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洗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05928发布日期:2020-11-04 04:10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洗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洗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洗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洗鞋机洗鞋过程中,滚筒式洗鞋机采用直接将多双鞋子放进洗鞋桶内,通过洗鞋桶转动,从而实现对鞋子的清洗,由于鞋子位置不固定,且无法做到对鞋子的有效支撑,鞋子表面不平整也会影响清洗效果,因此,洗鞋桶内的鞋刷难以做到对鞋子的均匀有效的刷洗。还有一种洗鞋机,采用将鞋子固定好之后通过鞋刷与鞋子的相对移动实现对鞋子的刷洗,由于鞋子和鞋刷之间的相对移动方向路径均是设定好的,因此刷洗的方向始终是一个方向,难以做到多角度多方向的清洗,清洗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洗鞋装置,鞋撑机构的设置能够保证鞋子表面能够处于平整状态同时具有鞋口的清洗功能,进而提高了对鞋面的刷洗效果,且能够通过上模腔和下模腔的水平往复转动和垂直往复转动的结合,实现了多方位、多角度的对鞋子表面刷洗,清洗效果好。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洗鞋装置,包括支撑架、翻转架、上模腔、下模腔、轴向驱动装置、转动驱动装置、翻转驱动装置和鞋撑机构,所述翻转架与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轴向驱动装置、转动驱动装置和鞋撑机构均安装在翻转架上,所述翻转驱动装置安装在支撑架上;

所述上模腔和下模腔同轴设置,所述轴向驱动装置驱动上模腔和下模腔沿着二者的轴线直线运动,所述转动驱动装置驱动上模腔和下模腔沿着二者的轴线转动,所述翻转驱动装置驱动翻转架转动;

所述上模腔和下模腔内分别设有鞋面刷模和鞋底刷模,所述鞋面刷模和鞋底刷模扣合之后的内部形成用于容纳鞋子的鞋模腔,所述鞋模腔的内壁设有鞋面刷毛,所述上模腔的上端设有与鞋模腔连通的开口,所述上模腔和下模腔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小孔,所述上模腔和下模腔完全扣合状态下上模腔侧壁上的小孔与下模腔侧壁上的小孔相互错开;

为了更便捷的实现对鞋子的放置同时为了更全面的实现对鞋面的清洗,鞋底刷模包括上部敞口,鞋面刷模包括下部敞口,上部敞口和下部敞口相对设置,鞋面刷毛包括鞋底刷毛、下部鞋周刷毛、鞋背刷毛和上部鞋周刷毛,鞋底刷模的内底壁和内侧壁上分别设有鞋底刷毛和下部鞋周刷毛,鞋面刷模包括鞋背板,鞋背板上设有用于刷洗鞋背的鞋背刷毛,鞋面刷模的内侧壁上设有上部鞋周刷毛,上部鞋周刷毛和下部鞋周刷毛中间均形成与鞋子外形相适应的刷鞋空间。

所述鞋撑机构包括清洗组件和用于撑起鞋子的支撑组件,所述清洗组件包括连接柱、套设于连接柱上的轴套、设于轴套下端的鞋口刷组件和用于驱动轴套转动的轴套驱动装置,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连接柱的下端。

由于轴向驱动装置驱动上模腔和下模腔沿着二者的轴线直线运动,因此通过上模腔和下模腔的相离运动能够为往鞋膜腔内放置鞋子留足空间,通过上模腔和下模腔的相向运动实现上模腔和下模腔的扣合,扣合之后的上模腔和下模腔之间形成密闭清洗空间,上模腔和下模腔内分别设有鞋面刷模和鞋底刷模,鞋面刷模主要用于对上部鞋面的刷洗,鞋底刷模主要用于对下部鞋面的刷洗,上模腔和下模腔扣合的同时,鞋面刷模和鞋底刷模也对应实现扣合,因此在鞋面刷模和鞋底刷模之间形成鞋模腔,鞋子位于鞋模腔内,由于鞋模腔内壁设有鞋面刷毛,通过鞋面刷毛实现对鞋子表面的刷洗。

由于转动驱动装置驱动上模腔和下模腔沿着二者的轴线转动,在上模腔和下模腔扣合之后,清洗状态下,通过转动驱动装置带动上模腔和下模腔整体往复转动,当扣合之后的上模腔和下模腔处于水平往复转动情况下,则位于鞋模腔内的鞋子会在惯性的作用下在鞋模腔内窜动,因此,鞋子在来回窜动的过程中鞋面刷毛则实现对鞋子表面的刷洗,由于整个鞋模腔的内壁均设有鞋面刷毛,因此能够更全面的实现对鞋子的刷洗。

需要说明的是,鞋模腔与鞋子的外形相匹配,也即是一个鞋模腔内用于放置一只鞋子,针对具体的洗鞋需求,可以对应设置多个鞋面刷模和鞋底刷模,从而相互扣合之后形成多个鞋模腔,用于实现对多双鞋子的清洗。

由于整个清洗过程中,每只鞋子均放在对应的鞋膜腔内,鞋子的移动空间有限,因此鞋子在鞋模腔内窜动的过程中鞋面刷毛能够更有效的实现对鞋面的刷洗,且鞋面刷毛能够避免鞋子与鞋模腔的直接撞击,因此,不会出现机械碰撞影响结构运行的可靠性,同时也降低了清洗过程中噪音的产生。

