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烫保温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83310发布日期:2021-03-09 12:50阅读:69来源:国知局
防烫保温杯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保温杯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防烫保温杯。


背景技术:

2.日常生活中,人们在饮用热水的时候,往往因为心急或错误判断手中热水的温度,匆匆饮用,由此造成的口腔烫伤的事情数不胜数。这种情况出现在所有热饮中,并且对儿童和特殊不能自主的人群造成伤害最严重。常人在日常中也常常有热饮时被烫伤的经历。
3.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关于防烫保温杯的技术方案,如一项中国专利,专利号为2014106932724,该发明中提出了一种防烫保温杯,包括杯体和与其匹配盖合的杯盖,所述杯体内设有真空保温层;所述杯盖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通过连通杯体;所述杯盖开口下端口设有阀门,所述阀门包括与杯盖开口下端口阻塞匹配的阀塞,阀塞下端安装在膨胀囊上,所述膨胀囊安装在杯盖上;所述膨胀囊中填充大于50℃体积膨胀的热敏材料。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水杯,同时具备过烫的或超过一定温度的热水通过的结构,避免人们热饮时候口腔烫伤或者因热造成的不适。
4.虽然上述技术中的保温杯能够实现一定的防烫功能,但该技术中设置的开口只能由膨胀囊上的阀塞进行封堵,当水温下降且膨胀阀不再膨胀时,此时阀塞失去作用并不再对出口进行封堵,从而使得杯体内部的饮用水容易出现泼洒的情况,且在饮用水温度较高时无法快速的饮用,从而影响保温杯的使用体验。
5.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防烫保温杯,通过设置保温杯内部的结构,减少保温杯在使用时对使用者烫伤的情况,同时也能对储存的热水进行有效的保存,且能够使得待饮用的热水快速冷却,大大提高了保温杯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防烫保温杯,通过设置保温杯内部的结构,减少保温杯在使用时对使用者烫伤的情况,同时也能对储存的热水进行有效的保存,且能够使得待饮用的热水快速冷却,大大提高了保温杯的使用体验。
7.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防烫保温杯,包括杯体与转动连接在杯体顶端的杯盖;所述杯体的内部顶端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上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内部螺纹连接有内盖,所述进水口处的顶板底面上设置有延伸腔,所述顶板底部的杯体内壁上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杯体内部隔分顶部的饮用腔与底部的保温腔,所述隔板顶面与延伸腔底端相连接,且所述隔板与延伸腔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与之相连通的进口槽,所述隔板的外边缘处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侧壁上开设有弧形的滑槽,所述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能够对通槽进行封堵的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内端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杯体与隔板相对应的外壁上转动连接有转环,所述转环上设置有能够对滑块进行吸引的磁性块,所述通槽顶端的顶板上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处的顶板上设置有出水嘴,所述出水口底端的杯体上设有弹性橡胶材料制成的膨胀囊,所述膨胀囊内部填充有受热体积膨胀的热
