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家具式桌椅

文档序号:24596630发布日期:2021-04-09 12:41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家具式桌椅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新型家具式桌椅。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办公或是吃饭等情况下,都会坐在椅子上,椅子的样式非常繁多,大部分的椅子使用时间久了,连接处容易松动或者损坏,有些椅子创意性改进虽然使椅子的美观效果增强,但稳固性很差。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是新型家具式桌椅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结构稳定、外形美观等特点的新型家具式桌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家具式桌椅,包括:桌椅本体,所述桌椅本体主要由椅背、椅座、扶手以及椅腿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椅座包括座面和设置于所述座面上的坐垫;在所述坐垫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面层、弹性层和基层;其中,所述弹性层由立体网状结构体构成;所述立体网状结构体包括多根热塑纤维,所述多根热塑纤维弯曲缠绕形成多个丝圈结构,所述丝圈结构在立体方向疏密交错配置,所述热塑纤维之间以及单根热塑纤维内部热熔粘接;所述椅腿外部套设有一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包括外廓为脚垫和内置圆形薄平板,所述脚垫的一端有圆形凹孔,所述圆形凹孔外段为圆形凹孔渐小段,所述圆形凹孔中段是圆形凹孔过渡线,所述圆形凹孔里段是圆形凹孔渐大段,圆形凹孔渐大段连着的圆形凹孔底部平面,圆形凹孔底部平面上方贴着圆形薄平板。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新型家具式桌椅中,所述脚垫为圆柱形。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新型家具式桌椅中,所述扶手为可转动设置,所述扶手的一端铰接在椅背上,所述扶手的另一端通过卡扣连接在椅座上,使用状态下,卡扣打开,使扶手以其在椅背上的铰接处为轴水平转动,在椅子本体的侧面形成离座空间。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新型家具式桌椅中,在所述可转动扶手的底壁上铰接一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呈可伸缩结构,正常状态下,所述支撑柱收纳于所述可转动扶手的下部,使用状态下,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可转动扶手的底壁呈垂直状态,所述支撑柱的末端抵在地面上。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新型家具式桌椅中,所述支撑柱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可伸缩式空心圆柱体杆。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新型家具式桌椅中,在所述可转动扶手的顶面上设置用于控制所述转动扶手与所述椅座之间卡扣开合的第一按钮,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支撑柱自动放下的第二按钮。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新型家具式桌椅中,所述立体网状结构体具有第一表层和第二表层,位于所述立体网状结构体外周的所述丝圈沿一侧倒伏形成所述第一表层和第二表层;其中,所述第一表层与所述面层相接,所述第二表层与所述基层相接;所述第一表层和第二表层的厚度为3-5mm。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新型家具式桌椅中,所述立体网状结构体具有多个腔体,相邻的所述腔体间相互连通。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新型家具式桌椅中,所述的圆柱形脚垫整体由弹力橡胶所制成;所述圆形薄平板整体由硬金属平板所制成。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桌角上套设保护套,利用圆形凹孔底部平面外侧防滑软平面与木质地板直接接触,无论桌椅被人们在地板如何拖动,实木家具或钢木组合的圆形桌椅脚不会伤害到地板表面。特别是采用在圆形凹孔底部平面里侧贴着圆形薄平板,确保了由弹力橡胶所制成的圆形凹孔底部平面自身不会被圆形薄钢管击穿,有效保护了高级木质地板表面油漆免遭实木或钢木组合家具的桌椅脚伤害,延长了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在坐垫中设置立体网状结构体的方式,通过其优异的回弹性与透气性,达到了在使用时,为人体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并具有在长期使用后不丧失弹力的持久性,从而实现了坐垫形变量有限不易塌陷,进而降低坐姿疲劳感、为臀部提供支撑力避免;局部肌肉压力过大导致痔疮和椎骨病变、以及保证臀部空气流通性避免该部位温度过高,减少油脂分泌并为皮肤提供呼吸空间,降低座疮发生概率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椅子本体上设置可转动扶手,扶手转动在椅子本体侧面形成离座空间,能够方便老人安全离座,避免老人因桌椅空间较小、椅子太重后移困难、地面过滑椅子后移等问题发生二次跌倒;

