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给皂成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89449发布日期:2021-05-28 10:45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给皂成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洗手给皂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给皂成形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群素质也在不断提高,讲究生活品质的诉求也在不断提高,从而使得更多的人养成更好的生活习惯。尤其是日常生活的清洗为更多人所重视,比如勤洗手。

而随着医疗等科学的进步,如何有效科学的洗手液,成为当下更多人关注的方向,比如洗手六步法、洗手液、洗手机等,都极大的提升了有效进行清洗的目的。尤其是洗手液以及洗手机被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但是用户在洗手的过程中,由于出液嘴单个设置,到时出液不均匀,经常会导致过多的使用洗手液,或者使用不够分量的洗手液为达到更好的清洗效果。

另外,由于出液嘴单独设置,其出液也就为条状或者团状等单一状态,导致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感官单调。尤其不易教导婴幼儿形成洗手习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出液均匀、可以提升使用趣味性的给皂成形装置。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给皂成形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进液口和出液嘴,其中,所述壳体内设有皂液通道,所述皂液通道的进口端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皂液通道的出口端与所述出液嘴连通,至少有2个出液嘴与所述皂液通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皂液通道包括设置于出口端的皂液出口腔,所述皂液出口腔与所述出液嘴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皂液出口腔与通过出液管与所述出液嘴连通,每个出液管的长度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进液口至少包括第一进液口和第二进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与第二进液口分别连接所述皂液出口腔。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上设有凹槽,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配合连接,使所述凹槽形成所述皂液通道;

或者,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凹槽,所述给皂成形装置还包括皂液传输管,所述皂液传输管与所述第二壳体上的凹槽配合形成皂液通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配合将所述皂液传输管进行夹装固定。

进一步的,至少一个出液嘴的外侧设有限制壁,所述限制壁形成皂液成形腔,皂液从所述出液嘴输出至所述皂液成形腔内,所述出液嘴的外壁与所述限制壁的间距不小于3mm;

或者,出液嘴的外侧设有限制壁,所述限制壁形成封闭的环装皂液成形腔,每个出液嘴均处于所述皂液成形腔内,所述出液嘴的外壁与所述限制壁的间距不小于3mm。

进一步的,所述给皂成形装置包括用于限制皂液成形的限制壁,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出液嘴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一壳体沿所述第二壳体方向延伸形成所述限制壁;

或者,所述给皂成形装置包括用于限制皂液成形的限制壁,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出液嘴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限制壁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限制壁的外边缘所在平面凸出于所述出液嘴外边缘所在平面,且凸出相对高度为h1,5mm≤h1≤20mm。

进一步的,所述出液嘴凸出于其所设置的平面,所述出液嘴凸出的高度为h2,1mm≤h2≤10mm。

进一步的,3mm≤h2≤5mm。

通过设置多个出液嘴,使得皂液输出时从多处位置进行输出,有效的增加了皂液输出时与受皂体的接触面积,尤其是在洗手时,可以均匀的将皂液覆盖使用者的手部,可以降低由于洗手时候接受皂液不均匀导致的清洗不干净问题,提升了洗手的效率以及效果,并且可以输出于出液嘴对应的皂液图案。同时皂液均匀大面积的输出,可以降低洗手液的浪费,由于一般情况下,当手部已经被皂液涂覆时,使用者将不会继续操作输出皂液,而如果是单孔输出时,由于皂液堆积在一起,用户无法及时直观感知皂液量的多少,从而容易过渡使用皂液。

在皂液通道的末端也就是其出口端设置皂液出口腔,通过该腔体将皂液进行中转混合或者说集聚,可以更好的使皂液均匀的从出液嘴进行输出。同时由于设置了皂液出口腔,其可以对不同皂液进行混合,比如不同颜色的皂液进行混合,或者不同成分的皂液原料进行混合形成皂液输出。此时则对应多个进液口。