敏材料,所述膨胀囊顶端连接有能够对出水口进行封堵的阀塞;工作时,虽然现有技术中的保温杯能够实现一定的防烫功能,但该技术中设置的开口只能由膨胀囊上的阀塞进行封堵,当水温下降且膨胀阀不再膨胀时,此时阀塞失去作用并不再对出口进行封堵,从而使得杯体内部的饮用水容易出现泼洒的情况,且在饮用水温度较高时无法快速的饮用,从而影响保温杯的使用体验;而本发明中的保温杯在使用时,通过进水口向隔板底端的保温腔灌入热水,随后将内盖拧在进水口处,同时转环上的磁性块位于靠近通槽的一侧,并对滑槽内部的滑块进行吸引,使得滑块伸出至通槽内部并对通槽进行封堵,防止保温腔内部的热水通过通槽外溢,从而使得保温杯能够对饮用水进行稳定有效的保存;在需要饮用热水时,首先将杯盖拧开,随后通过转动转环,使得转环带动磁性块运动至远离通槽一侧,并不再对滑块施加吸引力,从而使得滑块在弹簧的带动下滑入滑槽内部,并使得通槽处于打开状态,此时使用者能够通过通槽将保温腔内部的热水倒入饮用腔内部,并使得饮用腔内部的热水与膨胀囊进行接触,当热水温度较高时,此时膨胀囊内部的热敏材料受热带动膨胀囊进行膨胀,使得膨胀囊顶端能够带动阀塞压入出水口内部并对其封堵,从而防止温度较高的热水将饮用者烫伤的情况,当热水需要冷却时,此时再次转动转环,使得转环上的磁性块对滑块进行作用,并使得通槽再次处于封堵状态,从而使得饮用腔内部的热水与保温腔内部的热水相隔离,此时只需晃动杯体,使得饮用腔内部的饮用水在反复晃荡后能够快速冷却并饮用,大大提高了保温杯的使用体验。
8.优选的,所述杯盖底端连接有推块,所述转环与磁性块顶面上分别开设有弧形的滑道,所述杯盖拧合在杯体上时,所述推块于滑道内部进行转动,当杯盖与杯体完全拧合时,所述推块运动至滑道的侧壁处,并推动转环上的磁性块运动至靠近通槽的杯体侧壁处;工作时,通过在杯盖上设置能够带动转环同步转动的推块,当保温杯使用完毕并将杯盖完全拧合在杯体上时,此时转动过程中的杯盖能够带动推块运动至滑道侧壁处,并通过对滑道侧壁施加压力带动转环同步转动,从而使得转环上的磁性块运动至与通槽靠近的位置处并对滑块施加作用力,不再需要手动转动转环对通槽的开闭进行调节,使用方便,同时也能减少忘记转动转环时,导致保温腔内部的热水从通槽外溢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保温杯在使用时的稳定性与有效性。
9.优选的,所述推块底端连接有弹性块,所述杯盖与杯体完全拧合时,所述推块底端的弹性块与滑道的底面挤压配合;工作时,在杯盖与杯体完全拧合的过程中,杯盖带动底端的弹性块逐渐向滑道底面靠近,直至与滑道底面接触挤压,此时推块与弹性块能够对转环施加一定的压力,防止转环在工作后因外界干扰而随意转动的情况,从而导致滑块对通槽的封堵效果不稳定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保温杯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10.优选的,所述膨胀囊外部套设有与之外表面相贴合的限位管,所述限位管的侧壁上开设有一组均匀分布的进水孔;工作时,套设在膨胀囊外部的限位管能够对膨胀囊向侧部方向上的变形进行限制,从而使得膨胀囊内部的热敏材料在膨胀时带动膨胀囊顶端进行更有效的变形,从而能够带动阀塞更快速灵敏的对出水口进行封堵,防止膨胀囊向各个方向同时膨胀,而无法带动顶部的阀塞对出水口进行有效封堵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保温杯在使用时的高效性,同时限位管上设置的进水孔也能使得热水与膨胀囊进行有效的接触并导热,从而使得膨胀囊的工作能够顺利有效的进行。
11.优选的,所述膨胀囊底端与通槽顶端的距离保持在1-2mm,且所述限位管底端设置
