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拆装方便的饮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47917发布日期:2021-06-01 23:26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拆装方便的饮水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拆装方便的饮水机。



背景技术:

饮水机包括外壳和安装于外壳上的水箱,外壳内部设有加热部件,水箱、加热部件和外壳上的出水部件通过管路依次连通,从而满足用户安全卫生的饮水需求。为方便外壳的模具加工成型以及外壳内部零部件的安装,一般外壳由多个壳体拼接而成,但各个壳体主要通过螺钉连接,不仅拆装不便,而且在维修拆卸过程中需要将整个饮水机移位,才能有足够大的维修空间,拆装费时费力,同时,设于出水部件下方的接水盒拆装不便,不利于用户及时清理内部盛装的液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拆装方便的饮水机,前壳体和后壳体扣合连接,从而只需要拆卸前壳体就能对安装腔内的零部件进行更换或维修,避免拆卸沉重的水箱和后壳体,拆装更加省时省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拆装方便的饮水机,包括外壳和水箱,所述外壳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壳体向远离所述后壳体的方向凸出,所述前壳体与所述后壳体扣合连接并形成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加热部件和安装于所述前壳体顶部的出水部件,所述水箱、加热部件和出水部件依次连通,所述前壳体的底部设有推拉拆装的接水盒,所述接水盒位于所述出水部件的下方并与所述前壳体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前壳体的内侧壁设有靠近所述前壳体的侧边的前扣位,所述后壳体设有靠近所述后壳体的侧边的后扣位,所述前壳体和所述后壳体通过所述前扣位和所述后扣位卡接实现扣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后壳体设有向前凸出的导向凸边,所述导向凸边靠近所述后壳体的侧边,所述后扣位设于所述导向凸边上并向前伸入所述前壳体的内部与所述前扣位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前壳体的内侧壁设有向后延伸设置的前壳限位筋,所述前壳限位筋的后端与所述前壳体的内侧壁形成限制所述后壳体左右移动的限位槽,所述导向凸边向前伸入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限位槽配合;或者,所述后扣位设有多个并在所述后壳体上左右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接水盒的后端设有向后凸出的卡接头,所述前壳体的外侧面的底部设有扣槽,所述扣槽的开口朝前,所述接水盒通过所述卡接头伸入所述扣槽内与所述前壳体卡接;或者,所述前壳体为向前外凸的弧面壳体,所述前壳体的外侧面设有向下贯通所述前壳体的缺口槽,所述接水盒设于所述缺口槽的底部并向后与所述缺口槽的槽底壁抵触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顶部设有顶盖,所述顶盖的下表面设有顶盖扣位,所述前壳体的顶部设有前壳体扣位,所述顶盖扣位向下伸入所述前壳体的内侧与所述前壳体扣位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前壳体的后端设有用于支撑所述顶盖的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横梁上设有开口朝下的前壳体卡槽,所述后壳体的顶部设有后壳体卡扣,所述后壳体卡扣向上与所述前壳体卡槽配合;和\或,所述顶盖为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的下表面设有显示电路板,所述显示电路板与所述加热部件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向上封闭所述安装腔的底盖,所述底盖的上表面设有向上凸出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向上支撑所述加热部件;和\或,所述水箱包括箱体和水箱盖,所述水箱盖盖合于所述箱体上,所述箱体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提手,所述提手收纳于所述箱体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后壳体面向所述水箱的侧面设有导向滑块,所述水箱的外侧壁设有上下延伸的导向滑槽,所述导向滑块与所述导向滑槽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后壳体面向所述水箱的侧面设有限位凹槽,所述导向滑块与所述限位凹槽配合,所述限位凹槽内设有限位孔和固定孔,所述导向滑块上设有限位柱和滑块螺柱,所述限位柱与所述限位孔插接配合,螺钉从内至外穿过所述固定孔与所述滑块螺柱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首先,前壳体向远离后壳体的方向凸出,从而保证前壳体和后壳体之间的安装腔足够大以安装各类零部件,同时,前壳体和后壳体之间的安装缝隙位于外壳的侧面,用户在接水使用过程中是正对整体性强的前壳体,两者之间的安装缝隙不易被用户察觉,其美观性和整体性好。其次,前壳体和后壳体扣合连接形成安装腔,沉重的水箱安装于后壳体上,从而只需要拆卸前壳体就能对安装腔内的零部件进行更换或维修,避免拆卸沉重的水箱和后壳体,拆装更加省时省力。最后,出水部件位于前壳体的顶部,保证出水部件的下方具有足够大的空间供盛水容器放置,而接水盒位于出水部件的下方,方便盛装滴落的液体,整体布局更加合理。另外,接水盒与前壳体卡接,接水盒的拆装过程不需要拆卸其他部件,即接水盒拆装独立,方便用户随时将其拆卸以及时清除内部的液体,同时,接水盒横向推拉实现拆装,不易引发接水盒内部液体的大幅波动,避免拆卸过程中接水盒内部液体溅出。

