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盖及单手操作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40979发布日期:2022-03-30 10:08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杯盖及单手操作杯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生活日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杯盖及单手操作杯。


背景技术:

2.目前,健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出门随身携带一个水杯成了许多追求健康人士的选择。如在购买咖啡或饮料时,越来越多的人士选择使用随身携带的杯子,健康环保。
3.然而,目前的便携水杯虽然可以满足咖啡或饮料等饮品的携带要求,但饮水口较小,使用者饮用不方便,且上盖闭合结构较脆弱,存有断裂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杯盖及单手操作杯,携带方便,操作简单,便于使用者饮用杯内的饮品。
5.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杯盖,包括:下盖体,包括由顶面延伸至底面的出水流道和气孔,所述下盖体的顶面边缘向上延伸出唇形部,所述唇形部的内壁与所述出水流道的内壁连接;上翻盖,设置于所述下盖体上,一端与所述下盖体铰接;锁闭部件,包括可卡接的上盖扣和下盖扣,所述上盖扣设置于所述上翻盖上,所述下盖扣设置于所述唇形部的外壁上,所述上盖扣和下盖扣卡接的情况下,所述上翻盖封闭所述出水流道和气孔。
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翻盖包括盖壳、内盖和密封件,所述内盖设置于所述盖壳的底面,所述密封件可拆卸的套在所述内盖外,所述盖壳通过转轴与所述下盖体铰接。
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盖体的顶面向上延伸出两个凸台,两个所述凸台分别位于所述上翻盖的两侧,两个所述凸台的侧壁上分别设置转轴孔;两个所述转轴分别位于所述盖壳的两侧,所述转轴设置于对应的所述转轴孔。
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盖壳的对应所述唇形部的一侧设置向下的翻边,所述上盖扣位于所述翻边的内壁上。
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密封件包括出水密封凸起和气孔密封凸起,所述出水密封凸起用于封闭所述出水流道,所述气孔密封凸起用于封闭所述气孔。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水流道包括位于上部的喇叭状开口和位于下部的出水孔。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水密封凸起用于封闭所述出水孔。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气孔水平面的中心线与所述出水流道水平面的中心线共线,所述气孔位于所述出水流道的上方。
13.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单手操作杯,包括:如上所述的杯盖,所述下盖体上设有外螺纹;杯体,在杯口处设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下盖体的外螺纹连接。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盖体的底端设有密封圈,用于密封所述杯口。
15.本技术的单手操作杯,上翻盖的一端与下盖体铰接,另一端与下盖体以卡扣的方式连接,使用者可单手打开上翻盖,操作方便;唇形部的形状与下嘴唇的形状相吻合,便于使用者饮用。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而并不超出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
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单手操作杯的示意图;
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单手操作杯打开状态图;
1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单手操作杯的爆炸图;
2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单手操作杯的剖视图;
2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单手操作杯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3.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单手操作杯包括杯盖100和杯体200,杯盖100可拆卸的安装在杯体200的杯口处。单手操作杯为可实现单手操作的杯子,便于使用者操作。
24.如图2和图3所示,杯盖100包括:下盖体1、上翻盖2和锁闭部件3。下盖体1安装在杯体200的杯口处,与杯体200可拆卸的连接。操作上翻盖2可控制是否允许饮品流出单手操作杯。锁闭部件3用于下盖体1和上翻盖2的卡接。
