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加热恒温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03825发布日期:2021-05-04 10:02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加热恒温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加热恒温杯。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保温杯是现代人们高品质生活中必备的饮水工具。受制约于制造成本及技术水平,现在市场的保温杯,其保温时间并不长,无法满足人们生活的正常需要;而为了使保温时间延长,人们往往在保温杯中注入刚烧开的水,然后再利用隔热原理进行保温。这种保温杯的保温效果不佳,通常只能够保持半天左右的温度,而且杯中的水温是呈递减的趋势,越到后面温度越低。

另外,水杯中水温过高时无法直接饮用,并且人们无法判断杯中的水何时适合饮用,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成为了该领域技术人员努力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便携式加热恒温杯,利用杯盖进行加热,提高杯底的利用率,同时还具备保温的功能;能完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便携式加热恒温杯,包括杯体、杯盖和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杯盖上,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加热元件、微控制器和充电电池,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微控制器的输出端加热元件相连;所述加热元件包括加热片和发热板,加热片固定于发热板的后方,发热板置于杯盖内底面中部;温度传感器固定于杯盖的内底面上,微控制器和充电电池集成于杯盖内。

作为其中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保温装置,保温装置设置于杯盖上;所述保温装置包括恒温控制器,恒温控制器设置于杯盖的内夹层中,微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恒温控制器相连。

作为另外一种优选方式,保温装置设置于杯体上;所述保温装置包括水温传感器和恒温控制器,恒温控制器设置于杯体的内夹层中,水温传感器设置于杯体的内底部,水温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相连,微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恒温控制器相连。

作为进一步优选,在杯体的上部设有二号连接头,在杯盖的底部设有一号连接端,恒温控制器通过二号连接头插入一号连接端中与充电电池和微控制器连通。

作为再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保温装置,保温装置设置于杯盖的杯壁上和杯体的杯壁上;所述保温装置包括位于外层的隔热层、位于中部的保温层和位于内层的传热层。

进一步地优选实施方式,在杯盖的侧壁上设有充电口,充电口与充电电池相连。

更进一步地优选实施方式,在杯盖的顶部设有控制按钮和显示单元,所述控制按钮包括电源开关、恒温控制开关和加热开关,电源开关设置于充电电池的充电电路上,恒温控制开关设置于恒温控制器的电路上,加热开关设置于加热元件的控制电路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一种便携式加热恒温杯,具备如下优点:

1.将加热装置设置在杯盖上,使用时将杯盖朝底放置,对杯中的水进行加热,起到仅通过杯盖便可随时加热的作用;

2.加热后的水能够通过保温装置进行保温,以便饮用;

3.在杯盖上集中了温度显示和按钮功能,能够进一步直观的了解水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附图中:杯体1,杯盖2,加热元件3,温度传感器4,安装头5,微控制器6,充电电池7,充电口8,密封套口9,隔热层11,保温层10,传热层12,一号连接端13,二号连接头14,恒温控制器15,水温传感器16,控制按钮17,显示单元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便携式加热恒温杯,包括杯盖2和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杯盖2上。

该杯盖在使用时与杯体密封配合作为一个整体的杯子使用。将加热装置设置于杯盖上,不仅可以增加杯体底部的空间利用率,而且使用非常的方便,加热的时候将水带入杯体中,然后旋紧杯盖,再旋转到将杯盖置于底部,杯底朝上,将水置于加热装置的加热元件中,对水进行加热,加热后,再次旋转杯子,正放后,即可正常饮用水。

其中,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4、加热元件3、微控制器6和充电电池7,所述充电电池上设有电池保护板,所述充电电池为镍氢电池或锂电池,其容量大小根据杯体大小及所需保温时间需要选择2-6ah。微控制器就是用于控制加热电路,微控制器采用的元器件为现有控制器。加热元件为加热金属棒或者加热陶瓷片等,采用现有材料可以节约成本。温度传感器采用现有的微型传感器,当温度发生变化时,可以及时的将温度传达给微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4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6的输入端相连,微控制器6的输出端加热元件3相连;所述加热元件包括加热片和发热板,加热片固定于发热板的后方,发热板置于杯盖内底面中部;温度传感器4固定于杯盖2的内底面上,微控制器6和充电电池7集成于杯盖2内。在杯盖2的侧壁上设有充电口8,充电口8与充电电池7相连。

另外,为了直观的了解水温,在杯盖2的顶部设有控制按钮17和显示单元18,所述控制按钮17包括电源开关、恒温控制开关和加热开关,电源开关设置于充电电池的充电电路上,恒温控制开关设置于恒温控制器15的电路上,加热开关设置于加热元件的控制电路上。

实施例2:

一种便携式加热恒温杯,包括杯体、杯盖、加热装置和保温装置。加热装置设在杯盖上,所述保温装置通过传统的真空保温模式。

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加热元件、微控制器和充电电池,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微控制器的输出端加热元件相连;所述加热元件包括加热片和发热板,加热片固定于发热板的后方,发热板置于杯盖内底面中部;温度传感器固定于杯盖的内底面上,微控制器和充电电池集成于杯盖内。在杯盖的侧壁上设有充电口,充电口与充电电池相连。

保温装置设置于杯盖的杯壁上和杯体的杯壁上;所述保温装置包括位于外层的隔热层、位于中部的保温层和位于内层的传热层。其包括位于外层的隔热层、位于中部的保温层和位于内层的传热层。外层为塑料或者金属材料制成,中层为真空成,内层为玻璃或者不锈钢材料制成。保温杯内的传热层为银色的杯胆,能反射热水的辐射,杯胆和杯身之间中部的保温层为真空能阻断热力的传递,而不易传递热量的瓶子能阻止热对流。

如图2-4所示,实施例3:

一种便携式加热恒温杯,包括杯体、杯盖、加热装置和保温装置。加热装置设在杯盖上,保温装置设在杯体上,且加热装置和保温装置共用同一个微控制器。

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加热元件、微控制器和充电电池,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微控制器的输出端加热元件相连;所述加热元件包括加热片和发热板,加热片固定于发热板的后方,发热板置于杯盖内底面中部;温度传感器固定于杯盖的内底面上,微控制器和充电电池集成于杯盖内。在杯盖的侧壁上设有充电口,充电口与充电电池相连。

所述保温装置包括水温传感器16和恒温控制器15,其中的水温传感器也是一种温度传感器,置于水中传达温度,恒温控制器中设置有恒温控制电路,恒温控制电路为现有控制电路,其作用是起到将温度恒定在特定的数值范围内。恒温控制器15为固体膨胀式,恒温控制器的温包中充满的某种胶状固体,如石蜡等,依靠热胀冷缩的原理来执行温控动作,通常为了保证介质内部温度均匀和感温灵敏性。恒温控制器15设置于杯体1的内夹层中,水温传感器16设置于杯体1的内底部,水温传感器16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6相连,微控制器6的输出端与恒温控制器15相连。在杯体1的上部设有二号连接头14,在杯盖2的底部设有一号连接端13,恒温控制器15通过二号连接头14插入一号连接端13中与充电电池7和微控制器6连通。杯体和杯盖紧密结合时,能够将整个保温电路导通,当两者分开实现断电。为了防止保温装置断电而起不到作用,还可以在杯体中设置电池供电,可以将杯盖作为加热装置,杯体作为一个保温装置分开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