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屏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96139发布日期:2021-07-09 11:59阅读:62来源:国知局
防护屏风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隔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护屏风。


背景技术:

2.在餐馆、出租车等人与人之间间距过近的场景下需要使用防护屏风进行隔离,以阻隔细菌和病毒的传播。但是现有的防护屏风中的滤网通常是一层普通的纱网,阻隔能力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防护屏风,旨在提升防护屏风对细菌和病毒的阻隔能力,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护屏风,包括:
5.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内形成有安装空间;和
6.滤网,所述滤网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滤网包括第一纱网和纳米纺丝膜,所述纳米纺丝膜设于所述第一纱网的一侧,且所述纳米纺丝膜与所述第一纱网相对设置。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滤网还包括第二纱网,所述第二纱网与所述第一纱网相对设置,所述纳米纺丝膜夹设于所述第一纱网与所述第二纱网之间。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纱网与所述纳米纺丝膜超声波焊接;
9.且/或,所述第二纱网与所述纳米纺丝膜超声波焊接。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护屏风还包括磁块,所述磁块包括第一磁吸部和第二磁吸部,所述第一磁吸部设有磁性相反的两磁极,所述第二磁吸部设有磁性相反的两磁极,所述第一磁吸部和所述第二磁吸部分别设于所述滤网相对的两表面,且所述第一磁吸部与所述第二磁吸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磁吸部的面向所述第二磁吸部的磁极与所述第二磁吸部的面向所述第一磁吸部的磁极磁性相反。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滤网为方形滤网,所述滤网的四角处均设有所述磁块。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滤网为透明滤网。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框架的内侧壁开设有插槽,所述滤网的边缘插设于所述插槽。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护屏风还包括压块,所述压块设于所述滤网的一表面的边缘,并与所述滤网相对设置,所述压块至少部分插设于所述插槽,且所述压块相对的两侧分别与所述滤网和所述插槽的槽壁抵接。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压块设置有若干个,若干所述压块沿所述滤网的周向间隔设置。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框架包括两第一边框和两第二边框,两所述第一边框相对设置,两所述第二边框相对设置,每一所述第一边框夹设于两所述第二边
框之间,且两所述第一边框和两所述第二边框围合形成所述安装空间,所述第一边框与所述第二边框可拆卸连接;
17.且/或,所述支撑框架和所述滤网均设置有若干个,每一所述滤网设于一所述支撑框架的安装空间内,相邻的两所述支撑框架相互铰接。
18.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一种防护屏风,该防护屏风包括支撑框架和设于支撑框架的安装空间内的滤网;其中,滤网包括第一纱网和纳米纺丝膜,纳米纺丝膜设于第一纱网的一侧,并与第一纱网相对设置;由于纳米纺丝膜的细菌和病毒的过滤效率达到95%以上,因此,通过将纳米纺丝膜与第一纱网的结合可有效提高滤网的过滤效率,降低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透过滤网的几率,从而提升防护屏风对细菌和病毒的阻隔能力,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护屏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护屏风一实施例的部分分解图;
23.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防护屏风中滤网的分解图;
25.附图标号说明:
26.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防护屏风22纳米纺丝膜10支撑框架23第二纱网11第一边框30压块111插槽40磁块12第二边框50支架20滤网60滚轮21第一纱网
ꢀꢀ
27.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
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0.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护屏风100,旨在提升防护屏风100对细菌和病毒的阻隔能力,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32.结合参阅图1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防护屏风100的一实施例中,该防护屏风100包括:
33.支撑框架10,所述支撑框架10内形成有安装空间;和
34.滤网20,所述滤网20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滤网20包括第一纱网21和纳米纺丝膜22,所述纳米纺丝膜22设于所述第一纱网21的一侧,且所述纳米纺丝膜22与所述第一纱网21相对设置。
35.本实施例中,滤网20可拆卸连接于支撑框架10,因此可随时更换或清洗滤网20,以保证滤网20的过滤效率。
36.该防护屏风100还包括有支架50和滚轮60,支撑框架10架设于支架50之上,滚轮60设于支架50的下方,通过支架50和滚轮60的设置可便于随时调整防护屏风100的位置。
37.该防护屏风100可应用于方舱医院;大型餐馆圆桌隔离;出租车;会客区隔离等场景。