此外,翻转驱动装置驱动翻转架转动,翻转架转动的过程中也带动上模腔和下模腔整体转动,在对鞋子清洗过程中,初次清洗时,上模腔和下模腔保持水平状态,转动驱动装置带动上模腔和下模腔整体水平往复转动,通过鞋子在鞋模腔内窜动实现对鞋子表面的初次刷洗;

初次清洗完成之后翻转驱动装置驱动翻转架翻转180°,则上模腔位于下方,初次洗鞋的污水自开口处倾倒出去;

之后翻转驱动装置再将翻转架回转90°,则上模腔和下模腔处于垂直状态,转动驱动装置带动上模腔和下模腔整体垂直往复转动,通过鞋子在鞋模腔内窜动实现对鞋子表面的再次刷洗;

之后翻转驱动装置驱动翻转架再次翻转到倾倒污水的状态,再次洗鞋的污水自开口处倾倒出去;

两次清洗之后,则翻转架复位,上模腔和下模腔再次处于水平状态,之后进入甩干工序,由于上模腔和下模腔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小孔,上模腔和下模腔完全扣合状态下上模腔侧壁上的小孔与下模腔侧壁上的小孔相互错开,则能够保证清洗过程中完全扣合之后的上模腔和下模腔之间形成密闭清洗空间,清洗空间具有关水的效果,同时也能保证甩干过程中的污水排出,即需要通过轴向驱动装置驱动上模腔和下模腔相离移动一定距离,保持有一定数量的小孔与清洗空间连通即可,之后转动驱动装置驱动上模腔和下模腔整体连续转动一定时间,则清洗空间的污水能够通过小孔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出,实现脱水。

综上,本洗鞋装置在清洗鞋子过程中,通过上模腔和下模腔的水平往复转动和垂直往复转动的结合,实现了多方位、多角度的对鞋子表面刷洗,相对于传统的单一旋转角度实现对鞋子的清洗方式,本技术方案的清洗效果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初次清洗之后将污水倒出之后也可以进行初次脱水,之后再进入再次清洗状态,具体的工作模式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多种,比如,清洗的次数也不仅限于两次。

由于鞋撑机构包括清洗组件和用于撑起鞋子的支撑组件,鞋口刷组件能够实现对鞋口的清洗,此外,支撑组件能够实现对鞋子的撑起,保证鞋子表面能够处于平整状态,进而提高了对鞋面的刷洗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轴套驱动装置包括齿盘和用于驱动齿盘转动的齿盘驱动电机,所述齿盘驱动电机安装在翻转架上,所述齿盘的中心轴与翻转架转动连接,所述轴套上设有与齿盘啮合的齿轮,所述齿盘的中心轴上转动连接有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上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自旋转接头径向延伸并与连接柱固定连接。

在转动驱动装置驱动上模腔和下模腔沿着二者的轴线转动的过程中,由于齿盘的中心轴上转动连接有旋转接头,使得鞋撑机构整体能够随着上模腔和下模腔的转动而转动,鞋撑机构不会对上模腔和下模腔的转动造成阻碍。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底板、第一顶升架、第二顶升架、第三顶升架和鞋舌支撑板,所述连接柱的下端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设有第一铰接位和第二铰接位,所述第一铰接位位于安装部的下端,所述第二铰接位位于第一铰接位的上方,所述底板靠近鞋跟的一端与第一铰接位铰接,所述第一顶升架与第二顶升架之间铰接于第三铰接位,所述第一顶升架的一端与第三顶升架的下端铰接,所述第一顶升架的另一端与第二铰接位铰接,所述第三顶升架的上端与鞋舌支撑板铰接于第四铰接位,所述第二顶升架的下端与底板铰接于第五铰接位,所述第二顶升架的上端与鞋舌支撑板铰接于第六铰接位。

在无外力驱动的情况下,支撑组件会整体呈现折叠状态,此种状态也方便支撑组件伸入鞋子内部,操作过程中,下模腔带动鞋子朝向支撑组件移动,支撑组件移动至鞋子内部之后,与鞋内底最先接触的部件为底板靠近鞋头的端部,继续驱动鞋子朝向本支撑组件移动,则鞋子底板向上转动,底板的转动驱动第一顶升架、第二顶升架和第三顶升架作相应的摆动从而实现鞋舌支撑板对鞋舌部的抵紧,最终实现对整个鞋子的撑紧,本技术方案中的支撑组件仅需借用上模腔和下模腔扣合过程中下模腔带动鞋子的上升即可实现对鞋子的撑起,操作更为便捷,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进一步的,为了限制底板的转动幅度,保证各部件之间活动的可靠性,所述连接柱与底板之间设有用于限制底板转动幅度的限位组件。

为了保证顶升机构活动的可靠性,限位组件包括设置在底板上的安装座,安装座位于底板靠近鞋跟的一端,安装座与第一铰接位铰接,安装座上设有条形限位孔,连接柱的下端设有限位销,限位销与条形限位孔滑动配合,限位销与第一铰接位之间的连线与连接柱的轴线垂直。

为了达到更好的限位效果,安装座为u形安装座,u形安装座上对称设有两个条形限位孔,限位销穿过连接柱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条形限位孔滑动配合。

为了更好的实现对鞋舌部和鞋跟部的刷洗,鞋口刷组件包括前鞋口刷和后鞋口刷,轴套的下端设有鞋刷安装件,鞋刷安装件包括用于安装前鞋口刷的弧形安装槽和用于安装后鞋口刷的弧形安装槽,两个弧形安装槽相对设置。

