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拉式快递柜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72495发布日期:2021-01-23 06:08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下拉式快递柜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快递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拉式快递柜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快递柜一般都是侧开外翻式的开门方式,在使用时柜门水平翻转,侧向打开,该种打开方式需要柜门前方有较大的空间,否则容易出现柜门打开不便,甚至容易出现打开柜门的过程中磕碰到使用者的头部眼部等问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0003]
而为了解决该问题,现有技术提供了一些解决方案。如中国专利局于2011年8月10日公开的一种下拉式安全储物柜的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授权公开号为cn201924807u,其包括拉板、钢板、卷门、卷帘盒、按扣、钥匙孔、门槛钢板,该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是将普通打开式柜门改为下拉式,减少了门的占用空间,避免打开的门与人体头眼部的碰撞,安全性高。
[0004]
但是,上述方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不便性,且不适用于智能快递柜。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为解决现有的快递柜采用侧开外翻式的开门方式,使用不便、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现有的快递柜在存取物品时存在一定的不便性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下拉式快递柜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一、实现下拉开门的方式打开快递柜,提高安全性和便捷性;二、提高取放物品的便捷性。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下拉式快递柜结构,包括:
[0008]
用于存放物品的箱体;
[0009]
所述箱体前端设有上下拉动实现开合的铰式拉门,铰式拉门底端与箱体的底板铰接;
[0010]
所述箱体内设有弹出式的置物板,置物板通过弹性连接结构与箱体连接。
[0011]
作为优选,
[0012]
所述铰式拉门由若干长方形片状的叶片相互呈对称的之字形或折线形铰接形成;
[0013]
所述铰式拉门最上端的叶片上方设有t型板;
[0014]
所述t型板由横板和竖板组成,竖板与横板的交接处与铰式拉门最上端的叶片铰接。
[0015]
作为优选,
[0016]
所述弹性连接结构包括座板和前挡板;
[0017]
所述前挡板与箱体侧壁弹性连接、对置物板前端进行限位;
[0018]
所述底座设置在置物板下端,其内部设有气道,气道的前端开口于前挡板下方,并配合设有弹出气囊,气道的前端开口与弹出气囊密封连接,气道的后端开口水平朝向置物板,且气道的后端开口配合设有弹性管,弹性管一端与气道的后端开口密封连接、另一端与置物板密封连接。
[0019]
作为优选,
[0020]
所述箱体侧壁相对应前挡板设有挡板槽,前挡板两端延伸至挡板槽内,且前挡板的两端上端面与挡板槽通过拉簧连接。
[0021]
作为优选,
[0022]
所述置物板和底座板之间设有相适配的底滑轮和滑轮槽;
[0023]
所述滑轮槽设置在底座板上端面,底滑轮设置在置物板底部。
[0024]
作为优选,
[0025]
所述横板外端设有拉手。
[0026]
作为优选,
[0027]
所述箱体前端两侧还设有侧门框;
[0028]
所述侧门框对铰式拉门的左右两端进行包覆。
[002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30]
1)存取物品时更加方便;
[0031]
2)下拉式开门的方式更加方便;
[0032]
3)能够有效避免柜门与使用者产生磕碰等问题发生。
附图说明
[003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示意图;
[0034]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3为侧门框的横截面示意图;
[0036]
图4为底座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5为图5中a方向的示意图;
[0038]
图6为置物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7为图7中b-b方向的示意图;
[0040]
图8为置物板与底座板之间弹性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0041]
图9为本实用新型部分正视结构示意图;
[0042]
图10为铰式拉门与箱体的配合示意图;
[0043]
图中:100箱体,101t型板,1011横板,1012竖板,1013卡块,102侧门框,103拉手,104铰式拉门,1041叶片,1042铰接件,105拉门滑槽,106导向滑槽,107置物板,108前挡板,109拉簧,110挡板槽,111弹出气囊,112底座板,113气道,1131前端气口,1132后端气口,114滑轮槽,115底滑轮,116管接点,117弹性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进一步清楚详细的描述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此外,下述说明中涉及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常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45]
