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泡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12291发布日期:2021-02-20 19:21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冲泡壶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品冲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冲泡壶。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市面上用于饮品制作的冲泡壶,例如养生茶、燕窝等,冲泡篮大多固定安装在壶盖上,制作饮品的食材集中放置在冲泡篮内,容易造成萃取不足或过量,冲泡过程难以控制,导致冲泡效果不好;同时,在冲煮的过程中,食材容易掉落冲泡腔底部,接触发热盘,造成糊底现象,严重影响冲泡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创造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泡壶,防止食材掉至冲泡腔底部与发热盘接触,避免糊底现象,提升饮品冲泡效果。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冲泡壶,包括壶身、壶嘴、壶盖、加热装置和主控电路板,壶身包括冲泡容器和壳体,所述加热装置固定连接在所述冲泡容器底部并与所述冲泡容器形成冲泡腔,壶盖活动盖合所述冲泡容器,所述壶盖设有活动孔,所述活动孔内贯穿连有冲泡组件,所述冲泡组件可沿所述冲泡腔进行升降,所述冲泡组件包括拉杆、滤网篮和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卡接在所述滤网篮下部,所述密封件活动密封所述滤网篮与所述冲泡腔之间的间隙。
[0005]
作为本实用新型冲泡壶的改进,本实用新型冲泡壶的所述滤网篮下部设有呈凸起状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上设有凹位,所述密封件卡接在所述凹位内。
[0006]
作为本实用新型冲泡壶的改进,本实用新型冲泡壶的所述滤网篮底部设有第一过滤孔,滤网篮侧部设有第二过滤孔,所述第一过滤孔的孔径小于第二过滤孔的孔径。
[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冲泡壶的改进,本实用新型冲泡壶的所述拉杆活动贯穿所述活动孔,所述拉杆一端设有提手,另一端连接所述滤网篮底部。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冲泡壶的改进,本实用新型冲泡壶的所述壶盖下部设有环状的过滤部,所述过滤部高度大于所述壶嘴高度,所述过滤部径向设有若干导孔。
[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冲泡壶的改进,本实用新型冲泡壶的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底盘、导热板和发热管,所述导热板和发热管依次固定连接在所述底盘底部,所述发热管电性连接所述主控电路板。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冲泡壶的改进,本实用新型冲泡壶的所述壳体上设有触控按键,所述冲泡腔底部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触控按键和所述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主控电路板。
[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冲泡壶的改进,本实用新型冲泡壶的所述壳体上还设有电性连接端口,所述电性连接端口电性连接所述主控电路板,所述电性连接端口外周设有密封盖。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冲泡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冲泡过程容易控制,食材难以掉至冲泡腔底部与发热盘接触,避免糊底现象,冲泡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冲泡壶的冲泡组件处于最高位置的立体示意图;
[0014]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冲泡壶的冲泡组件处于最低位置的立体示意图;
[0015]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冲泡壶中冲泡组件处于最高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冲泡壶中冲泡组件处于最低位置结构示意图;
[0017]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冲泡壶的壶盖与冲泡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本实用新型冲泡壶适用于冲泡养生茶、燕窝等饮品。
