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饭煲及其上盖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12122发布日期:2021-08-03 12:53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饭煲及其上盖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电饭煲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饭煲及其上盖组件。



背景技术:

电饭煲已成为现在家庭中必不可少的厨房电器,电饭煲一般包括煲体和盖体,盖体上设置开盖按钮和按钮板实现与煲体的盖合和分离。按钮板一般通过卡轴与盖体的衬盖上的卡扣配合安装,然而,卡扣结构的卡臂强度低,容易断裂,若将卡臂厚度增加,卡臂弹性降低,则卡轴卡入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饭煲的上盖组件,包括面盖及与面盖配合安装的衬盖,面盖设有开盖按钮,衬盖设有与开盖按钮配合动作的按钮板,按钮板包括自两侧向外延伸的卡轴,衬盖设有与卡轴配合的卡扣结构,卡扣结构包括形成卡口的卡臂及设于卡臂顶部的凸筋,凸筋沿卡臂长度方向延伸,卡轴卡持于所述卡口内并能够在所述卡口内转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卡臂顶部设置凸筋,从而能够提高卡扣结构的强度,不易断裂。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凸筋的厚度小于卡臂的厚度,从而能够防止凸筋过厚导致卡轴卡入困难。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卡扣结构与衬盖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卡扣结构与衬盖一体成型,制造简单,同时增加卡扣结构的强度。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凸筋自卡臂的一侧面向上延伸出所述卡臂,从而凸筋能够与卡臂侧面为一体,加工简单。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卡扣结构竖直设于所述衬盖的上端外边缘,所述卡扣结构还包括形成所述卡口的肋板,卡臂和肋板上、下设置,卡口朝向上盖组件的前面,肋板朝向上盖组件前面延伸一定宽度并且高度逐渐降低从而卡轴卡入时,容易装配。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卡扣结构还包括设于卡口后方的肋条,卡臂和凸筋与肋条连接为一体。由于卡扣结构的卡口部位受挤压会产生弹塑性变形,在卡口后方设置肋条有助于加强卡扣结构的强度。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卡口沿卡入方向依次包括颈缩部、卡持部、及止档部,颈缩部沿卡入方向宽度逐渐减小至小于所述卡轴的直径,卡持部的宽度沿卡入方向逐渐增加至能够收容所述卡轴,止档部沿卡入方向宽度逐渐减小并止档所述卡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口设计方便卡轴卡入且不易松脱。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衬盖的上端外边缘设有自底面向上延伸的凸肋,凸肋沿衬盖的周向上延伸一定长度,卡臂设于凸肋的顶部并向上盖组件的前面延伸,凸筋设于凸肋的外壁并位于卡臂的下方且自外壁向上盖组件的前面延伸。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卡扣结构设于衬盖的上端外边缘凸肋,增加了卡扣结构的定位稳定性和强度。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按钮板包括支撑于衬盖上端的支撑部、自支撑部向前延伸的按压部、及自所述按压部向下弯曲延伸的配合部,按压部的下表面与衬盖之间设有第一弹性元件,配合部还包括设于下部的盖合部,盖合部能够与电饭煲的锅体配合卡持,所述盖合部包括抵靠衬盖的第二弹性元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按钮板的结构设计能够避免在安装时干涉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饭煲,锅体与锅体配合盖合的如上述任意实施中的上盖组件,上盖组件的按钮板与锅体配合卡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卡扣结构的强度高,不易断裂且容易卡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饭煲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饭煲前面局部剖示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按钮板与卡扣结构组装后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按钮板与卡扣结构拆分后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卡扣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按钮板与卡扣结构组装后侧面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饭煲,包括锅体1,与锅体1配合盖合的上盖组件2。上盖组件2包括面盖20及与面盖20配合安装的衬盖21。面盖20的上表面为水平的平面并设有开盖按钮201,衬盖21设于面盖20的下方并与面盖20相互卡扣。

如图1-3所示,衬盖21设有与开盖按钮201配合动作的按钮板210。按钮板210包括自两侧向外延伸的卡轴2101,衬盖21设有与卡轴2101配合的卡扣结构211。卡扣结构211与衬盖21可为分体组装式也可为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卡扣结构211与衬盖21一体成型,能够节约成本,同时增加卡扣结构的强度。

