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气结构及具有该排气结构的蒸制烹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01543发布日期:2020-09-23 01:24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气结构及具有该排气结构的蒸制烹饪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蒸制烹饪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气结构及具有该排气结构的蒸制烹饪装置。



背景技术:

蒸箱在升温阶段,蒸箱的导风板出气口处外排蒸汽量会积聚增加,例如普通蒸模式下,温度由90℃上升到100℃时,过温蒸模式下,温度由90℃上升到110℃(假设蒸箱的最高温度为110℃)。蒸箱升温阶段外排蒸汽量最大,外排蒸汽的温度也高,存在着烫伤用户的安全隐患,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外排蒸汽量是蒸箱的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外排蒸汽量越小越好。

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蒸汽冷凝的方式来减少外排蒸汽量,例如专利号为zl201920532940.3(授权公告号为cn21004375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少蒸汽量排放装置,少蒸汽量排放装置包括风道和安装于风道上的风机,通过在风道上安装能够冷却蒸汽的冷却腔体,风机旋转后,能够带动高温的蒸汽从蒸汽进口进入冷却腔体,冷却腔体将对高温的蒸汽进行冷却降温,使得部分蒸汽凝结为水珠,从而使得进入风道内的蒸汽量减少,且温度降低,进而使得从风道的出风口喷出的蒸汽量少,且蒸汽温度低,有效消除了蒸汽烫伤人的安全隐患。该专利中的排放装置虽然能减少从风道的出风口喷出的蒸汽量,从一定程度上消除蒸汽烫伤人的安全隐患,但是该装置无法根据蒸箱内胆中的蒸汽量的大小进行自调节,无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蒸箱外排蒸汽量的可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外排蒸汽量可控的排气结构。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能实现冷凝水循环利用的排气结构。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排气结构的蒸制烹饪装置。

本发明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排气结构,包括具有排气风机的排气风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凝腔,该冷凝腔中隔设有能沿冷凝腔来回移动的隔板,该隔板与冷凝腔的内壁围成封闭的进气腔,且该进气腔的腔壁上开设有进气口,该进气口与上述排气风道的导气口相流体连通,上述排气风道的出风口上设置有能遮蔽该出风口并能沿出风口上下移动的出风挡板,还包括同步传动机构,该同步传动机构能使上述隔板与出风挡板同步动作,从而使上述排气风道的出风口的实际出风面积增大而进气腔的容积减少,或者,上述排气风道的出风口的实际出风面积减少而进气腔的体积增大。

进一步,所述冷凝腔横向设置,其一端封闭而另一端开口,上述隔板竖向隔设在该冷凝腔中并与冷凝腔的封闭端围成上述进气腔,且该隔板能沿该冷凝腔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并且,当上隔板沿冷凝腔朝外移动时,上述出风挡板沿出风口向下移动,当上述隔板沿冷凝腔朝内移动时,上述出风挡板沿出风口向上移动。这样当隔板沿冷凝腔朝外移动时,进气腔的容积增大,出风挡板沿出风口向下移动,排气风道的实际出风面积减小;当隔板沿冷凝腔朝内移动时,进气腔的容积减小,出风挡板沿出风口向上移动,排气风道的实际出风面积增大。

进一步,还包括具有进气孔和导气孔的冷凝盒,该冷凝盒的进气孔用来与内胆的排气口连通而导气孔用来与上排气风道相通,上述冷凝腔的底壁上开设有出水孔,该出水孔与上述冷凝盒上的进水孔相流体连通。这样当通过隔板的移动使出水孔位于进气腔中时,通过出水孔能使进气腔、冷凝盒的内腔、排气风道以及内胆的内腔分别连通而形成通路,便于进气腔中形成的冷凝水回流至内胆中,实现冷凝水的循环利用。

进一步,所述进气口和出水孔分别位于冷凝腔腔壁的两端,且当上述隔板移动至出水孔的外侧时,上述出风挡板移动至最低处而排气风道的出风口被完全遮蔽。为使进气腔中形成的冷凝水能更好地汇聚并通过出水孔流入冷凝盒中,所述冷凝腔的内底面朝下凹陷,上述出水孔开设在冷凝腔内底面的最低处。