[0019]
参考图1、图2、图3、图4和图5,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冲泡壶的优选实施例。
[0020]
参考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的冲泡壶,包括壶身1、壶嘴12、壶盖3、加热装置5和主控电路板7,壶身1包括冲泡容器11和壳体13,其中,壶嘴12与冲泡容器11为一体成型结构,冲泡容器11优选为玻璃材质,便于饮品冲泡过程中的观察,冲泡容器11两端呈敞口,加热装置5固定连接在冲泡容器11底部并与冲泡容器11形成冲泡腔2,壶盖3活动盖合冲泡容器11,壶盖3设有活动孔31,活动孔31内贯穿连有冲泡组件4,冲泡组件4可沿冲泡腔2进行升降。冲泡组件4包括拉杆42、滤网篮43和密封件44,冲泡组件4通过拉杆42活动贯穿活动孔31连接在壶盖3上,其中,拉杆42一端设有提手41,另一端连接滤网篮43底部,提手41便于消费者使用。密封件44卡接在滤网篮43下部,密封件44活动密封滤网篮43与冲泡腔2之间的间隙。由于冲泡食材在冲泡熬煮的过程中会在冲泡腔内进行翻滚,尤其是养生茶,食材较多,而且容易形成渣屑,同时也需要进行反复冲泡熬煮,加快萃取速度,这样容易导致部分食材涌出滤网篮43,掉至冲泡腔2底部与加热装置5表面接触,容易形成糊底。通过在滤网篮43与冲泡腔2之间设置密封件44,这样滤网篮43中的食材在冲泡熬煮的过程中被密封件44所隔离,难以掉至冲泡腔2底部加热装置5表面接触,避免糊底现象,提升饮品冲泡效果。
[0021]
参考图5,滤网篮43下部设有凸起状的连接环431,具体地,连接环431由滤网篮43底部向下延伸具有一定高度,使得滤网篮43与冲泡腔2底部形成一定间隙,便于水涌入滤网篮43内进行冲泡,连接环431上设有凹位432,密封件44卡接在凹位432内,其中,密封件44优选为食品级硅胶材质。滤网篮43底部设有第一过滤孔433,滤网篮43侧部设有第二过滤孔434,第一过滤孔433的孔径小于第二过滤孔的孔径434,这样使得滤网篮43内食材不容易从滤网篮43底部掉出,同时也利于食材通过侧部的第二过滤孔434在冲泡腔2内进行冲泡。
[0022]
进一步地,在倒出饮品时,为了避免食材从壶嘴12处流出,壶盖3下部套有密封圈34,密封圈34密封壶盖2与冲泡容器11之间的间隙,同时也对壶盖3进行定位。壶盖3下部设有环状的过滤部32,过滤部32由壶盖3向下延伸一体成型,过滤部32高度大于壶嘴12高度,使得过滤部32能够覆盖住壶嘴12区域,在过滤部32径向设有若干导孔33,用于隔离食材,避免食材从冲泡腔2内倒出,另外,在冲泡过程中,导孔33可以将冲泡腔2内的水汽通过壶嘴12排出,减缓冲泡腔2内的气压,提升冲泡效果。
[0023]
加热装置5包括底盘51、导热板52和发热管53,导热板52和发热管53依次固定连接在底盘51底部,三者通过焊接工艺组装形成加热装置5,其中,发热管53电性连接主控电路板7,壳体13上设有触控按键91和显示屏92,触控按键91用于控制冲泡壶工作,显示屏92用于指示冲泡壶的工作状态,冲泡腔2底部设有温度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6固定连接在底盘51
上,便于检测冲泡腔2内的温度,触控按键91、显示屏92和温度传感器6电性连接主控电路板7。
[0024]
进一步地,壳体13上还设有电性连接端口8,消费者可以通过接线插头电性连接电性连接端口8进行供电,其中,电性连接端口8电性连接主控电路板7。为了方便冲泡壶整体清洗,电性连接端口8外周设有密封盖81,密封盖81优选为软性较材质,用于隔水密封电性连接端口8,延长使用寿命,另外,壳体开设有用于排水汽的通孔(未示出),通孔止连有漏阀15,在清洗过程中,水不能通过该通过进入壳体内,正常使用状态中,壳体内的水汽可以通过止漏阀15导出,这样进一步增加冲泡壶整体密封性,便于清洗。
[0025]
进一步地,冲泡容器11上固定安装有隔热片14,有效对冲泡容器11表面进行隔热,便于使用拿取。
[0026]
本实用新型冲泡壶的工作原理如下,参考图3,消费者先取出壶盖3和冲泡组件4,在滤网篮43内添加食材,例如养生茶、燕窝等饮品食材,冲泡组件4通过提手41上升至最高位,使得滤网篮43上端抵接壶盖3下端的过滤端32,向冲泡腔2内加入水或牛奶等液体,接着通过接线插头连接电性连接端口8进行供电连接,轻触触控按键91,选择相应的冲泡模式,显示屏92上显示冲泡状态;例如,冲泡红茶,通过触控按键91选择,加热装置4开始工作,温度传感器6检测冲泡腔2内的水温,待水温到达92度左右时,温度传感器6检测到的水温信号传递至主控电路板7,冲泡壶通过主控电路板7控制显示屏92进行指示或蜂鸣器等装置进行提醒,消费者通过手动按压冲泡组件4,将滤网篮43下压至冲泡腔2底部进行冲泡,参考图4,冲泡组件4处于最低位置,充分进行冲泡萃取,待主控电路板7设定冲泡时间完成后,主控电路板7再次控制显示屏92进行指示或蜂鸣器等装置进行提醒,消费者通过手动升起冲泡组件4,使得滤网篮43与冲泡完成的饮品进行分离,这样避免过渡冲泡,进一步提升冲泡效果,同时将冲泡后的食材集中收集至滤网篮43内,更加利于饮品倒出。
[0027]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冲泡过程容易控制,食材难以掉至冲泡腔底部与发热盘接触,避免糊底现象,冲泡均匀,效果好。
[0028]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