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姿护眼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04473发布日期:2020-12-25 08:07阅读:98来源:国知局
正姿护眼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学生文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端正书写坐姿、预防近视的正姿护眼架。



背景技术:

孩子在看书、学习时,容易出现身体过度前倾,头部下垂,造成弓背、脊柱弯曲等不良坐姿的现象,长时间保持这种不良坐姿还会导致孩子视力下降,急需一种能够防止孩子的身体过度前倾,防止孩子的头部下垂,端正其坐姿、保护其视力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端正孩子坐姿、保护孩子视力的正姿护眼架。

为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正姿护眼架,包括:

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沿水平方向前延伸的下夹片、连接在所述下夹片的后端部并向上延伸的螺纹杆、可上下滑动地套设在所述螺纹杆上的上夹片、用于推动所述上夹片向下移动使所述夹持机构夹紧的拧紧套,所述上夹片平行于所述下夹片,所述拧紧套位于所述上夹片的上方,所述拧紧套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螺纹杆相匹配的内螺纹;

可上下滑动地套设在所述螺纹杆上的套管,所述套管位于所述拧紧套的上方;

挡胸杆,所述挡胸杆位于所述套管的后侧,所述挡胸杆连接在所述套管的外壁上,所述挡胸杆沿左右方向延伸并对称分布于所述套管的左右两侧;

头托杆,所述头托杆设置在所述套管的顶部,所述头托杆沿左右方向延伸并对称分布于所述套管的左右两侧;

用于将所述套管和所述螺纹杆的相对位置锁定的锁定机构;

用于防止所述套管与所述螺纹杆相脱离的防脱机构;

所述螺纹杆上设置有沿所述螺纹杆轴向延伸的导向平面,所述导向平面垂直于水平面;所述上夹片的内壁上设置有向内凸出的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的内壁形成第一配合面,在所述上夹片套设在所述螺纹杆上时,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导向平面相贴合,用于防止所述上夹片相对于所述螺纹杆左右转动;所述套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向内凸出的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凸出部的内壁形成第二配合面,在所述套管套设在所述螺纹杆上时,所述第二配合面与所述导向平面相贴合,用于防止所述套管相对于所述螺纹杆左右转动。

优选地,所述导向平面有三个,分别为第一导向平面、第二导向平面和第三导向平面,所述第一导向平面位于所述螺纹杆的前侧,所述第二导向平面和所述第三导向平面分别位于所述螺纹杆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导向平面和所述第三导向平面相平行且均垂直于所述第一导向平面,所述导向平面距所述螺纹杆轴心线的距离a与螺纹杆半径r之间的关系为0.75r≤a≤0.95r。

优选地,所述锁定机构位于所述导向平面的相对侧,所述锁定机构包括止动插片、开设在所述套管的侧壁上并贯穿所述侧壁的通孔,在所述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止动插片插入所述通孔并插进所述螺纹杆的相邻的螺纹之间的间隙内,使所述套管与所述螺纹杆的相对位置锁定;在所述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止动插片从所述螺纹杆的相邻的螺纹之间的间隙内脱离,使所述套管能够相对于所述螺纹杆上下滑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套管上的按钮、设置在所述按钮与所述套管之间的弹簧,所述按钮的转动轴心线平行于水平面,所述止动插片连接在所述按钮的下端部,所述弹簧具有驱使所述止动插片插入所述螺纹杆的相邻的螺纹之间的间隙内的趋势。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止动插片至少有两个。

优选地,所述防脱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螺纹杆外圆周面上的沿所述螺纹杆轴向延伸的凹槽、开设于所述套管侧壁上的螺纹孔、位于所述螺纹孔内的螺丝,所述螺丝的端部穿过所述螺纹孔并向内伸出插入所述凹槽内,在所述套管向上滑动至极限位置时,所述凹槽的上端部的槽壁抵住所述螺丝的端部的外壁,防止所述套管从所述螺纹杆上脱离。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导向平面上。

优选地,所述挡胸杆的两端部向前弯曲,使所述挡胸杆形成一个两端后伸、中部前凹的弧形杆,所述挡胸杆包括挡胸杆基座、挡胸杆衬板、挡胸杆弧面软胶垫,所述挡胸杆基座连接在套管的侧壁上,所述挡胸杆衬板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挡胸杆基座的后部,所述挡胸杆弧面软胶垫贴合在所述挡胸杆衬板的后表面;所述头托杆的两端部向上弯曲,使所述头托杆形成一个两端上翘、中部下凹的弧形杆,所述头托杆包括头托杆基座、头托杆衬板、头托杆弧面软胶垫,所述头托杆基座设置在所述套管的顶部,所述头托杆衬板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头托杆基座的上部,所述头托杆弧面软胶垫贴合在所述头托杆衬板的上表面。

