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压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87180发布日期:2021-01-23 09:33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压锅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微压锅。


背景技术:

[0002]
微压锅是一种加热食物的速度介于高压锅与普通锅之间的烹饪厨具。高压锅是通过提高锅内气压来实现对食物的快速加热,但由于高压锅在加热食物的过程中锅内液体温度偏高,容易造成对一些食物的营养成分的破坏,所以高压锅往往不适合用于加热一些在高温情况下容易流失自身营养成分的食物,并且高压锅在加热食物时若操作不当,由于锅内气压偏高,还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若使用普通锅加热食物,则普遍存在加热速度过慢的缺陷。因此,为了既不造成锅内食物的营养成分破坏,又不影响食物的加热速度,同时也为了消除安全隐患,可以采用微压锅来加热食物。微压锅由于工作时的锅内气压一般低于1.2个大气压,即低于高压锅工作时的锅内气压,在此压力下,微压锅比普通锅能够更快速的加热食物,并且又不至于使得锅内液体温度过高,造成食物营养成分的流失。又由于微压锅工作时需要维持住锅内气压,因此良好的气密性与稳定的结构是微压锅所必须具备的特点。
[0003]
如cn201720492311.3公开了一种微压锅,包括锅体和锅盖,锅体外侧壁上固定有把手,把手包括把手座和呈u形且能够套在把手座上的扳体,扳体的开口端铰接在把手座的两侧壁上且扳手可绕两侧铰接点的连线转动;扳体的开口端连接有用于扣紧锅盖的扣件,扣件一端开口且开口端铰接在扳体上。
[0004]
上述微压锅虽然能够通过扳体将锅盖固定于锅体上方,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双手操作将扳体扣紧于锅盖上,操作上并不方便,且由于微压锅在工作过程中,微压锅内的气压必然会出现变化,即锅盖扣于锅体上的松紧程度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在微压锅的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造成扳体的形变,使得扳体无法扣紧锅盖与锅体,进而影响微压锅的气密性,最终缩短微压锅的使用寿命。
[0005]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设计一种便用操作,且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影响自身气密性,并且结构稳定,具备长久使用寿命的微压锅。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本实用新型根据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微压锅,该微压锅结构稳定,便于操作使用,在拥有良好的气密性的同时也具备长久的使用寿命。
[0007]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8]
一种微压锅,包括锅体、锅盖,以及固定于所述锅体上的提手,所述锅盖上端连接有固定上盖与固定下盖,固定上盖与固定下盖之间安装有对称分布的伸缩块,伸缩块相对所述固定上盖与固定下盖可向内、向外移动,所述伸缩块均向外伸出,并形成有限位移动块,所述提手上形成有位于所述限位移动块上端的限位阻挡块,限位阻挡块下端限定有可供所述限位移动块进出的限位收纳端,所述固定上盖上端还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伸缩块移
动的锁紧旋钮。
[0009]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上盖向外两端均形成有限位凸体,所述限位阻挡块在所述提手上限定有可与所述限位凸体相配合的限位凹槽。
[0010]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上盖中部设有可相对所述固定上盖转动的联动转盘,联动转盘上形成有对称分布的第一联动通孔,所述伸缩块上均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联动通孔位置对齐的第二联动通孔,所述第一联动通孔与第二联动通孔内安装有联动件,所述固定上盖内形成有可与所述联动件相配合的导向凹槽,所述联动转盘上还形成有穿过所述固定上盖,并进入所述锁紧旋钮的联动方柱。