实施例
[0046]
用于存放物品的箱体;
[0047]
所述箱体100正面如图1所示,其前端设有上下拉动实现开合的铰式拉门104和侧门框102,侧门框102如图3所示截面为l型,且侧门框102的外侧对铰式拉门104的左右两端进行包覆,提高箱体100的密闭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箱体100的防尘效果;
[0048]
所述铰式拉门104如图1和图2所示,其由若干长方形片状的叶片1041相互呈对称的之字形或折线形铰接形成可压缩的铰式拉门104,最下端的叶片1041与箱体100的底板铰接,最上端的叶片1041上方设有t型板101,t型板101如图2和图10所示截面为t字形、由横板1011和竖板1012组成,竖板1012与横板1011的交接处与铰式拉门104最上端的叶片1041铰接,且横板1011外端设有拉手103,铰式拉门104在拉开或关闭的时候可带动t型板101上下移动;
[0049]
所述t型板101顶板下端面与箱体100之间设有常规的锁结构,锁结构包括但不仅限于电控锁、感应锁、近场通讯锁中的任意一种,可采用现有常用的智能快递柜锁具,本发明测试过程中采用的是电控锁,连接控制系统,并设置现有智能快递柜所采用的终端系统和连接方式,实现与现有的智能快递柜相同的输入密码或扫描二维码解锁的功能,解锁后能够实现铰式拉门104的下拉开柜,存入物品或取出物品,再次上拉铰式拉门104使得t型板101上端再次接触箱体100顶板的下端面之后实现自动闭锁,锁结构的部分本发明可直接采用现有智能快递柜的解锁闭锁结构和系统实现相同的解锁和闭锁功能;
[0050]
所述铰式拉门104的叶片1041呈如图2所示呈折线形铰接设置,其铰接件1042呈两纵排分布,侧门框102相对应内侧纵排的铰接件1042两端设有拉门滑槽105,内侧纵排的铰接件1042两端端部卡接在拉门滑槽105内,沿拉门滑槽105实现上下滑动、带动t型板101上下滑动实现开合;
[0051]
所述t型板101的竖板1012侧面设有卡块1013,箱体100左右侧壁相对应t型板101的竖板1012侧面卡块1013同样设有导向滑槽106,导向滑槽106和卡块1013配合实现t型板101的上下平移滑动,避免t型板101在上下滑动过程中发生偏移或翻转等问题;
[0052]
所述箱体100内底部还设有在弹性连接结构配合作用下能够实现前后滑动的置物板107;
[0053]
所述弹性连接结构主要包括底座板112和前挡板108两部分,前挡板108设置在置物板107前端、t型板101中横板1011的正下方,用以阻挡置物板107的前移,箱体100侧壁相对应前挡板108设有挡板槽110,前挡板108两端延伸至挡板槽110内,且前挡板108的两端上端面与挡板槽110通过拉簧109连接,在拉簧109的上拉作用下阻挡在置物板107前端;
[0054]
所述底座板112为l型、设置在置物板107下端,底座板112上端面设有滑轮槽114、置物板107下端面相对应设有底滑轮115,底座板112内还设有气道113,气道113前端气口1131位于前挡板108下方,并前端气口1131设置有一弹出气囊111,弹出气囊111与气道113的前端气口1131密封连接,气道113的后端气口1132水平朝向置物板107,置物板107后端设有管接点116,气道113的后端气口1132和置物板107的管接点116之间设有水平的弹性管117,弹性管117一端与气道113的后端气口1132密封连接、另一端与置物板107的管接点116处密封连接;
[0055]
所述弹出气囊111、气道113和弹性管117相互连通形成一个密封空间,该密封空间在前挡板108阻挡在置物板107前端、未压紧弹出气囊111的情况下,内部气压为1.1~
1.2atm,本实施例试验过程中控制为1.1atm。
[0056]
在开门过程中,铰式拉门104的下拉时带动t型板101向下移动至t型板101的上端面与置物板107下端面齐平或低于置物板107的下端面,在该动态过程中t型板101的横板1011首先压至前挡板108上端面,随后会继续带动前挡板108向下移动,解除前挡板108对置物板107向前移动的限制,且前挡板108进一步下移至t型板101的上端面与置物板107下端面齐平或低于置物板107的下端面,不断地压制弹出气囊111,使得弹出气囊111内的气压p1增大,大于弹性管117内的气压p2,弹出气囊111内的气体通过气道113流至弹性管117中,推动置物板107向前滑动,实现开门过程中置物板107的自主移出,方便使用者取放物品,随着置物板107向前滑动,p1和p2趋于平衡且逐渐减小至接近大气压的程度并且弹性管117被拉长、产生弹性形变,即形成一定的促进置物板107复位的弹性力,弹性力和气压差产生的推进力趋于平衡后置物板107停止移动,处于稳定状态,此时可置物板107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约有2/5处于箱体100外,使用者可方便地取放物品,在使用者取放物品后将置物板107推入箱体100内,至置物板107前端移动至t型板101的内侧后,由于该过程压制了弹性管117,p2>p1,弹出气囊111鼓起且拉簧109产生的拉力带动前挡板108上移,能够使得前挡板108快速复位阻挡置物板107再次向前移出,实现置物板107的复位并使得其再次恢复至稳定的状态,此时再上拉铰式拉门104闭锁即可方便地实现关门操作。
[0057]
相较于常规的采用弹簧实现置物板107推出的方式,本发明方法开创性地使用了气压差所产生的力推出置物板107,推出过程更加稳定,并且在早期采用弹簧的试验过程中,发现采用弹簧会导致置物板107推出后不断地前后晃动,置物板107上放置的物品也会随之不断地晃动,而本发明方案则有效地解决了置物板107不稳定的问题,大幅度提高了置物板107的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