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餐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16452发布日期:2020-08-28 15:58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餐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餐盘。



背景技术:

婴幼儿(以下简称“幼儿”)因身体尚未发育完全,无法熟练使用碗、筷、勺等餐盘,常常发生将食物打翻或掉落的状况。为了使幼儿能够顺利进食,一般多选用餐盘向幼儿提供食物。

但现有的幼儿用餐盘,与成人用餐盘类似,多采用塑料或金属材质制成,不仅材质竖硬,而且底部平坦,或者虽然能够聚集汤水但构造复杂,要想让幼儿将食物全部吃光,可绝非易事。例如,幼儿为了将汤水较多的菜肴和汤类吃净,需要将餐盘倾斜或托起,在此过程中常会导致餐盘上的食物溢出或掉落。因此盘中的一些食物在很多时候不得不被剩下。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产品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使人轻松食用餐盘上的食物的餐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餐盘,所述餐盘包括餐盘主体,所述餐盘主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纳食物的格槽,所述格槽由格槽侧壁和格槽底部限定,所述格槽侧壁和格槽底部一体成型,所述格槽侧壁包括向下延伸至低于所述格槽底部的下延部分,所述格槽底部受压后能够变形凹陷。

优选地,所述格槽底部采用软质硅胶材料;或者所述格槽侧壁和格槽底部均采用软质硅胶材料。

优选地,同一个格槽的格槽侧壁和格槽底部采用相同的材质一次注塑成型制成。

优选地,所述餐盘上设置有两个或更多个格槽,不同格槽的格槽侧壁和格槽底部采用不同的颜色。

优选地,所述格槽侧壁采用和格槽底部不同颜色的软质硅胶材料,或者所述格槽侧壁采用硬质硅胶材料,

其中,所述格槽侧壁和格槽底部采用双料注塑成型工艺一体成型,所述格槽侧壁具有侧向延伸部分,所述格槽底部至少部分地包覆所述格槽侧壁的侧向延伸部分。

优选地,所述格槽侧壁的下延部分的最低部与所述格槽底部的下侧面之间的距离在0.5cm至3cm的范围内。

优选地,所述格槽侧壁的下延部分的最低部与所述格槽底部的下侧面之间的距离在0.8cm至1.5cm的范围内。

优选地,所述格槽侧壁的下延部分围合为一个整周结构,在所述格槽底部的下方形成一个凹槽。

优选地,所述餐盘还包括餐盘底板,所述餐盘底板采用软质硅胶材料,且位于所述餐盘主体的下侧,并采用二次注射方式与所述餐盘主体一体成型。

优选地,在餐盘主体包括两个或更多个格槽的情况下,所述餐盘底板包括底板主体和连接板,所述底板主体平坦延伸,所述连接板垂直于所述底板主体,且将相邻格槽的格槽侧壁连接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餐盘的格槽底部采用受压后能够变形凹陷的设计,从而使用该餐盘,可使人方便轻松地将盛放的饭菜特别是汤类食用干净。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餐盘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餐盘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餐盘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4是沿图3中a-a线的示意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餐盘的示意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餐盘的示意剖视图。

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使用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餐盘尤其适用于幼儿用。然而,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定于幼儿用餐盘,同样适用于包括成人餐盘在内的所有餐盘。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餐盘具有餐盘主体100,餐盘主体100上设置有可盛米饭及各种菜肴的格槽110。格槽110的数量、形状、位置、大小、颜色等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例如,在图1中示出具有仅仅1个格槽110的餐盘;在图3中示出具有3个格槽110的餐盘。

换句话说,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餐盘包括餐盘主体100,所述餐盘主体10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纳食物的格槽110,所述格槽110由格槽侧壁120和格槽底部130限定,所述格槽侧壁120和格槽底部130一体成型,所述格槽侧壁120包括向下延伸至低于所述格槽底部130的下延部分121,所述格槽底部130受压后能够变形凹陷。

为了实现格槽底部的受压变形凹陷能力,格槽底部130采用软质硅胶材料,例如采用奶瓶奶嘴部分类似的材料;或者所述格槽侧壁120和格槽底部130均采用软质硅胶材料。格槽底部130的材料不限于软质硅胶材料,例如,还可以采用橡胶等材料。

为了便于制造,同一个格槽110的格槽侧壁120和格槽底部130采用相同的材质一次注塑成型制成。如果有多个格槽,在一个实施例中,分别注塑制造多个格槽,然后通过二次注塑用餐盘底板200将多个格槽连接起来,在此情况下,各个格槽可以有不同的颜色。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有的多个格槽一起用同一材料一体注塑成型,在此情况下,多个格槽只能为同一颜色。

例如,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餐盘100上设置有三个格槽:大格槽110a、中格槽110b和110c。大格槽110a的格槽侧壁120a和格槽底部130a例如采用红色;中格槽110b的格槽侧壁120b和格槽底部130b例如采用蓝色;中格槽110c的格槽侧壁和格槽底部例如采用黄色。也就是说,所述餐盘100上可以设置有两个或更多个格槽,不同格槽的格槽侧壁和格槽底部采用不同的颜色。

在一个未图示的实施例中,格槽侧壁120采用和格槽底部130不同颜色的软质硅胶材料,或者所述格槽侧壁120采用硬质硅胶材料。其中,所述格槽侧壁120和格槽底部130采用双料注塑成型工艺一体成型,所述格槽侧壁120具有侧向延伸部分,所述格槽底部130至少部分地包覆所述格槽侧壁120的侧向延伸部分。