[0011]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上盖下端两侧均形成有限位挡块,所述固定上盖下端还形成有位于所述限位挡块一端的弧形凹槽,弧形凹槽内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伸缩块上形成有可与所述复位弹簧相配合的容纳槽,容纳槽上形成有与所述复位弹簧相抵的限位端面,所述复位弹簧使得所述伸缩块具有向外移动的趋势。
[0012]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上盖下端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连接通孔与第一导气柱,第一连接通孔内安装有第二导气柱,所述伸缩块上形成有可容纳所述第一导气柱与第二导气柱的限位通孔。
[0013]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下盖上形成有供所述第二导气柱穿过的第二连接通孔,所述锅盖上形成有供所述第二导气柱穿过的第三连接通孔,所述第二导气柱上形成有位于所述锅盖下端的导气片,导气片中部形成有贯通所述第二导气柱的第一导气通孔,第一导气通孔内形成有从所述第二导气柱上端伸出的内导气柱,内导气柱内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导气通孔的第二导气通孔,所述固定盖上于所述第一连接通孔处向上凸起并形成有导气环,导气环上安装有导气盖,导气盖上形成有呈环形均匀分布的第三导气通孔。
[0014]
进一步的,所述导气片上形成有位于所述第一导气通孔周围,并呈环状均匀分布的第三导气通孔,第三导气通孔贯穿所述第二导气柱,所述第二导气柱上端连接有被所述内导气柱穿过的气体挡块。
[0015]
进一步的,所述导气盖下端形成有向下凸起的第三导气柱,第三导气柱内形成有第一导气内腔。
[0016]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下盖上形成有供所述第一导气柱进入的第四连接通孔,所述第一导气柱与第四连接通孔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第一导气柱内形成有第二导气内腔,所述锅盖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导气内腔对齐的第五导气通孔,所述第一导气柱与第五导气通孔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固定上盖与伸缩块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第二导气柱与第一连接通孔之间形成有间隙。
[0017]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旋钮上形成有均匀分布的防滑凹槽。
[0018]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0019]
1、该微压锅通过所述限位阻挡块抵住所述限位移动块,使得所述锅盖与锅体紧密连接,形成密封效果,由于所述提手固定于所述锅体上且不会发生变化,始终能够对所述限位移动块起到阻挡固定的作用,从而保证该微压锅的气密性长期有效,所述锅体内长期的气压变化也不会对该微压锅的密封结构造成影响,大大增加了该微压锅的使用寿命,并且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只需要单手转动所述锁紧旋钮,即可完成密封,操作也十分便捷。
[0020]
2、所述第一导气柱与第二导气柱能够提高该微压锅与外界气体相流通的效率,能
够进一步控制锅内气压,在保证锅内气压稳定的同时,也加快了食物的加热速度,并能够做到防止锅内液体温度过高,更大程度地避免了被加热食物的营养成分遭到破坏。
附图说明
[002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0023]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0024]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
图4为固定上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6]
图5为固定上盖的立体示意图。
[0027]
图6为提手的立体示意图。
[0028]
图7为伸缩块的立体示意图。
[0029]
图8为锅盖的立体示意图。
[0030]
图9为第二导气主的立体示意图。
[0031]
图10为导气盖的立体示意图。
[0032]
1-锅体,2-锅盖,21-第三连接通孔,22-第五导气通孔,3
-ꢀ
