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物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53145发布日期:2020-10-28 11:55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置物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用品,特别涉及置物架。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的置物架可安装在墙面上,用于做毛巾架,但是现有的毛巾架功能比较单一,且安装形式比较单一。由于用户的习惯和使用场景不同,单一的产品无法满足所有人的使用习惯。且现有的毛巾架可加热的,通常为水加热或水电配合加热,这种毛巾架中的加热结构通常需要对房间进行重新布局,大面积施工,布置水流管道,管道沿墙面设置或是嵌入到地板内,整体施工复杂。并且有水有电的情况下,漏水漏电后较为危险,安全系数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置物架,使得置物架使用功能较多,且使用更为安全可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置物架,包括:

两根相对设置的支撑杆;

至少一根横杆,连接两根所述支撑杆;各所述横杆中至少有一个为加热杆;

至少一根功能杆,绕任意一根所述支撑杆的轴线转动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设有支撑杆、至少一根横杆和至少一根功能杆,功能杆可转动到不同的方向放置物品,使得放置的物品之间可以错开,不干扰,且在功能杆可旋转到不同的方向,让用户可根据自己所在位置来转动功能挂放置物品,使用户放置使用更为省时省力。同样的,横杆也可用于放置物品。且横杆中至少一个为加热杆,使得加热杆可对放置上面的物品烘干加热。进而该置物架功能较多,满足用户的多种使用需求。另外,该加热杆为杆体,无需排布管道或埋入地板,安装简单,且无水流流动,使用也更为安全可靠。

另外,设有所述功能杆的支撑杆包括:

内杆,各所述功能杆可转动的套设在所述内杆上,且与所述功能杆同轴设置;

若干个外部套管,套设在所述内杆上,且与所述内杆同轴设备,各所述外部套管沿所述支撑杆的轴线方向相互隔开,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功能杆的间隔区;所述间隔区内至少放置一个所述功能杆。

另外,各所述功能杆包括:

竖直部,设置在所述间隔区内,可转动的套设在所述内杆上,且与所述内杆同轴设置;

悬挂部,与所述竖直部相连,用于放置物品。

另外,所述功能杆中至少有一根为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绕所述内杆转动到预设角度时,与所述内杆相互抵扣。

另外,所述内杆绕轴线方向开设有定位凹槽,所述竖直部的内壁上形成置于所述定位凹槽内的定位凸起;所述竖直部上的所述定位凸起用于在所述限位杆转动至所述预设角度时,与所述定位凹槽的槽壁相抵扣。

另外,各所述功能杆的悬挂部为水平直杆或挂钩。

另外,所述竖直部与所述内杆之间还套设有与所述内杆相固定的轴套。

另外,至少一根功能杆的悬挂部内设有发热丝。

另外,所述内杆的内壁上设有增强筋。

另外,各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均设有固定脚。

另外,所述置物架还包括:至少一个沿垂直于所述支撑杆的轴线方向设置的置物平台,所述置物平台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位于不同支撑杆上的所述固定脚相连。

另外,各所述置物平台绕垂直于所述支撑杆的轴线方向与其对应的固定脚转动连接;且各所述置物平台转动至预设位置时,与其对应的固定脚相抵扣。

另外,各所述固定脚包括:

固定脚本体,与其所在的支撑杆相连;

连接座,与所述固定脚本体相连;

各所述置物平台包括:

平台本体,所述平台本体的两端分别与位于不同支撑杆上的固定脚的连接座相邻;

第一铰接件,连接所述平台本体的一端和与该端相邻的固定脚的连接座;所述第一铰接件用于在所述平台本体在转动到预设位置时,与该连接座相抵接;

第二铰接件,连接所述平台本体的另一端和与该端相邻的固定脚的连接座。

另外,所述第一铰接件包括:

第一铰接轴,与所述平台本体相固定,与所述连接座转动连接;

第一转动片,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一铰接轴上,且所述第一转动片背离所述平台本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凸台;

与所述第一铰接轴相连的所述连接座上固定有第二定位片,所述第二定位片用于被所述第一铰接轴贯穿,且所述第二定位片朝向所述平台本体的一侧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一铰接轴带动所述平台本体转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凸台相抵持。

