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包裹回收装置的放置平台及包裹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68394发布日期:2021-06-08 16:24阅读:85来源:国知局
用于包裹回收装置的放置平台及包裹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放置或暂存快递包裹的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包裹回收装置的放置平台及包裹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2.电商的发展使得快递包裹的投递变得越来越普及。在投递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情况使得快递员不能进行投递,例如,可能收件人不在家,又不同意将包裹投递到快递柜或附件没有快递柜,这种情况下,快递员不能投递,只能将包裹带回快递站。一种情况下,快递员可能不会将包裹返回到快递站的仓库中,随身携带并等待下一次的投递;另一种情况,快递员返回时将包裹送回仓库,等下次投递时再次领取。前一种方法的安全性隐患极大,可能出现遗失,投错等问题,所以基本上都要求快递员将未投递的包裹返回仓库。但是现有技术中,进出仓都是人工登记,增加一道进出仓手续,不仅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人工的花费较大,而且由于人工操作,验货,使得这些包裹的进出仓登记容易出错。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需要人工进行包裹回收登记、易出错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无人登记回收、不易出错的用于包裹回收装置的放置平台及包裹回收装置。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用于包裹回收装置的放置平台,包括两个相距设定距离的安装侧面、安装在所述安装侧面上的放置框和后挡板;所述放置框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沿设置在所述安装侧面上的设定轨迹移动和翻转,并带动所述后挡板移动和翻转;当所述放置框受到向前的拉力时,所述放置框向前移动放平且所述后档板向前移动到所述放置框后方,形成一个其顶部和前方开放的放置区域,便于放置回收的包裹;当所述放置框受到向后的推力时,所述后挡板向后移动离开所述放置框且所述放置框向后移动并向后倾斜,使得其上放置的包裹滑落。
5.更进一步地,所述放置框包括底面和分别位于所述底面左右两侧并与其连接的左侧面和右侧面;所述左侧面和右侧面上不同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左侧面上的第一转轴和右侧面上的第一转轴位于贯穿所述放置框左右的一条直线上;所述左侧面上的第二转轴和右侧面上的第二转轴位于贯穿所述放置框左右的另一条直线上;所述左、右侧面上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未与所述放置框连接的一端分别安装在位于所述放置框左、右边上的所述安装侧面的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中。
6.更进一步地,所述后挡板的左、右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末端设置在所述安装侧面上的第三限位槽中。
7.更进一步地,还包括后挡板连杆,所述后挡板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三转轴和第二转轴上。
8.更进一步地,所述后挡板连杆包括两条,分别连接在所述放置框的左侧面的第二
转轴和后挡板的左侧面的第三转轴之间以及所述放置框的右侧面的第二转轴和后挡板的右侧面的第三转轴之间。
9.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三限位槽为圆弧形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为直线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圆弧形状为以直角坐标系在圆心划分圆时处于第四相限的圆弧形状;所述第三限位槽的圆弧形状为以直角坐标系在圆心划分圆时处于第三相限的圆弧形状。
10.更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上,其另一端连接在外部的运动部件上,通过所述运动部件的移动,对推动或拉动所述第一转轴移动,从而实现所述放置平台的移动和状态变化。
11.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包括两条,分别连接在所述放置框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的第一转轴上。
12.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裹回收装置,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包括存储部分和接收部分;所述存储部分用于放置已经接收的包裹;所述接收部分用于接收当前正在回收的包裹;所述接收部分设置在所述存储部分上方;所述接收部分和所述存储部分有通道连通;所述接收部分包括能够向所述柜体外打开的接收门和设置在所述通道端口或上方的放置平台;所述放置平台包括上述用于包裹回收装置的放置平台。