进一步,所述同步传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传动齿轮、传动齿条、传动丝杆、丝杆螺母以及推杆,上述主动齿轮安装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并能随该输出轴转动,上述从动齿轮分别与主动齿轮及传动齿轮相啮合,上述传动齿条上下延伸并与上述出风挡板的上端固定,且该传动齿条的齿面与上述传动齿条相啮合,上述传动丝杆横向设置并与上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上述丝杆螺母的一端螺纹连接在上述传动丝杆上并与该传动丝杆组成螺旋传动副,另一端与上述推杆的一端固定,而该推杆的另一端与上述隔板的外表面固定。

进一步,还包括水平设置的安装台,该安装台上竖向开设有导向孔,上述出风挡板的上端固定有导向架,该导向架包括竖向延伸的导向竖杆、第一限位横杆及第二限位横杆,上述导向竖杆穿设在该导向孔中并能沿该导向孔上下移动,上述第一限位横杆和第二限位横杆分别位于安装台的上下侧,且当第一限位横杆与安装台的台面相抵时,上述出风挡板位于最低处且完全遮蔽排气风道的出风口,当第二限位横杆与安装台的底面相抵时,上述出风挡板位于最高处且排气风道的出风口完全打开。通过导向架能使出风挡板更加平稳地沿排气风道的出风口上下移动,并且通过第一限位横杆和第二限位横杆对出风挡板的上下动作进行限位。

进一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摩擦环,上述主动齿轮套设在该摩擦环上并能与该摩擦环沿周向形成摩擦接触,并且,当上述第一限位横杆与安装台的台面相抵时,主动齿轮停止转动并克服与摩擦环之间的摩擦力。

进一步,还包括上安装板、导风板以及冷凝罐,上述导风板罩设在上安装板的上表面上而围成上述排气风道,上述排气风机设置在排气风道的出风口上,上述冷凝罐横向安装在导风板的顶面上,且该冷凝罐的一端封闭而另一端开口,冷凝罐的内腔形成上述冷凝腔。

本发明为解决第三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如上所述的排气结构的蒸制烹饪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中冷凝腔中设置有隔板,从而在冷凝腔中形成进气腔,排气风道的出风口上设置有出风挡板,上述隔板和出风挡板能通过同步传动机构同步动作,从而同步改变排气风道的出风口的实际出风面积大小以及进气腔的容积的大小,并且,当进气腔的容积减少时,排气风道的出风口的实际出风面积增大;当进气腔的容积增大时,上述排气风道的出风口的实际出风面积减少时。当蒸制烹饪装置的外排蒸汽量增大时(升温阶段),进气腔的容积增大,内胆外排至排气风道的蒸汽大部分或全部进入进气腔中冷凝,排气风道的出风口减少,蒸制烹饪装置的实际外排蒸汽量减少。当蒸制烹饪装置需要外排的蒸汽量减少时(由升温阶段进入稳定工作阶段),进气腔的容积减小,内胆外排至排气风道的蒸汽大部分或全部通过排气风道的出风口外排。可见,本发明中的排气结构能更加蒸制烹饪装置外排蒸汽量的大小而调节进气腔的容积和排气风道的出风口的实际出风面积的大小,从而实现对外排蒸汽量的控制,避免过多蒸汽外排至装置外,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排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再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排气结构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冷凝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出风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8所示,一种蒸制烹饪装置,包括内胆(未示出)、设置在内胆上方的上安装板1以及导风板2,该导风板2罩设在上安装板1的上表面上而形成排气风道20,该排气风道20的进风口上设置有排气风机21。本实施例中,上述导风板2的顶面上固定有方形的冷凝盒6,该冷凝盒6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内胆的排气口相流体连通的进气孔61(此处的相流体连通可有多种实现方式:当排气口与进气孔61邻设时,两者可直接连接,未示出;当排气口与进气孔61的距离较远时,两者可通过管路连通,本实施例中排气口与进气孔61通过管路连通,管路未示出;下述相流体连通的含义与此相同不再赘述。),冷凝盒6的底壁上开设有与排气风道20相通的导气孔63。

进一步,还包括排气结构,该排气结构包括上述排气风道20和横向设置在导风板2的上方的冷凝罐3,该冷凝罐3的一端开口而另一端封闭,其内腔形成冷凝腔30。本实施例中,为使该冷凝罐3能更加稳固地被安装在导风板2的上方,冷凝罐3通过安装台8安装在导风板2上。上述冷凝罐3中竖向隔设有隔板4,该隔板4与冷凝罐3的封闭端形成进气腔301,该进气腔301的腔壁上开设有进气口31,该进气口31与上述排气风道20的导气口22相流体连通(本实施例中该进气口31与导气口22通过进气管310连通)。本实施例中,该冷凝罐3为金属材质,对蒸汽具有良好的冷凝效果,排气风道20的导气口22开设在导风板2的顶壁上。