另外,所述第一铰接轴内开设有走线通道。

另外,所述第二铰接件为阻尼轴。

另外,所述第二铰接轴内开设有走线通道。

另外,至少一个所述置物平台上设有发热丝。

另外,所述置物架还包括至少一个配件,所述配件设置在所述横杆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置物架的一种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置物架的另一种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功能杆与第一支撑杆连接结构沿支撑杆轴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功能杆与支撑杆连接结构沿垂直于支撑杆轴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一根支撑杆内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另一根支撑杆内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置物架上方的置物平台与固定脚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图7中b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置物架,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支撑杆、至少一根横杆、至少一根功能杆,横杆连接两根支撑杆,各横杆中至少有一个为加热杆。功能杆绕任意一根支撑杆的轴线转动设置。

具体的说,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九根横杆,横杆200平行设置,可将毛巾挂在横杆上。横杆有部分为加热杆,即在横杆内放置发热丝,接外接电源,发热丝发热对悬挂在横杆上的毛巾加热。支撑根设有两个,分别为支撑杆1、支撑杆2,在支撑杆1上设两根功能杆,分别为功能杆3和功能杆4,在支撑杆2上设有五个功能杆,分别为功能杆5、功能杆6、功能杆7、功能杆8、功能杆9。

在实际使用中,也可以将功能杆都设置在支撑杆1或支撑杆2上。功能杆和横杆也可以只设置一个。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设有支撑杆、至少一根横杆和至少一根功能杆,功能杆可转动到不同的方向放置物品,使得放置的物品之间可以错开,不干扰,且在功能杆可旋转到不同的方向,让用户可根据自己所在位置来转动功能挂放置物品,使用户放置使用更为省时省力。同样的,横杆也可用于放置物品。且横杆中至少一个为加热杆,使得加热杆可对放置上面的物品烘干加热。进而该置物架功能较多,满足用户的多种使用需求。另外,该加热杆为杆体,无需排布管道或埋入地板,安装简单,且无水流流动,使用也更为安全可靠。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3所示,支撑杆1包括内杆11、外部套管12、外部套管13、外部套管14,外部套管12和外部套管13相隔开形成间隔区,功能杆3在外部套管12和外部套管13相隔开形成的间隔区内,可转动的套设在内杆11上。外部套管13和外部套管14相隔开形成间隔区,功能杆4在外部套管13和外部套管14相隔开形成的间隔区内,可转动的套设在内杆11上。功能杆3、功能杆4、内杆11、外部套管12、外部套管13、外部套管14同轴设置。以功能杆3为例,功能杆3与内杆11之间还设有轴套15,轴套15上设有凸起,内杆11的内壁上设有凹槽,凸起嵌入凹槽中,让轴套15与内杆11相固定。在功能杆3转动时,绕轴套15转动,功能杆3转动的更为顺畅。其中,外部套管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改变。

另外,如图1和图3所示,功能杆3包括:竖直部31和悬挂部32,竖直31设置在外部套管13和外部套管14相隔开形成的间隔区内,可转动的套设在内杆11上,且与内杆11同轴设置。悬挂部32与竖直部31相连,用于放置物品。

另外,如图1和图3所示,功能杆3为限位杆,限位杆绕内杆转动到预设角度时,与内杆11相互抵扣。

具体的说,如图3和图4所示,内杆11绕轴线方向开设有定位凹槽110,竖直部31的内壁上形成置于定位凹槽110内的定位凸起310,竖直部31上的定位凸起310用于在限位杆转动至预设角度时,与定位凹槽110的槽壁相抵扣。

在本实施方式中,功能杆3的悬挂部32为水平直杆,实际使用中悬挂部32也可为挂钩杆。

另外,功能杆3内还设有发热丝,该发热丝为电阻丝,通电后发热,让功能杆3也发热,可烘干挂在功能杆3上面的如毛巾、衣物等物品。

在本实施方式中,功能杆4的结构与设置与功能杆3一样,在此不再详述。当然,功能杆4也可绕内杆11的轴线360°转动或者功能杆4中不设置发热丝,按照需求设置。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内杆11的内壁上设有增强筋111。设置多个功能杆,可将物品分类放置在不同的功能杆上,使用更为干净整洁。