13.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接收门的左右侧边上,其连接位置距所述接收门侧边端点的距离为所述接收门侧边长度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14.实施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包裹回收装置的放置平台及包裹回收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由于放置框和后挡板安装在安装侧面上,且在受到外力作用下(例如,接收门打开或关闭),上述放置框和后挡板的位置和状态会发生变化,一种情况下能够形成放置区域,便于放置当前回收的包裹;而另一种情况下后挡板移开,放置框倾斜,使得上面放置的包裹滑落;这样的设置使得设备能够轻易区分出当前回收的包裹并将其与之前回收的放置在一起,为无人登记回收包裹提供了硬件结构上的基础,只需要配合现有的智能快递柜的控制系统,就能够实现自动登记回收包裹并保证其安全。因此,其能够实现无人登记回收、不易出错。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包裹回收装置的放置平台及包裹回收装置实施例中该放置平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所述实施例中安装在包裹回收装置中的放置平台的位置示意图;
17.图3是所述实施例中包裹回收装置的接收门打开时该放置平台的外观示意图;
18.图4是所述实施例中包裹回收装置的接收门打开时该放置平台的各部件位置关系示意图;
19.图5是所述实施例中包裹回收装置的接收门关闭时该放置平台的各部件位置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2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包裹回收装置的放置平台及包裹回收装置实施例中,以一个安装在包裹回收装置上的包裹放置平台为例,说明该用于包裹回收装置的放置平台及使用该放置平台的包裹回收装置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放置平台包括放置框3和后挡板5;所述放置框3包括用于放置所述包裹的底面39和由所述底面39两侧向上折弯的两个侧边38(请参见图1和图3),所述两个侧边38的对应位置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转轴31,所述第一转轴31的一端放置在所述安装侧面6上设置的第一限位槽32内;所述安装侧面6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放置框3的左右两侧,请参见图2;所述两个侧边38上还设置有第二转轴32,所述第二转轴32一端放置在所述安装侧面6上设置的第二限位槽32内。所述后挡板5与所述放置框3连接,当所述第一转轴31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32的一个端头(较低的端头,请参见图5)时,所述后挡板5向后旋转并上升以让开所述通道;当所述第一转轴31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32的另一个端头(较高的端头,请参见图4)时,所述后挡板5向前旋转并位于所述放置框3后方,阻挡所述通道,请参见图2。
22.也就是说,上述放置平台包括两个相距设定距离的安装侧面6、安装在所述安装侧面6上、并处于所述安装侧面6之间的放置框3和后挡板3;所述放置框3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沿设置在所述安装侧面6上的设定轨迹移动和翻转,并带动所述后挡板5移动和翻转;当所述放置框3受到向前的拉力时,所述放置框3向前移动放平且所述后档5板向前移动到所述放置框3的后方,形成一个其顶部和前方开放的放置区域,便于放置回收的包裹;当所述放置框3受到向后的推力时,所述后挡板5向后移动离开所述放置框3且所述放置框3向后移动并向后倾斜,使得其上放置的包裹滑落。
23.所述放置框3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不同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左侧面上的第一转轴和右侧面上的第一转轴位于贯穿所述放置框左右的一条直线上;所述左侧面上的第二转轴和右侧面上的第二转轴位于贯穿所述放置框左右的另一条直线上;所述左、右侧面上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未与所述放置框连接的一端分别安装在位于所述放置框左、右边上的所述安装侧面的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中。
24.同时,所述后挡板5的左、右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三转轴51,所述第三转轴51的末端设置在所述安装侧面6上的第三限位槽52中。还包括后挡板连杆35,所述后挡板连杆35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三转轴51和第二转轴33上。所述后挡板连杆35包括两条,分别连接在所述放置框3的左侧面的第二转轴33和后挡板5的左侧面的第三转轴51之间以及所述放置框3的右侧面的第二转轴33和后挡板5的右侧面的第三转轴51之间。
