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53681发布日期:2021-06-15 19:57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型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型吸尘器。



背景技术:

电脑键盘、电子仪表、精密仪器等设备中狭小空间角落里长期积聚的尘埃一直是维护保养中清扫除尘卫生处理的死角,特别是那些细窄狭小的沟缝,用清洁布很难擦到,若用普通吸尘器,由于其体积较大,分量较重,故使用起来十分不方便,另外,普通吸尘器的功率过大,在清洁一些小的精密器件,如钟表、手机内电路板时根本不能使用,再者普通吸尘器在使用时需要用到固定电源插座,增加了使用者的不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出现了一种微型的吸尘器,如申请号为cn201120478247.6(授权公告号为cn202341943u)公开的《多用途微型吸尘器》,其包括有筒形的壳体,在壳体前部设有吸风罩,吸风罩内设有风叶腔,风叶腔内设有风叶,吸风罩的前端上制有吸风口,吸风口与风叶腔连通,壳体内设有电机,电机的转轴与风叶连接,壳体内设有供安装干电池的电池盒,壳体上设有控制电机转动的开关组件,在吸风罩前端面的吸风口周围设有毛刷。这种吸尘器可以很好地解决小型精密电子设备、仪器仪表和家庭或办公用具的清洁卫生问题,如各种键盘、电路板、电子设备和仪器的外露件以及家庭用具沙发等,它除了能吸取覆盖在机件表面上的浮尘和小杂物外,还可使用毛刷将粘结的细小物剔出并吸走,清洁效果好。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上述专利中的微型吸尘器还存有一定的不足,微型吸尘器的风叶是布置在吸风罩的内部的风叶腔中,而在使用过程中收集的细小灰尘的也是储存在风叶腔中,其没有独立的储尘腔结构,当质地较硬的细小物件被吸入到风叶腔中,会与风叶腔中的风叶碰撞后发生异响,其噪音较大,影响了用户体验,更严重时,会损坏风叶。

故,现有微型吸尘器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其储尘腔与风叶独立开来从而减少使用过程中噪音的微型吸尘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微型吸尘器,包括:

壳体,其底部设有吸风口;

驱动电机,设于所述壳体内,其输出轴上设有风叶;

所述壳体包括主壳体以及底座,所述主壳体的底部具有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一环形连接壁,所述主壳体通过第一环形连接壁连接到所述底座上,所述主壳体的底部、所述底座的顶部以及所述第一环形连接壁之间共同围设形成一容置腔,所述的吸风口设于所述底座的底部,该吸风口的周沿向上延伸形成有环形挡沿,并由该环形挡沿的内部空间形成与所述容置腔相通的吸风通道,所述容置腔中还设有一防尘罩,该防尘罩将所述容置腔分隔为位于上部的风叶腔以及位于下部的储尘腔,所述风叶容置在所述风叶腔中,所述防尘罩的中部具有供所述环形挡沿的端部穿过的通孔,所述防尘罩上还具有连通风叶腔与储尘腔的落尘口。

为了将防尘罩装配到壳体的容置腔中,所述防尘罩包括第二环形连接壁以及设于第二环形连接壁内的挡尘板,防尘罩通过所述第二环形连接壁嵌设在所述主壳体的第一环形连接壁中,所述通孔设于所述挡尘板的中部,所述落尘口设于所述挡尘板的外周沿位置。

为了方便出风以及将吸入的灰尘进行过滤,避免灰尘再从出风口随气流流出造成二次污染,所述防尘罩的第二环形连接壁上开设有出风口,该出风口上覆盖有滤网,所述主壳体的第一环形连接壁上在与所述出风口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过风口。

为了避免外物触碰到上述滤网造成滤网破损,所述底座包括底壁以及自底壁的周缘向上延伸形成的侧壁,所述侧壁围设在所述主壳体的第一环形连接壁之外并遮盖所述的过风口,所述底座的侧壁与所述第一环形连接壁之间具有间隙并由该间隙形成出风通道。底座的侧壁围设在主壳体的第一环形连接壁的外侧可对滤网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并提高了产品整体的美观性。