本实用新型的可转动扶手底壁铰接可伸缩支撑柱,能够增加扶手的承载强度,提高椅子的安全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整体示意图。

图2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坐垫结构示意图。

图3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剖视图。

图6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时套上椅腿上变形后的剖面图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附图1-6,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新型家具式桌椅,具体包括:

桌椅本体1,所述桌椅本体1主要由椅背2、椅座3、扶手4以及椅腿5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椅座3包括座面31和设置于所述座面31上的坐垫32;在所述坐垫32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面层33、弹性层34和基层35;其中,所述弹性层34由立体网状结构体构成;所述立体网状结构体包括多根热塑纤维,所述多根热塑纤维弯曲缠绕形成多个丝圈结构341,所述丝圈结构341在立体方向疏密交错配置,所述热塑纤维之间以及单根热塑纤维内部热熔粘接;所述椅腿5外部套设有一保护套51,所述保护套51包括外廓为脚垫52和内置圆形薄平板53,所述脚垫52的一端有圆形凹孔,所述圆形凹孔外段为圆形凹孔渐小段54,所述圆形凹孔中段是圆形凹孔过渡线55,所述圆形凹孔里段是圆形凹孔渐大段56,圆形凹孔渐大段56连着的圆形凹孔底部平面57,圆形凹孔底部平面上方贴着圆形薄平板。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脚垫为圆柱形。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扶手4为可转动设置,所述扶手的一端铰接在椅背上,所述扶手的另一端通过卡扣(图中未示出)连接在椅座上,使用状态下,卡扣打开,使扶手以其在椅背上的铰接处为轴水平转动,在椅子本体的侧面形成离座空间。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所述可转动扶手的底壁上铰接一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呈可伸缩结构,正常状态下,所述支撑柱收纳于所述可转动扶手的下部,使用状态下,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可转动扶手的底壁呈垂直状态,所述支撑柱的末端抵在地面上。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柱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可伸缩式空心圆柱体杆。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所述可转动扶手的顶面上设置用于控制所述转动扶手与所述椅座之间卡扣开合的第一按钮,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支撑柱自动放下的第二按钮。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立体网状结构体具有第一表层和第二表层,位于所述立体网状结构体外周的所述丝圈沿一侧倒伏形成所述第一表层和第二表层;其中,所述第一表层与所述面层相接,所述第二表层与所述基层相接;所述第一表层和第二表层的厚度为3-5mm。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立体网状结构体具有多个腔体36,相邻的所述腔体间相互连通。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圆柱形脚垫整体由弹力橡胶所制成;所述圆形薄平板整体由硬金属平板所制成。

扶手向椅子本体的侧面水平转动形成侧部的离座空间,老人仍需要把着扶手起身,为增加扶手的承载能力,在扶手的底壁上铰接一支撑柱,支撑柱根据天线原理设计,其呈可伸缩结构,正常状态下,支撑柱收纳于扶手的下部,使用状态下,支撑柱与扶手的底壁呈垂直状态,支撑柱竖直向下伸长直至其自由端抵在地面上,支撑柱可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可伸缩式空心圆柱体杆。

在扶手4的顶面上分别设置一号按钮41、二号按钮42,一号按钮41用于控制扶手4与椅座3之间连接卡扣的开合,二号按钮42用于控制支撑柱43的放下,使用时,按下一号按钮41卡扣打开,向椅子本体的侧面水平转动扶手直至形成较大的离座空间,再按下二号按钮42,支撑柱43被自动放下,并向下伸长与地面相抵,老人转身至椅子本体的侧部离座空间,把着扶手站起。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