上述冷凝罐3的外形整体呈方形,上述隔板4能沿冷凝罐3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这样通过隔板4的移动能改变进气腔301容积的大小。上述排气风道20的出风口202上设置有能遮蔽该出风口202并能沿出风口202上下移动的出风挡板5,通过出风挡板5的上下移动能改变排气风道20的出风口202的实际出风面积的大小。为能更好地实现隔板4和出风挡板5的动作,进而更好地实现对进气腔301和排气风道20的出风口202大小的调整,上述排气结构还包括同步传动机构7,该同步传动机构7能使上述隔板4与出风挡板5同步动作,从而使上述排气风道20的出风口202的实际出风面积增大而进气腔301的容积减少,或者,上述排气风道20的出风口202的实际出风面积减少而进气腔301的体积增大。具体地,当隔板4沿冷凝腔30朝外移动时,进气腔301的容积增大,出风挡板5沿出风口202向下移动,排气风道20的实际出风面积减小;当隔板4沿冷凝腔30朝内移动时,进气腔301的容积减小,出风挡板5沿出风口202向上移动,排气风道20的实际出风面积增大。

可见,本发明中当蒸制烹饪装置的需要外排蒸汽量增大时(升温阶段),进气腔301的容积增大,内胆外排至排气风道20的蒸汽大部分或全部进入进气腔301中冷凝,排气风道20的出风口202的实际出风面积减少,蒸制烹饪装置的实际外排蒸汽量减少。当蒸制烹饪装置需要外排的蒸汽量减少时(由升温阶段进入稳定工作阶段),进气腔301的容积减小,内胆外排至排气风道20的蒸汽大部分或全部通过排气风道20的出风口202外排。可见,本发明中的排气结构能更加蒸制烹饪装置外排蒸汽量的大小而调节进气腔301的容积和排气风道的出风口202的实际出风面积的大小,从而实现对外排蒸汽量的控制,避免过多蒸汽外排至装置外,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上述冷凝罐3的底壁上开设有出水孔32,而上述冷凝盒6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孔62,上述出水孔32与该进水孔62相流体连通(本实施例中该出水孔32与进水孔62通过出水管320连通,如图3所示)。这样当通过隔板4的移动使出水孔32位于进气腔301中时,通过出水孔32能使进气腔301、冷凝盒6的内腔、排气风道20以及内胆的内腔分别连通而形成通路,便于进气腔301中形成的冷凝水回流至内胆中,实现冷凝水的循环利用。本实施例中,上述进气口31开设在冷凝罐3侧壁的右端,而上述出水孔32开设在冷凝罐3底壁的左端,从而能使隔板4充分外移,同时出风挡板5能充分下移而完全遮蔽排气风道20的出风口202。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冷凝腔30的内底面朝下凹陷,上述出水孔32开设在冷凝腔30内底面的最低处,从而能使进气腔301中形成的冷凝水能更好地汇聚并通过出水孔32流入冷凝盒6中。

上述同步传动机构7包括驱动电机71、主动齿轮72、从动齿轮73、传动齿轮74、传动齿条75、传动丝杆76、丝杆螺母77以及水平延伸的推杆78,上述主动齿轮72安装在驱动电机71的输出轴上并能随该输出轴转动,上述从动齿轮73分别与主动齿轮72及传动齿轮74相啮合,上述传动齿条75上下延伸并与上述出风挡板5的上端固定,且该传动齿条75的齿面与上述传动齿条75相啮合,上述传动丝杆76横向设置并与上述驱动电机71的输出轴固定,上述丝杆螺母77的一端螺纹连接在上述传动丝杆76上并与该传动丝杆76组成螺旋传动副,另一端与上述推杆78的一端固定,而该推杆78的另一端与上述隔板4的外表面固定。本实施例中,上述驱动电机71为自锁电机,且该驱动电机71安装在冷凝罐3开口端的外侧,传动丝杆76与驱动电机71输出轴为一体件。这样驱动电机71工作带动传动丝杆76转动,带动丝杆螺母77沿传动丝杆76移动,进而通过推杆78带动隔板4沿冷凝罐3移动,从而实现进气腔301容积大小的变化。同时驱动电机71驱动主动齿轮72转动,主动齿轮72带动从动齿轮73,而从动齿轮73带动传动齿轮74,从而使得传动齿条75上下升降,继而实现出风挡板5沿排气风道20的出风口202的上下升降。本实施例中,由于传动齿轮74的转动方向与传动丝杆76相反,因此,当推杆78带动隔板4朝外运动时,上述传动齿轮74带动出风挡板5朝下运动,当推杆78带动隔板4朝内运动时,上述传动齿轮74带动出风挡板5朝上运动。

