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智能地震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49630发布日期:2021-03-02 20:27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智能地震床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应急避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智能地震床。


背景技术:

[0002]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地壳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至二十几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
[0003]
国家为了监测地震,花费了大量费用在一些地壳活动频繁处安装地震传感设备,例如汶川地震后,国家在四川省设置了大量的监测站点。随着建筑物越建越高,城市人群聚居在密集的建筑里,在地震发生时人们难以逃生,尤其在晚上人们都在休息时,地震突发将会造成难以估算的损失。假如地震一旦发生,依靠国家监测再转告给人们肯定已经来不及,所以利用国家布置的监测设备与人门日常生活中的家具相结合,制造出智能地震逃生家具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智能地震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智能地震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上端是四边位于所述床体表面设有凹槽四个,所述凹槽内部皆安装设有伸缩立柱,所述伸缩立柱内伸缩套接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端内部伸缩套接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顶端内部伸缩套接有第三伸缩杆,所述第三伸缩杆顶端通过设有的螺栓固定安装有圆弧防撞盖板,所述凹槽之间位于所述床体表面右侧开设有电机安装槽,所述电机安装槽内部设有微型电机两组,所述微型电机的输出端设有转动杆两个,每个所述转动杆贯穿延伸至所述安装槽内侧顶端水平设置,且每个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槽内的一侧壁设有的转动座活动转动连接,每个所述转动杆上位于所述安装槽内部端面固定均匀设有连接块两组,每组所述连接块上分别固定连接有左床板与右床板。
[0006]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安装槽内部底端面均匀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内部位于所述安装槽固定设有套管,所述套管内伸缩套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与所述弹簧上端水平固定安装有备用床垫。
[0007]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安装槽内部左侧壁上电性连接安装有应急照明灯,所述应急照明灯下端位于所述安装槽内部一侧壁安装有求救发声器。
[0008]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床体左侧内部设有应急供电锂电池,所述应急供电锂电池右侧密封设有防爆隔板,所述防爆隔板一侧位于所述安装槽内部设有右侧表面设有急救物资放置架。
[0009]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左床板与右床板一侧面对称设有凸块拼接件,且左床板与右床板之间通过所设的凸块拼接件重合拼接为一体,所述左床板与右床板水平设置在所述床体内所设的安装槽顶端,且与所述床体表面水平设置。
[0010]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伸缩立柱、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第三伸缩杆组合构成弹性伸缩立柱,且四者为节节相套,所述第三伸缩杆的顶端为封闭状。
[0011]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床体右侧上端设有地震感应收发传感器,且地震感应收发传感器与所述求救发声器通过导线电性连接,地震感应收发传感器底端设有位于所述床体一侧设有逃生门,且逃生门与所述安装槽连通设置。
[0012]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新型智能地震床,通过两块可分开和闭合的左床板与右床板,人可以掉进床体的安装槽设置的备用床垫上和保护床体里的人,通过设置的两组微型电机带动转动杆转动,同时带动左床板与右床板向内顺时针360度转动,使左床板与右床板另一端面转动至上端面构成一道防护墙面,来保护人的生命安全,通过设置的床体里设置应急供电锂电池,便于在地震时断电的情况下保证对微型电机、地震感应收发传感器,求救发声器、应急照明灯等设备的电力供应,通过设置的急救物资放置架,可以装食物和救助品,通过地震感应收发传感器与所述求救发声器通过导线电性连接设置,当地震发生时,可以接收地震信号也能向外发送求救信号,通过逃生门的设置,方便救援人员对人进行快速定位抢救,通过伸缩立柱、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第三伸缩杆组组合构成弹性伸缩立柱与圆弧防撞盖板之间的升降的配合,能够对床体内的人做到双重保护的作用,且本实用新型能够争取在一定时间内挽救受害者的生命。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
图中:1、床体;2、安装槽;3、电机安装槽;4、微型电机;5、转动杆; 6、连接块;7、左床板;8、凹槽;9、伸缩立柱;10、第一伸缩杆;11、第二伸缩杆;12、第三伸缩杆;13、逃生门;14、地震感应收发传感器;15、凸块拼接件;16、弹簧;17、套管;18、伸缩杆;19、备用床垫;20、应急照明灯;21、求救发声器;22、应急供电锂电池;23、防爆隔板;24、圆弧防撞盖板;25、右床板;26、急救物资放置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7]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智能地震床,包括床体1,床体1表面开设有安装槽2,安装槽2内部底端面均匀设有弹簧16,弹簧16内部位于安装槽2
固定设有套管17,套管17内伸缩套接有伸缩杆18,伸缩杆18与弹簧16上端水平固定安装有备用床垫19,安装槽2内部左侧壁上电性连接安装有应急照明灯20,应急照明灯20下端位于安装槽2内部一侧壁安装有求救发声器21,床体1左侧内部设有应急供电锂电池22,应急供电锂电池22右侧密封设有防爆隔板23,防爆隔板23一侧位于安装槽2内部设有右侧表面设有急救物资放置架26,安装槽2上端是四边位于床体1表面设有凹槽8四个,凹槽8内部皆安装设有伸缩立柱9,伸缩立柱9内伸缩套接有第一伸缩杆10,第一伸缩杆10端内部伸缩套接有第二伸缩杆11,第二伸缩杆11顶端内部伸缩套接有第三伸缩杆12,伸缩立柱9、第一伸缩杆10、第二伸缩杆11、第三伸缩杆12组组合构成弹性伸缩立柱,且四者为节节相套,第三伸缩杆12的顶端为封闭状。
[0018]
第三伸缩杆12顶端通过设有的螺栓固定安装有圆弧防撞盖板24,凹槽8 之间位于床体1表面右侧开设有电机安装槽3,电机安装槽3内部设有微型电机4两组,微型电机4的输出端设有转动杆5两个,每个转动杆5贯穿延伸至安装槽2内侧顶端水平设置,且每个所述转动杆5的另一端与安装槽2内的一侧壁设有的转动座活动转动连接,每个所述转动杆5上位于安装槽2内部端面固定均匀设有连接块6两组,每组所述连接块6上分别固定连接有左床板7与右床板25,左床板7与右床板25一侧面对称设有凸块拼接件15,且左床板7与右床板25之间通过所设的凸块拼接件15重合拼接为一体,左床板7与右床板25水平设置在床体1内所设的安装槽2顶端,且与床体1表面水平设置,床体1右侧上端设有地震感应收发传感器14,且地震感应收发传感器14与所述求救发声器21通过导线电性连接,地震感应收发传感器14 底端设有位于床体1一侧设有逃生门13,且逃生门13与安装槽2连通设置。
[0019]
具体的,使用时通过两块可分开和闭合的左床板7与右床板25,人可以掉进床体的安装槽2设置的备用床垫19上和保护床体1里的人,通过设置的两组微型电机4带动转动杆5转动,同时带动左床板7与右床板25向内顺时针360度转动,使左床板7与右床板25另一端面转动至上端面构成一道防护墙面,来保护人的生命安全,通过设置的床体1里设置应急供电锂电池22,便于在地震时断电的情况下保证对微型电机4、地震感应收发传感器14,求救发声器21、应急照明灯20等设备的电力供应,通过设置的急救物资放置架 26,可以装食物和救助品,通过地震感应收发传感器14与求救发声器21通过导线电性连接设置,当地震发生时,可以接收地震信号也能向外发送求救信号,通过逃生门13的设置,方便救援人员对人进行快速定位抢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