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山水旅游景区的桌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48690发布日期:2020-10-28 11:49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用于山水旅游景区的桌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桌椅,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山水旅游景区的桌椅。



背景技术:

目前,桌椅的种类繁多,能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捷。有的桌椅能够进行折叠,便于携带。

在旅游景区的观景平台或者路边也需要大量布置桌椅供游人休息,但是现有桌椅不是根据景区野外环境开发,不能满足野外布置需要的防尘、防水特性,而且因为不具有未使用时体积小,占用的空间小,便于储放等特点,不能满足在面积较小的观景区域或者较窄道路两旁使用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适宜野外布置的用于山水旅游景区的桌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山水旅游景区的桌椅;

包括桌板、底座和至少一个座椅;

桌板固定在底座上侧,桌板与底座之间设有供座椅收纳的腔室,所述座椅铰接在底座上,所述座椅可沿其转动轴线进出腔室,所述座椅收纳进入腔室时,座椅外壁轮廓与桌板外壁轮廓吻合。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座椅可以相对桌板相对转动至桌板外侧,座椅与桌板构成供使用者可乘坐的组合式的桌椅,使用者可以利用本用于山水旅游景区的桌椅进行休息或进餐;不需要使用时,再将座椅转动收入桌板内侧,不占用空间,另外收纳后的座椅阻挡大部分灰尘和雨水污染。

另外,因为座椅外壁轮廓与桌板外壁轮廓吻合,所以收纳后的座椅与桌板的外形整体流畅,本用于山水旅游景区的桌椅不会给景区景观带来突兀感。

为了更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下将本用于山水旅游景区的桌椅简称为本桌椅。

本桌椅的桌板在水平面投影与底座在水平投影重合,底座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上端与桌板下端面固定连接,桌板与底座之间形成供座椅收纳的腔室;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底座与桌板固定结构更具体,桌板与底座之间腔室更稳定。

本桌椅的底座上还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座椅一一对应,所述转轴固定连接在底座上,所述转轴处于腔室内,所述座椅与对应转轴配合实现座椅与底座之间的铰接;采用这样的结构后,通过座椅与转轴配合,可以是座椅的转动轨迹更稳定,也为使用者乘坐时座椅更稳固。

本桌椅的桌板包括固定板体和转动板体,转动板体叠置在固定板体上侧,转动板体之间通过平面轴承固定板体连接;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固定板体用于与底座的转轴及支撑柱相连,稳定腔室的空间,转动板体可以为使用者用餐服务,转动板体与固定板体之间通过轴承配合可以使转动板体相对固定板体自由转动,达到方便用餐的目的。

本桌椅的转动板体上端面沿其中心位置开有置物环槽,转动板体内开有若干导流孔,所述导流孔始端与置物环槽的底部相通,所述导流孔末端与转动板体的侧壁相通,所述导流孔始端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导流孔末端的水平高度;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置物环槽可以防止放置在转动板体上的物品滑落,导流孔也可以疏导置物环槽内的雨水。

本桌椅的座椅上端面嵌有磁铁,所述固定板体下端面嵌有至少一个磁铁,固定板体的磁铁与所述座椅数量一一对应;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固定板体的磁铁与座椅磁铁配合,可以限制处于收纳状态时座椅的位置。

本桌椅的座椅下端面远离转轴一侧位置开有支腿槽,支腿槽内设有座椅支腿,座椅支腿始端通过销轴与支腿槽的侧壁铰接;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座椅支腿可以在本桌椅处于展开状态时对座椅提供支撑,使用者在乘坐本桌椅时更稳固。

本桌椅的座椅侧壁开有与支腿槽相通的安装轴孔,安装轴孔内设有卡合组件,卡合组件包括堵头、弹簧、钢球,弹簧一端与钢球固定连接,弹簧另一端与堵头固定连接,堵头与安装轴孔配合,钢球部分伸入支腿槽内,座椅支腿侧壁设有与钢球配合卡槽;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卡合组件可以在座椅支腿处于支腿槽内时,限制座椅支腿的位置,方便收纳。