出液嘴通过出液管与皂液出口腔进行连通,这样使得各出液嘴可以进行单独位置分离且可以增加皂液输出时相互之间的距离,这样可以将出液嘴设置在手部着重需要皂液的部位,而等距设置的要求,可以确保出液嘴可以同时输出皂液,从而达到更好的出液效果,尤其是将出液嘴位置按照特殊位置进行排列时,可以输出特殊的造型图案。众所周知,由于皂液输出为泡沫状,输出至空气中后其泡沫破碎速度较快,如果出液嘴与皂液传输管的距离不等,则会出现泡沫不均匀,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甚至有的地没有输出皂液,导致预设的成形图案无法实现。

通过将壳体设置为两部分,并且在壳体设置相应的凹槽,通过两个壳体连接配合后形成相应的皂液通道,结构可以简单可靠,减少了在皂液传输管与出液管设置连接结构,从而避免了皂液漏出的情况发生。

单独设置皂液传输管、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这样皂液传输管的设计可以多样化,为了确保给皂成形装置的使用范围,皂液传输管可以设计各种兼容结构,或者可以更换皂液传输管,从而适配不同的皂液机等。另外,第一壳体也可以相应的从需要配合形成皂液传输管以及出液管的功能限制中解脱出来,从而可以仅根据美观要求进行设计成各种外观造型。

通过设置限制壁,从而限制了在取用皂液时,确保了取皂液时手部与出液嘴的距离,从而确保了可以形成相应造型图案的一定量的皂液输出。

出液嘴设置一定的高度,以及与限制壁之间设置一定距离的避空,方便皂液输出后的成形,避免皂液被其他边缘吸附而变形。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给皂成形装置的实施例的一种应用示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给皂成形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给皂成形装置的实施例的应用安装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给皂成形装置的实施例的一种出液嘴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给皂成形装置的实施例的另一种出液嘴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给皂成形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安装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给皂成形装置的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给皂成形装置的实施例的一种限制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述: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给皂成形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进液口和出液嘴,其中,所述壳体内设有皂液通道,所述皂液通道的进口端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皂液通道的出口端与所述出液嘴连通,至少有2个出液嘴与所述皂液通道连通。

具体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以给皂成形装置应用于洗手给皂器上为例,所述的给皂成形装置2设置于所述给皂成形器的本体1上,所述洗手给皂器包括储液装置3、皂液泵4,所述皂液泵4与所述给皂成形装置2配合形成所述洗手给皂器的皂液输出装置。所述给皂成形装置上设有出液嘴22,所述皂液泵4将所述储液装置3内的皂液通过所述出液嘴22输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皂液泵4与所述储液装3置设置于所述洗手给皂器的本体1内,所述给皂成形装置2可拆卸的安装与所述本体1上,所述皂液泵包括吸液管41,所述吸液41管伸入所述储液装置3内并将其内的皂液输出至出液口42,所述给皂成形装置包括进液口24,所述给皂成形装置2通过所述进液口24与所述出液口42之间的连接安装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本体1上。所述皂液泵4为按压泵,所述皂液泵4安装于所述储液装置3的口部位置;当然所述皂液泵也可以为电力泵,所述皂液泵安装于洗手给皂器的本体内,此时可以设置人体检测装置,当用户手部接近洗手给皂器时,电力泵自动输出相应的皂液。

通过将给皂成形装置进行可拆卸的连接,也就是说给皂成形装置属于模块化配件,可以单独进行设计制造;那样就可以通过对出液嘴的设计可以进行多样化设计,这样仅需更换相应的给皂成形装置,就可以对洗手给皂器的输出造型图案等进行替换。

由于洗手给皂器一般输出的是皂液泡沫,由于泡沫的容易溢漏的特性,所以出液口与进液口之前的连接安装的结构则适合采用耦合结构,也就是两者需要套装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进液口24伸入出液口42内,所述进液口24的外壁与所述出液口42的内壁贴合。其耦合的距离为h,其中h≥2mm。由于给皂成形装置是可拆卸的,所以,进液口24与出液口42之间的间隙不能过小否则不易拆卸。而此时若耦合距离过短,泡沫则会从进液口24与出液口42之间的间隙中溢出,当然,也会影响耦合的强度。