为了实现对鞋子的内底壁的刷洗和对鞋舌内部的刷洗,底板的下部设有鞋底刷,鞋舌支撑板的上表面设有鞋舌刷。

为了提高顶升机构撑开的顺畅性,底板靠近鞋头的一端设有滚轮,滚轮的转动轴与底板的长度方向垂直,滚轮沿着底板的中线对称设有两个。

需要说明的是,底板靠近鞋头的一端具有弯曲部,滚轮安装在弯曲部上,滚轮的半径大于弯曲部的外径。

为了保证结构设计的可靠性,第一顶升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支臂,支臂为具有弯折部的弯折支臂。

进一步的,为了分别实现对上模腔和下模腔的直线驱动,所述轴向驱动装置包括分别用于驱动上模腔直线移动的第一丝杆机构和用于驱动下模腔直线移动的第二丝杆机构。

进一步的,为了能够分别实现上模腔和下模腔的直线运动以及同时实现上模腔和下模腔的转动,所述转动驱动装置包括与上模腔和下模腔滑动连接的中心矩管以及用于驱动中心矩管转动的中心矩管驱动电机,所述中心矩管的两个对称面上沿着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条形孔,所述中心矩管的内部设有轴承座;

所述第一丝杆机构包括第一丝杆驱动电机和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位于中心矩管的内部且第一丝杆的一端与第一丝杆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杆的另一端与轴承座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杆上螺纹连接有第一丝杆螺母,所述第一丝杆螺母的两侧通过穿过条形孔的定位件与上模腔连接;

所述第二丝杆机构包括第二丝杆驱动电机和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位于中心矩管的内部且第二丝杆的一端与第二丝杆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杆的另一端与轴承座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杆上螺纹连接有第二丝杆螺母,所述第二丝杆螺母的两侧通过穿过条形孔的定位件与下模腔连接。

由于中心矩管同时与上模腔和下模腔滑动连接,因此在中心矩管驱动电机驱动中心矩管转动的同时中心矩管能够同时带动上模腔和下模腔转动。由于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均位于中心矩管的内部,第一丝杆螺母的两侧通过穿过条形孔的定位件与上模腔连接,第二丝杆螺母的两侧通过穿过条形孔的定位件与下模腔连接,则第一丝杆驱动电机驱动第一丝杆转动,第一丝杆螺母沿着第一丝杆移动并通过穿过条形孔的定位件实现对上模腔的驱动,驱动上模腔沿着中心矩管的长度方向移动;同理,第二丝杆驱动电机驱动第二丝杆转动,第二丝杆螺母沿着第二丝杆移动并通过穿过条形孔的定位件实现对下模腔的驱动,驱动下模腔沿着中心矩管的长度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为了使得鞋子在鞋模腔内达到更好的窜动效果,且便于上模腔和下模腔的复位,所述上模腔与中心矩管之间、下模腔和中心矩管之间均设有传动复位组件,所述上模腔和下模腔分别通过传动复位组件实现与中心矩管的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复位组件包括第一中心固定块、第二中心固定块、加固支架和永磁组件,所述上模腔和下模腔的中部设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周围周向均匀设有至少两个弧形孔,所述第一中心固定块和第二中心固定块上均设有与中心矩管滑动配合的矩形孔,所述第一中心固定块和第二中心固定块上均设有环形凸台,所述上模腔和下模腔的中心孔分别套设在对应的两个环形凸台对接之后的凸台上,所述第一中心固定块和第二中心固定块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中心固定块和第二中心固定块之间设有限位销,所述限位销沿着第一中心固定块周向均匀设有至少两个,所述限位销与弧形孔一一对应且限位销与对应的弧形孔滑动配合;

所述永磁组件设置在第一中心固定块和加固支架之间,所述两个加固支架上均设有便于中心矩管穿过的过孔,所述两个加固支架分别设置在上模腔的上端和下模腔的下端,所述永磁组件的位置与弧形孔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永磁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中心固定块上的第一永磁铁和设置在加固支架上的第二永磁铁,所述第一永磁铁沿着第一中心固定块的轴线周向均匀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永磁铁沿着加固支架的轴线周向均匀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永磁铁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子磁铁,所述两个子磁铁和第一永磁铁的相同磁极相对设置。

为了能够分别实现上模腔和下模腔的直线运动,第一丝杆螺母和第二丝杆螺母的两侧均通过穿过条形孔的定位件与对应的第二中心固定块连接。

中心矩管转动的过程中带动第一中心固定块和第二中心固定块转动,由于第一中心固定块和第二中心固定块之间设有限位销,限位销与上模腔上的弧形孔一一对应且限位销与对应的弧形孔滑动配合,则通过限位销在弧形孔内滑动实现对上模腔的驱动,清洗状态下,则驱动上模腔往复转动,往复转动的过程中通过鞋子在鞋模腔内的窜动实现对鞋子的全面刷洗。

加固支架上的两个子磁铁和第一中心固定块上的第一永磁铁的相同磁极相对设置,由于第一中心固定块的位置由中心矩管限定,第一中心固定块的轴线与中心矩管的轴线一致,因此在上模腔停止往复转动之后,加固支架上的两个子磁铁能够通过同极相斥将安装在第一中心固定块上的第一永磁铁向两个子磁铁之间的位置驱动,此位置也即是上模腔的对中位,从而很好的实现了上模腔的复位。同理,下模腔的复位也是通过第一永磁铁和两个子磁铁之间相互排斥实现对下模腔的对中,也即是上模腔和下模腔同时实现复位。

