套垫100的周边缠绕,拉紧带200的另一端与拉紧带200的一端固定连接,则将套垫100固定于水杯700上。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睡枕使用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不用睡枕时,可利用套垫100和拉紧带200,将套垫100固定于水杯700的外壁上,可方便用户在外出时携带,同时可对水杯700起到保护的作用,并在需要睡觉休息时,可直接将套垫100套住水杯700,并对充气垫300进行充气,然后将整体充当枕头进行使用;

也可将套垫100套在手臂上,将拉紧带200内的充气垫300充当临时的睡枕,从而可防止手臂部位因血液循环不畅而导致局部麻木的不良后果。

而利用充放气组件400,可对充气垫300进行充放气,从而可方便用户使用睡枕或收纳睡枕,提高了便利性。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睡枕使用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将底座500与套垫100固定连接,使底座500封闭套垫100的底端开口。采用底座500,可以提高水杯700的固定效果,在用户移动过程中,可防止水杯700从套垫100的底部滑出。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