2、前扣位设于前壳体的内侧壁,从而避免前扣位和后扣位的外露,而前扣位靠近前壳体的侧边,增强了前壳体侧边处的强度和刚度,同样地,后扣位增强了后壳体侧边处的强度和刚度,避免前壳体和后壳体在扣合连接时变形而增大两者之间的安装缝隙。

3、导向凸边不仅引导后壳体与前壳体对准,方便前壳体和后壳体的扣合连接,而且导向凸边伸入前壳体的内侧,限制了后壳体和前壳体在左右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进一步提高了两者连接的可靠性,另外,导向凸边凸出于后壳体面向前壳体的侧面并靠近后壳体的侧边,从而导向凸边可以作为后壳体的加强筋,提高了后壳体的强度和刚度。

4、限位槽和导向凸边配合,从而后壳体和前壳体安装导向性更强,安装效率更高,也进一步限制了前壳体与后壳体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范围,两者配合更加紧密和牢靠;同时,前壳限位筋在前壳体的内侧壁横向延伸,从而前壳限位筋可以作为加强筋,增加了前壳体的强度。

后扣位设有多个并在后壳体上左右对称设置,从而前壳体和后壳体左右两侧的扣合受力均匀,避免前壳体和后壳体扣合而引发局部翘起,减小了两者连接处的变形,同时,前壳体和后壳体外露的安装缝隙也更加均匀和美观。

5、接水盒通过卡接头伸入扣槽内,从而体积和宽度较大的接水盒位于扣槽的外侧,利于缩小扣槽的尺寸,保证接水盒上外露的上表面足够大以精准接水,同时,扣槽的开口朝前,从而整个接水盒在前后方向上推拉,拆装不易受限,饮水机的放置位置更加灵活。

外凸的弧面壳体更加饱满和流畅,更符合大众的审美,美观程度高,也利于外壳的清理;而向下贯通前壳体的缺口槽的设置,保证出水部件下方具有足够大的空间放置盛水容器,避免盛水容器在接水时与前壳体发生干涉,接水盒设于缺口槽的底部,保证了出水部件滴落的水可以滴入接水盒中,保证饮水机的使用卫生;同时,接水盒向后与缺口槽的槽底壁上抵触,实现了接水盒的安装定位,不仅提高了接水盒的安装精度,而且避免向后推动用力过度而无法正常卡接,也防止滴落的水通过接水盒与缺口槽的槽底壁之间的缝隙流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拆装方便的饮水机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拆装方便的饮水机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拆装方便的饮水机的纵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后壳体的结构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拆装方便的饮水机的内部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后壳体的结构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前壳体的结构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后壳体和水箱连接的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接水盒的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前壳体的结构图(二);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后壳体的局部分解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水汽分离盒的剖视图(一);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水汽分离盒的剖视图(二);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水汽分离盒的盒体的结构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水汽分离盒的盒盖的结构图。