进一步的,为了分别实现对上模腔、下模腔的直线驱动、对上模腔和下模腔的转动驱动以及对鞋口刷的驱动,所述第一丝杆机构包括第一同步轮,所述转动驱动装置包括第二同步轮,所述轴套驱动装置包括第三同步轮,所述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第三同步轮同轴设置,所述中心矩管的上端设有第一中心轴,所述第二同步轮安装在第一中心轴的上端,所述齿盘的中心轴套设于第一中心轴上且二者之间转动配合,所述第三同步轮安装在齿盘的中心轴的上端,所述齿盘的中心轴与翻转架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中心矩管的下端设有第二中心轴,所述第二中心轴与翻转架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杆穿过第一中心轴之后与第一同步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丝杆穿过第二中心轴之后与第二丝杆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丝杆和第一中心轴之间设有轴承,所述第一丝杆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一主动轮,所述第一主动轮通过同步带驱动第一同步轮转动,所述中心矩管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二主动轮,所述第二主动轮通过同步带驱动第二同步轮转动,所述齿盘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三主动轮,所述第三主动轮通过同步带驱动第三同步轮转动。

第一丝杆电机驱动第一丝杆转动,通过中心矩管与传动复位组件的配合直接实现对上模腔的转动驱动,第二丝杆电机驱动第二丝杆转动,通过中心矩管与传动复位组件的配合也实现了下模腔的转动驱动。

齿盘驱动电机通过第三同步轮驱动齿盘转动,齿盘的边缘等间距均匀设有多条齿条,此种设计可以实现在齿盘转动时,能够间隙性的驱动鞋口刷组件转动,能够更好适应对鞋口的刷洗。

进一步的,为了将洗涤溶液引入到清洗空间内,所述翻转架为矩形框结构,所述旋转接头包括外旋转接头和内旋转接头,所述外旋转接头安装在翻转架的上边框的下端面,所述外旋转接头与内旋转接头转动连接,所述外旋转接头与内旋转接头之间设有环形分流腔,所述环形分流腔连接有进水管和进液管,所述内旋转接头上设有多个与环形分流腔连通的分流通道,所述分流通道连接有引流管,所述连接柱的上端设有引流口,所述引流管与引流口连接,所述连接柱内设有将洗涤溶液引入鞋模腔的引流通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由于轴向驱动装置驱动上模腔和下模腔沿着二者的轴线直线运动,因此通过上模腔和下模腔的相离运动能够为往鞋膜腔内放置鞋子留足空间,通过上模腔和下模腔的相向运动实现上模腔和下模腔的扣合,扣合之后的上模腔和下模腔之间形成密闭清洗空间,上模腔和下模腔内分别设有鞋面刷模和鞋底刷模,鞋面刷模主要用于对上部鞋面的刷洗,鞋底刷模主要用于对下部鞋面的刷洗,上模腔和下模腔扣合的同时,鞋面刷模和鞋底刷模也对应实现扣合,因此在鞋面刷模和鞋底刷模之间形成鞋模腔,鞋子位于鞋模腔内,由于鞋模腔内壁设有鞋面刷毛,通过鞋面刷毛实现对鞋子表面的刷洗。

由于转动驱动装置驱动上模腔和下模腔沿着二者的轴线转动,在上模腔和下模腔扣合之后,清洗状态下,通过转动驱动装置带动上模腔和下模腔整体往复转动,当扣合之后的上模腔和下模腔处于水平往复转动情况下,则位于鞋模腔内的鞋子会在惯性的作用下在鞋模腔内窜动,因此,鞋子在来回窜动的过程中鞋面刷毛则实现对鞋子表面的刷洗,由于整个鞋模腔的内壁均设有鞋面刷毛,因此能够更全面的实现对鞋子的刷洗。

由于整个清洗过程中,每只鞋子均放在对应的鞋膜腔内,鞋子的移动空间有限,因此鞋子在鞋模腔内窜动的过程中鞋面刷毛能够更有效的实现对鞋面的刷洗,且鞋面刷毛能够避免鞋子与鞋模腔的直接撞击,因此,不会出现机械碰撞影响结构运行的可靠性,同时也降低了清洗过程中噪音的产生。

此外,本洗鞋装置在清洗鞋子过程中,通过上模腔和下模腔的水平往复转动和垂直往复转动的结合,实现了多方位、多角度的对鞋子表面刷洗,相对于传统的单一旋转角度实现对鞋子的清洗方式,本技术方案的清洗效果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由于鞋撑机构包括清洗组件和用于撑起鞋子的支撑组件,鞋口刷组件能够实现对鞋口的清洗,此外,支撑组件能够实现对鞋子的撑起,保证鞋子表面能够处于平整状态,进而提高了对鞋面的刷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无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部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无支撑架状态的第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5是本发明无支撑架状态的第二视角的爆炸图;

图6是本发明部分组件的仰视图;

图7是图6中a-a向剖视图;

