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晃水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88325发布日期:2022-05-18 07:05阅读:71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易晃水杯。


背景技术:

2.生活中常用杯子来作为承载体,比如饮水、喝咖啡或奶茶等等,现阶段需要拌匀物质时通常需要借助额外的工具比如勺子等。杯子的隔热效果一般,而使用额外的搅拌工具显得麻烦且又缺乏趣味性。
3.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易晃水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内侧杯与外侧杯间的间隙来有效隔热,且通过内侧杯的偏心运动来带动杯内液体旋转形成漩涡,进而完成搅拌及辅助溶解。
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易晃水杯,包括内侧杯、偏心件、外侧杯,内侧杯位于外侧杯内侧,二者底部无直接接触,晃动时内侧杯底部中心位置偏离外侧杯底部中心位置。
6.其中,外侧杯的材质对人体无害,可以为现有已知的用于制作杯子的材料,优选但不限于为纸。进一步地,内侧杯杯口外沿半径优选但不限于设置为大于外侧杯杯口外沿半径,以利于内侧杯偏心放置时部分杯口能叠放在外侧杯杯口之上。
7.其中,内侧杯的材质对人体无害,可以为现有已知的用于制作杯子的材料,优选但不限于为纸。进一步地,内侧杯杯体下部可以呈部分圆锥状,部分圆锥状具体是指杯子的形状呈圆锥体的一部分截面形状。
8.其中,可以在内侧杯的杯体外侧设置第一限位圈,并在外侧杯杯体内侧侧壁设置第二限位圈,为利于实际生产,限位圈的材质优选但不限于为和杯体材质相同,通过两个限位圈的相互限制来防止内侧杯从外侧杯内脱出。其中的第一限位圈设置为呈圆环状,以防止外侧杯侧壁阻挡第一限位圈并有利于内侧杯的偏心运动。其中,内侧杯的杯底可以为双层结构。
9.其中,所述偏心件的材质对人体无害,优先但不限于为玻璃,位于内侧杯与外侧杯之间,或是单独位于内侧杯底双层结构内,可沿外侧杯侧壁或内侧杯杯底作圆周滚动。偏心件的形状优选但不限于为圆球状,以利于滚动。
10.进一步地,所述内侧杯底部中心与外侧杯底部中心之间设有柔性连接线,材质对人体无害,优选但不限于为棉线,增加该柔性连接线的目的在于限制内侧杯脱出,同时不妨碍内侧杯的偏心晃动。当然也可以单独使用该柔性连接线用于限制内侧杯脱出,此时可以不设置第一限位圈及第二限位圈。
11.进一步地,设置有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内侧杯与外侧杯,材质对人体无害。该连接件设置在内侧杯与外侧杯的上部,有利于使内侧杯及外侧杯外观上呈现为一体化,同时也
有利于限制内侧杯脱出。该连接件可局部形变以适应晃动时内侧杯杯口的局部抬高或压低,优选但不限于为类似波纹补偿器的外形,可以单独使用以替代限位圈或柔性连接线的作用,也可以结合限位圈或柔性连接线使用。
12.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易想到的是,本晃动水杯各部件材质对人体无害,可以替换相应的各部件材质以实现可回收重复使用或是加强强度等目的,例如可将内侧杯或外侧杯材质更换为不锈钢或是玻璃等。
13.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涉及一种易晃水杯。一种易晃水杯,其包括内侧杯、连接件、外侧杯等,内侧杯与外侧杯间存在空隙利于隔热,所述易晃水杯可在外力作用下实现内侧杯的偏心晃动,带动杯内液体旋转形成漩涡,而在位于内侧杯及外侧杯间的偏心件作用下,内侧杯将更易偏心运动。整体装置结构简单,所需外力较小,晃动时响动有趣,且能达到更好的晃动溶解及隔热作用。
附图说明