作为改进,所述底座的外表面在底壁与侧壁相结合的位置构造成平滑的圆弧面。采用上述无棱角的圆弧面结构,可避免吸尘器在使用过程中触碰到待清洁的物件造成该物件损坏,也进一步提高了产品整体的美观性。

为了将藏匿在缝隙中灰尘清理出来以便吸尘器对其进行吸除,所述底座的底壁的外表面上具有若干毛刷束。

作为改进,所述壳体的外形大致呈柱状,所述主壳体的顶部具有上部敞口的电池仓以及覆盖所述电池仓的敞口的电池盖。

作为改进,所述电池仓为并列设置的两个,且均为在横向上延伸布置。将电池仓进行横向延伸设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品整体的高度,方便用户将吸尘器进行收藏。

作为改进,两个所述电池仓为间隔设置且在两个电池仓的底部之间形成收容槽,所述驱动电机位于所述电池仓之下且至少部分收容在所述的收容槽中。这样的结构设计,使驱动电机与电池仓在竖向方向上进行重叠,使产品整体的高度进一步降低,更加小巧化。

作为改进,所述壳体上设有充电接口以及充电指示灯。上述电池仓中可以配置充电电池或者普通电池,当配置充电电池时,可采用外部供电装置通过上述充电口进行充电,充电指示灯可以对充电状态进行显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微型吸尘器的壳体的容置腔中设有一防尘罩,该防尘罩将容置腔分隔为位于上部的风叶腔以及位于下部的储尘腔,在使用过程中,灰尘可从底座的底部的吸风口经吸风通道进入风叶腔中,而后再经落尘口进入到下方的储尘腔中,由于储尘腔与风叶腔为独立的两个腔室,所以当灰尘被吸入后,会最终储存在储尘腔中,而不会长时间与风叶腔中的风叶碰撞而产生较大噪音,避免了损坏风叶,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省去电池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尘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壳体;11、主壳体;111、第一环形连接壁;112、过风口;12、底座;121、底壁;122、侧壁;123、环形挡沿;124、吸风口;125、吸风通道;126、圆弧面;13、毛刷束;20、驱动电机;21、风叶;30、防尘罩;31、第二环形连接壁;32、挡尘板;321、通孔;322、落尘口;323、出风口;33、滤网;40、容置腔;41、风叶腔;42、储尘腔;43、出风通道;50、电池仓;51、电池盖;60、收容槽;71、充电接口;72、充电指示灯;73、开关按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6,一种微型吸尘器包括壳体10、驱动电机20、风叶21以及防尘罩30,壳体10外形大致呈圆柱状,壳体10的底部设有吸风口124。驱动电机20设于壳体10内,上述风叶21设于驱动电机20的输出轴并随输出轴转动。

参见图1,壳体10包括主壳体11以及底座12。结合图3及图4,主壳体11的底部为封闭结构,驱动电机20的输出轴穿出主壳体11的底部而与风叶21连接。主壳体11的底部周沿具有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一环形连接壁111,主壳体11通过第一环形连接壁111与底座12脱卸式连接。在底座12与主壳体11连接在一起的状态下,主壳体11的底部、底座12的顶部以及第一环形连接壁111之间共同围设形成一容置腔40,上述风叶21以及防尘罩30均设于该容置腔40中。

参见图4及图5,主壳体11的顶部具有上部敞口的电池仓50以及覆盖电池仓50的敞口的电池盖51。本实施例的电池盖51为一盖板件,其尺寸与主壳体11的横截面的尺寸大体一致。

继续参见图4及图5,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品整体的高度,方便用户将吸尘器进行收藏,上述电池仓50有两个,两个电池仓50为并列设置,且均为在横向上延伸布置。进一步地,该两个电池仓50为间隔设置且在两个电池仓50的底部之间形成一收容槽60,对应地,驱动电机20位于电池仓50之下且至少部分收容在上述收容槽60中。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使驱动电机20与电池仓50在竖向方向上进行重叠,使产品整体的高度进一步降低,更加小巧化。