另外,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杆2包括内杆21、外部套管22、外部套管23,外部套管22和外部套管23相隔开形成间隔区,功能杆5、功能杆6、功能杆7、功能杆8、功能杆9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间隔区内,且可转动的套设在内杆21上。各功能杆、内杆21和各外部套管均同轴设置。其中功能杆5、功能杆7、功能杆9与功能杆3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详述。同时为了使功能杆5、功能杆7、功能杆9在转动到预设角度后到达极限位置,在内杆21上与各功能杆对应的区域设有定位凹槽,让功能杆5、功能杆7、功能杆9上的定位凸起可与定位凹槽的槽壁相抵,定位住功能杆5、功能杆7、功能杆9。部套管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改变。

同时,在功能杆5、功能杆7、功能杆9中也可设置发热丝。各功能杆与内杆21之间也设有轴套。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功能杆6、功能杆8可绕内杆21进行360°旋转,不用对功能杆6、功能杆8进行旋转限位。功能杆6、功能杆8与内杆21之间也设有轴套。其中,功能杆6的悬挂部62、功能杆8的悬挂部82为挂钩。且为了让支撑杆1和支撑杆2上的各功能杆之间互不干扰,功能杆6与功能杆3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功能杆8与功能杆4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从而在各功能杆的悬挂部均位于支撑杆1和支撑杆2之间时,各悬挂部不会干扰。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内杆21的内壁上也设有增强筋。

另外,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杆1的两端设有固定脚30和固定脚40,固定脚30与外部套管12相连,固定脚40与外部套管14相连。支撑杆2的两端设有固定脚50和固定脚60,固定脚50与外部套管22相连,固定脚60与外部套管23相连。通过固定脚可将置物架安装到墙面上。

另外,置物架还包括:至少一个沿垂直于支撑杆的轴线方向设置的置物平台。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置物平台设有两个分别为置物平台70和置物平台80,置物平台70的两端与固定脚30和固定脚50相连,置物平台80的两端与固定脚40和固定脚60相连。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置物平台70绕垂直于支撑杆的轴线方向与固定脚30和固定脚50转动连接,转动至预设位置时,与固定脚30相抵扣;置物平台80绕垂直于支撑杆的轴线方向与固定脚40和固定脚60转动连接,置物平台80转动至预设位置时,与固定脚40相抵扣。

具体的说,如图1所示,置物平台70与固定脚30和固定脚50相连的结构、置物平台80与固定脚40和固定脚60相连的结构相同。现以置物平台70与固定脚30和固定脚50相连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如图7和图8所示,固定脚30包括:固定脚本体301和连接座302,固定脚本体301与支撑杆1相连;连接座302与固定脚本体301相连。如图9所示,固定脚50包括:固定脚本体501和连接座502,固定脚本体501与支撑杆1相连;连接座502与固定脚本体501相连。置物平台70包括:平台本体701、第一铰接件702和第二铰接件703,平台本体701的两端分别与固定脚30和固定脚50相邻。第一铰接件702连接平台本体701的一端和连接座302,第一铰接702用于在平台本体701在转动到预设位置时,与该连接座302相抵接。第二铰接件703连接平台本体701的另一端和连接座502。

另外,如图8所示,第一铰接件702包括:第一铰接轴7021和第一转动片7022,第一铰接轴7021与平台本体701相固定,与连接座302转动连接。第一转动片7022固定套设在第一铰接轴7021上,且第一转动片7022背离平台本体701的一侧设有第一凸台7023。与第一铰接轴7021相连的连接座302上固定有第二定位片303,第二定位片303用于被第一铰接轴7021贯穿,且第二定位片303朝向平台本体701的一层设有第二凸台3030,第一铰接轴7021带动平台本体701转动至预设位置时,第一凸台7023与第二凸台3030相抵持。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凸台7023与第二凸台3030相抵持时,置物平台70呈水平状态,可放置物体。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第一铰接轴7021内开设有走线通道100。

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第二铰接件703为阻尼轴,阻尼轴与平台本体701相固定,与连接座502转动连接。第二铰接件703内也开设有走线通道。

另外,如图7所示,置物平台70上设有发热丝300。

进一步的,置物平台80与固定脚40和固定脚60相连的结构与置物平台70一样,在此不再详述。置物平台80上可设有发热丝也可不设发热丝。

另外,置物架还包括至少一个配件,配件设置在横杆200上。配件可为镜子,镜子背面可设置卡箍,卡在横杆200上,可以卡在功能杆上,安装使用需求设置。镜子背面也可以是弹簧夹,夹持杆体。配件也可为挂钩,置物架等部件,按需求设置。配件可随时从横杆200上拆除、或更换放置的位置,便于清洁。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