14.图1为易晃水杯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带连接件的易晃水杯纵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带柔性线接线的易晃水杯纵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带连接件及柔性连接线的易晃水杯纵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内侧杯、外侧杯、第一限位圈及第二限位圈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内侧杯,11.第一限位圈,12.内侧杯杯口外沿,2.偏心件,3.外侧杯,31.第二限位圈,4.连接件,5.柔性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实施例及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本技术领域专业人员应明白,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而不是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17.实施例1如图1、图5所示,一种易晃水杯,本实施例中为纸杯,包括内侧杯(1)、偏心件(2)、外侧杯(3),内侧杯(1)位于外侧杯(3)内侧,二者底部无直接接触,晃动时内侧杯(1)底部中心位置偏离外侧杯(3)底部中心位置。
18.其中,外侧杯(3)的材质对人体无害,具体为纸杯用纸,当然也可以替换为其他已知材料。进一步地,内侧杯(1)杯口外沿半径大于外侧杯(3)杯口外沿半径,以利于内侧杯(1)偏心放置时部分杯口能叠放在外侧杯(3)杯口之上。
19.其中,内侧杯(1)的材质对人体无害,具体为纸杯用纸,当然也可以替换为其他已知材料。进一步地,内侧杯(1)杯体下部可以呈部分圆锥状,部分圆锥状具体是指杯子的形状呈圆锥体的一部分截面形状。
20.其中,在内侧杯(1)的杯体外侧设置第一限位圈(11),并在外侧杯(3)杯体内侧侧壁设置第二限位圈(31),为利于实际生产,相应限位圈的材质和对应的杯体材质相同,通过两个限位圈的相互限制来防止内侧杯(1)从外侧杯(3)内脱出。其中的第一限位圈(11)设置为呈圆环状,以防止外侧杯(3)侧壁阻挡第一限位圈(11)并有利于内侧杯(1)的偏心运动。进一步地,内侧杯(1)可以是双底层结构,这可以进一步增加其偏心晃动效果,此时偏心件(2)也可以放置在内侧杯(1)底部的双层结构内,因底部质量增加,在晃动时偏心运动更显
著。
21.本实施例中偏心件(2)材质对人体无害,具体为玻璃珠,也可以替换为其他已知材料,比如不锈钢等,其位于内侧杯(1)与外侧杯(3)之间,可沿外侧杯(3)侧壁或内侧杯(1)底部作圆周滚动。
22.为更便于理解,如图5,为本实施例中内侧杯(1)、外侧杯(3)、第一限位圈(11)及第二限位圈(31)形态的立体示意图,其形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23.实施例2如图1、图2,本实施例中增加了连接件(4)用于连接所述内侧杯(1)与外侧杯(3)。该连接件(4)设置在内侧杯(1)与外侧杯(3)的上部,使内侧杯及外侧杯外观上呈现为一体化,同时有利于限制内侧杯(1)脱出。该连接件(4)可局部形变以适应晃动时内侧杯杯口的局部抬高或压低,优选但不限于为类似波纹补偿器的外形。连接件(4)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限位圈或柔性连接线联合使用。
24.实施例3如图3,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内侧杯(1)底部中心与外侧杯(3)底部中心之间设有柔性连接线(5),材质对人体无害,使用该柔性连接线(5)的目的在于限制内侧杯(1)脱出,同时不妨碍内侧杯(1)的偏心晃动,单独使用该柔性连接线(5)可用于限制内侧杯脱出,此时可以不设置第一限位圈(11)及第二限位圈(31)。当然,该柔性连接线(5)也可以结合上述限位圈或连接件(4)联合使用。
25.实施例4如图4,本实施例中同时设置了第一限位圈(11)、第二限位圈(31)、连接件(4)及柔性连接线(5)。连接件(4)使内侧杯(1)及外侧杯(3)呈一体化并限制内侧杯向上脱出,增加柔性连接线(5)则进一步限制内侧杯(1)脱出外侧杯(3)。
26.以上实施例并非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利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制作的等效结构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