结合图1,上述电池仓50中可以配置充电电池或者普通电池。主壳体11的侧部设有充电接口71、充电指示灯72以及开关按键73。当配置充电电池时,可采用外部供电装置通过上述充电口进行充电,充电指示灯72可以对充电状态进行显示,开关按键73供用户按压用以控制驱动电机20的启闭。

结合图3及图4,底座12包括底壁121以及自底壁121的周缘向上延伸形成的侧壁122。底座12的底壁121的上部具有插槽120,主壳体11的第一环形连接壁111的端部插设在上述插槽120中。底座12的底壁121的中部具有吸风口124,并在该吸风口124的周沿向上延伸形成有一环形挡沿123,该环形挡沿123的内部空间形成与容置腔40(具体是指与下文中的风叶腔41)相通的吸风通道125。底座12的侧壁122围设在主壳体11的第一环形连接壁111之外,具体地,主壳体11的第一环形连接壁111的直径稍小于主壳体11的直径,并且,第一环形连接壁111的外表面在根部位置具有径向向内凹陷的过渡弧面。在底座12与主壳体11装配在一起时,底座12的侧壁122的外表面与主壳体11的外表面在竖向方向上对应一致。

参见图4,底座12的外表面在底壁121与侧壁122相结合的位置构造成平滑的圆弧面126。采用上述无棱角的圆弧面126结构,可避免吸尘器在使用过程中触碰到待清洁的物件造成该物件损坏,也进一步提高了产品整体的美观性。

参见图2,底座12的底壁121的外表面上具有若干毛刷束13,该若干毛刷束13沿底座12周向布置在吸风口124的外侧。在进行吸尘操作时,底座12上上毛刷束13可将藏匿在缝隙中灰尘清理出来,从而方便了吸尘器对其进行吸除。

参见图3及图4,防尘罩30设于壳体10的容置腔40中。防尘罩30包括第二环形连接壁31以及设于第二环形连接壁31内的挡尘板32,挡尘板32为水平延伸设置。具体地,防尘罩30通过第二环形连接壁31嵌设在主壳体11的第一环形连接壁111中,并通过上述挡尘板32将容置腔40分隔为位于上部的风叶腔41以及位于下部的储尘腔42,其中,风叶21容置在风叶腔41中。

参见图6,防尘罩30的第二环形连接壁31上开设有出风口323,该出风口323上覆盖有滤网33(详见图4)。主壳体11的第一环形连接壁111上在与出风口323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过风口112,详见图3。另一方面,在底座12装配到主壳体11上后,底座12的侧壁122可遮盖第一环形连接壁111上的过风口112,具体地,底座12的侧壁122与第一环形连接壁111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形成一出风通道43。在吸尘器工作时,从底座12的吸风口124吸入的气流可依次经吸风通道125进入风叶腔41,然后经设置在出风口323上的滤网33过滤后由过风口112以及出风通道43排出。本实施例中底座12的侧壁122围设在主壳体11的第一环形连接壁111的外侧可对滤网33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并提高了产品整体的美观性。

继续参见图6,防尘罩30的挡尘板32的中部具有供环形挡沿123的端部穿过的通孔321,具体地,底座12的环形挡沿123的外径与挡尘板32的通孔321的直径相适配。防尘罩30上还具有连通风叶腔41与储尘腔42的落尘口322,该落尘口322具有多个,并沿挡尘板32的外周沿间隔布置。

本实施例的微型吸尘器的优点:微型吸尘器的壳体10的容置腔40中设有一防尘罩30,该防尘罩30将容置腔40分隔为位于上部的风叶腔41以及位于下部的储尘腔42,在使用过程中,灰尘可从底座12的底部的吸风口124经吸风通道125进入风叶腔41中,而后再经落尘口322进入到下方的储尘腔42中,由于储尘腔42与风叶腔41为独立的两个腔室,所以当灰尘被吸入后,会最终储存在储尘腔42中,而不会长时间与风叶腔41中的风叶21碰撞而产生较大噪音,避免了损坏风叶21,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