其中,图中标号分别代表:1-外壳,10-安装腔,11-前壳体,11a-前壳体扣位,11b-限位槽,11c-前扣位,111-扣槽,112-缺口槽,113-支撑横梁,114-前壳体卡槽,115-前壳限位筋;12-后壳体,12a-盖板,12b-底座,12c-后扣位,121-后壳螺柱,122-安装支架,123-安装侧面,124-导向凸边,125-后壳体卡扣,126-导向滑块,126a-限位柱,126b-滑块螺柱,127-限位凹槽,127a-限位孔,127b-固定孔,128a-限位通孔,128b-外壳安装孔,13-顶盖,131-顶盖扣位,132-显示电路板;14-底盖,141-支撑柱;2-水箱,21-箱体,22-水箱盖,23-提手;3-加热部件,31-固定支架;4-抽水部件;5-进水部件,51-进水安装座,52-流量计,53-滤芯;6-水汽分离盒,6a-盒体,6b-盒盖,60-分离腔,61a-分离盒进水孔,61b-分离盒出水孔,62-分流柱,63-排气柱,631-排气孔,64-出水嘴,65-挡水板,66-扰流柱,67-导流斜面;7-线路板;8-单向阀;9-接水盒,91-卡接头;a1-第一进水管,a2-第二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前”和“后”是指用户在使用状态下面向饮水机时,靠近用户的一端为“前”,远离用户的一端为“后”。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拆装方便的饮水机,包括外壳1和水箱2,外壳1包括前壳体11和用于安装水箱2的后壳体12,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扣合连接并形成安装腔10,所述安装腔10内设有加热部件3、抽水部件4、安装于后壳体12的进水部件5和安装于前壳体11的出水部件,出水部件位于安装腔10的顶部,水箱2、进水部件5、抽水部件4、加热部件3和出水部件依次通过管路连通,加热部件3和抽水部件4并排安装于后壳体12上。

一方面,后壳体12需要安装沉重的水箱2,从而后壳体12自身的强度大、稳定性好,加热部件3和抽水部件4均安装于后壳体12,从而保证加热部件3和抽水部件4的安装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后壳体12位于前壳体11和水箱2之间,从而加热部件3和抽水部件4更加靠近整个饮水机的中部,那么加热部件3和抽水部件4工作中的声响不易传出,整个饮水机的隔音和静音效果好。另一方面,加热部件3和抽水部件4并排安装于后壳体12上,充分利用安装腔10内的横向空间,整个饮水机内部结构布局紧凑,利于降低外壳1的高度以及缩小整机的体积;同时,水箱2、抽水部件4和加热部件3均通过管路依次连通,抽水部件4和加热部件3并排安装于后壳体12上,不仅整个管路在安装腔10内布置合理有序,而且促进管路紧靠后壳体12,减小管路整体的占用空间。最后,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扣合连接形成安装腔10,沉重的水箱2安装于后壳体12上,从而只需要拆卸前壳体11就能对安装腔10内的零部件进行更换或维修,避免搬运沉重的水箱2或拆卸后壳体12,拆装更加省时省力。

本实施例中,加热部件3包括即热加热管,为促进液体在即热加热管内的流通时间足够长以将其烧开,一般需要保证即热加热管的长度,故整个加热部件3为长形结构。为避免长形结构的加热部件3增大饮水机的横向尺寸,所述加热部件3纵向安装于后壳体12的内侧壁上,抽水部件4位于加热部件3的一侧。由于后壳体12的侧壁主要供水箱2倚靠,其自身具有足够大的高度,加热部件3纵向安装于后壳体12的内侧壁,从而充分利用安装腔10在高度方向上的空间,也利于加热部件3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靠近进水部件5和出水部件。