图8是图7中a处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中鞋撑机构撑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鞋撑机构撑开状态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中鞋刷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中上模腔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中上模腔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中下模腔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中下模腔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中鞋底刷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中下部鞋周刷毛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中鞋面刷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中上部鞋周刷毛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上模腔1;下模腔2;鞋面刷模3;鞋底刷模4;上部敞口5;下部敞口6;鞋底刷毛7;下部鞋周刷毛8;鞋背刷毛9;上部鞋周刷毛10;鞋背板11;刷鞋空间12;中心矩管13;中心矩管驱动电机14;条形孔15;轴承座16;第一丝杆驱动电机17;第一丝杆18;第二丝杆驱动电机19;第二丝杆20;第一丝杆螺母21;第二丝杆螺母22;第一中心固定块23;第二中心固定块24;加固支架25;中心孔26;弧形孔27;矩形孔28;环形凸台29;第二限位销30;过孔31;第一永磁铁32;子磁铁33;翻转架34;第一同步轮35;第二同步轮36;第一中心轴37;第二中心轴38;第一主动轮39;小孔40;支撑架41;翻转驱动装置42;开口43;连接柱44;底板45;第一顶升架46;第二顶升架47;第三顶升架48;鞋舌支撑板49;第一铰接位50;第二铰接位51;第三铰接位52;第四铰接位53;第五铰接位54;第六铰接位55;安装座56;条形限位孔57;第一限位销58;轴套59;齿轮60;前鞋口刷61;后鞋口刷62;鞋刷安装件63;弧形安装槽64;弯曲部65;鞋舌刷66;滚轮67;齿盘68;齿盘驱动电机69;连接杆70;第三同步轮71;齿条72;外旋转接头73;内旋转接头74;环形分流腔75;进水管76;进液管77;引流管7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1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洗鞋装置,包括支撑架41、翻转架34、上模腔1、下模腔2、轴向驱动装置、转动驱动装置、翻转驱动装置42和鞋撑机构,翻转架34与支撑架41转动连接,轴向驱动装置、转动驱动装置和鞋撑机构均安装在翻转架34上,翻转驱动装置42安装在支撑架41上;

上模腔1和下模腔2同轴设置,轴向驱动装置驱动上模腔1和下模腔2沿着二者的轴线直线运动,转动驱动装置驱动上模腔1和下模腔2沿着二者的轴线转动,翻转驱动装置42驱动翻转架34转动;

上模腔1和下模腔2内分别设有鞋面刷模3和鞋底刷模4,鞋面刷模3和鞋底刷模4扣合之后的内部形成用于容纳鞋子的鞋模腔,鞋模腔的内壁设有鞋面刷毛,上模腔1的上端设有与鞋模腔连通的开口43,上模腔1和下模腔2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小孔40,小孔40沿着上模腔1和下模腔2的侧壁周向等间距成列设置,上模腔1和下模腔2完全扣合状态下上模腔1侧壁上的小孔40与下模腔2侧壁上的小孔40相互错开;

为了更便捷的实现对鞋子的放置同时为了更全面的实现对鞋面的清洗,鞋底刷模4包括上部敞口5,鞋面刷模3包括下部敞口6,上部敞口5和下部敞口6相对设置,鞋面刷毛包括鞋底刷毛7、下部鞋周刷毛8、鞋背刷毛9和上部鞋周刷毛10,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鞋面刷毛是指刷鞋子外面的刷毛,鞋底刷模4的内底壁和内侧壁上分别设有鞋底刷毛7和下部鞋周刷毛8,鞋面刷模3包括鞋背板11,鞋背板11上设有用于刷洗鞋背的鞋背刷毛9,鞋面刷模3的内侧壁上设有上部鞋周刷毛10,上部鞋周刷毛10和下部鞋周刷毛8中间均形成与鞋子外形相适应的刷鞋空间12。

鞋撑机构包括清洗组件和用于撑起鞋子的支撑组件,清洗组件包括连接柱44、套设于连接柱44上的轴套59、设于轴套59下端的鞋口刷组件和用于驱动轴套59转动的轴套驱动装置,支撑组件设置在连接柱44的下端。

由于轴向驱动装置驱动上模腔1和下模腔2沿着二者的轴线直线运动,因此通过上模腔1和下模腔2的相离运动能够为往鞋膜腔内放置鞋子留足空间,通过上模腔1和下模腔2的相向运动实现上模腔1和下模腔2的扣合,扣合之后的上模腔1和下模腔2之间形成密闭清洗空间,上模腔1和下模腔2内分别设有鞋面刷模3和鞋底刷模4,鞋面刷模3主要用于对上部鞋面的刷洗,鞋底刷模4主要用于对下部鞋面的刷洗,上模腔1和下模腔2扣合的同时,鞋面刷模3和鞋底刷模4也对应实现扣合,因此在鞋面刷模3和鞋底刷模4之间形成鞋模腔,鞋子位于鞋模腔内,由于鞋模腔内壁设有鞋面刷毛,通过鞋面刷毛实现对鞋子表面的刷洗。

由于转动驱动装置驱动上模腔1和下模腔2沿着二者的轴线转动,在上模腔1和下模腔2扣合之后,清洗状态下,通过转动驱动装置带动上模腔1和下模腔2整体往复转动,当扣合之后的上模腔1和下模腔2处于水平往复转动情况下,则位于鞋模腔内的鞋子会在惯性的作用下在鞋模腔内窜动,因此,鞋子在来回窜动的过程中鞋面刷毛则实现对鞋子表面的刷洗,由于整个鞋模腔的内壁均设有鞋面刷毛,因此能够更全面的实现对鞋子的刷洗。

