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炉辅助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87799发布日期:2020-12-04 14:16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进炉辅助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进炉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进炉辅助梯。



背景技术:

退火炉是冷轧连续退火机组常用的设备,在机组停机检修或生产过程中出现断带时,都需要操作人员进入炉内,以检查炉辊或处理断带。

操作人员进炉时需要辅助工具,目前,均是利用传统的直行梯作为辅助进炉工具,使用直行梯辅助进炉作业,存在如下问题:1)需要人工将直行梯搬运至炉前,费时费力;2)长度较高,炉前有很多低位管道,将直行梯搬运至炉前不方便;3)易滑倒,安全性差,使用时额外需要工人或装置固定直行梯;4)长度较高,不便于定置管理。

因此提供一种使用轻便、安全性高且便于定置管理的辅助进炉工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进炉辅助梯,使用轻便、安全性高且便于定置管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进炉辅助梯,包括支撑梯、支撑框架以及升降梯,所述支撑梯和所述支撑框架的顶端固定连接且底端相互远离,所述升降梯设在所述支撑框架内且可相对所述支撑架上下移动,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升降梯和所述支撑框架的锁紧装置。

优选地,所述支撑梯倾斜设置,所述支撑框架竖直设置,所述升降梯竖直放在所述支撑框架内。

优选地,所述支撑梯和所述升降梯均为直梯,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梯架以及固定在两个所述梯架之间且沿所述梯架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的多个踏板。

优选地,所述支撑框架包括立柱、横杆、纵杆以及设在底部且用于支撑所述升降梯的底板。

优选地,所述支撑梯、所述支撑框架和所述升降梯均由等边角钢焊接而成。

优选地,所述支撑梯和所述支撑框架的底部设有刹车万向轮。

优选地,所述锁紧装置包括用于支设在所述升降梯的踏板下方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框架上开有允许所述支撑杆穿过的通孔或所述支撑框架上固定有允许所述支撑杆穿过且防止所述支撑杆滚动的限位件。

优选地,所述限位件固定在所述支撑框架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限位件为螺母,所述支撑杆为与所述螺母匹配的螺纹圆钢。

优选地,所述锁紧装置包括两个所述支撑杆以及与两个所述支撑杆匹配的两组所述螺母,两组所述螺母前后间隔设置,每组包括两个螺母,每组的两个所述螺母左右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炉辅助梯,包括支撑梯、支撑框架以及升降梯,支撑梯和支撑框架的顶端固定连接且底端相互远离,升降梯设在支撑框架内且可相对支撑架上下移动,还包括用于固定升降梯和支撑框架的锁紧装置。

需要进炉作业时,先将进炉辅助梯移至指定位置,再将升降梯提升至需要的高度,并利用锁紧装置固定升降梯,升降梯锁定后操作人员即可沿支撑梯上至升降梯并进入炉内进行作业,作业完成后,打开锁紧装置,将升降梯收回至支撑框架内,之后便可将进炉辅助梯移回定置区域进行存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炉辅助梯,结构稳定,安全系数高,整体高度较低,便于移至炉前所需位置和定置管理,进炉作业时可将升降梯升起,能够保证辅助梯的高度满足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进炉辅助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进炉辅助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支撑梯1、支撑框架2、升降梯3、刹车万向轮4、支撑杆5、限位件6。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进炉辅助梯,使用轻便、安全性高且便于定置管理。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进炉辅助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进炉辅助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进炉辅助梯,主要包括支撑梯1、支撑框架2、升降梯3以及用于固定升降梯3和支撑框架2的锁紧装置,其中,支撑梯1的顶端和支撑框架2的顶端固定连接,支撑梯1的底端和支撑框架2的底端相互远离,支撑梯1和支撑框架2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结构,升降梯3放置在支撑框架2内且能够相对支撑架上下移动,调整好升降梯3的位置后,可利用锁紧装置将升降梯3锁定。

需要进炉作业时,先将进炉辅助梯移至指定位置,再将升降梯3提升至需要的高度,并利用锁紧装置固定升降梯3,升降梯3锁定后操作人员即可沿支撑梯1上至升降梯3并进入炉内进行作业,作业完成后,打开锁紧装置,将升降梯3收回至支撑框架2内,之后便可将进炉辅助梯移回定置区域进行存放。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炉辅助梯,可适用于退火炉进炉检查作业,也可以适用于其他需要爬高的场所,本申请对其适用范围不作具体限制。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操作人员由支撑梯1上至升降梯3,支撑梯1优选倾斜设置,支撑框架2优选竖直设置,升降梯3竖直放在支撑框架2内。

进一步地,在支撑梯1和支撑框架2之间可以设置加强杆,通过加强杆连接支撑梯1和支撑框架2的底端,可以进一步提高进炉辅助梯的结构稳定性。

在上述各具体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炉辅助梯,支撑梯1和升降梯3均可以采用普通的直梯结构,具体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梯架以及固定在两个梯架之间且沿梯架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的多个踏板。

可选地,支撑框架2整体呈矩形,具体由立柱、横杆和纵杆焊接而成,为方便升降梯3的放置,在支撑框架2的底部可以设有底板,升降梯3放置在支撑框架2内时,可以由底板支撑。

可选地,支撑梯1、支撑框架2和升降梯3均由等边角钢焊接而成,制作简单,取材方便,成本低。

在上述各具体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炉辅助梯,为方便进炉辅助梯的移动,在支撑梯1和支撑框架2的底部可以设有刹车万向轮4,将刹车万向轮4的刹车片取消制动,即可推动进炉辅助梯至指定位置,放下刹车万向轮4的刹车片即可固定进炉辅助梯的位置,使用安全轻便,且可以保护地面。

在上述各具体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炉辅助梯,能够固定升降梯3和支撑框架2的锁紧装置有多种,在一种实施例中,锁紧装置可以为支撑杆5,使用时将升降梯3提升至需要的高度后,将支撑杆5插在升降梯3的某一踏板下方,并支设在支撑框架2上,实现由支撑杆5支撑升降梯3。

进一步地,为提高升降梯3的固定稳定性,在支撑框架2上优选固定有允许支撑杆5穿过并防止支撑杆5滚动的限位件6。具体地,可以选用螺母作为限位件6并焊接在支撑框架2上,支撑杆5则可以为与螺母匹配的螺纹圆钢,需要固定升降梯3时,将支撑杆5旋入螺母内并插在升降梯3的踏板下方,稳定性更高。

进一步地,锁紧装置具体可以包括两个支撑杆5以及与两个支撑杆5匹配的两组螺母,每组包括两个螺母,两组螺母沿支撑框架2的宽度方向前后间隔设置,每组的两个螺母左右间隔设置。

在上述各具体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为最大化利用升降梯3,优选将限位件6固定在支撑框架2的顶部。

当然,也可以不设置限位件6,在一种实施例中,可以在支撑框架2的顶端开有限位通孔,需要固定升降梯3时,将支撑杆5穿过限位通孔并插在升降梯3的踏板下方,也能够防止支撑杆5滚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炉辅助梯,锁紧装置的具体结构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利用丝杠螺母等机构实现升降梯3的升降和固定,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炉辅助梯,结构稳定,安全系数高,整体高度较低,便于移至炉前所需位置和定置管理,进炉作业时可将升降梯3升起,能够保证辅助梯的高度满足使用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申请文件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前”、“后”、“上”、“下”、“竖直”等指示的方位或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较为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进炉辅助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