所述加热部件3还包括套设于即热加热管外侧的固定支架31,后壳体12的内侧壁设有后壳螺柱121,螺钉穿过固定支架31连接于后壳螺柱121。固定支架31作为即热加热管的载体,不仅将脆弱的即热加热管保护在内,而且利于整个加热部件3的安装,方便螺钉将加热部件3可靠的固定在后壳体12的内侧壁上,同时,本实施例中的后壳螺柱121设有四个且均匀分布于即热加热管的两侧,从而即热加热管两侧的后壳螺柱121可以作为限位件限制加热部件3的横向移动。

同样地,为实现抽水部件4可靠安装于后壳体12的内侧壁上,所述后壳体12的内侧壁设有安装支架122,安装支架122设有螺孔,螺钉穿过抽水部件4连接于螺孔。

本实施例中,为保证液体在加热部件3内的流动路径足够长以完全烧开,所述加热部件3的出水口和进水口分别设于加热部件3的上下两端,进水部件5设于安装腔10的底部并靠近加热部件3的进水口。从而减小加热部件3的进水口、抽水部件4和进水部件5之间的间距,利于缩短加热部件3、抽水部件4和进水部件5之间的管路,同时,进水部件5位于安装腔10的底部,利于整个饮水机的重心下移,稳定性更好。

本实施例中,所述管路包括连通进水部件5和抽水部件4的第一进水管a1和连通抽水部件4和加热部件3的第二进水管a2,第一进水管a1和第二进水管a2均位于安装腔10的底部。不仅充分利用安装腔10底部的闲置空间,而且避免第一进水管a1和第二进水管a2挤占安装腔10中部和顶部的空间而影响线路板7的安装。

为方便第一进水管a1和第二进水管a2的安装和布置,所述抽水部件4纵向设置并靠近加热部件3的进水口,抽水部件4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于抽水部件4的底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水管a1和第二进水管a2均为柔软的硅胶管,抽水部件4为抽水泵,抽水部件4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于抽水部件4的底面,从而第一进水管a1和第二进水管a2的弯折幅度小,避免硅胶管大幅弯折堵塞而引发安全事故。

具体地,所述后壳体12包括盖板12a和用于支撑水箱2的底座12b,盖板12a设于底座12b上靠近前壳体11的一端并与底座12b连接形成l状结构,加热部件3和抽水部件4均安装于盖板12a的内侧面上,进水部件5安装于底座12b内部。底座12b向上支撑水箱2,促进水箱2的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至进水部件5,盖板12a设于底座12b上靠近前壳体11的一端,不仅方便水箱2的倚靠,水箱2的安装稳定性好,而且利于遮挡水箱2,用户使用时只需面向美观程度和整体性更好的前壳体11,同时,整个盖板12a的内侧面更加平整,加热部件3和抽水部件4凸出设于盖板12a的内侧面,安装过程中可操作空间更大,安装更加方便。

本实施例中,为方便用户接水,出水部件位于加热部件3的前方,后壳体12上设有向前面向出水部件的安装侧面123,加热部件3和抽水部件4固定于安装侧面123上。从而出水部件和加热部件3在前后方向上布置,可以充分利用安装腔10顶部在前后方向上的空间。

所述安装腔10内还设有安装于后壳体12上的线路板7,线路板7与加热部件3在后壳体12上并排设置。后壳体12上的安装侧面123更加平整,利于板状结构的线路板7安装并紧靠安装侧面123,更加节省空间,同时,线路板7并排位于加热部件3的一侧,避免加热部件3处泄漏的液体或冷凝水向下滴落在线路板7上,保证线路板7的使用安全。

为进一步充分利用抽水部件4上方的空间,所述线路板7和抽水部件4均位于加热部件3的同一侧,线路板7位于抽水部件4的上方。从而加热部件3、抽水部件4和线路板7三者靠近,不仅布局更加紧凑,而且加热部件3和抽水部件4与线路板7之间的走线更加方便。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部件5包括位于安装腔10底部的进水安装座51和流量计52,进水安装座51与水箱2的出水口连通,流量计52位于进水安装座51的下方并连通于进水安装座51的出水口。从而进水安装座51固定于底座12b的顶壁,水箱2倒置将水箱2的出水口与进水安装座51对准并连通,流量计52位于进水安装座51的下方,充分利用进水安装座51下方的空间,水箱2流出的水依次经过进水安装座51和流量计52再流向抽水部件4,从而有效检测进水量。