需要说明的是,鞋模腔与鞋子的外形相匹配,也即是一个鞋模腔内用于放置一只鞋子,针对具体的洗鞋需求,可以对应设置多个鞋面刷模3和鞋底刷模4,从而相互扣合之后形成多个鞋模腔,用于实现对多双鞋子的清洗。

由于整个清洗过程中,每只鞋子均放在对应的鞋膜腔内,鞋子的移动空间有限,因此鞋子在鞋模腔内窜动的过程中鞋面刷毛能够更有效的实现对鞋面的刷洗,且鞋面刷毛能够避免鞋子与鞋模腔的直接撞击,因此,不会出现机械碰撞影响结构运行的可靠性,同时也降低了清洗过程中噪音的产生。

此外,翻转驱动装置42驱动翻转架34转动的过程中也带动上模腔1和下模腔2整体转动,在对鞋子清洗过程中,初次清洗时,上模腔1和下模腔2保持水平状态,转动驱动装置带动上模腔1和下模腔2整体水平往复转动,通过鞋子在鞋模腔内窜动实现对鞋子表面的初次刷洗;

初次清洗完成之后翻转驱动装置42驱动翻转架34翻转180°,则上模腔1位于下方,初次洗鞋的污水自开口43处倾倒出去;

之后翻转驱动装置42再将翻转架34回转90°,则上模腔1和下模腔2处于垂直状态,转动驱动装置带动上模腔1和下模腔2整体垂直往复转动,通过鞋子在鞋模腔内窜动实现对鞋子表面的再次刷洗;

之后翻转驱动装置42驱动翻转架34再次翻转到倾倒污水的状态,再次洗鞋的污水自开口43处倾倒出去;

两次清洗之后,则翻转架34复位,上模腔1和下模腔2再次处于水平状态,之后进入甩干工序,由于上模腔1和下模腔2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小孔40,上模腔1和下模腔2完全扣合状态下上模腔1侧壁上的小孔40与下模腔2侧壁上的小孔40相互错开,则能够保证清洗过程中完全扣合之后的上模腔1和下模腔2之间形成密闭清洗空间,清洗空间具有关水的效果,同时也能保证甩干过程中的污水排出,即需要通过轴向驱动装置驱动上模腔1和下模腔2相离移动一定距离,保持有一定数量的小孔40与清洗空间连通即可,之后转动驱动装置驱动上模腔1和下模腔2整体连续转动一定时间,则清洗空间的污水能够通过小孔40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出,实现脱水。

综上,本洗鞋装置在清洗鞋子过程中,通过上模腔1和下模腔2的水平往复转动和垂直往复转动的结合,实现了多方位、多角度的对鞋子表面刷洗,相对于传统的单一旋转角度实现对鞋子的清洗方式,本技术方案的清洗效果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初次清洗之后将污水倒出之后也可以进行初次脱水,之后再进入再次清洗状态,具体的工作模式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多种,比如,清洗的次数也不仅限于两次。

由于鞋撑机构包括清洗组件和用于撑起鞋子的支撑组件,鞋口刷组件能够实现对鞋口的清洗,此外,支撑组件能够实现对鞋子的撑起,保证鞋子表面能够处于平整状态,进而提高了对鞋面的刷洗效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优化。

轴套驱动装置包括齿盘68和用于驱动齿盘68转动的齿盘驱动电机69,齿盘驱动电机69安装在翻转架34上,齿盘68的中心轴与翻转架34转动连接,轴套59上设有与齿盘68啮合的齿轮60,齿盘68的中心轴上转动连接有旋转接头,旋转接头上设有连接杆70,连接杆70自旋转接头径向延伸并与连接柱44固定连接。

在转动驱动装置驱动上模腔1和下模腔2沿着二者的轴线转动的过程中,由于齿盘68的中心轴上转动连接有旋转接头,使得鞋撑机构整体能够随着上模腔1和下模腔2的转动而转动,鞋撑机构不会对上模腔1和下模腔2的转动造成阻碍。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行优化。

支撑组件包括底板45、第一顶升架46、第二顶升架47、第三顶升架48和鞋舌支撑板49,连接柱44的下端设有安装部,安装部上设有第一铰接位50和第二铰接位51,第一铰接位50位于安装部的下端,第二铰接位51位于第一铰接位50的上方,底板45靠近鞋跟的一端与第一铰接位50铰接,第一顶升架46与第二顶升架47之间铰接于第三铰接位52,第一顶升架46的一端与第三顶升架48的下端铰接,第一顶升架46的另一端与第二铰接位51铰接,第三顶升架48的上端与鞋舌支撑板49铰接于第四铰接位53,第二顶升架47的下端与底板45铰接于第五铰接位54,第二顶升架47的上端与鞋舌支撑板49铰接于第六铰接位55。

在无外力驱动的情况下,支撑组件会整体呈现折叠状态,此种状态也方便支撑组件伸入鞋子内部,操作过程中,下模腔2带动鞋子朝向支撑组件移动,支撑组件移动至鞋子内部之后,与鞋内底最先接触的部件为底板45靠近鞋头的端部,继续驱动鞋子朝向本支撑组件移动,则鞋子底板45向上转动,底板45的转动驱动第一顶升架46、第二顶升架47和第三顶升架48作相应的摆动从而实现鞋舌支撑板49对鞋舌部的抵紧,最终实现对整个鞋子的撑紧,本技术方案中的支撑组件仅需借用上模腔和下模腔扣合过程中下模腔带动鞋子的上升即可实现对鞋子的撑起,操作更为便捷,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行优化。