至于进液口与出液口之间的连接,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比如卡接、旋转卡扣、卡舌配合、螺纹以及过赢配合等,当然也可以是出液口伸入进液口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当然也不局限于上述连接方式。对于进液口的设置,可以是一体成形的设置在给皂成形装置上,也可以是分体安装于给皂成形装置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给皂成形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皂液通道21,所述皂液通道21的出口端与所述出液嘴22连通。给皂成形装置主要借助出液嘴的形状以及各出液嘴的位置布局关系,从而实现相应的皂液成形输出。比如,可以设置多个花瓣形,从而输出花朵形的皂液。

所以可以设置单个出液嘴22,如图5所示,将出液嘴22的造型设置为类似五边形的结构,并对其边缘进行圆弧化设计,从而可以输出整体的五花结构。

虽然上述单个出液嘴实现输出五花结构,但是由于其时一个整体输出,不能够更好的节约皂液,同时,由于输出的是一个整体造型,所以不能体现出花瓣的层次造型感。

因此,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至少有2个出液嘴与所述皂液通道连通。所述皂液通道21包括设置于出口端的皂液出口腔23,所述皂液出口腔23与所述出液嘴连通。

如图6所示,给皂成形装置设有5个出液嘴,5个出液嘴221均分的设置于同一圆周上。5个出液嘴对应了5个出液管,出液管与对应的皂液出口腔连接,皂液通过皂液出口腔23以及出液管由出液嘴输出。5个出液嘴之间存在间距,所以其输出时存在空缺部分,从而使得输出皂液的形状可以彼此有一定距离,突出造型之间的层次感,提升皂液成形效果。

为了使得皂液输出时能够同时从出液嘴22进行输出,所述皂液出口腔23通过出液管与所述出液嘴22连通,每个出液管的长度相等。由于出液管的长度相等,也就是说皂液通过皂液出口腔到出液嘴22的距离相等,那么皂液则会同时从出液嘴22输出。当然了,出液管的长度可以是0,也就是说出液嘴22可以直接连接到皂液出口腔23上。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25和第二壳体26,第二壳体26上设有凹槽211和凹槽231,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配合连接,使所述凹槽形成所述皂液通道。

当然,也可以是,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凹槽,所述给皂成形装置还包括皂液传输管,所述皂液传输管与所述第二壳体上的凹槽配合形成皂液通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配合将所述皂液传输管进行夹装固定。单独设置皂液传输管、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这样皂液传输管的设计可以多样化,为了确保给皂成形装置的使用范围,皂液传输管可以设计各种兼容结构,或者可以更换皂液传输管,从而适配不同的皂液机等。另外,第一壳体也可以相应的从需要配合形成皂液传输管以及出液管的功能限制中解脱出来,从而可以仅根据美观要求进行设计成各种外观造型。

在此设计中,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比如卡接、胶粘等等,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升皂液成形,以及方便用户在收取皂液时的放置位置确定。出液嘴的外侧设有限制壁。具体如图7-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以出液嘴22的外侧均设有限制壁25并且形成一个闭环形状的皂液成形腔,皂液从出液嘴出来后形成的造型图案进一步通过皂液成形腔进行限制,从而提升输出造型图案的可观性,降低了皂液变形的几率以及程度。

为了避免皂液被限制壁的边缘吸附而变形。出液嘴设置一定的高度,以及与限制壁的内壁之间设置一定距离的避空,方便皂液输出后的成形,所述出液嘴的外壁与所述限制壁的间距l不小于3mm。

所述出液嘴22凸出于其所设置的平面,所述出液嘴22凸出的高度为h2,1mm≤h2≤10mm,更好地是3mm≤h2≤5mm,如果出液嘴22过低,那么相互出液嘴22之间的皂液则会过早流动,不能更好的成形,如果出液嘴22过高,则会过渡输出皂液,且不利于造型设计。所述限制壁的侧壁251的外边缘所在平面凸出于所述出液嘴22外边缘所在平面,且凸出相对高度为h2,5mm≤h1≤20mm。此时可以更好的形成皂液形状,又可以避免皂液在皂液成形腔内混为一体,而且此处的高度也可以确保用户可以取得足够量的皂液进行手部清洗。