同时,为进一步提高饮水的卫生和质量,也可以在进水安装座51内设置滤芯53,从而将水箱2中杂质经过滤芯53过滤后再流向加热部件3进行加热,不仅保证了出水的质量,而且避免管路和加热部件3内杂质沉积而影响出水速度,当然,进水安装座51内也可以不再设置滤芯53。

本实施例中,为避免用户接水结束后加热部件3内的水再次回流,可以在第二进水管a2上设置阻止所述加热部件3内液体回流的单向阀8,单向阀8位于所述安装腔10的底部,可以有效防止加热部件3干烧。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9,所述前壳体11向远离后壳体12的方向凸出,前壳体11的底部设有推拉拆装的接水盒9,接水盒9位于出水部件的下方并与前壳体11卡接。

一方面,前壳体11向远离后壳体12的方向凸出,从而保证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之间的安装腔10足够大以安装各类零部件,同时,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之间的安装缝隙位于外壳1的侧面,用户在接水使用过程中是正对整体性强的前壳体11,两者之间的安装缝隙不易被用户察觉,其美观性和整体性好。另一方面,接水盒9与前壳体11卡接,接水盒9的拆装之前不需要拆卸其他部件,即接水盒9拆装独立,方便用户随时将其拆卸以及时清除内部的液体,同时,接水盒9横向推拉实现拆装,不易引发接水盒9内部液体的大幅波动,避免拆卸过程中接水盒9内部液体溅出。

所述前壳体11的内侧壁设有靠近前壳体11的侧边的前扣位11c,后壳体12设有靠近后壳体12的侧边的后扣位12c,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通过前扣位11c和后扣位12c卡接实现扣合连接。前扣位11c设于前壳体11的内侧壁,从而避免前扣位11c和后扣位12c的外露,而前扣位11c靠近前壳体11的侧边,增强了前壳体11侧边处的强度和刚度,同样地,后扣位12c增强了后壳体12侧边处的强度和刚度,避免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在扣合连接时变形而增大两者之间的安装缝隙。

为方便后扣位12c伸入前壳体11的内侧与前扣位11c配合,所述后壳体12设有向前凸出的导向凸边124,导向凸边124靠近后壳体12的侧边,后扣位12c设于导向凸边124上并向前伸入前壳体11的内部与前扣位11c配合。从而导向凸边124不仅引导后壳体12与前壳体11对准,方便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的扣合连接,而且导向凸边124伸入前壳体11的内侧,限制了后壳体12和前壳体11在左右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进一步提高了两者连接的可靠性,另外,导向凸边124凸出于后壳体12面向前壳体11的侧面并靠近后壳体12的侧边,从而导向凸边124可以作为后壳体12的加强筋,提高了后壳体12的强度和刚度。

为进一步提高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连接的可靠性,所述前壳体11的内侧壁设有向后延伸设置的前壳限位筋115,前壳限位筋115的后端与前壳体11的内侧壁形成限制后壳体12左右移动的限位槽11b,导向凸边124向前伸入限位槽11b与限位槽11b配合。限位槽11b和导向凸边124配合,从而后壳体12和前壳体11安装导向性更强,安装效率更高,也进一步限制了前壳体11与后壳体12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范围,两者配合更加紧密和牢靠;同时,前壳限位筋115在前壳体11的内侧壁横向延伸,从而前壳限位筋115可以作为加强筋,增加了前壳体11的强度。

本实施例中,为避免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扣合而引发局部翘起,所述后扣位12c设有多个并在后壳体12上左右对称设置。从而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左右两侧的扣合受力均匀,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外露的安装缝隙也更加均匀和美观,也减小了两者连接处的变形。