格槽侧壁120的下延部分121的最低部与所述格槽底部130的下侧面之间的距离在0.5cm至3cm的范围内。更具体地,所述格槽侧壁120的下延部分121的最低部与所述格槽底部130的下侧面之间的距离在0.8cm至1.5cm的范围内。例如,所述距离设置为1.0mm。

参见图2和图4,格槽侧壁120的下延部分121围合为一个整周结构,在所述格槽底部130的下方形成一个凹槽140。在有多个格槽的情况下,可以对于每个格槽在其下方设置一个凹槽,例如,参见图4,对于大格槽110a设置有凹槽140a;对于中格槽110b设置有凹槽140b。

通过所述凹槽,可以在格槽底部130与诸如桌面的支撑面之间形成大体密闭的空气层,可起到更好的隔热作用,有利于维持盛放在餐盘上的食物的温度。所述空气层的厚度例如在0.5cm至3cm的范围内,但并不同限于此差异。也就是说,支撑底边111的最低部与格槽底部130的下侧面之间的距离在0.5cm至3cm的范围内。例如,所述距离设置为0.8cm、1.5cm或2.0cm等。

参见图1和图3,所述餐盘还包括餐盘底板200,且位于所述餐盘主体100的下侧,并采用二次注射方式与所述餐盘主体100一体成型。所述餐盘底板200采用软质硅胶材料或硬质硅胶材料。在一个实施例中,餐盘底板200采用软质硅胶材料,且比餐盘主体采用的软质硅胶材料的硬度高一些。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餐盘底板200采用软质硅胶材料,且与餐盘主体采用的软质硅胶材料的硬度相同,或者是同一材料,仅仅是添加的颜色(例如色母粒)不同。

参见图4,在餐盘主体100包括两个或更多个格槽的情况下,所述餐盘底板200包括底板主体210和连接板220,所述底板主体210平坦延伸,所述连接板220垂直于所述底板主体210,且将相邻格槽的格槽侧壁连接为一体。在一个实施例中,先注塑成型餐盘主体,然后二次注塑成型底板主体210和连接板220。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先注塑成型底板主体210和连接板220,然后二次注塑成型餐盘主体(形成各格槽)。

连接板220并不是必须的,例如参见图5,图5中实施例的餐盘省去了连接板,格槽110b的格槽侧壁120b(位于左侧)与格槽110a的格槽侧壁120a(位于右侧)直接相互连接在一起。在该实施例中,餐盘主体的两个或三个格槽采用相同的软质硅胶材料一体注塑成型。类似地,在图5所示实施例中,餐盘带有餐盘底板210。餐盘底板210大体上为平板状,且通过二次注射方式与餐盘主体一体成型:可以先成型餐盘主体,再成型餐盘底板;也可以先成型餐盘底板,再成型餐盘主体。

进一步而言,餐盘底板本身也并非是必须的。例如,参见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中,省去了餐盘底板。图6中的餐盘包括两个格槽,两个格槽可以采用相同的软质硅胶材料一次注塑成型,也可以采用不同颜色的软质硅胶材料二次注塑成型。

或者,在图6的实施例中,格槽侧壁120先注塑成型,然后以软质硅胶材料注塑成型格槽底部。这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这此情况下,有利的是,格槽侧壁120具有侧向延伸部分,所述格槽底部130至少部分地包覆所述格槽侧壁120的侧向延伸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餐盘的格槽底部采用受压后能够变形凹陷的设计,从而使用该餐盘,可使人方便轻松地将盛放的饭菜特别是汤类食用干净。

如前所述,餐盘的格槽底部130采用软质硅胶材料制作而成。软质硅胶材料耐热性强,具有防水性、绝缘性、耐药品性,不易老化或挥发,性质优于类似物质。软质硅胶材料不产生环境激素和有害物质,是最具环保性的材料,可抵抗冰冷的冷冻室乃至200℃以上的高温。上述硅胶材料质地柔软,完全没有断裂危险,可随意变形,是家庭中常用于餐盘的材料。一方面允许格槽底部130在使用的过程中随着餐勺而变形以更便于彻底获取餐具内的食物,另一方面,有利于隔热。

此外,在格槽底部130下方设置凹槽140,也有利于允许格槽底部130在使用的过程中随着餐勺而变形,以及使得格槽底部130与桌面等支撑面之间具有间隙而有利于隔热。

如图6所示,在餐盘盛有汤水的情况下,当汤水少量残留时,用餐勺300的尾部310以一定力量按压餐盘的格槽底部130,因为格槽底部130质地柔软,具有一定的弹性,如图示,格槽底部130将形成向下的凹陷131,汤水等液体在凹陷131内聚集。也就是说,由于格槽底部130质地柔软,因此可用餐勺300轻松地将汤水等盛出。上述一定力量取决于格槽底部130的柔软度及厚度,其可根据需要设置,且实施容易。

另外,格槽底部130虽然弹性柔软,在施加不会引起格槽底部130变形的力量时,不会发生变形,或不会发生明显变形,可照常进餐。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餐盘的示意剖视图。图3所示实施例与图2中所示实施例的1区别在于,图1中的餐盘的支撑底边形成一个外周完整大的支撑围合结构;而图3中的餐盘的支撑底边对于每个格槽形成一个支撑围合结构。

使用该餐盘,由于上层餐盘与下层餐盘结合后会形成空气层,可有效起到保温或保冷作用。

幼儿使用该餐盘,可使其独自顺利地将餐盘所盛食物特别是汤汁类食物吃完吃净。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