当然,作为本实例的一种简单变形,如果输出的皂液成形并不需要有较好的封闭性,那么也可以仅仅在其中个别的出液嘴外侧设置限制壁,如图9所示,仅在两侧的出液嘴外侧设置了限制壁2511。

在前述中,将本实施例常用的结构进行了阐述说明,作为可变以及可延伸的,给皂成形装置可以有多个进液口,多个进液口可以对应本体上的一个出液口,也可以相互匹配对应出液口。

如果对应一个出液口,为了造型的设计,如果出液嘴相互之间的距离过大,此时就可以通过多个进液口进行分流皂液,不同的进液口匹配相应的出液嘴,可以有效的避免皂液输出过多的情况。同时也降低了出液嘴过多,以及相对位置分布较远时的结构造型设计。

当然的,对应的皂液出口腔也可以是单腔设计也可以是多腔设计,比如说,洗手给皂器中有两个储液装置,每个储液装置储存的皂液成分不同,而真正用于洗手的皂液时需要将两个出液装置内的不同成分进行混合,此时就有两个进液口输出至单个皂液出口腔内进行混合,从而形成皂液再通过出液嘴进行输出。再比如说,如果两个储液装置储存的是不同色彩的皂液,则可以利用两个皂液出口腔将不同色彩的皂液输出至不同的出液嘴,这样就可以输出具有不同色彩的皂液图案,进一步提升了洗手给皂器的趣味性。

通过设置多个出液嘴,使得皂液输出时从多处位置进行输出,有效的增加了皂液输出时与受皂体的接触面积,尤其是在洗手时,可以均匀的将皂液覆盖使用者的手部,可以降低由于洗手时候接受皂液不均匀导致的清洗不干净问题,提升了洗手的效率以及效果,并且可以输出于出液嘴对应的皂液图案。同时皂液均匀大面积的输出,可以降低洗手液的浪费,由于一般情况下,当手部已经被皂液涂覆时,使用者将不会继续操作输出皂液,而如果是单孔输出时,由于皂液堆积在一起,用户无法及时直观感知皂液量的多少,从而容易过渡使用皂液。

在皂液通道的末端也就是其出口端设置皂液出口腔,通过该腔体将皂液进行中转混合或者说集聚,可以更好的使皂液均匀的从出液嘴进行输出。同时由于设置了皂液出口腔,其可以对不同皂液进行混合,比如不同颜色的皂液进行混合,或者不同成分的皂液原料进行混合形成皂液输出。此时则对应多个进液口。

出液嘴通过出液管与皂液出口腔进行连通,这样使得各出液嘴可以进行单独位置分离且可以增加皂液输出时相互之间的距离,这样可以将出液嘴设置在手部着重需要皂液的部位,而等距设置的要求,可以确保出液嘴可以同时输出皂液,从而达到更好的出液效果,尤其是将出液嘴位置按照特殊位置进行排列时,可以输出特殊的造型图案。众所周知,由于皂液输出为泡沫状,输出至空气中后其泡沫破碎速度较快,如果出液嘴与皂液传输管的距离不等,则会出现泡沫不均匀,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甚至有的地没有输出皂液,导致预设的成形图案无法实现。

通过将壳体设置为两部分,并且在壳体设置相应的凹槽,通过两个壳体连接配合后形成相应的皂液通道,结构可以简单可靠,减少了在皂液传输管与出液管设置连接结构,从而避免了皂液漏出的情况发生。

单独设置皂液传输管、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这样皂液传输管的设计可以多样化,为了确保给皂成形装置的使用范围,皂液传输管可以设计各种兼容结构,或者可以更换皂液传输管,从而适配不同的皂液机等。另外,第一壳体也可以相应的从需要配合形成皂液传输管以及出液管的功能限制中解脱出来,从而可以仅根据美观要求进行设计成各种外观造型。

通过设置限制壁,从而限制了在取用皂液时,确保了取皂液时手部与出液嘴的距离,从而确保了可以形成相应造型图案的一定量的皂液输出。

出液嘴设置一定的高度,以及与限制壁之间设置一定距离的避空,方便皂液输出后的成形,避免皂液被其他边缘吸附而变形。

在以上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以上描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上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同时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