有与膨胀囊底端相贴合的网格板;工作时,通过设置膨胀囊底端与通槽顶端的距离,使得通槽内流出的热水能够更及时的与膨胀囊接触导热,提高了膨胀囊在工作时的高效性,同时设置的网格板能够对膨胀囊底端的膨胀变形进行限位,防止膨胀囊底端向通槽处变形而对通槽产生堵塞的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保温杯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12.优选的,所述隔板上设置有挤压腔,所述挤压腔内部安装有挤压囊,所述挤压囊底端连通有软管;工作时,虽然能够通过晃荡杯体的形式加速饮用腔内部热水的冷却,但该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还会带动保温腔内部的热水同步晃荡冷却,此时通过在隔板上设置挤压囊,当需要将饮用腔内部的热水快速冷却时,此时只需反复挤压挤压囊,使得挤压囊通过软管将饮用腔内部的热水反复吸入并喷出,从而加速饮用腔内部热水的流动与散热,冷却效果更佳,更省时省力,同时也减少对保温腔内部的热水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13.优选的,所述杯盖与杯体完全拧合时,所述挤压囊顶端与杯盖之间设置有间隙;工作时,当饮用腔内部的热水冷却并能够饮用时,此时挤压囊能够将饮用腔内部的一部分冷水吸入内部并储存,且杯盖在拧合在杯体上时也不会将挤压囊内部的冷水挤出,在保温杯下次使用并需要冷却饮用腔内部的热水时,此时挤压囊在工作时能够将内部储存的冷水挤出并与饮用腔内部的热水混合,从而加速饮用腔内部热水的冷却,进一步提高了饮用水在饮用时的快捷性。
14.优选的,所述出水嘴顶端连接有弹性圈,所述杯盖与杯体完全拧合时,所述弹性圈与杯盖顶壁挤压配合;工作时,当饮用腔内部的温水未饮完时,此时通过将杯盖拧紧在杯体上,使得弹性圈压合在出水嘴与杯盖顶壁之间,从而使得饮用腔内部的温水得到有效的保存,防止出水嘴处于敞开状态而使得饮用腔内部的温水外溢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该保温杯的使用效果。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6.1.本发明通过设置保温杯内部的结构,减少保温杯在使用时对使用者烫伤的情况,同时也能对储存的热水进行有效的保存,且能够使得待饮用的热水快速冷却,大大提高了保温杯的使用体验。
17.2.本发明通过在隔板上设置挤压囊,使得挤压囊能够通过软管将饮用腔内部的热水反复吸入并喷出,从而加速饮用腔内部热水的流动与散热,冷却效果更佳,更省时省力,同时也减少对保温腔内部的热水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19.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
20.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发明中隔板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杯体1、杯盖2、顶板3、内盖4、延伸腔5、隔板6、饮用腔7、保温腔8、进口槽9、通槽10、滑槽11、滑块12、弹簧13、转环14、磁性块15、出水口16、出水嘴17、膨胀囊18、阀塞19、推块20、滑道21、弹性块22、限位管23、进水孔24、网格板25、挤压腔26、挤压囊27、软管28、弹性圈29。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24.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所述的防烫保温杯,包括杯体1与转动连接在杯体1顶端的杯盖2;所述杯体1的内部顶端连接有顶板3,所述顶板3上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内部螺纹连接有内盖4,所述进水口处的顶板3底面上设置有延伸腔5,所述顶板3底部的杯体1内壁上连接有隔板6,所述隔板6将杯体1内部隔分顶部的饮用腔7与底部的保温腔8,所述隔板6顶面与延伸腔5底端相连接,且所述隔板6与延伸腔5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与之相连通的进口槽9,所述隔板6的外边缘处开设有通槽10,所述通槽10侧壁上开设有弧形的滑槽11,所述滑槽11内部滑动连接有能够对通槽10进行封堵的滑块12,所述滑块12与滑槽11内端之间连接有弹簧13,所述杯体1与隔板6相对应的外壁上转动连接有转环14,所述转环14上设置有能够对滑块12进行吸引的磁性块15,所述通槽10顶端的顶板3上开设有出水口16,所述出水口16处的顶板3上设置有出水嘴17,所述出水口16底端的杯