25.具体而言,所述后挡板5的两侧设置有第三转轴51,所述第三转轴51连接在所述后挡板5的高度方向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三转轴51的一端(末端,即远离后挡板5的一端或未与后挡板5连接的一端)放置在所述安装侧面6上相应位置上设置的第三限位槽52内,所述第三转轴51通过后挡板连杆35连接在所述第二转轴33上;所述第一连杆22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31上。所述第一限位槽32和所述第三限位槽52为圆弧形限位槽(即限位槽的形状为圆弧形),所述第二限位槽34为直线限位槽(即限位槽的形状为直线);所述第一限位槽32的圆弧形状为以直角坐标系在圆心划分圆时处于第四相限的圆弧形状;所述第三限位槽52的圆弧形状为以直角坐标系在圆心划分圆时处于第三相限的圆弧形状。
26.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放置框3的两个侧边38上均设置有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一转轴31和第二转轴33,即一个侧边38(例如,左侧边)上的第一转轴31的延长线
上设置有位于另一个侧边38(例如,右侧边)上的第一转轴31,一个侧边38上的第二转轴33的延长线上设置有位于另一个侧边38上的第二转轴31;同样地,安装侧面6也存在于上述放置框3的两侧,请参见图5,其上也分别设置有对应的第一限位槽32和第二限位槽34。同样地,对于上述第三转轴51和第三限位槽52也是如此。在本实施例中,存在上述对称关系的部件还包括第一连杆22、开门弹簧21以及后挡板连杆35。
27.图2、图3和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中安装在包裹回收装置上的放置平台的位置和放置平台个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推动或拉动放置框3移动的外部活动部件是该装置的接收门2,所述第一连杆2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接收门2的左右侧边上,其连接位置距所述接收门2侧边端点(图2中的接收门2的顶部)的距离为所述接收门2侧边长度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28.在本实施例中,该包裹回收装置包括柜体1,所述柜体1包括存储部分11和接收部分12;所述存储部分11用于放置该装置已经接收的包裹;所述接收部分12用于接收或放置当前正在回收的包裹;所述接收部分12设置在所述存储部分11上方;完成当前接收或回收后,盖放置在所述接收部分12的包裹会被移动到上述存储部分11中;所述接收部分12和所述存储部分11有通道连通(即在同一个柜体1内,上述接收部分12和存储部分11之间设置有内隔板使其隔离,但内隔板上设置有通道连通两个空间);所述接收部分12包括能够向所述柜体1外打开的接收门2和设置在所述接收门2之下的放置平台(所述放置平台就是上述的放置平台),所述放置平台设置在上述通道中或通道上方;所述放置平台和所述接收门2通过连杆连接,所述放置平台的位置或状态随所述接收门2的打开或关闭而变化;所述放置平台在所述接收门2打开时向前移动并阻挡通往所述存储部分11的通道,并用于放置当前回收的包裹9;所述放置平台在所述接收门2关闭时,向后移动并倾斜将其上放置的包裹9放入到所述存储部分11中。
29.在本实施例中,更具体而言,所述接收部分12包括柜体1的顶面14和由所述顶面14向下延伸并倾斜的斜面13,或者说所述接收部分12被上述顶面14和斜面13覆盖;所述斜面13上设置有开口15,所述开口15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安装侧面6(请参见图2);所述接收门2通过枢轴安装在所述开口15的顶端(靠近顶面14的一端),所述开口15的底端内的设定位置上安装有通过网络控制其开锁的电控锁4,所述接收门2相应位置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控锁4配合的锁栓23(请参见图4);所述接收门2与所述安装侧面6之间还设置有开门时释放其弹力、关门时被所述接收门2压缩在所述接收部分12之内的开门弹簧21。所述接收门2还设置有第一连杆22,所述第一连杆22连接在所述接收门2和所述放置平台3之间;所述接收门2在所述开门弹簧21或外力的作用下围绕所述枢轴转动时,通过所述第一连杆22带动所述放置平台3移动或改变其位置或状态。
30.此外,对于本实施例中的上述电控锁4的控制而言,其实现本质上就是现有的智能快递柜的电控锁的控制。从控制的本质上来讲,本实施例中的包裹回收装置和智能快递柜的投递是相同的,不同之处仅仅在于将多次投递的物品集中到一起存放,并保证每次投递时不会对之前投递的包裹的安全性带来影响。
31.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开门弹簧21包括氮气弹簧,所述氮气弹簧包括壳体和设置所述壳体内、在所述壳体内的弹簧或套接在其上的弹簧作用下伸出或被压回所述壳体的移动杆;所述壳体一端连接在所述接收门上,所述移动杆连接在所述开口的侧面上。
32.请参见图4,所述存储部分12包括由柜体1的底面和侧面围合的空间,所述空间中放置有可移动的置物筐17,所述置物筐17的形状适配于所述空间,所述置物筐17用于承接和放置由所述接收部分12进入所述包裹回收装置的包裹,并在需要的时候将其移出。
33.请参见图3,所述存储部分11的空间的前面的柜体1为双开的柜门19,所述双开的柜门19是指设置有两个分别绕其安装枢轴旋转的柜门,两个柜门的枢轴分别设置在柜体1的两个侧面,两扇柜门之间存在制约的关系,只有其中一扇打开时另一扇才能打开,所以在其中一扇上设置有控制所述双开柜门打开或锁止的连杆锁,所述连杆锁通过向上和向下推出不同的连杆并进入设置在该柜门门框上的孔使得所述柜门被锁止在所述柜体上。应急组件18用于特殊情况下所述柜门19进行维护。
3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