为了限制底板45的转动幅度,保证各部件之间活动的可靠性,连接柱44与底板45之间设有用于限制底板45转动幅度的限位组件。

为了保证顶升机构活动的可靠性,限位组件包括设置在底板45上的安装座56,安装座56位于底板45靠近鞋跟的一端,安装座56与第一铰接位50铰接,安装座56上设有条形限位孔57,连接柱44的下端设有第一限位销58,第一限位销58与条形限位孔57滑动配合,第一限位销58与第一铰接位50之间的连线与连接柱44的轴线垂直。

为了达到更好的限位效果,安装座56为u形安装座56,u形安装座56上对称设有两个条形限位孔57,第一限位销58穿过连接柱44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条形限位孔57滑动配合。

为了更好的实现对鞋舌部和鞋跟部的刷洗,鞋口刷组件包括前鞋口刷61和后鞋口刷62,轴套59的下端设有鞋刷安装件63,鞋刷安装件63包括用于安装前鞋口刷61的弧形安装槽64和用于安装后鞋口刷62的弧形安装槽64,两个弧形安装槽64相对设置。

为了实现对鞋子的内底壁的刷洗和对鞋舌内部的刷洗,底板45的下部设有鞋底刷(图中未示出),鞋舌支撑板49的上表面设有鞋舌刷66。

鞋模腔往复移动,位于鞋模腔内的鞋子会在惯性作用下在鞋模腔内窜动,进而实现鞋底刷(图中未示出)与鞋舌刷23对鞋子的内底壁和鞋舌内部的刷洗。

为了提高顶升机构撑开的顺畅性,底板45靠近鞋头的一端设有滚轮67,滚轮67的转动轴与底板45的长度方向垂直,滚轮67沿着底板45的中线对称设有两个。

需要说明的是,底板45靠近鞋头的一端具有弯曲部65,滚轮67安装在弯曲部65上,滚轮67的半径大于弯曲部65的外径。

为了保证结构设计的可靠性,第一顶升架46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支臂,支臂为具有弯折部的弯折支臂。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4的基础上进行优化。

为了分别实现对上模腔1和下模腔2的直线驱动,轴向驱动装置包括分别用于驱动上模腔1直线移动的第一丝杆机构和用于驱动下模腔2直线移动的第二丝杆机构。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5的基础上进行优化。

为了能够分别实现上模腔1和下模腔2的直线运动以及同时实现上模腔1和下模腔2的转动,转动驱动装置包括与上模腔1和下模腔2滑动连接的中心矩管13以及用于驱动中心矩管13转动的中心矩管驱动电机14,中心矩管13的两个对称面上沿着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条形孔15,中心矩管13的内部设有轴承座16;

第一丝杆机构包括第一丝杆驱动电机17和第一丝杆18,第一丝杆18位于中心矩管13的内部且第一丝杆18的一端与第一丝杆18电机传动连接,第一丝杆18的另一端与轴承座16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第一丝杆18上螺纹连接有第一丝杆螺母21,第一丝杆螺母21的两侧通过穿过条形孔15的定位件与上模腔1连接;

第二丝杆机构包括第二丝杆驱动电机19和第二丝杆20,第二丝杆20位于中心矩管13的内部且第二丝杆20的一端与第二丝杆20电机传动连接,第二丝杆20的另一端与轴承座16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第二丝杆20上螺纹连接有第二丝杆螺母22,第二丝杆螺母22的两侧通过穿过条形孔15的定位件与下模腔2连接。

由于中心矩管13同时与上模腔1和下模腔2滑动连接,因此在中心矩管驱动电机14驱动中心矩管13转动的同时中心矩管13能够同时带动上模腔1和下模腔2转动,由于第一丝杆18和第二丝杆20均位于中心矩管13的内部,第一丝杆螺母21的两侧通过穿过条形孔15的定位件与上模腔1连接,第二丝杆螺母22的两侧通过穿过条形孔15的定位件与下模腔2连接,则第一丝杆驱动电机17驱动第一丝杆18转动,第一丝杆螺母21沿着第一丝杆18移动并通过穿过条形孔15的定位件实现对上模腔1的驱动,驱动上模腔1沿着中心矩管13的长度方向移动;同理,第二丝杆驱动电机19驱动第二丝杆20转动,第二丝杆螺母22沿着第二丝杆20移动并通过穿过条形孔15的定位件实现对下模腔2的驱动,驱动下模腔2沿着中心矩管13的长度方向移动。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6的基础上进行优化。

为了使得鞋子在鞋模腔内达到更好的窜动效果,且便于上模腔1和下模腔2的复位,上模腔1与中心矩管13之间、下模腔2和中心矩管13之间均设有传动复位组件,上模腔1和下模腔2分别通过传动复位组件实现与中心矩管13的滑动连接。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7的基础上进行优化。

传动复位组件包括第一中心固定块23、第二中心固定块24、加固支架25和永磁组件,上模腔1和下模腔2的中部设有中心孔26,中心孔26的周围周向均匀设有至少两个弧形孔27,本实施例设置有四个弧形孔27,第一中心固定块23和第二中心固定块24上均设有与中心矩管13滑动配合的矩形孔28,第一中心固定块23和第二中心固定块24上均设有环形凸台29,上模腔1和下模腔2的中心孔26分别套设在对应的两个环形凸台29对接之后的凸台上,第一中心固定块23和第二中心固定块24之间固定连接,第一中心固定块23和第二中心固定块24之间设有第二限位销30,第二限位销30沿着第一中心固定块23周向均匀设有四个,第二限位销30与弧形孔27一一对应且第二限位销30与对应的弧形孔27滑动配合;