体1上设有弹性橡胶材料制成的膨胀囊18,所述膨胀囊18内部填充有受热体积膨胀的热敏材料,所述膨胀囊18顶端连接有能够对出水口16进行封堵的阀塞19;工作时,虽然现有技术中的保温杯能够实现一定的防烫功能,但该技术中设置的开口只能由膨胀囊18上的阀塞19进行封堵,当水温下降且膨胀阀不再膨胀时,此时阀塞19失去作用并不再对出口进行封堵,从而使得杯体1内部的饮用水容易出现泼洒的情况,且在饮用水温度较高时无法快速的饮用,从而影响保温杯的使用体验;而本发明中的保温杯在使用时,通过进水口向隔板6底端的保温腔8灌入热水,随后将内盖4拧在进水口处,同时转环14上的磁性块15位于靠近通槽10的一侧,并对滑槽11内部的滑块12进行吸引,使得滑块12伸出至通槽10内部并对通槽10进行封堵,防止保温腔8内部的热水通过通槽10外溢,从而使得保温杯能够对饮用水进行稳定有效的保存;在需要饮用热水时,首先将杯盖2拧开,随后通过转动转环14,使得转环14带动磁性块15运动至远离通槽10一侧,并不再对滑块12施加吸引力,从而使得滑块12在弹簧13的带动下滑入滑槽11内部,并使得通槽10处于打开状态,此时使用者能够通过通槽10将保温腔8内部的热水倒入饮用腔7内部,并使得饮用腔7内部的热水与膨胀囊18进行接触,当热水温度较高时,此时膨胀囊18内部的热敏材料受热带动膨胀囊18进行膨胀,使得膨胀囊18顶端能够带动阀塞19压入出水口16内部并对其封堵,从而防止温度较高的热水将饮用者烫伤的情况,当热水需要冷却时,此时再次转动转环14,使得转环14上的磁性块15对滑块12进行作用,并使得通槽10再次处于封堵状态,从而使得饮用腔7内部的热水与保温腔8内部的热水相隔离,此时只需晃动杯体1,使得饮用腔7内部的饮用水在反复晃荡后能够快速冷却并饮用,大大提高了保温杯的使用体验。
2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杯盖2底端连接有推块20,所述转环14与磁性块15顶面上分别开设有弧形的滑道21,所述杯盖2拧合在杯体1上时,所述推块20于滑道21内部进行转动,当杯盖2与杯体1完全拧合时,所述推块20运动至滑道21的侧壁处,并推动转环14上的磁性块15运动至靠近通槽10的杯体1侧壁处;工作时,通过在杯盖2上设置能够带动转环14同步转动的推块20,当保温杯使用完毕并将杯盖2完全拧合在杯体1上时,此时转动过程中的杯盖2能够带动推块20运动至滑道21侧壁处,并通过对滑道21侧壁施加压力带动转环14同步转动,从而使得转环14上的磁性块1运动至与通槽10靠近的位置处并对滑块12
施加作用力,不再需要手动转动转环14对通槽10的开闭进行调节,使用方便,同时也能减少忘记转动转环14时,导致保温腔8内部的热水从通槽10外溢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保温杯在使用时的稳定性与有效性。
2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推块20底端连接有弹性块22,所述杯盖2与杯体1完全拧合时,所述推块20底端的弹性块22与滑道21的底面挤压配合;工作时,在杯盖2与杯体1完全拧合的过程中,杯盖2带动底端的弹性块22逐渐向滑道21底面靠近,直至与滑道21底面接触挤压,此时推块20与弹性块22能够对转环14施加一定的压力,防止转环14在工作后因外界干扰而随意转动的情况,从而导致滑块12对通槽10的封堵效果不稳定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保温杯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2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膨胀囊18外部套设有与之外表面相贴合的限位管23,所述限位管23的侧壁上开设有一组均匀分布的进水孔24;工作时,套设在膨胀囊18外部的限位管23能够对膨胀囊18向侧部方向上的变形进行限制,从而使得膨胀囊18内部的热敏材料在膨胀时带动膨胀囊18顶端进行更有效的变形,从而能够带动阀塞19更快速灵敏的对出水口16进行封堵,防止膨胀囊18向各个方向同时膨胀,而无法带动顶部的阀塞19对出水口16进行有效封堵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保温杯在使用时的高效性,同时限位管23上设置的进水孔24也能使得热水与膨胀囊18进行有效的接触并导热,从而使得膨胀囊18的工作能够顺利有效的进行。
