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及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03317发布日期:2021-05-04 10:02阅读:97来源:国知局
床及护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床及护栏。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进一步提高,防护用具的种类也层出不穷。例如,为了避免儿童在睡觉时从床上掉落,可以在床边设置护栏以进行遮挡。传统的护栏在使用过程中,易与床垫之间出现缝隙,会存在卡脚等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存在安全风险的问题,提供一种床及护栏。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护栏,包括:防护结构;及遮蔽件,所述遮蔽件的第一侧与所述防护结构的底端连接,所述遮蔽件的第一端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遮蔽件的第二端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及所述第二连接件均靠近所述遮蔽件的第二侧设置,且所述第一连接件及所述第二连接件能够配合形成用于对所述遮蔽件进行固定的固定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侧及所述第二侧均位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长度可调;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长度可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蔽件包括遮蔽套,所述遮蔽套设有连通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的连通腔,所述护栏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穿设于所述连通腔,且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一端形成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二端形成所述第二连接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结构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及防护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四连接件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三连接件及所述第四连接件首尾连接围设成防护腔,所述防护件罩设在所述防护腔上,所述第一侧与所述防护件连接,或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三连接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结构还包括第一支脚及第二支脚,所述第一支脚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支脚与所述第一端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支脚通过所述第一支脚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能够与所述第二支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脚远离所述第一支脚的一端设有朝向所述第二支撑件设置的第一弯折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结构还包括第三支脚及第四支脚,所述第三支脚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四支脚与所述第二端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四支脚通过所述第三支脚与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能够与所述第四支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支脚远离所述第三支脚的一端设有朝向所述第一支撑件设置的第二弯折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设有第一卡件;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设有第二卡件。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床,包括床架、设置于所述床架上的床垫、及所述的护栏,所述防护结构设置于所述床架的侧边,所述遮蔽件用于遮蔽所述防护结构与所述床垫之间的间隙。

上述实施例的床及护栏,将床垫放置在床架上后,将防护结构设置在床架的侧边,使得防护结构靠近床垫,利用防护结构能够对床垫上的儿童进行阻挡防护,避免掉落;同时,利用遮蔽件能够对防护结构与床垫之间的间隙进行遮蔽,从而消除了卡脚等安全风险,安全系数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护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个实施例的护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护栏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再一个实施例的护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又一个实施例的护栏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还一个实施例的护栏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另外一个实施例的护栏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的护栏的第二支脚与第一弯折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护栏,100、防护结构,110、第一支撑件,120、第二支撑件,130、第三连接件,140、第四连接件,150、防护件,200、遮蔽件,210、第一侧,220、第二侧,230、第一端,240、第二端,250、连通腔,310、第一连接件,311、第一卡件,320、第二连接件,321、第二卡件,330、目字扣,410、第一支脚,420、第二支脚,430、第一弯折部,440、第一插接套筒,441、第一连接孔,510、第三支脚,520、第四支脚,530、第二弯折部,540、第二插接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护栏10,包括防护结构100及遮蔽件200。如此,将护栏10设置在床垫(未图示)的侧边,利用防护结构100能够对床垫上的儿童进行阻挡防护,避免掉落;同时,利用遮蔽件200能够对防护结构100与床垫之间的间隙进行遮蔽,从而消除了卡脚等安全风险,安全系数高。

如图1至图3所示,具体地,遮蔽件200的第一侧210与防护结构100的底端连接。遮蔽件200的第一端230设有第一连接件310。遮蔽件200的第二端240设有第二连接件320。第一连接件310及第二连接件320均靠近遮蔽件200的第二侧220设置,且第一连接件310及第二连接件320能够配合形成用于对遮蔽件200进行固定的固定结构。其中,第一端230与第二端240相对间隔设置,第一侧210与第二侧220相对间隔设置,第一侧210及第二侧220均位于第一端230与第二端240之间。如此,将防护结构100贴近床垫的侧边设置后,将遮蔽件200的第二侧220放置在床垫上,再利用第一连接件310和第二连接件320形成的固定结构对遮蔽件200进行固定,从而将遮蔽件200贴合在床垫上,使得遮蔽件200对防护结构100与床垫之间的缝隙进行遮蔽。

遮蔽件200可以是片状或条状的布料(例如矩形的布片)或其他柔性材质,与床单配合使用,不会产生不适感,也能对缝隙进行良好的遮蔽。遮蔽件200与防护结构100的连接,可以通过拉链连接、魔术贴连接等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实现,便于清洗;也可以通过缝制或一体成型的方式实现连接,避免掉落。