25.下盖体1包括由下盖体1的顶面1a延伸至底面的出水流道11和气孔12。出水流道11靠近下盖体1的顶面1a的边缘设置,便于使用者饮用。气孔12位于出水流道11远离顶面1a边缘的一侧。本实施例中,出水流道11在顶面1a的中心线和顶面1a的中心线共线。下盖体的顶面1a边缘向上延伸出唇形部13,唇形部13为弧形,其形状与人体的下嘴唇的形状相吻合。唇形部13弧长约为48~55mm,本实施例中唇形部13弧长为51.4mm。唇形部13的内壁与出水流道11的内壁连接,即唇形部13的内壁与出水流道11的内壁共面,使用杯子时,出水流道11流出的饮品通过唇形部13进入人口中,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
26.上翻盖2设置下盖体1的顶端,上翻盖2的一端与下盖体1铰接,另一端与下盖体1卡接。本实施例的上翻盖2可180
°
旋转,关闭上翻盖2,上翻盖2封闭下盖体1的出水流道11和气孔12,避免杯子中的饮品流出。打开上翻盖2,上翻盖2不封闭出水流道11和气孔12,使用者可饮用杯子中的饮品。
27.锁闭部件3包括可卡接的上盖扣31和下盖扣32。上盖扣31设置于上翻盖2上,下盖扣32设置于唇形部13的外壁上。本实施例中,下盖扣32的长度大于上盖扣31的长度,下盖扣32在水平方向沿唇形部13的外壁延伸,便于上盖扣31和下盖扣32的卡接。上盖扣31和下盖
扣32卡接的情况下,上翻盖2封闭出水流道11和气孔12。使用者对上盖扣31施加向上的力,上盖扣31和下盖扣32的卡接打开,翻转上翻盖2,可饮用杯中的饮品。
28.本技术的单手操作杯,通过操作上翻盖1,控制出水流道和气孔的关闭或打开,操作方便。唇形部13的形状与下嘴唇的形状相吻合,使用时唇形部13压在下嘴唇上,使用者饮用方便。
29.如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一个可选的技术方案,上翻盖2包括盖壳21、内盖22和密封件23。盖壳21通过转轴与下盖体1铰接,上盖扣31设置于盖壳21上,内盖22设置于盖壳21的底面上,密封件23可拆卸的套在内盖22外。内盖22对密封件23起到支撑作用,上盖扣31和下盖扣32卡接的情况下密封件23用于由上方封闭出水流道11和气孔12。密封件23可拆卸的设置在内盖22上,便于密封件23的清洗。本实施例中,密封件23为硅胶材质。
30.根据本技术一个可选的技术方案,下盖体的顶面1a向上延伸出两个凸台14,两个凸台14分别位于上翻盖2的两侧。两个凸台14对应上翻盖2的侧壁上分别设置转轴孔,转轴孔用于安装转轴。盖壳21一端的两侧分别延伸出一转轴211,转轴211设置于对应的转轴孔,实现盖壳21与下盖体1的铰接。
31.可选地,盖壳21的对应唇形部13的一侧设置向下的翻边24。上盖扣31位于翻边24的内壁上。本实施例中,上翻盖2上设置与唇形部13对应的弧形槽25,上翻盖2关闭的情况下,唇形部13的顶端位于弧形槽25中。唇形部13的内壁贴紧对应的弧形槽25的槽壁,提高上翻盖2和下盖体1的卡接牢靠程度。
32.根据本技术一个可选的技术方案,密封件23包括出水密封凸起231和气孔密封凸起232。出水密封凸起231的位置与下盖体的出水流道11相对应,出水密封凸起231用于由上方封闭出水流道11。气孔密封凸起232的位置与下盖体的气孔12相对应,气孔密封凸起232用于由上方封闭气孔12。内盖22上设置与出水密封凸起231和气孔密封凸起232对应的支撑结构,用于对出水密封凸起231和气孔密封凸起232分别进行支撑。
33.如图5所示,根据本技术一个可选的技术方案,出水流道11包括位于上部的喇叭状开口111和位于下部的出水孔112,喇叭状开口111和出水孔112连通。喇叭状开口111的小尺寸端与出水孔112连通,喇叭状开口111使得下盖体的顶面1a至下盖体的顶面1a形成斜面。可选地,斜面与竖直面的夹角为45
°
~60
°
。设置喇叭状开口111可避免饮品在出水流道11的口部存留影响杯子的使用。本实施例中,喇叭状开口111的横截面近似为椭圆形,其中,其较长的一边对应唇形部13。
34.根据本技术一个可选的技术方案,出水密封凸起231的形状与出水孔112的形状相对应,出水密封凸起231用于由上方封闭出水孔112。出水孔112的形状可根据需求设置,本实施例中,出水孔112的形状近似为椭圆形,以便与喇叭状开口111配合,利于饮品流出。
35.根据本技术一个可选的技术方案,气孔12水平面的中心线与出水流道11水平面的中心线共线,气孔12位于出水流道11的正上方。气孔12的直径为2~3mm,本实施例中气孔12的直径为2.3mm,利于保持杯内气压稳定,饮品平稳流出杯子。
36.本实施例中,下盖体1上设有外螺纹15,杯体200的杯口201处设有与外螺纹15对应的内螺纹。将杯盖100安装在杯体200上时,杯口201处的内螺纹与下盖体的外螺纹15连接。
37.根据本技术一个可选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单手操作杯还包括密封圈4。下盖体的底端设置用于安装密封圈4的密封圈槽,密封圈4设置下盖体的底端。杯盖100拧紧在杯体
200上,密封圈4压紧杯体200的杯口201,防止杯内饮品流出。
38.可选地,杯盖100的下盖体1上设有拎环5,将拎绳绑在拎环5,方便杯子的携带。
39.本技术的单手操作杯,杯盖100在关闭状态下,用手指向上推上翻盖2,上盖扣31和下盖扣32的卡接分离,上翻盖2旋转180
°
,解除密封件23对出水流道11和气孔12的密封。饮用时,向上倾斜杯子,饮品通过出水流道11经唇形部13流入口中。单手操作杯方便与嘴唇接触饮用。饮品不会在出水流道11的口部存留,避免盖上上翻盖2时,挤出残留的饮品。
40.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仅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基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做出的改变或变形之处,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