如图4、图6所示,卡扣结构211竖直设于衬盖21的上端外边缘,包括卡臂2110及肋板2111,卡臂2110和肋板2111上、下设置形成卡口2113,卡口2113朝向上盖组件2的前面,卡轴2101卡持于卡口2113内并能够在卡口2113内转动。肋板2111朝向上盖组件2前面的方向延伸一定宽度,并且高度逐渐降低。卡口2113朝向上盖组件2的前面,从而卡轴2110卡入时,容易装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计具有一定宽度的肋板2111,从而增加了卡扣结构的强度。

如图5所示,卡臂2110包括顶部2110-1、两侧面2110-2,两侧面2110-2之间的距离为卡臂2110的厚度。卡扣结构还包括设于卡臂2110顶部2110-1的凸筋2110-a,凸筋2110-a沿卡臂2110长度方向延伸一定长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凸筋2110-a,从而能够提高卡扣结构的强度高,不易断裂。设置有凸筋2110-a,可以兼顾强度和弹性形变。具体来说,卡轴2110通过卡臂2110的形变卡入卡口2113内,在装配时,卡臂2110会发生形变,而直接将卡臂2110的厚度做的太厚,强度虽然变高了,但是不容易发生弹性形变,导致卡轴2110难以卡入卡口2113,而将卡臂2110的厚度做太薄的话,很容易发生弹性形变,使得卡轴2110方便卡入卡口2113内,但是卡臂2110会很容易断裂。所以本实用新型在卡臂2110上设置凸筋2110-a,可以兼顾卡臂的强度和弹性形变。具体的,凸筋2110-a的厚度小于卡臂2110的厚度,从而能够防止凸筋2110-a过厚导致卡轴2101卡入困难。凸筋2110-a自卡臂2110的一侧面2110-2延伸出卡臂2110上部,从而凸筋2110-a能够与卡臂2110侧面为一体,制造简单,同时增加凸筋2110-a的强度。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肋板2111也可以为与卡臂2110相同的结构,并且在底端同样设置凸筋2110-a。

如图4所示,衬盖21的上端外边缘设有自底面向上延伸的凸肋212,凸肋212沿衬盖21的周向上延伸一定长度,卡臂2110设于凸肋212的顶部并向上盖组件2的前面延伸,肋板2111设于凸肋212的外壁并位于卡臂2110的下方,且自凸肋212的外壁向上盖组件21的前面延伸。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卡扣结构设于衬盖21的上端外边缘凸肋212上,增加了卡扣结构的定位稳定性和强度。卡扣结构211还包括设于卡臂2110后方的肋条2117,卡臂2110和凸筋2110a与肋条2117连接为一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卡臂2110和凸筋2110a后方设置肋条2117,防止卡扣结构211的卡口2113部位受挤压产生的弹塑性变形,同时增加卡臂2110和凸筋2110-a的强度。

如图5所示,卡口2113沿卡入方向依次包括颈缩部2114、卡持部2115、及止档部2116,颈缩部2114沿卡入方向宽度逐渐减小至小于卡轴2101的直径,卡持部2115的宽度沿卡入方向逐渐增加至能够收容卡轴2101,止档部2116沿卡入方向宽度逐渐减小并止档卡轴210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口2113的设计使得卡轴2101能够顺利挤入卡扣结构211,并被限制前后移动。

如图4、图6所示,按钮板210包括支撑于衬盖21上端的支撑部2102、自支撑部2102向前延伸的按压部2103、及自按压部2103向下弯曲延伸的配合部2104。卡轴2101设于配合部2104的上部,配合部2104还包括设于下部的盖合部2105,盖合部2105能够与电饭煲的锅体1配合卡持。按压部2102的下表面与衬盖21之间设有第一弹性元件214,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元件214为弹簧,用于当按压部2102被按压后对按压部2102进行复位。盖合部2105设有卡槽2106,衬盖21还设有套设于卡槽2106的突出部213。盖合部2105还包括位于突出部213下方的容置槽2107,按钮板210还包括设于容置槽2107内的第二弹性元件2108,第二弹性元件2108抵靠突出部213的底面,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元件2108为弹簧,用于当按钮板201被按压后,按钮板201脱离与锅体1的扣盒,带动按钮板201复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按钮板201与卡扣结构与按钮板201的设计使得按钮板201与衬盖21的装配可通过前后安装卡扣的方式,不必钝角安装,同时不干涉第一和第二弹性元件214、2108。

在本文的描述中,术语“多个”指两个或更多个。在本文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一侧”、“另一侧”、“一端”、“另一端”、“边”、“相对”、“四角”、“周边”、““口”字结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文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直接连接”、“间接连接”、“固定连接”、“安装”、“装配”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术语“安装”、“连接”、“固定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