优选地,所述正姿护眼架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下夹片的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滑轨,所述下夹片的下表面设置有滑槽,所述滑轨嵌设在所述滑槽内,所述底板的下表面设置有防滑胶垫。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下夹片的上表面设置有下防滑垫,所述上夹片的下表面设置有上防滑垫。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正姿护眼架,包括夹持机构、套管、挡胸杆、头托杆、锁定机构和防脱机构,通过将挡胸杆设置在套管外壁上、将头托杆设置在套管的顶部,能够在挡胸杆顶住孩子前胸面的同时通过头托杆支撑孩子头部,防止孩子的身体过度前倾、防止其头部下垂,使其颈部保持在自然松弛的状态,端正其坐姿,保护其视力;通过将套管可上下移动地套设在夹持机构的螺纹杆上,并通过锁定机构将套管和螺纹杆的相对位置锁定,能够将挡胸杆及头托杆调整至合适的位置,适用范围广;通过设置防脱机构,能够防止套管和螺纹杆相脱离;通过在螺纹杆上设置导向平面,并在套管内壁上设置与导向平面相匹配的第二配合面,能够防止套管相对于螺纹杆转动,使用时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示意图。

图3、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分解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主视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7是图6中x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5中b-b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9是图8中y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图5的右视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c-c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12是图5中套管向上移动至极限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d-d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14是图5中套管、挡胸杆、头托杆、锁定机构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图15是图5中上夹片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图16、图17是图5中下夹片及螺纹杆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图18、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使用示意图。

图20、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使用示意图,此时,套管向上移动至极限位置。

图22、图23、图2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示意图。

图25、图2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分解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27、图2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使用示意图。

图29、图3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使用示意图,此时,套管向上移动至极限位置。

其中:100.夹持机构;101.下夹片;1011.下防滑垫;1012.滑槽;102.上夹片;1021.上防滑垫;1022.第一凸出部;1023.第一配合面;1024.孔;103.螺纹杆;1031.螺纹;1032.第一导向平面;1033.第二导向平面;1034.第三导向平面;104.拧紧套;200.套管;201.第二凸出部;202.第二配合面;300.挡胸杆;301.端部;302.中部;303.挡胸杆基座;304.挡胸杆衬板;305.挡胸杆弧面软胶垫;400.头托杆;401.端部;402.中部;403.头托杆基座;404.头托杆衬板;405.头托杆弧面软胶垫;500.锁定机构;501.按钮;5011.转动轴;502.通孔;503.弹簧;504.止动插片;600.防脱机构;601.凹槽;602.螺纹孔;603.螺丝;700.底板;701.滑轨;702.防滑胶垫;703.侧边;801.桌面;802.桌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本实用新型中前后、左右、上下方向是指使用者使用时观察到的前后、左右、上下方向,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中的前后方向是指图10的右左方向,本实用新型中的左右方向是指图5中的左右方向,本实用新型中的上下方向是指图5中的上下方向。

实施例一

如图1-2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正姿护眼架,包括:夹持机构100、套管200、挡胸杆300、头托杆400、锁定机构500和防脱机构600;其中,夹持机构100用于夹持在桌子的桌边802上,夹持机构100包括下夹片101、上夹片102、螺纹杆103、拧紧套104,下夹片101沿水平方向向前延伸,螺纹杆103连接在下夹片101的后端部并向上延伸,螺纹杆103为塑料材质,其外圆周面上设置有螺纹1031,上夹片102上开设有用于螺纹杆103穿过的孔1024,上夹片102与下夹片101相平行地设置,上夹片102可上下滑动地套设在螺纹杆103上;拧紧套104套设在螺纹杆103上,并位于上夹片102的上方,拧紧套104用于推动上夹片102向下移动使夹持机构100夹紧,具体地,拧紧套104的内壁设置有与螺纹杆103上的螺纹1031相匹配的内螺纹,拧紧套104与螺纹杆103之间螺纹配合连接,在拧紧套104旋转时,拧紧套104能相对于螺纹杆103向上或向下移动,在拧紧套104相对于螺纹杆103向下移动时,拧紧套104的下端部抵住上夹片102并推动上夹片102相对于螺纹杆103向下移动,减小上夹片102与下夹片101之间的间隙,使得夹持机构100夹紧;为进一步增强夹持机构100夹持在桌边802时的稳定性,下夹片101的上表面设置有下防滑垫1011,上夹片102的下表面设置有上防滑垫1021,下防滑垫1011和上防滑垫1021均为硅胶垫,下夹片101的下表面还设置有滑槽1012;套管200可上下滑动地套设在螺纹杆103上,套管200位于拧紧套104的上方;挡胸杆300位于套管200的后侧方,挡胸杆300连接在套管200的外壁上,挡胸杆300沿左右方向延伸并对称分布于套管200的左右两侧;头托杆400设置在套管200的顶部,头托杆400沿左右方向延伸并对称分布于套管200的左右两侧;锁定机构500用于将套管200和螺纹杆103的相对位置锁定;防脱机构600用于防止套管200相对于螺纹杆103向上移动时与螺纹杆103相脱离。