第一连接件310和第二连接件320均可以与外界的合适部位进行连接固定,例如,第一连接件310和第二连接件320均可以与床垫或床架进行连接,通过第一连接件310和第二连接件320与床垫或床架的连接,从而将遮蔽件200稳定、可靠的固设在床垫上,从而可靠的对防护结构100与床垫之间的间隙进行遮蔽。第一连接件310及第二连接件320可以是连接带(例如丝带或织带)、连接绳或其他能够与外界进行连接固定的元件。第一连接件310和第二连接件320均靠近第二侧220设置,当第一连接件310和第二连接件320均与外界实现连接时,结合遮蔽件200的第一侧210与防护结构100的底部连接,能够将遮蔽件200平铺在床垫上,能够有效的对防护结构100与遮蔽件200之间的缝隙进行遮蔽,也能避免遮蔽件200产生褶皱,外观质量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10的长度可调。如此,利用第一连接件310将遮蔽件200的第一端230与外界进行连接固定过程中,能够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灵活的调整第一连接件310的长度,满足实际的固定需要,例如,可以适应不同厚度的床垫;也能通过调整第一连接件310的长度,从而调整对遮蔽件200的第一端230的拉力,进而避免遮蔽件200产生褶皱,也使得遮蔽件200能够紧紧的贴合在床垫上。

其中,第一连接件310的长度的调节,可以通过将第一连接件310采用弹性材质(例如弹性橡胶)实现,只需施加不同的拉力拉动第一连接件310,即可对第一连接件310的长度进行调节;还可以将第一连接件310设置为多段(至少两段,如图2至图4的310a所示),利用目字扣330等长度调节元件将各段进行连接,只需调节目字扣330等长度调节元件的位置即可实现第一连接件310整体长度的调节。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320的长度可调。如此,利用第二连接件320将遮蔽件200的第二端240与外界进行连接固定过程中,能够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灵活的调整第二连接件320的长度,满足实际的固定需要,例如,可以适应不同厚度的床垫;也能通过调整第二连接件320的长度,从而调整对遮蔽件200的第二端240的拉力,进而避免遮蔽件200产生褶皱,也使得遮蔽件200能够紧紧的贴合在床垫上。

其中,第二连接件320的长度的调节,可以通过将第二连接件320采用弹性材质(例如弹性橡胶)实现,只需施加不同的拉力拉动第二连接件320,即可对第二连接件320的长度进行调节;还可以将第二连接件320设置为多段(至少两段,如图2、图4及图5的320a所示),利用目字扣330等长度调节元件将各段进行连接,只需调节目字扣330等长度调节元件的位置即可实现第二连接件320整体长度的调节。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10的长度可调;第二连接件320的长度可调。如此,能够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灵活的调整第一连接件310和第二连接件320的长度,满足实际的固定需要;也能通过调整第一连接件310和第二连接件320的长度,从而调整对遮蔽件200的第一端230和第二端240的拉力,进而避免遮蔽件200产生褶皱,也使得遮蔽件200能够紧紧的贴合在床垫上。

遮蔽件200与第一连接件310和第二连接件32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通过缝合、热压、扣合等方式直接进行连接,也可以通过压紧或绷紧等方式间接进行连接。

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遮蔽件200包括遮蔽套(未标注)。遮蔽套设有连通第一端230与第二端240的连通腔250,护栏10包括连接件(未标注),连接件穿设于连通腔250,且连接件的一端伸出第一端230形成第一连接件310,连接件的另一端伸出第二端240形成第二连接件320。如此,将伸出连通腔250的第一连接件310和第二连接件320均与外界进行连接固定后,使得连接件绷紧拉直,从而使得遮蔽套紧紧的贴合在床垫上,实现遮蔽套的固定,进而能够利用遮蔽套对防护结构100与床垫之间的间隙进行遮蔽。其中,连接件可以是连接条或连接带;连接件可以采用弹性材质或非弹性材质,只需保证当第一连接件310和第二连接件320均与外界进行连接固定后,连接件设置在连通腔250内的部分能够将遮蔽套压合在床垫上即可。连通腔250的大小可以与连接件的大小相匹配或比连接件大,还可以采用缝合等方式将连接件的相应部位固设在连通腔250内,避免连接件与遮蔽套发生相对滑动,保证遮蔽套能够紧紧的贴合在床垫上。

防护结构100可以是框架结构或其他现有的能够床垫上的物品或儿童进行阻挡防护的结构。

如图1、图2、图4至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防护结构100包括第一支撑件110、第二支撑件120、第三连接件130、第四连接件140及防护件150。第一支撑件110与第二支撑件120相对间隔设置,第三连接件130与第四连接件140相对间隔设置,第一支撑件110、第二支撑件120、第三连接件130及第四连接件140首尾连接围设成防护腔(未标注),防护件150罩设在防护腔上。如此,利用第一支撑件110、第二支撑件120、第三连接件130及第四连接件140连接形成的框架对防护件150进行支撑,将防护结构100设置在床垫的侧边时,利用防护件150能够对床垫上的物品或儿童进行阻挡防护,避免掉落。第一侧210与防护件150连接,或第一侧210与第三连接件130连接。如此,第一连接件310和第二连接件320与外界进行连接固定后,使得遮蔽件200的第二侧220紧紧的贴合在床垫上,遮蔽件200的第一侧210延伸至第二侧220的区域能够对防护结构100与床垫之间的缝隙进行有效的遮蔽,避免出现卡脚等安全问题。当第一侧210与防护件150连接时,可以将第一侧210与防护件150的连接部分设置在第三连接件130的上方(例如上方1cm~2cm处),使得遮蔽件200能够平铺在床垫的上表面上,避免产生褶皱。