38.因此,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该防护屏风100包括支撑框架10和设于支撑框架10的安装空间内的滤网20;其中,滤网20包括第一纱网21和纳米纺丝膜22,纳米纺丝膜22设于第一纱网21的一侧,并与第一纱网21相对设置;由于纳米纺丝膜22的细菌和病毒过滤效率达到95%(在32l/min流量下,使用3μm葡萄糖菌测试得到)以上,因此,通过将纳米纺丝膜22与第一纱网21的结合可有效提高滤网20的过滤效率,降低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透过滤网20的几率,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39.纳米纺丝膜22不仅细菌过滤效率高,而且透气性好,尽管使用者待在该防护屏风100围合形成的空间内也不会觉得太闷。
4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纱网21与所述纳米纺丝膜22超声波焊接。通过使第一纱网21与纳米纺丝膜22采用超声波复合焊接,不仅可保证第一纱网21与纳米纺丝膜22之间具有足够的连接强度,还可防止使用粘接时影响滤网20的过滤效率和透气性,或者使用其他连接结构(如螺钉)时增加成本的投入。
41.结合参阅图5,在本实用新型防护屏风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滤网20还包括第二纱网23,所述第二纱网23与所述第一纱网21相对设置,所述纳米纺丝膜22夹设于所述第一纱网21与所述第二纱网23之间。该设置可进一步保护纳米纺丝膜22,以防止纳米纺丝膜22显露于外界而容易受到刮擦等损伤,而影响过滤效率。
4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纱网23与所述纳米纺丝膜22超声波焊接。同样的,通过使第二纱网23与纳米纺丝膜22采用超声波复合焊接,不仅可保证第二纱网23与纳米纺丝膜22之间
具有足够的连接强度,还可防止使用粘接时影响滤网20的过滤效率和透气性,或者使用其他连接结构(如螺钉)时增加成本的投入。
43.结合参阅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防护屏风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护屏风100还包括磁块40,所述磁块40包括第一磁吸部和第二磁吸部,所述第一磁吸部设有磁性相反的两磁极,所述第二磁吸部设有磁性相反的两磁极,所述第一磁吸部和所述第二磁吸部分别设于所述滤网20相对的两表面,且所述第一磁吸部与所述第二磁吸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磁吸部的面向所述第二磁吸部的磁极与所述第二磁吸部的面向所述第一磁吸部的磁极磁性相反。
44.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滤网20相对的两表面分别设有第一磁吸部和第二磁吸部,以在第一磁吸部和第二磁吸部的磁吸作用下提高第一纱网21、纳米纺丝膜22以及第二纱网23的连接强度。
45.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纱网21、纳米纺丝膜22以及第二纱网23的连接强度,从而在方形滤网20的四角处均设有所述磁块40;另外,该设置还可通过四块磁块40撑开滤网20,以便于滤网20的安装。
46.进一步地,所述滤网20为透明滤网20。采用透明滤网20可起到防止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透过滤网20,以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的同时,还可增加用户的视觉效果,例如当该防护屏风100应用于医院的挂号窗口时,医生即可与患者进行交流,也可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47.结合参阅图2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防护屏风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框架10的内侧壁开设有插槽111,所述滤网20的边缘插设于所述插槽111。
48.本实施例中,插槽111沿支撑框架10的周向环绕设置,以使滤网20四周的边缘均插设于插槽111内。该设置可提高滤网20与支撑框架10之间的连接强度,以提高滤网20的安装稳定性。
49.结合参阅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防护屏风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护屏风100还包括压块30,所述压块30设于所述滤网20的一表面的边缘,并与所述滤网20相对设置,所述压块30至少部分插设于所述插槽111,且所述压块30相对的两侧分别与所述滤网20和所述插槽111的槽壁抵接。
50.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滤网20的一表面的边缘设有压块30,并使压块30至少部分插设于插槽111内,该设置可进一步提高滤网20与支撑框架10之间的连接强度,以防止滤网20脱出支撑框架10的插槽111。
51.进一步地,为了再进一步提高滤网20与支撑框架10之间的连接强度,因此可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压块30,若干所述压块30沿所述滤网20的周向间隔设置。
52.结合参阅图1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防护屏风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框架10包括两第一边框11和两第二边框12,两所述第一边框11相对设置,两所述第二边框12相对设置,每一所述第一边框11夹设于两所述第二边框12之间,且两所述第一边框11和两所述第二边框12围合形成所述安装空间,所述第一边框11与所述第二边框12可拆卸连接。
53.本实施例中,第一边框11靠近第二边框12的一端朝背离第二边框12的方向倾斜设置,第二边框12靠近第一边框11的一端朝背离第一边框11的方向倾斜设置,以使第一边框11和第二边框12通过斜面配合连接,从而可提高第一边框11与第二边框12之间的连接稳定
性。
54.可以理解的,通过使第一边框11可拆卸连接于第二边框12,以便于安装拆卸滤网20。
55.结合参阅图1,在本实用新型防护屏风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框架10和所述滤网20均设置有若干个,每一所述滤网20设于一所述支撑框架10的安装空间内,相邻的两所述支撑框架10相互铰接。通过设置有若干支撑框架10和若干滤网20,使每一滤网20设于一支撑框架10的安装空间内,并使相邻的两支撑框架10相互铰接,从而可随意调整防护屏风100遮挡的空间。
56.具体地,定义相邻的两支撑框架10分别为第一支撑框架10和第二支撑框架10,第一支撑框架10的靠近第二支撑框架10的侧边与第二支撑框架10的靠近第一支撑框架10的侧边相互铰接。
5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