为减小接水盒9的体积,所述接水盒9的后端设有向后凸出的卡接头91,前壳体11的外侧面的底部设有扣槽111,扣槽111的开口朝前,接水盒9通过卡接头91伸入扣槽111内与前壳体11卡接。从而体积和宽度较大的接水盒9位于扣槽111的外侧,利于缩小扣槽111的尺寸,保证接水盒9上外露的上表面足够大以精准接水,同时,扣槽111的开口朝前,从而整个接水盒9在前后方向上推拉,拆装不易受限,饮水机的放置位置更加灵活。

为进一步提高饮水机的美观程度,所述前壳体11为向前外凸的弧面壳体,前壳体11的外侧面设有向下贯通前壳体11的缺口槽112,接水盒9设于缺口槽112的底部并向后与缺口槽112的槽底壁抵触限位。外凸的弧面壳体更加饱满和流畅,更符合大众的审美,美观程度高,也利于外壳1的清理;而向下贯通前壳体11的缺口槽112的设置,保证出水部件下方具有足够大的空间放置盛水容器,避免盛水容器在接水时与前壳体11发生干涉,接水盒9设于缺口槽112的底部,保证了出水部件滴落的水可以滴入接水盒9中,保证饮水机的使用卫生;同时,接水盒9向后与缺口槽112的槽底壁上抵触,实现了接水盒9的安装定位,不仅提高了接水盒9的安装精度,而且避免向后推动用力过度而无法正常卡接,也防止滴落的水通过接水盒9与缺口槽112的槽底壁之间的缝隙流出。

结合图10,为实现饮水机顶部的封闭,所述外壳1的顶部设有顶盖13,顶盖13的下表面设有顶盖扣位131,前壳体11的顶部设有前壳体扣位11a,顶盖扣位131向下伸入前壳体11的内侧与前壳体扣位11a卡接。顶盖13卡接于前壳体11不仅安装方便,安装手感好,相比于通过外露的螺钉连接,其美观性更好,同时,顶盖扣位131向下伸入前壳体11的内侧与前壳体扣位11a卡接,从而顶盖扣位131限制顶盖13和前壳体11在横向上的相对移动,安装可靠性好。

所述前壳体11的后端设有用于支撑顶盖13的支撑横梁113,支撑横梁113上设有开口朝下的前壳体卡槽114,后壳体12的顶部设有后壳体卡扣125,后壳体卡扣125向上与前壳体卡槽114配合。支撑横梁113的设置,提高了前壳体11后端的强度,也利于增大前壳体11对顶盖13的支撑面积,同时,后壳体12的顶部通过后壳体卡扣125与支撑横梁113上的前壳体卡槽114配合,促进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顶部连接更紧。

为避免用户弯腰操作饮水机,所述顶盖13为操作面板,操作面板的下表面设有显示电路板132,显示电路板132与加热部件3电连接。从而用户只需要低头可以看到操作面板上所有的操作键,用户按压操作时手腕的弯折幅度小,提高用户操作的舒适度。本实施例中,显示电路板132位于操作面板的下表面,从而显示电路板132靠近纵向设置的加热部件3,方便两者之间的走线。

所述外壳1的底部设有向上封闭安装腔10的底盖14,底盖14的上表面设有向上凸出的支撑柱141,支撑柱141向上支撑加热部件3。本实施例中,支撑柱141穿过前壳体11的底壁伸入安装腔10内向上支撑加热部件3,从而支撑柱141可以作为底盖14安装的导向柱,提高底盖14安装的效率,也限制了底盖14与外壳1在横向上的相对移动,同时,支撑柱141向上支撑加热部件3,限制了加热部件3向下移动,降低了加热部件3固定的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水箱2包括箱体21和水箱盖22,水箱盖22盖合于箱体21上,箱体2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提手23,提手23收纳于箱体21的内部。从而在清洗水箱2或更换水箱2中的水时可以取下水箱盖22并通过提手23提拿水箱2,用户操作更加省力,而水箱2在使用状态下,将提手23放置于箱体21内部,避免提手23外露而影响美观,也利于保持水箱2与外壳1的整体性。