其中,防护件150可以采用布料、皮料或其他具有阻挡防护功能的材质,可以将防护件150采用缝制、铆接等方式固设在第一支撑件110、第二支撑件120、第三连接件130和第四连接件140上;防护件150与遮蔽件200可以采用同种材质(例如均为布料)。防护件150与遮蔽件200连接时,防护件150可以与遮蔽件200采用拉链等可拆卸方式进行连接,也可以一体成型。遮蔽件200与第三连接件130连接时,可以采取套接等可拆卸方式实现,也可以采取缝制或铆接等不可拆卸的方式实现。第一支撑件110和第二支撑件120可以是支撑柱、支撑架的形式;第三连接件130和第四连接件140可以是横梁、连接管的形式。第一支撑件110、第二支撑件120、第三连接件130及第四连接件140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焊接、铆接、插接等方式实现,或第一支撑件110、第二支撑件120、第三连接件130及第四连接件140一体成型。

如图1至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防护结构100还包括第一支脚410及第二支脚420。第一支脚410与第一连接件310相对间隔设置,第二支脚420与第一端230相对间隔设置。第二支脚420通过第一支脚410与第一支撑件110连接,第一连接件310的一端能够与第二支脚420连接。如此,能够将第二支脚420设置在床垫的下方,从而利用床垫的压力实现第二支脚420的固定,进而实现第一支撑件110的固定;再将第一连接件310的一端与第二支脚420进行连接,从而能够实现遮蔽件200的第一端230的连接固定,使得遮蔽件200的第一端230能够紧紧的贴合在床垫的上表面。其中,第一支脚410可以通过焊接、插接或螺接等方式将第一支撑件110与第二支脚420进行连接,或第一支脚410、第二支脚420和第一支撑件110可以一体成型;第一连接件310与第二支脚420可以通过卡接、插接、缝合等方式进行连接。例如,可以在第二支脚420的相应部位设置卡扣,在第一连接件310的一端设置卡钩,通过卡钩与卡扣的卡接从而实现第一连接件310与第二支脚420的连接。

如图1、图2、图4至图8所示,进一步地,第二支脚420远离第一支脚410的一端设有朝向第二支撑件120设置的第一弯折部430。如此,将第一弯折部430设置在床垫的下方,增大了与床垫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更加稳定的将第二支脚420进行固定,进而使得第一支撑件110的固定更加稳定,不会轻易发生晃动。其中,第一弯折部430可以采取插接或卡接的方式与第二支脚420进行连接,或第一弯折部430与第二支脚420一体成型。例如,可以设置第一插接套筒440将第二支脚420和第一弯折部430均与第一插接套筒440插接配合后实现连接。还可以将第一连接件310设置为多段,各段之间用目字扣330进行连接,在第一插接套筒440上设置相应的第一连接孔441(当然,第一连接孔441也可以设置在第二支脚420的其他地方),第一连接件310的一端穿过第一连接孔441后再与目字扣330连接,通过调整目字扣330的位置,还能实现第一连接件310的长度的调节,进而调节对第一端230的拉力,使得遮蔽件200能够紧紧的贴合在床垫的上表面。

如图1、图2、图4至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防护结构100还包括第三支脚510及第四支脚520。第三支脚510与第二连接件320相对间隔设置,第四支脚520与第二端240相对间隔设置。第四支脚520通过第三支脚510与第二支撑件120连接,第二连接件320的一端能够与第四支脚520连接。如此,能够将第四支脚520设置在床垫的下方,从而利用床垫的压力实现第四支脚520的固定,进而实现第二支撑件120的固定,还可以结合将第二支脚420设置在床垫下方,从而实现整个防护结构100的安装固定;再将第二连接件320的一端与第四支脚520进行连接,从而能够实现遮蔽件200的第二端240的连接固定,使得遮蔽件200的第二端240能够紧紧的贴合在床垫的上表面,还可以结合第一连接件310与第二支脚420的连接从而实现遮蔽件200的第一端230的固定,从而将整个遮蔽件200紧紧的平铺在床垫上,对防护结构100与床垫之间的间隙进行有效的遮蔽。其中,第三支脚510可以通过焊接、插接或螺接等方式将第二支撑件120与第四支脚520进行连接,或第三支脚510、第四支脚520和第二支撑件120可以一体成型;第二连接件320与第四支脚520可以通过卡接、插接、缝合等方式进行连接,例如,在第四支脚520的相应部位设置插孔,在第二连接件320的一端设置插销,通过插销与插孔的插接从而实现第二连接件320与第四支脚520的连接。