本桌椅的座椅侧壁开有推拉槽口;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推拉槽口方便座椅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桌椅实施例在展开状态的主视图。

图2是本桌椅实施例在展开状态的立体图之一。

图3是本桌椅实施例在展开状态的立体图之二的分解图。

图4是图3的a部放大图。

图5是本桌椅实施例在收纳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5所示

本桌椅包括桌板、底座1和两个座椅4。

底座1放置在地面上,底座1的轮廓为圆柱体状,底座1上安装有支撑柱11,支撑柱11向上伸出,支撑柱11处于底座1的中心位置,底座1上还安装有两个转轴12,两个转轴12与两个座椅4一一对应,两个转轴12沿支撑柱11呈中心对称布置。

桌板包括固定板体21和转动板体22,桌板的固定板体21和转动板体22在水平面投影分别都与底座1在水平投影重合,固定板体21通过螺栓分别与两个转轴12和支撑柱11上端固定,即固定板体21相对底座1固定,固定板体21与底座1之间形成供座椅4收纳的腔室3,固定板体21下端面嵌有两个磁铁6,固定板体21的磁铁6与所述座椅4数量一一对应。

转动板体22叠置在固定板体21上侧,转动板体22之间通过平面轴承固定板体21连接,转动板体22上端面沿其中心位置开有置物环槽22a,转动板体22内开有四个导流孔22b,每个导流孔22b始端与置物环槽22a的底部相通,每个导流孔22b末端与转动板体22的侧壁相通,导流孔22b始端的水平高度高于导流孔22b末端的水平高度。

座椅4的截面形状为弓形,座椅4圆弧侧壁轮廓与底座1外壁轮廓吻合,座椅4圆弧侧壁开有推拉槽口41,每个座椅4开有贯穿其上下端面的转动孔42,座椅4的转动孔42与对应转轴12配合实现座椅4与底座1之间的铰接,座椅4可沿其转动轴线进出腔室3;

座椅4上端面开有座仓43,座仓43延伸至座椅4截面弦边一侧的端面上,座椅4上端面还嵌有磁铁6,座椅4的磁铁6移动轨迹经过固定板体21的磁铁6下侧。

座椅4下端面远离转轴12一侧位置开有支腿槽44,支腿槽44内设有座椅支腿46,座椅支腿46始端通过销轴45与支腿槽44的侧壁铰接。

座椅4侧壁开有与支腿槽44相通的安装轴孔47,安装轴孔47内设有卡合组件,卡合组件包括堵头51、弹簧52、钢球53,弹簧52一端与钢球53焊接固定,弹簧52另一端与堵头51焊接固定,堵头51与安装轴孔47过盈配合固定,钢球53部分伸入支腿槽44内,座椅支腿46侧壁设有与钢球53配合卡槽。

游客在野外休息时,只需要用手拉动座椅4的推拉槽口41,将座椅4整体克服磁铁6吸力沿转轴12转动,直至将座椅4的座仓43完全拉动至底座1外侧,拉动支腿槽44内的座椅支腿46,卡合组件的钢球53脱离座椅支腿46的卡槽,座椅支腿46与地面接触,实现支撑座椅4的目的,完成上述工序后,本桌椅处于展开状态,可以供游客休息。

反之,游客准备离开时,需要先将座椅支腿46转动至座椅4的支腿槽44内,座椅4支的卡槽与钢球53配合,限定座椅支腿46的位置,再将座椅4整体推动至腔室3内,期间,固定板体21的磁铁6与座椅4的磁铁6吸引,座椅4圆弧侧壁轮廓与底座1外壁轮廓吻合,完成上述工序后,本桌椅处于收纳状态,实现占地空间最小,并且阻挡大部分灰尘和雨水污染。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