进一步,还包括水平设置的上述安装台8,该安装台8的底部通过支撑脚81与导风板2的上表面固定,而安装台8的台面80上设置有上述驱动电机71、从动齿轮73以及传动齿轮74。再进一步,安装台8上竖向开设有导向孔82,上述出风挡板5的上端固定有导向架51,该导向架51包括竖向延伸的导向竖杆511、第一限位横杆512及第二限位横杆513,上述导向竖杆511穿设在该导向孔82中并能沿该导向孔82上下移动,上述第一限位横杆512和第二限位横杆513分别位于安装台8的台面80的上下侧,且当第一限位横杆512与安装台8的台面80相抵时,上述出风挡板5位于最低处且完全遮蔽排气风道20的出风口202,当第二限位横杆513与安装台8的底面相抵时,上述出风挡板5位于最高处且排气风道20的出风口202完全打开。通过导向架51能使出风挡板5更加平稳地沿排气风道20的出风口202上下移动,并且通过第一限位横杆512和第二限位横杆513对出风挡板5的上下动作进行限位。本实施例中,上述出风挡板5竖向延伸,其上端沿延其长度方向水平延伸形成延伸板52,该延伸板52的自由端的底面延其长度方向朝上凹槽而形成限位面521,该延伸板52的自由端延其长度方向朝上延伸而形成安装凸条53,本实施例中,上述导向架51固定在该安装凸条53上,上述导向孔82为间隔设置的两个,相应地,上述导向竖杆511也为两根并与导向孔82一一对应,第一限位横杆512和第二限位横杆513分别连接在两导向竖杆511之间。当出风挡板5运动至其最低处时,上述第一横杆与安装台8的台面80相抵,而上述限位面521与导风板2的顶面相抵,从而实现对出风挡板5的下限位。

进一步,上述驱动电机71的输出轴上固定有摩擦环9,上述主动齿轮72套设在该摩擦环9上并能与该摩擦环9沿周向形成摩擦接触,并且,当上述第一限位横杆512与安装台8的台面80相抵时,主动齿轮72停止转动并克服与摩擦环9之间的摩擦力。这样当出风挡板5运动至其最低位并完全遮蔽排气风道20的出风口202时,出风挡板5停止移动,主动齿轮72与摩檫力脱离摩擦接触而不随驱动电机71的输出轴转动,此时传动丝杆76继续随驱动电机71的输出轴转动,隔板4继续朝外移动,这样由于排气风道20的出风口202被完全遮蔽,排气风道20的上部形成负压,排气风道20中的蒸汽进入进气腔301中,避免由于排气风道20的出风口202被遮蔽而使排气风道20中的蒸汽从排气风机21处溢出。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当蒸制烹饪装置的ntc温度达到85℃时,驱动电机71转动,带动出风挡板5下移而使排气风道20的出风口202的实际出风面积减小,同时隔板4外移而使进气腔301的容积增大,进入排气风道20的部分蒸汽进入进气腔301中。当驱动电机71转动一段时间后,导向架51中的第一限位横杆512与安装台8的台面80相抵,而限位面521与导风板2的上表面相抵,出风挡板5运动至最低处并为限位,出风挡板5停止移动,排气风道20的出风口202被完全遮蔽。此外,驱动电机71继续工作,传动丝杆76在驱动电机71的带动下继续转动,从而使得隔板4继续外移,使得排气风道20中的蒸汽能被充分排入进气腔301中。

当蒸制烹饪装置升温至预设的最高温时(100℃或110℃),隔板4移动至出水孔32的外侧,出水孔32进入进气腔301中,出水孔32与冷凝盒6相通,进气腔301中形成的冷凝水进入冷凝盒6中,并最终回流至内胆中。升温结束后蒸制烹饪装置进入稳定工作阶段,需要外排的蒸汽量减小,驱动电机71反转,从而带动隔板4朝内移动,进气腔301减小,导风板2朝上移动,排气风道20的出风口202的实际出风面积增大,当导向架51的第二限位横杆513与安装台8的台面80相抵时,排气风道20的出风口202完全打开,排气风道20中的大部分或者全部蒸汽通过其出风口202外排。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