如图1、图2、图4至图7所示,进一步地,第四支脚520远离第三支脚510的一端设有朝向第一支撑件110设置的第二弯折部530。如此,将第二弯折部530设置在床垫的下方,增大了与床垫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更加稳定的将第四支脚520进行固定,进而使得第二支撑件120的固定更加稳定,不会轻易发生晃动,还可以结合第一弯折部430,从而使得整个防护结构100能够实现可靠、稳定的安装固定。其中,第二弯折部530可以采取插接或卡接的方式与第四支脚520进行连接,或第二弯折部530与第四支脚520一体成型。例如,可以设置第二插接套筒540将第四支脚520和第二弯折部530均与第二插接套筒540插接配合后实现连接。还可以将第二连接件320设置为多段,各段之间用目字扣330进行连接,在第二插接套筒540上设置相应的第二连接孔(未图示,当然,第二连接孔也可以设置在第四支脚520的其他地方),第二连接件320的一端穿过第二连接孔后再与目字扣330连接,通过调整目字扣330的位置,还能实现第二连接件320的长度的调节,进而调节对第二端240的拉力,使得遮蔽件200能够紧紧的贴合在床垫的上表面。

如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10的一端设有第一卡件311。如此,能够将第一卡件311放置在床垫的下方,利用床垫的重力实现第一卡件311的固定,从而拉紧第一连接件310,进而拉紧遮蔽件200的第一端230,使得遮蔽件200的第一端230能够紧紧的贴合在床垫的上表面。其中,第一卡件311可以是卡接片、卡接盘或其他满足放置于床垫的下方后能够被床垫压合固定的元件。当然,也可以是第一连接件310与第二支脚420连接后进一步将第一卡件311设置在床垫的下方,保证连接固定的稳定性。

如图6及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320的一端设有第二卡件321。如此,能够将第二卡件321放置在床垫的下方,利用床垫的重力实现第二卡件321的固定,从而拉紧第二连接件320,进而拉紧遮蔽件200的第二端240,使得遮蔽件200的第二端240能够紧紧的贴合在床垫的上表面。其中,第二卡件321可以是卡接片、卡接盘或其他满足放置于床垫的下方后能够被床垫压合固定的元件。当然,也可以是第二连接件320与第四支脚520连接后进一步将第二卡件321设置在床垫的下方,保证连接固定的稳定性。

如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10的一端设有第一卡件311,第二连接件320的一端设有第二卡件321。如此,分别将第一卡件311和第二卡件321放置在床垫的下方,利用床垫的重力实现第一卡件311和第二卡件321的固定,从而拉紧第一连接件310和第二连接件320,进而拉紧遮蔽件200的第一端230和第二端240,使得遮蔽件200紧紧的平铺在床垫的上表面,进而对防护结构100与床垫之间的间隙进行遮蔽。优选为第一卡件311和第二卡件321均采用塑料等柔性材质,避免对床垫造成损害。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第一连接件310和第二连接件320与外界的连接,可以是第一连接件310的一端与第二支脚420连接而第二连接件320的一端设有第二卡件321(如图7所示);也可以是第一连接件310的一端设有第一卡件311而第二连接件320的一端与第四支脚520连接;还可以是第一连接件310的一端与第二支脚420连接而第二连接件320的一端与第四支脚520连接(如图1、图2、图4及图5所示)。可以是第一连接件310的长度可调而第二连接件320的长度不可调;如图5所示,也可以是第一连接件310的长度不可调而第二连接件320的长度可调;如图1所示,还可以是第一连接件310的长度不可调且第二连接件320的长度也不可调。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床,包括床架、设置于床架上的床垫、及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护栏10,防护结构100设置于床架的侧边,遮蔽件200用于遮蔽防护结构100与床垫之间的间隙。

上述实施例的床,使用时,将床垫放置在床架上后,将防护结构100设置在床架的侧边,使得防护结构100靠近床垫,利用防护结构100能够对床垫上的儿童进行阻挡防护,避免掉落;同时,利用遮蔽件200能够对防护结构100与床垫之间的间隙进行遮蔽,从而消除了卡脚等安全风险,安全系数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还应当理解的是,在解释元件的连接关系或位置关系时,尽管没有明确描述,但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解释为包括误差范围,该误差范围应当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确定的特定值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例如,“大约”、“近似”或“基本上”可以意味着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在此不作限定。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