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床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59807发布日期:2021-03-16 22:18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床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床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床架通常包括两侧板、一前板及一后板,于组装时,需要用户通过螺丝将所述侧板对位锁固于前板与后板之间,存在组装不便的缺陷,由于现有的床架出厂时,所述侧板、前板及后板均是零散分开的,存在搬运不便的缺陷。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组装及搬运的床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

一种床架,包括:两侧板、两后板及两前板,所述后板外表面的连接处之间通过合页连接在一起,所述前板外表面的连接处之间通过合页连接在一起,所述侧板内表面与前板内表面的连接处之间通过合页连接在一起,所述侧板内表面与后板内表面的连接处之间通过合页连接在一起。

所述侧板、后板及前板均为框架。

一种床架还包括一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两端均分别间隔设有两凸卡柱,所述前板内表面的连接处分别固设有一固定片,所述前板的固定片上设有一由上往下宽度逐渐变小的通孔,所述后板内表面的连接处分别固设有一固定片,所述后板的固定片上设有一由上往下宽度逐渐变小的通孔,所述支撑杆一端的凸卡柱分别恰可由上往下卡固入前板的通孔内,所述支撑杆另一端的凸卡柱分别恰可由上往下卡固入后板的通孔内。

所述支撑杆两端分别固设有一连接片,所述凸卡柱设于连接片。

一种床架还包括多根间隔设置的连接条,所述连接条两端分别设有一卡口,所述侧板内表面的上端间隔设有多个卡槽,所述连接条设于两侧板之间,所述卡口分别恰可卡入对应的卡槽中。

所述卡槽连通设有一挡孔,所述挡孔恰可容设有一挡块,所述挡块推顶于连接条一侧,使连接条的卡口卡入对应的卡槽中。

所述挡块邻近连接条的一端间隔设有两勾耳,所述勾耳恰可活动地勾于挡孔的上壁及下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两后板通过合页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的两前板通过合页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的侧板与前板通过合页连接在一起及本实用新型的侧板与后板通过合页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侧板、后板及前板保持连接,不会零散分开,便于搬运,且于本实用新型需搬运时,两后板间的合页、两前板间的合页、后板与侧板间的合页及前板与侧板间的合页可以向内弯折,让两后板分别可以贴于两侧板的内表面,两前板分别贴于两侧板的内表面,减小本实用新型搬运体积,让本实用新型的搬运更便利,且本实用新型组装时,仅需展开本实用新型的两后板间的合页、两前板间的合页、后板与侧板间的合页及前板与侧板间的合页,组装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板、后板及前板折叠后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示意图(1);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示意图(2);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示意图(3);

图6为图5的b处组装示意图(1);

图7为图5的b处组装示意图(2);

图8为图1的a处的组装示意图(1);

图9为图1的a处的组装示意图(2);

图10为图9的e处的放大图;

图11为图5的c处的放大图;

图12为图5的d处的放大图。

【符号说明】

侧板1

卡槽11挡孔12

挡块13

勾耳131

后板2

前板3

固定片32通孔33

合页4

支撑杆5

凸卡柱51连接片52

连接条6

卡口61。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床架,包括:两侧板1、两后板2及两前板3,所述后板2外表面的连接处之间通过合页4连接在一起,所述前板3外表面的连接处之间通过合页4连接在一起,所述侧板1内表面与前板3内表面的连接处之间通过合页4连接在一起,所述侧板1内表面与后板2内表面的连接处之间通过合页4连接在一起,所述侧板1、后板2及前板3可以围成一个长方形,其中所述侧板1可以作为长方形的长,所述后板2及前板3可以作为长方形的宽。

因此,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两后板2通过合页4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的两前板3通过合页4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的侧板1与前板3通过合页4连接在一起及本实用新型的侧板1与后板2通过合页4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侧板1、后板2及前板3保持连接,不会零散分开,便于搬运,且于本实用新型需搬运时,两后板2间的合页4、两前板3间的合页4、后板2与侧板1间的合页4及前板3与侧板1间的合页4可以向内弯折,让两后板2分别可以贴于两侧板1的内表面,两前板3分别贴于两侧板1的内表面,减小本实用新型搬运体积,让本实用新型的搬运更便利,且本实用新型组装时,仅需展开本实用新型的两后板2间的合页4、两前板3间的合页4、后板2与侧板1间的合页4及前板3与侧板1间的合页4,组装便利,如图2至图4所示。

进一步,所述侧板1、后板2及前板3可以均为框架,框架可以中部镂空,从而减轻本实用新型的重量。

再者,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包括一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两端均分别间隔设有两凸卡柱51,所述前板3内表面的连接处分别固设有一固定片32,所述前板3的固定片32上设有一由上往下宽度逐渐变小的通孔33,所述后板2内表面的连接处分别固设有一固定片32,所述后板2的固定片32上设有一由上往下宽度逐渐变小的通孔33,所述支撑杆5一端的凸卡柱51分别恰可由上往下卡固入前板3的通孔33内,所述支撑杆5另一端的凸卡柱51分别恰可由上往下卡固入后板2的通孔33内,从而于本实用新型组装时,可以利用支撑杆5顶抵且支撑于前板3与后板2之间,提高本实用新型整体的支撑强度,让前板3之间的合页4及后板2之间的合页4不易于向内弯折,且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杆5的凸卡柱51与固定片32上所设由上往下宽度逐渐变小的通孔33配合,便于凸卡柱51卡固入通孔33内,使得支撑杆5与前板3、后板2之间的组装便利,如图6和图7所示,但并不以此为限,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杆5也可以通过其它种结构与前板3、后板2连接固定。

进一步,所述支撑杆5两端可以分别固设有一连接片52,所述凸卡柱51设于连接片52朝向前板3或后板2的面上,从而提高支撑杆5与前板3、后板2的连接强度。

接着,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支撑强度,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包括多根间隔设置的连接条6,所述连接条6可以采用弹性带,所述连接条6设于支撑杆5上,所述连接条6与支撑杆5垂直,所述连接条6两端可以分别设有一卡口61,所述侧板1内表面的上端间隔设有多个卡槽11,所述连接条6设于两侧板1之间,所述卡口61分别恰可卡入对应的卡槽11中,从而利用卡口61与卡槽11的配合,但并不以此为限,从而便于实现连接条6与两侧板1之间的连接固定。

进一步,所述卡槽11可以连通设有一挡孔12,所述挡孔12恰可容设有一挡块13,所述挡块13推顶于连接条6一侧,使连接条6的卡口61卡入对应的卡槽11中,从而便于利用挡块13的设置,顶推连接条6,使连接条6的卡口61不易于从对应的卡槽11中脱出,保证连接条6与两侧板1之间的连接固定性。

此外,所述挡块13邻近连接条6的一端可以间隔设有两勾耳131,所述勾耳131恰可活动地勾于挡孔12的上壁及下壁,从而当连接条的卡口61卡入卡槽11后,可以先将挡块13的勾耳131勾于挡孔12的上壁及下壁,然后从挡块13远离连接条6的一端推动挡块13,直至挡块13紧推顶于连接条6一侧,使本实用新型组装更便利。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本实用新型的组成并不以上述为限,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揭示而作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创作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权利要求书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