提手,31-限位阻挡块,32-限位收纳端,33-限位凹槽,4-固定上盖,41-限位凸体,42-联动转盘,421-第一联动通孔,422
-ꢀ
导向凹槽,423-联动方柱,43-限位挡块,44-弧形安排擦破,45
-ꢀ
复位弹簧,46-第一连接通孔,47-第一导气柱,471-第二导气内腔,48-导气环,5-固定下盖,51-第二连接通孔,52-第四连接通孔,6-伸缩块,61限位移动块,62-第二联动通孔,63-联动件,64-限位通孔,65-容纳槽,651-限位端面,7-锁紧旋钮,71
-ꢀ
防滑凹槽,8-第二导气柱,81-导气片,82-第一导气通孔,83
-ꢀ
内导气柱,831-第二导气通孔,84-第四导气通孔,85-气体挡块, 9-导气盖,91-第三导气通孔,92-第三导气柱,921-第一导气内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0034]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35]
如图1-7所示,一种微压锅,包括锅体1、锅盖2,以及固定于所述锅体1上的提手3,所述锅盖2上端连接有固定上盖4与固定下盖5,固定上盖4与固定下盖5之间安装有对称分布的伸缩块6,伸缩块6相对所述固定上盖4与固定下盖5可向内、向外移动,所述伸缩块6均向外伸出,并形成有限位移动块61,所述提手3上形成有位于所述限位移动块61上端的限位阻挡块31,限位阻挡块31下端限定有可供所述限位移动块61进出的限位收纳端32,所述固定上盖 4上端还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伸缩块6移动的锁紧旋钮7。具体的,当用户顺时针转
动所述锁紧旋钮7时,所述伸缩块6向所述固定上盖 4与固定下盖5外移动,所述限位移动块61进入所述限位收纳端32 下端,并被所述限位阻挡快31遮挡,此时该微压锅形成密封,所述锅盖2紧盖于所述锅体1上。当用户逆时针转动所述锁紧旋钮7时,所述伸缩块6向所述固定上盖4与固定下盖5内移动,所述限位移动块61离开所述限位收纳端32,此时用户可以从所述锅体1上取下所述锅盖2。
[0036]
如图2-6所示,所述固定上盖4向外两端均形成有限位凸体41,所述限位阻挡块31在所述提手3上限定有可与所述限位凸体41相配合的限位凹槽33。具体的,当用户在所述锅体1上盖上所述锅盖2 时,将所述固定上盖4对准所述提手3,使得所述限位凸体41进入所述限位凹槽33,此时所述锅体1在盖上所述锅盖2后,由于所述限位凸体41受到所述限位凹槽33的阻挡,所述锅盖将被固定,不会发生转动,所述限位移动块将始终位于所述限位阻挡快31的下端,使得所述锅盖2不会自行脱离所述锅体1,保证该微压锅在工作时始终能够具备良好的气密性。
[0037]
如图1、图4、图5和图7所示,所述固定上盖4中部设有可相对所述固定上盖4转动的联动转盘42,联动转盘42上形成有对称分布的第一联动通孔421,所述伸缩块6上均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联动通孔421位置对齐的第二联动通孔62,所述第一联动通孔421与第二联动通孔62内安装有联动件63,所述固定上盖4内形成有可与所述联动件63相配合的导向凹槽422,所述联动转盘42上还形成有穿过所述固定上盖4,并进入所述锁紧旋钮7的联动方柱423。具体的,当用户转动所述锁紧旋钮7时,所述联动方柱423随之转动,所述联动方柱423带动所述联动转盘42转动,由于所述联动转盘42上连接有与所述伸缩块6相连接的联动件63,所述联动转盘42在转动时通过所述联动件63即可带动所述联动件63向内或向外移动,所述导向凹槽422能够在所述联动件63移动时起到了导向作用,并限定了所述联动件63的移动范围。
[0038]
如图1、图4、图5和图7所示,所述固定上盖4下端两侧均形成有限位挡块43,所述固定上盖4下端还形成有位于所述限位挡块 43一端的弧形凹槽44,弧形凹槽44内安装有复位弹簧45,所述伸缩块6上形成有可与所述复位弹簧45相配合的容纳槽65,容纳槽65 上形成有与所述复位弹簧45相抵的限位端面651,所述复位弹簧45 使得所述伸缩块6具有向外移动的趋势。具体的,当用户逆时针转动所述锁紧旋钮7时,所述伸缩块6向内移动,并对所述复位弹簧45 进行压缩,当用户松开所述锁紧旋钮7时,所述复位弹簧45回弹,使得所述伸缩块6重新向外移动,使得所述伸缩块6能够快速复位,节省用户时间。
[0039]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上盖4下端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连接通孔 46与第一导气柱47,第一连接通孔46内安装有第二导气柱8,所述伸缩块6上形成有可容纳所述第一导气柱47与第二导气柱8的限位通孔64。具体的,所述第一导气柱47、第二导气柱8与所述限位通孔64的配合能够对所述伸缩块6起到限位作用,限定了所述伸缩块 6的移动距离,避免所述伸缩块6在向内移动时对所述复位弹簧45 过度挤压,造成所述复位弹簧45时,同时也可防止所述移动伸缩块 6向外移动时移动距离过长,最终造成所述伸缩块6脱离所述固定上盖4与固定下盖5。
