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床床单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40152发布日期:2021-05-25 12:19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气床床单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气床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充气床床单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与用户使用体验需求的不断变化,充气床在一众床具中脱颖而出。充气床具有使用寿命长、生产成本低、携带方便等优点,逐渐取代传统的弹簧床和木板床,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家居生活、休闲娱乐、医疗保健等场所。

但是由于充气床材质的特殊性,通常构成充气床的表面为光滑平面,有一些充气床为了改良触感与用户体验,其表面还做了植绒处理,导致充气床的表面较为光滑。由于充气床不具备对床单进行固定的结构设计,在使用过程中,床单容易在充气床的表面滑动,造成皱褶、不平整,甚至从充气床上掉落,用户体验不佳。

床笠作为可以包裹床垫的罩子,比普通床单更易固定防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当仍存在弊端:床笠的尺寸设计具有局限性,一般只能适用正常厚度范围内(10-20cm)的充气床。若充气床的厚度低于范围值会造成床笠固定不稳而使表面不平整、容易移位,而高于范围值会造成床笠无法套住充气床、固定失败。则用户购买充气床后,需要专门寻找、购买适配尺寸的床笠,对于现有厚度较大的充气床而言,在市场上极难找到适配的床笠。

此外,也有一些厂家为了更稳固地固定床单,在充气床的表面设置若干卡扣结构,用于扣住或夹持床单,而这些凸出于充气床表面的卡钩结构容易造成用户平时躺、坐、滚动等动作时磕碰、膈到卡扣结构的不良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床床单固定结构,可以实现床单在充气床上的相对固定,尤其适用于较厚的充气床。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充气床床单固定结构,包括充气床本体和外围带;所述外围带环绕所述充气床本体的四周设置一圈,其上围边、下围边均连接在所述充气床本体的围片表面,以使所述外围带与所述围片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外围带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开口,所述开口用于将床单的边角塞入所述容置空间中。

所述开口的数量有四个,四个所述开口分别与所述充气床本体的四个角相对。

所述开口呈长条状,其设置方向与所述充气床本体的上表面相平行。

所述外围带热熔连接在所述围片的表面。

所述充气床本体分上下层设计,其上层包括上层上片、上层中片、上层线拉带和上层下片,其下层包括下层上片、下层线拉带、下层中片和下层下片;所述上层上片与所述上层中片的相对面热熔连接,所述上层中片的周缘热熔连接在所述围片的上端周缘,所述上层线拉带的两端分别热熔连接在所述上层中片与所述上层下片的相对面,所述上层下片的周缘热熔连接在所述围片的中部;所述下层上片的周缘热熔连接在所述围片的中部,所述下层线拉带的两端分别热熔连接在所述下层上片与所述下层中片的相对面,所述下层中片与所述下层下片的相对面热熔连接,所述下层下片的周缘热熔连接在所述围片的下端周缘。

所述外围带覆盖所述上层下片、下层上片与所述围片的连接处。

所述充气床本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围片上的充气泵。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充气床本体的围片上连接一圈外围带,并在外围带上开设开口用于塞入床单的边角,可以实现床单在充气床上的相对固定,避免床单滑动而提高用户体验,其固定结构不容易受到充气床厚度的限制,使得床单具有较好的适配性;同时,本实用新型不使用卡扣结构,可以表面铺设床单后整体表面平整,不存在磕碰、膈到卡扣结构的不良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7为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充气床本体1;围片11;上层上片12;上层中片13;上层线拉带14;上层下片15;下层上片16;下层线拉带17;下层中片18;下层下片19;充气泵10;外围带2;上围边21;下围边22;容置空间23;开口24;床单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充气床床单固定结构,包括充气床本体1和外围带2。

外围带2环绕充气床本体1的四周设置一圈,其上围边21、下围边22均连接在充气床本体1的围片11表面,以使外围带2与围片11之间形成容置空间23,外围带2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开口24,开口24用于将床单3的边角塞入容置空间23中。

参考图1至图7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上述开口24的数量有四个,四个开口24分别与充气床本体1的四个角相对,则固定床单3时可以将床单3的四角塞入开口24至容置空间23中,就可以实现床单3的相对固定。

上述开口24呈长条状,其设置方向与充气床本体1的上表面相平行,长条状的开口24加大塞入开口24的床单3角部的宽度,提高固定效果。

上述外围带2热熔连接在围片11的表面,实现外围带2与围片11的一体连接,无需额外的结构或零件实现固定,更易生产、成本更低。

上述充气床本体1分上下层设计,其上层包括上层上片12、上层中片13、上层线拉带14和上层下片15,其下层包括下层上片16、下层线拉带17、下层中片18和下层下片19。其中上层上片12与上层中片13的相对面热熔连接,上层中片13的周缘热熔连接在围片11的上端周缘,上层线拉带14的两端分别热熔连接在上层中片13与上层下片15的相对面,上层下片15的周缘热熔连接在围片11的中部;下层上片16的周缘热熔连接在围片11的中部,下层线拉带17的两端分别热熔连接在下层上片16与下层中片18的相对面,下层中片18与下层下片19的相对面热熔连接,下层下片19的周缘热熔连接在围片11的下端周缘。在生产时,上层上片12可以做压花处理,形成花纹,使得充气床的上表面更加美观、睡感舒适;下层下片19可以使用吸地做法,让充气床更具安全性。

上述外围带2覆盖上层下片15、下层上片16与围片11的连接处。由于充气床的特性,充气后上层下片15、下层上片16与围片11的热熔连接处会形成一条连接缝,使得连接处内凹,使用外围带2覆盖连接处可以保证容置空间23具有足够的空间塞入床单3。

上述充气床本体1还包括设置在围片11上的充气泵10。

参考图8所示,在铺设床单3时,先将床单3平整铺在充气床本体1的上表面,然后将床单3的四个角拉直并塞入开口24至容置空间23内,就可以实现床单3的相对固定。

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充气床本体1的围片11上连接一圈外围带2,并在外围带2上开设开口24用于塞入床单的边角,可以实现床单在充气床上的相对固定,避免床单滑动而提高用户体验,其固定结构不容易受到充气床厚度的限制,使得床单具有较好的适配性;同时,本实用新型不使用卡扣结构,可以表面铺设床单后整体表面平整,不存在磕碰、膈到卡扣结构的不良体验。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