永磁组件设置在第一中心固定块23和加固支架25之间,两个加固支架25上均设有便于中心矩管13穿过的过孔31,两个加固支架25分别设置在上模腔1的上端和下模腔2的下端,永磁组件的位置与弧形孔27的位置一一对应,永磁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中心固定块23上的第一永磁铁32和设置在加固支架25上的第二永磁铁,第一永磁铁32沿着第一中心固定块23的轴线周向均匀设置至少两个,本实施例设有四个第一永磁铁32,第二永磁铁沿着加固支架25的轴线周向均匀设有四组,第二永磁铁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子磁铁33,两个子磁铁33和第一永磁铁32的相同磁极相对设置。

为了能够分别实现上模腔1和下模腔2的直线运动,第一丝杆螺母21和第二丝杆螺母22的两侧均通过穿过条形孔15的定位件与对应的第二中心固定块24连接。

中心矩管13转动的过程中带动第一中心固定块23和第二中心固定块24转动,由于第一中心固定块23和第二中心固定块24之间设有第二限位销30,第二限位销30与上模腔1上的弧形孔27一一对应且第二限位销30与对应的弧形孔27滑动配合,则通过第二限位销30在弧形孔27内滑动实现对上模腔1的驱动,清洗状态下,则驱动上模腔1往复转动,往复转动的过程中通过鞋子在鞋模腔内的窜动实现对鞋子的全面刷洗。

加固支架25上的两个子磁铁33和第一中心固定块23上的第一永磁铁32的相同磁极相对设置,由于第一中心固定块23的位置由中心矩管13限定,第一中心固定块23的轴线与中心矩管13的轴线一致,因此在上模腔1停止往复转动之后,加固支架25上的两个子磁铁33能够通过同极相斥将安装在第一中心固定块23上的第一永磁铁32向两个子磁铁33之间的位置驱动,此位置也即是上模腔1的对中位,从而很好的实现了上模腔1的复位。同理,下模腔2的复位也是通过第一永磁铁32和两个子磁铁33之间相互排斥实现对下模腔2的对中,也即是上模腔1和下模腔2同时实现复位。

本技术方案中,传动复位组件具有缓弹复位的作用,帮助上模腔1和下模腔2实现复位对中,同时也能够提高上模腔1和下模腔2在往复转动的过程中鞋子在鞋模腔内的窜动效果,从而提升鞋面刷对鞋面的刷洗效果。

本技术方案中,采用永磁铁进行复位对中的设计的好处是相对于传统的弹簧复位件设计,本设计具有抗疲劳,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的优势。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8的基础上进行优化。

为了分别实现对上模腔1、下模腔2的直线驱动、对上模腔1和下模腔2的转动驱动以及对鞋口刷的驱动,第一丝杆机构包括第一同步轮35,转动驱动装置包括第二同步轮36,轴套驱动装置包括第三同步轮71,第一同步轮35、第二同步轮36、第三同步轮71同轴设置,中心矩管13的上端设有第一中心轴37,第二同步轮36安装在第一中心轴37的上端,齿盘68的中心轴套59设于第一中心轴37上且二者之间转动配合,第三同步轮71安装在齿盘68的中心轴的上端,齿盘68的中心轴与翻转架34的上端转动连接,中心矩管13的下端设有第二中心轴38,第二中心轴38与翻转架34的下端转动连接,第一丝杆18穿过第一中心轴37之后与第一同步轮35固定连接,第二丝杆20穿过第二中心轴38之后与第二丝杆驱动电机19的输出轴连接,第一丝杆18和第一中心轴37之间设有轴承,第一丝杆驱动电机17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一主动轮39,第一主动轮39通过同步带驱动第一同步轮35转动,中心矩管驱动电机14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二主动轮,第二主动轮通过同步带驱动第二同步轮36转动,齿盘驱动电机69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三主动轮,第三主动轮通过同步带驱动第三同步轮71转动。

第一丝杆18电机驱动第一丝杆18转动,通过中心矩管13与传动复位组件的配合直接实现对上模腔1的转动驱动,第二丝杆20电机驱动第二丝杆20转动,通过中心矩管13与传动复位组件的配合也实现了下模腔2的转动驱动。

齿盘驱动电机69通过第三同步轮71驱动齿盘68转动,齿盘68的边缘等间距均匀设有多条齿条72,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四条齿条72,与鞋撑机构一一对应,此种设计可以实现在齿盘68转动时,能够间隙性的驱动鞋口刷组件转动,能够更好适应对鞋口的刷洗。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9的基础上进行优化。

为了将洗涤溶液引入到清洗空间内,翻转架34为矩形框结构,旋转接头包括外旋转接头73和内旋转接头74,外旋转接头73安装在翻转架34的上边框的下端面,外旋转接头73与内旋转接头74转动连接,连接杆70安装在内旋转接头74上,外旋转接头73与内旋转接头74之间设有环形分流腔75,环形分流腔75连接有进水管76和进液管77,内旋转接头74上设有多个与环形分流腔75连通的分流通道,分流通道连接有引流管78,连接柱44的上端设有引流口,引流管78与引流口连接,连接柱44内设有将洗涤溶液引入鞋模腔的引流通道。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