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30181发布日期:2021-08-20 16:43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用于清洗碗碟、果蔬的清洗机。



背景技术:

洗碗机是一种将冷水或热水喷射到碗碟以清除粘附在碗碟上的脏物并且清洗碗碟的装置。将碗碟放置在洗碗柜内的碗碟框中,一般的洗碗机包括喷射洗涤水的泵和喷头,产生热水的加热器等。这样的洗碗机通常需要自身独立的外壳以及独立的部件,因此一般的洗碗机的体积都较大,不适用于一些人口众多、人均居住面积较小的家庭的使用,因此在很多家庭,洗碗机的使用也不是很普遍。

为了节约空间,扩大适用的范围,现已出现了不少水槽式的清洗机设计,即将现有的水槽改装为清洗机,直接以水槽作为洗涤空间,一般都在水槽底部设置一旋转喷臂,该旋转喷臂通常连接一由电机驱动的泵体。如本申请人的申请号为201320889945.4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水槽式清洗机,包括形成洗涤空间的箱体,箱体包括水槽喷淋臂和转动连接在水槽喷淋臂上的盖板,水槽喷淋臂的底部至少在中央部位具有下凹的沥水区域,沥水区域内设置有将沥水区域内的水泵出到沥水区域上方洗涤空间的水泵,沥水区域覆盖有带沥水孔的沥水板,沥水板上方设有用于水泵出水的旋转喷臂,沥水区域内还设有加热器。

上述清洗机在清洗餐具时一般会经过至少两遍水洗过程中,而其中至少有一遍水洗过程会采用热水清洗。这就导致清洗完毕后洗涤腔中残余有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冷凝后会集聚在餐具表面,水淋淋的不仅影响用户体验感,且容易有细菌滋生。现有清洗机中虽然也有引入气体对碗碟进行烘干的,但主要是从侧壁引入、引出,外排的带有一定温度的热湿汽直接排到橱柜里,使得橱柜容易产生潮湿,同时其余温没有加以利用,能量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对洗涤腔中的热空气进行去湿处理并对其热量进行回收利用从而提高能量利用率及干燥效果的清洗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清洗机,包括具有洗涤腔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具有出气口及进气口,所述箱体外设置有连接于出气口与进气口之间的导气管道,该导气管道上设置有用于将气体中的湿气去除的去湿组件及用于使气体自出气口排出、自进气口回流的动力组件,且该动力组件还具有供外界空气输入的输入口。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壳体及能转动地设于该壳体中的叶轮,所述壳体具有混气腔,所述壳体前部设置有与该混气腔的输入端相连通且相对独立的第一流道、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输入端与上游导气管道相连接,所述第二流道的输入端与外界大气相连通,所述混气腔的输出端与下游导气管道相连接。采用上述管道,便于将外界空气引入,与原洗涤腔中经去湿后的空气混合,由于去湿后的部分气体带有部分余热,可更有效的利用热能,提高干燥效果。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前侧壁上开有输入端口,该输入端口的边缘向前延伸形成有第一导风套,该第一导风套内套置有第二导风套,所述第二导风套的前端为盲端,所述第一导风套的外周套置有第三导风套,该第三导风套的侧部开有与上游导风管道相连接的开口,所述第一导风套中设置有沿径向延伸且将第三导风套内腔与第二导风套相连通的导流管道,所述第三导风套内腔、导流管道、第二导风套共同构成所述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一导风套与第二导风套之间形成所述的第二流道。所述第二导风套的中央部位开有沿轴向贯通且将外界空气与混气腔相连通的内管道。采用上述结构,有利于将引入的外界空气与原洗涤腔中的空气充分混合,使进入洗涤腔中的空气温度等均匀,提高干燥效果。同时,上述导风套结构具有一定的轴向长度,导流管道的外壁还可以起到导流作用,从而使进风均匀、且减少涡流的产生。

优选地,所述叶轮设于混气腔中,所述壳体的输出端处设置有用于对空气进行加热的ptc加热件。该结构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干燥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去湿组件设于动力组件的上游且包括竖向布置的外壳,该外壳下部盛放有用于对湿气进行冷凝的冷凝液,所述外壳侧壁上设置有供冷凝水排出的下水管道。

优选地,所述外壳上部设置有能对湿气进行二次冷凝的网状结构,所述去湿组件的输入端位于该网状结构下方、输出端位于该网状结构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将洗涤腔中带有预热的空气引出后做去湿处理,去湿后的空气仍携带有余热,该部分空气与外界空气混合后再次回流至洗涤腔中,用于对碗碟进行干燥,提高了能量利用率,有利于提高干燥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部分剖视图;

图3为图1的另一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清洗机包括具有洗涤腔11的箱体1,箱体1具有出气口12及进气口13,出气口12设于箱体1的第一侧壁上,进气口13可以是设于箱体1的第二侧壁上,也可以是经由门体上的导气管实现。

本实施例的箱体1外设置有连接于出气口12与进气口13之间的导气管道2,该导气管道2上设置有用于将气体中的湿气去除的去湿组件3及用于使气体自出气口12排出、自进气口13回流的动力组件4,且该动力组件4还具有供外界空气输入的输入口400。

具体的,动力组件4包括壳体41及能转动地设于该壳体41中的叶轮42,壳体41具有混气腔40,壳体41前部设置有与该混气腔40的输入端相连通且相对独立的第一流道、第二流道44,第一流道的输入端与上游导气管道2相连接,第二流道44的输入端与外界大气相连通,混气腔40的输出端与下游导气管道2相连接。采用上述管道,便于将外界空气引入,与原洗涤腔中经去湿后的空气混合,由于去湿后的部分气体带有部分余热,可更有效的利用热能,提高干燥效果。

上述壳体41的前侧壁上开有输入端口410,该输入端口410的边缘向前延伸形成有第一导风套45,该第一导风套45内套置有第二导风套46,第二导风套46的前端为盲端,第一导风套45的外周套置有第三导风套47,该第三导风套47的侧部开有与上游导风管道2相连接的开口471,第一导风套45中设置有沿径向延伸且将第三导风套47内腔与第二导风套46相连通的导流管道48,第三导风套47内腔、导流管道48、第二导风套46共同构成第一流道,第一导风套45与第二导风套46之间形成第二流道44。第二导风套46的中央部位开有沿轴向贯通且将外界空气与混气腔40相连通的内管道49。采用上述结构,有利于将引入的外界空气与原洗涤腔中的空气充分混合,使进入洗涤腔中的空气温度等均匀,提高干燥效果。同时,上述导风套结构具有一定的轴向长度,导流管道的外壁还可以起到导流作用,从而使进风均匀、且减少涡流的产生。

上述叶轮42设于混气腔40中,壳体41的输出端处设置有用于对空气进行加热的ptc加热件43。该结构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干燥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去湿组件3设于动力组件4的上游且包括竖向布置的外壳31,该外壳31下部盛放有用于对湿气进行冷凝的冷凝水,外壳31侧壁上设置有供冷凝水排出的下水管道32。外壳31上部设置有能对湿气进行二次冷凝的网状结构33,去湿组件3的输入端位于该网状结构33下方、输出端位于该网状结构33上方。

使用时,将洗涤腔11中带有预热的空气引出后先将去湿组件3去除湿气,去湿后的空气仍携带有余热,该部分空气与外界空气在混合腔40中混合后在叶轮42用下再次回流至洗涤腔11中,并在回流之前进行加热,用于对碗碟进行干燥,提高了能量利用率,有利于提高干燥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