[0040]
如图1、图2、图3、图4、图8、图9和图10所示,所述固定下盖5上形成有供所述第二导气柱8穿过的第二连接通孔51,所述锅盖2上形成有供所述第二导气柱8穿过的第三连接通孔21,所述第二导气柱8上形成有位于所述锅盖2下端的导气片81,导气片81 中部形成有贯
通所述第二导气柱8的第一导气通孔82,第一导气通孔82内形成有从所述第二导气柱8上端伸出的内导气柱83,内导气柱83内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导气通孔82的第二导气通孔831,所述固定上盖4于所述第一连接通孔46处向上凸起并形成有导气环48,导气环48上安装有导气盖9,导气盖9上形成有呈环形均匀分布的第三导气通孔91。具体的,当该微压锅内部内的气体开始向外排出时,气体通过所述第一导气通孔82与第二导气通孔831进入所述导气环58,最终通过所述第三导气通孔91从所述导气盖9内排出。由于所述第一导气通孔8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导气通孔831的直径,可以缓减通过所述第二导气柱83内的气体流通速度,减缓了该微压锅内在工作时的内部气压变化,即稳定了锅内液体的温度,保护了锅内被加热食物的营养成分不流失,呈环状均匀分布的第三导气通孔 91能够增加气体使得气体均匀排出。
[0041]
如图3、图4和图8所示,所述导气片81上形成有位于所述第一导气通孔82周围,并呈环状均匀分布的第四导气通孔84,第四导气通孔84贯穿所述第二导气柱8,所述第二导气柱8上端连接有被所述内导气柱83穿过的气体挡块85。具体的,气体可通过所述第四导气通孔84向外排出,所述气体挡块85能够起到对该微压锅内部气压的调节作用,当外界气压大于该微压锅内部气压时,所述气体挡块 85被压紧于所述第二导气柱8上,并遮挡柱所述第四导气通孔84,使得所述第四导气通孔84不再向外抽气,当外界气压小于该微压锅内部气压时,所述气体挡块85被该微压锅内的气体向上顶,并与所述第四导气通孔84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第四导气通孔84向外抽气。
[0042]
如图3和图10所示,所述导气盖9下端形成有向下凸起的第三导气柱92,第三导气柱92内形成有第一导气内腔921。具体的,所述第三导气柱92同样起到控制该微压锅内部气压的作用,气体从所述第二导气通孔831中流出后先进入所述第一导气内腔921,当气体填满所述第一导气内腔921后,气体溢出所述第一导气内腔921,最终从所述第三导气通孔91出向外排出,有效地调节了气体的流通速度,该微压锅内的气压变化得到了调节,即控制了该微压锅内液体的沸点,使得该微压锅内的食物温度不会过高或过低,保护了食物的营养成分。
[0043]
如图1、图3和图8所示,所述固定下盖5上形成有供所述第一导气柱47进入的第四连接通孔52,所述第一导气柱47与第四连接通孔52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第一导气柱47内形成有第二导气内腔 471,所述锅盖2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导气内腔471对齐的第五导气通孔22,所述第一导气柱47与第五导气通孔22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固定上盖4与伸缩块6之间形成有间隙。具体的,该微压锅内的气体也可通过所述第五导气通孔22进入所述第一导气柱47内的所述第二导气内腔471,当气体从所述第二导气内腔471内溢出后,气体进入所述第一导气柱47与第五导气通孔52之间的间隙,并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导气柱47与第四连接通孔之间的间隙、所述固定上盖4与伸缩块6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第二导气柱8与第一连接通孔46之间的间隙,最终从所述导气盖9中排出,在不影响该微压锅气密性的前提下,增加了该微压锅内部气体的流通性。
[0044]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锁紧旋钮7上形成有均匀分布的防滑凹槽71。具体的,所述防滑凹槽71可增加用户手部与所述锁紧旋钮7 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用户更容易转动所述锁紧旋钮7。
[0045]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