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气透湿高弹枕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05808发布日期:2021-04-16 13:05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透气透湿高弹枕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透气透湿高弹枕头,属于睡眠寝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枕头,是人们在睡眠时为舒适而采用的一种寝具,主要由枕套和填充材料组成,通过在枕套内填充海绵、蒲绒、谷糠或荞麦壳等材料,制成能够将人体的头部垫高的枕头。通常来说,人类寿命有接近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睡眠,以缓解一天的疲劳,枕头是人们长期使用重要寝具,枕头的安全卫生和舒适度等性能等对人体的睡眠乃至健康有重要影响。传统的填充材料具有无法清洗或不易清洗的特点,或者一旦清洗就不易晒干,甚至因产生结板而失去弹性,难以长时间维持枕头的干净卫生和舒适性。同时,透气性也是影响枕头舒适度的重要因素,使用透气性差的枕头,易使睡眠中的人出现呼吸不畅,长时间与枕头直接接触的肌肤,也容易出现瘙痒或过敏,影响人体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良好透气性和舒适性、易清洗的透气透湿高弹枕头。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透气透湿高弹枕头,包括枕头本体,所述枕头本体由非亲水塑性线材和亲水塑性线材经快速冷却,以不规则缠绕定型为立体弹性编织物,所述非亲水塑性线材和亲水塑性线材在相互接触处结合固定,在未接触处形成空隙,所述非亲水塑性线材与亲水塑性线材的缠绕比例为10:1~10。
5.进一步的,所述枕头本体包括支撑层和垫层,所述支撑层内开设有容纳垫层的夹层,所述支撑层的密度为45~90kg/m3,所述垫层的密度为25~40 kg/m3。
6.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层的非亲水塑型线材和亲水塑型线材的缠绕比例为10:1~7,所述垫层的非亲水塑型线材和亲水塑型线材的缠绕比例为10:4~10。
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层包括头部支撑和颈椎部支撑,所述头部支撑开设的夹层与颈椎部支撑开设的夹层开口相对。
8.进一步的,所述垫层包括表面垫层和中间垫层,所述中间垫层设置于支撑层的夹层内,所述表面垫层覆于支撑层表面。
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层外周套设有用于固定头部支撑、颈椎部支撑和表面垫层的固定套。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利用非亲水塑型线材和亲水塑型线材缠绕定型为立体弹性编织物,使本实用新型的枕头具有极佳的弹性、透气性和透水性,有利于提高枕头的亲水性和使用者的舒适度,使枕头易于清洗,便于维持枕头的干净卫生。
12.2)由于个人的颈椎曲率不同,满足其舒适度的枕头形状也略有差异,本实用新型利用不同密度的支撑层与垫层的结合,支撑层结合人体脊柱的生理特征设计,垫层则更易
于变形,人体头颈部枕在枕头上时,支撑层为头颈部提供支撑,垫层根据头颈部给予的压力发生形变,使支撑部的形状更符合使用者的颈椎曲率,有利于满足不同人的对枕头从形状需求。
13.3)垫层较支撑层更易于清洗,分别在支撑层表面和夹层内设置表面垫层和中间垫层,通过频繁更换和清洗垫层就能维持枕头干净卫生,也有利于提高枕头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头部支撑与颈椎部支撑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枕头本体;11、支撑层;111、头部支撑;112、颈椎部支撑;12、垫层;121、表面垫层;122、中间垫层;2、固定套。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实施例一
2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透气透湿高弹枕头,包括枕头本体1,枕头本体1由非亲水塑性线材和亲水塑性线材经快速冷却,以不规则缠绕定型为立体弹性编织物,非亲水塑性线材和亲水塑性线材在相互接触处结合固定,在未接触处形成空隙。在制备枕头本体1时,采用双喷头熔融沉积型3d打印机喷射线材,一个喷头喷射非亲水塑性线材,另一个喷头喷射亲水塑性线材,使非亲水塑型线材和亲水塑型线材缠绕定型为立体弹性编织物,这样立体弹性编织物中形成有众多大小不等的空隙,具有极佳的透气性和弹性,亲水塑型线材的加入使制成的整体本体具有良好的亲水性,易于清洗。
2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枕头本体1包括支撑层11和垫层12,在支撑层11内开设有容纳垫层12的夹层,这里的夹层是指在支撑层11的中部,沿垂直于支撑层11厚度方向的平面开设有v型的开口,使支撑层11形成匚型结构。本实施例的支撑层11包括头部支撑111和颈椎部支撑112,头部支撑111开设的夹层与颈椎部支撑112开设的夹层开口相对,即利用头部支撑111和颈椎部支撑112相对的夹层开口,将垫层12夹在头部支撑111与颈椎部支撑112之间,有利于减少垫层12在使用中的偏移。在制备枕头时,支撑层11的形状根据人体脊柱的生理特征设计,垫层12则设计为较薄的片材,不同使用者枕在枕头上时,垫层12会根据使用者的颈椎曲率产生不同的形变,使支撑层11的上表面更贴合使用者的颈椎部,有利于减小支撑层11产生的回弹力对使用者造成压迫和影响。因此,支撑层11的密度在45~90kg/m3范围内较佳,垫层12密度在25~40 kg/m3范围内较佳,本实施例的支撑层11由非亲水塑型线材和亲水塑型线材按2:1的比例缠绕定型为50 kg/m3的立体弹性编织物,垫层12由非亲水塑型线材和亲水塑型线材按5:2的比例缠绕定型为25 kg/m3的立体弹性编织物。
22.实施例二
2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主要在于: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垫层12包括表面垫层121和中间垫层122,其中,中间垫层122设置于支撑层11的夹层内,表面垫层121覆于支撑层11表面。为了方便对支撑层11及表面垫层121进固定,在支撑层11外周套设有用于固定头部支撑111、颈椎部支撑112和表面垫层121的固定套2,本实施例的固定套2为带有弹性的环套,通过将表面垫层121的边沿、头部支撑111和颈椎部支撑112箍紧在环套内,实现对枕头的固定,又不会让使用者产生存在异物的不适感。这样由表面垫层121和中间垫层122调节枕头与使用者之间的适配度,中间垫层12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更多,有利于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在使用中,使用者可通过频繁更换和清洗垫层12以保持枕头的清洁卫生,因此,本实施例支撑层11的非亲水塑型线材和亲水塑型线材的缠绕比例的较佳范围为10:1~7,垫层12的非亲水塑型线材和亲水塑型线材的缠绕比例较佳为10:4~10,本实施例的支撑层11由非亲水塑型线材和亲水塑型线材按5:1的比例缠绕定型为80 kg/m3的立体弹性编织物,垫层12由非亲水塑型线材和亲水塑型线材按1:1的比例缠绕定型为30 kg/m3的立体弹性编织物。
2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