结合图11,为保证水箱2在后壳体12上安装到位,所述后壳体12面向水箱2的侧面设有导向滑块126,水箱2的外侧壁设有上下延伸的导向滑槽,导向滑块126与导向滑槽配合。从而水箱2在安装时,先使导向滑块126与导向滑槽配合,从而水箱2通过导向滑槽顺着导向滑块126向下滑动到位,水箱2安装精度和效率高,用户也更加省力,同时,安装到位的水箱2由于导向滑块126与导向滑槽的配合作用,限制水箱2与后壳体12在左右方向上的相对移动,避免水箱2受到外力作用而相对外壳1倾倒或歪斜。

为实现导向滑块126的可靠固定,所述后壳体12面向水箱2的侧面设有限位凹槽127,导向滑块126与限位凹槽127配合,限位凹槽127内设有限位孔127a和固定孔127b,导向滑块126上设有限位柱126a和滑块螺柱126b,限位柱126a与限位孔127a插接配合,螺钉从内至外穿过固定孔127b与滑块螺柱126b连接。限位柱126a与限位孔127a配合,实现了导向滑块126安装的预定位,引导导向滑块126与限位凹槽127配合,也促进滑块螺柱126b与固定孔127b对准,同时,当导向滑块126安装到位时,限位凹槽127的槽侧壁与导向滑块126相抵,限制导向滑块126移动,降低了限位柱126a和螺钉连接处的强度要求。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2至图15,所述出水部件包括具有分离腔60的水汽分离盒6,水汽分离盒6设有与分离腔60连通的分离盒进水孔61a和分离盒出水孔61b,分离盒进水孔61a与加热部件3的出水口连通,加热部件3的出水口高于分离盒出水孔61b并低于分离盒进水孔61a。

首先,水汽分离盒6实现了液体和蒸汽的分离,避免用户在接水时有大量蒸汽随液体排出而烫伤用户,也避免蒸汽压力过大而促使分离盒出水孔61b流出的液体飞溅,保证用户的使用安全。其次,分离盒出水孔61b低于加热部件3的出水口,水汽分离盒6可以通过分离盒出水孔61b快速将分离腔60内的液体排尽,缩短取水停止时间与分离盒出水孔61b断流时间之间的时间差,用户使用体验好。最后,分离盒进水孔61a高于加热部件3的出水口,从而两者具有一定的高度差,避免加热部件3在液体加热沸腾时溢流至水汽分离盒6,同时,用户接水结束后,加热部件3的出水口与分离盒进水孔61a之间的管路内的余水会由于重力作用,而无法继续向上流向分离盒进水孔61a,避免接水结束后分离盒出水孔61b内流出大量的余水而烫伤用户。

所述分离腔60内设有将分离盒进水孔61a流入的液体进行分流的分流柱62,分流柱62靠近分离盒进水孔61a。从而分流柱62扰动分离盒进水孔61a流入的液体,促进沸腾液体中的蒸汽分离出来,提高水汽分离盒6的分离效果,同时,分流柱62也增强了整个水汽分离盒6的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流柱62设于分离腔60的底壁,分流柱62向上凸出于分离盒出水孔61b设置。从而保证从分离盒进水孔61a流入的液体均能经过分流柱62的分流和扰动,保证水汽分离的效果,同时,分流柱62设于分离腔60的底壁,从而保证分流柱62与分离腔60顶壁之间具有流动空间供蒸汽流动。

所述水汽分离盒6设有位于分离盒进水孔61a和分离盒出水孔61b之间的排气柱63,排气柱63具有沿轴向贯穿排气柱63的排气孔631,排气孔631的上端靠近分离腔60的顶壁并与分离腔60连通。纵向设置的排气柱63也可以作为扰流件促进液体和蒸汽分离,同时,排气孔631与排气柱63同轴设置,并且排气孔631的上端与分离腔60连通,既能将分离腔60顶部聚集的蒸汽导出,又能避免液体从排气孔631流出,可靠性更好。