2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膨胀囊18底端与通槽10顶端的距离保持在1-2mm,且所述限位管23底端设置有与膨胀囊18底端相贴合的网格板25;工作时,通过设置膨胀囊18底端与通槽10顶端的距离,使得通槽10内流出的热水能够更及时的与膨胀囊18接触导热,提高了膨胀囊18在工作时的高效性,同时设置的网格板25能够对膨胀囊18底端的膨胀变形进行限位,防止膨胀囊18底端向通槽10处变形而对通槽10产生堵塞的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保温杯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2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隔板6上设置有挤压腔26,所述挤压腔26内部安装有挤压囊27,所述挤压囊27底端连通有软管28;工作时,虽然能够通过晃荡杯体1的形式加速饮用腔7内部热水的冷却,但该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还会带动保温腔8内部的热水同步晃荡冷却,此时通过在隔板6上设置挤压囊27,当需要将饮用腔7内部的热水快速冷却时,此时只需反复挤压挤压囊27,使得挤压囊27通过软管28将饮用腔7内部的热水反复吸入并喷出,从而加速饮用腔7内部热水的流动与散热,冷却效果更佳,更省时省力,同时也减少对保温腔8内部的热水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3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杯盖2与杯体1完全拧合时,所述挤压囊27顶端与杯盖2之间设置有间隙;工作时,当饮用腔7内部的热水冷却并能够饮用时,此时挤压囊27能够将饮用腔7内部的一部分冷水吸入内部并储存,且杯盖2在拧合在杯体1上时也不会将挤压囊27内部的冷水挤出,在保温杯下次使用并需要冷却饮用腔7内部的热水时,此时挤压囊27在工作时能够将内部储存的冷水挤出并与饮用腔7内部的热水混合,从而加速饮用腔7内部热水的冷却,进一步提高了饮用水在饮用时的快捷性。
3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出水嘴17顶端连接有弹性圈29,所述杯盖2与杯体1完全拧合时,所述弹性圈29与杯盖2顶壁挤压配合;工作时,当饮用腔7内部的温水未饮完时,此时通过将杯盖2拧紧在杯体1上,使得弹性圈29压合在出水嘴17与杯盖2顶壁之间,
从而使得饮用腔7内部的温水得到有效的保存,防止出水嘴17处于敞开状态而使得饮用腔7内部的温水外溢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该保温杯的使用效果。
32.工作时,通过进水口向隔板6底端的保温腔8灌入热水,随后将内盖4拧在进水口处,同时转环14上的磁性块15位于靠近通槽10的一侧,并对滑槽11内部的滑块12进行吸引,使得滑块12伸出至通槽10内部并对通槽10进行封堵,防止保温腔8内部的热水通过通槽10外溢,从而使得保温杯能够对饮用水进行稳定有效的保存;在需要饮用热水时,首先将杯盖2拧开,随后通过转动转环14,使得转环14带动磁性块15运动至远离通槽10一侧,并不再对滑块12施加吸引力,从而使得滑块12在弹簧13的带动下滑入滑槽11内部,并使得通槽10处于打开状态,此时使用者能够通过通槽10将保温腔8内部的热水倒入饮用腔7内部,并使得饮用腔7内部的热水与膨胀囊18进行接触,当热水温度较高时,此时膨胀囊18内部的热敏材料受热带动膨胀囊18进行膨胀,使得膨胀囊18顶端能够带动阀塞19压入出水口16内部并对其封堵,从而防止温度较高的热水将饮用者烫伤的情况,当热水需要冷却时,此时再次转动转环14,使得转环14上的磁性块15对滑块12进行作用,并使得通槽10再次处于封堵状态,从而使得饮用腔7内部的热水与保温腔8内部的热水相隔离,此时只需晃动杯体1,使得饮用腔7内部的饮用水在反复晃荡后能够快速冷却并饮用,大大提高了保温杯的使用体验。
3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