如图14-17所示,螺纹杆103上设置有沿螺纹杆103轴向延伸的导向平面,所述导向平面垂直于水平面,上夹片102上的孔1024的内壁上设置有向内凸出的第一凸出部1022,第一凸出部1022的内壁形成第一配合面1023,在上夹片102套设在螺纹杆103上时,第一配合面1023与所述导向平面相贴合,用于防止上夹片102相对于螺纹杆103左右转动;套管200的内壁上设置有向内凸出的第二凸出部201,第二凸出部201的内壁形成第二配合面202,在套管200套设在螺纹杆103上时,第二配合面202与所述导向平面相贴合,用于防止套管200相对于螺纹杆103左右转动,为减轻重量,并增加强度,螺纹杆103为中空管。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平面有三个,分别为第一导向平面1032、第二导向平面1033和第三导向平面1034,第一导向平面1032位于螺纹杆103的前侧,第二导向平面1033和第三导向平面1034分别位于螺纹杆103的左右两侧,当然,与所述导向平面相贴合的第一配合面1023和第二配合面202也都有三个,并且与第一导向平面1032、第二导向平面1033和第三导向平面1034一一对应的设置,设置三个导向平面及三个第一配合面1023和三个第二配合面202的好处在于,能够增大上夹片102、套管200相对于螺纹杆103转动的困难度,使上夹片102、套管200与螺纹杆103的配合更加稳定;第二导向平面1033和第三导向平面1034相平行且均垂直于第一导向平面1032,为方便加工制造,便于装配,避免出错,第一导向平面1032、第二导向平面1033和第三导向平面1034距螺纹杆103轴心线之间的距离相等,均为a;距离a与螺纹杆103半径r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若a过于接近r,则第一导向平面1032、第二导向平面1033和第三导向平面1034的宽度过小,难以对上夹片102、套管200相对于螺纹杆103转动形成阻碍,若a过小,会导致第一导向平面1032、第二导向平面1033和第三导向平面1034相交,使拧紧套104的内螺纹与螺纹杆103的螺纹1031的配合偏于螺纹杆103的后部,在旋转拧紧套104时,非常费力,优选地,距离a与螺纹杆半径r之间的关系为0.75r≤a≤0.95r,在本实施例中,a=0.8r。

如图3-17所示,锁定机构500设置在第一导向平面1032的相对侧,锁定机构500包括按钮501、通孔502、弹簧503和止动插片504,其中,按钮501通过转动轴5011可转动地设置在套管200的外壁上,按钮501的转动轴心线平行于水平面,转动轴5011位于按钮501的中部,使得按钮501形成一个类似翘板的结构;通孔502开设在套管200的侧壁上并贯穿所述侧壁,通孔502正对着按钮501的下端部;止动插片504连接在按钮501的下端部,在锁定机构500处于锁定状态时,止动插片504插入通孔502并插进螺纹杆103的相邻的螺纹1031之间的间隙内,使套管200与螺纹杆103之间的相对位置锁定,进一步地,止动插片504的下表面与螺纹1031的上端面相匹配,所述相匹配是指,在止动插片504插进螺纹杆103的相邻的螺纹1031之间的间隙内时,止动插片504的下表面与螺纹1031的上端面相贴合,能够更好的防止套管200向下相对于螺纹杆103向下滑动;在锁定机构500处于解锁状态时,止动插片504从螺纹杆103的相邻的螺纹1031之间的间隙内脱离,使套管200能够相对于螺纹杆103上下滑动;弹簧503设置在按钮501和套管200之间,具体地,弹簧503的一端与按钮501上端部的内壁相接触,另一端与套管200的外壁相接触,弹簧503具有驱使止动插片504插入螺纹杆103的相邻的螺纹1031之间的间隙内的趋势,也即,弹簧503具有驱使锁定机构500变换至锁定状态的趋势;在本实施例中,为确保锁定机构500在锁定状态时的稳定性,止动插片504有两个,这两个止动插片504沿上下方向相间隔地设置。