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气柱63向下伸出水汽分离盒6,外壳1的内壁设有开口向下的限位通孔128a,排气柱63向下穿过限位通孔128a伸出外壳1。此时,排气柱63向下排出蒸汽,排气孔631内蒸汽冷凝形成的液体可以顺着排气孔631的内壁向下流动,最终滴落至接水盒9内,保证使用卫生,同时,排气柱63向下穿过限位通孔128a伸出外壳1,从而实现了水汽分离盒6的安装定位,防止水汽分离盒6安装歪斜,利于后续水汽分离盒6与前壳体11螺钉连接。

为方便用户接水时分离盒出水孔61b与盛水容器对准,所述水汽分离盒6具有向下凸出设置的出水嘴64,分离盒出水孔61b上下贯穿出水嘴64,外壳1的内壁设有开口向下的外壳安装孔128b,出水嘴64向下穿过外壳安装孔128b伸出外壳1。出水嘴64向下凸出于外壳1,利于用户判断盛水容器放置的位置是否合适,保证出水嘴64流出的液体均能流入盛水容器中,同样地,出水嘴64穿过外壳安装孔128b伸出外壳1,实现了水汽分离盒6的安装定位,防止水汽分离盒6安装歪斜。

为防止分离腔60内溅起的水流或水滴进入排气孔631,所述分离腔60的顶壁设有向下凸出设置的挡水板65,具体地,挡水板65位于排气柱63和分离盒进水孔61a之间并靠近排气孔631的上端,挡水板65的凸出高度不小于排气柱63与分离腔60顶壁之间的高度差。分离盒进水孔61a流入的液体经过分流柱62时由于与分流柱62撞击,会产生较大的液体波动,挡水板65有效阻挡激荡的液体和溅起的水滴,避免液体直接流入排气孔631而产生喷汽现象。

所述分离盒出水孔61b的开口朝下,为进一步分离出液体中的蒸汽,分离腔60的顶壁设有向下凸出的扰流柱66,扰流柱66位于分离盒出水孔61b的上方并与分离盒出水孔61b对准。保证液体在流出分离盒出水孔61b之前可以经过扰流柱66的进一步扰动,促进蒸汽分离出来,同时,扰流柱66向下凸出,利于戳破分离盒出水孔61b处形成的大气泡,保证分离盒出水孔61b出水顺畅。

为避免水汽分离盒6在分离盒出水孔61b处产生气堵,所述分离腔60的内底壁在分离盒出水孔61b处设有防止气堵的导流斜面67,导流斜面67为v形斜面。导流斜面67促进液体快速下流,减小液体和气泡停留的时间,不仅减少在取水完成后残留液体的滴落,而且避免在蒸汽作用下形成大的气泡而产生气堵,同时,v形斜面的边缘锋利,利于及时戳破逐渐长大的气泡,从而导流斜面67与其上方的扰流柱66配合可以有效杜绝气堵现象。

所述水汽分离盒6包括盒体6a和盒盖6b,盒盖6b从上至下盖合于盒体6a上,扰流柱66和挡水板65均设于盒盖6b的下表面,分离盒进水孔61a和分离盒出水孔61b均设于盒体6a上,盒体6a的深度从分离盒进水孔61a至分离盒出水孔61b变大。从而方便分离盒进水孔61a流入的液体可以快速流向分离盒出水孔61b,保证出水流畅,同时,也利于将水汽分离盒6内的液体排尽,避免残留余水而滋生细菌,另外,盒体6a在分离盒出水孔61b的深度大,从而分离盒出水孔61b处的水压大,促进分离盒出水孔61b内的液体连续且快速流动。

为了方便加热部件3与水汽分离盒6之间管路的连接,分离盒进水孔61a的开口朝后设置并靠近加热部件3的出水口。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