如图3-17所示,防脱机构600包括凹槽601、螺纹孔602和螺丝603,其中,凹槽601设置在螺纹杆103的第一导向平面1032的中间位置,凹槽601沿螺纹杆103的轴向方向延伸,凹槽601的上端部的槽壁距螺纹杆103的上端面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螺纹孔602开设于套管200的侧壁上并贯穿所述侧壁,螺丝603位于螺纹孔602内并于螺纹孔602螺纹连接,螺丝603的端部穿过螺纹孔602并向内伸入凹槽601内,在套管200沿螺纹杆103上下移动时,螺丝603的端部在凹槽601内上下移动,在套管200相对于螺纹杆103向上移动至极限位置时,如图12-13所示,凹槽601的上端部的槽壁抵住螺丝603端部的外壁,防止套管200进一步向上移动,从而起到防止套管200从螺纹杆103上脱离的作用,套管200由塑料材质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挡胸杆300的两端部301向后弯曲,使挡胸杆300形成一个两端部301后伸、中部302前凹的弧形杆,挡胸杆300用于抵住使用者的前胸面,防止使用者过度前倾,以端正使用者的坐姿,挡胸杆300包括挡胸杆基座303、挡胸杆衬板304、挡胸杆弧面软胶垫305,挡胸杆基座303连接在套管200的侧壁上,挡胸杆衬板304可拆卸地设置在挡胸杆基座303的后部,挡胸杆弧面软胶垫305贴合在挡胸杆衬板304的后表面,挡胸杆弧面软胶垫305的一部分围边嵌入挡胸杆基座303与挡胸杆衬板304之间的间隙内,能够方便的在挡胸杆弧面软胶垫305磨损时进行更换,还使得挡胸杆400更加美观、高级感更强。

将挡胸杆300设置成弧形杆的好处在于:

1.提高舒适性,挡胸杆300只有两端部301与使用者接触,中部302悬空,不影响使用者正常呼吸时胸部的起伏;

2.提高安全性;

由于挡胸杆300为弧形杆,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减缓使用者受到的冲击;

由于挡胸杆300为两端后伸、中部前凹的弧形杆,挡胸杆300的中部302与使用者前胸面之间具有一定的缓冲空间,该空间能够降低使用者受到向前的冲击力时受到的伤害。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头托杆400的两端部401向上弯曲,使头托杆400形成一个两端部401上翘、中部402下凹的弧形杆,头托杆400用于支撑使用者的头部,头托杆400包括头托杆基座403、头托杆衬板404、头托杆弧面软胶垫405,头托杆基座403设置在套管200的顶部,并与套管200一体成型,头托杆衬板404可拆卸地设置在头托杆基座403的上部,用于安装头托杆弧面软胶垫405,头托杆弧面软胶垫405贴合在头托杆衬板404的上表面,头托杆弧面软胶垫405的一部分围边嵌入头托杆基座403与头托杆衬板404之间的间隙内,能够方便的在头托杆弧面软胶垫405磨损时进行更换,还使得头托杆400更加美观、高级感更强。

将头托杆400设置成弧形杆的好处在于:

在支撑使用者头部防止使用者头部下垂的同时还能防止使用者的头部向左或向右倾斜,更好的端正使用者的坐姿。

在本实施例中,头托杆弧面软胶垫405和挡胸杆弧面软胶垫305均为硅胶垫,设置头托杆弧面软胶垫405和挡胸杆弧面软胶垫305的好处在于,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

实施例二

如图22-30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二中的正姿护眼架还包括用于安装下夹片101的底板700,底板700上设置有滑轨701,滑轨701嵌设在下夹片101下表面上的滑槽1012内,使得下夹片101能够相对于底板700前后滑动,底板700的下表面还设置有防滑胶垫702,在底板700放置在桌子的桌面801上时,防滑胶垫702用于增大底板700与桌面801之间的摩擦力,底板700的侧边703向下翻折用于挡住桌子的桌边802,这样可以方便的将正姿护眼架沿桌边802左右移动,便于调整位置。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正姿护眼架,包括夹持机构、套管、挡胸杆、头托杆、锁定机构和防脱机构,通过将挡胸杆设置在套管的后侧、将头托杆设置在套管的顶部,能够在挡胸杆顶住孩子前胸面的同时通过头托杆支撑孩子头部,防止孩子的身体过度前倾、防止其头部下垂,使其颈部保持在自然松弛的状态,端正其坐姿,保护其视力;通过将套管可上下移动地套设在夹持机构的螺纹杆上,并通过锁定机构将套管和螺纹杆的相对位置锁定,能够将挡胸杆及头托杆调整至合适的位置,适用范围广;通过设置防脱机构,能够防止套管和螺纹杆相脱离;通过在螺纹杆上设置导向平面,并在套管内壁上设置与导向平面相匹配的第二配合面,能够防止套管相对于螺纹杆转动,使用时更加稳定。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