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门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59142发布日期:2021-07-23 14:01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结构门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人防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结构门扇。



背景技术:

针对空袭的防备设施被称为人防工程,它是指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人防门就是人民防护工程出入口的门,人防门包括门框和门扇,为确保人防门的防护效果,门扇通常采用钢结构。

门扇一般使用铰页安装在门框上,目前,公告号为cn20538280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铰页机构及使用其的人防防护门,包括门框铰页、门扇铰页和铰页轴,门扇铰页设置于两个门框铰页之间,铰页轴分别套接门框铰页与门扇铰页内。安装时,先移动门扇使将门扇铰页置于两个门框铰页的间隙位置,再将铰页轴插入门框铰页与门扇铰页内,即可完成安装。但是,上述方案需精确调整门扇的高度,使门扇铰页恰好容纳于两个门框铰页的间隙,增加了安装难度,降低了施工效率。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门扇的安装难度大、施工效率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降低门扇的安装难度以提高施工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钢结构门扇。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钢结构门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钢结构门扇,包括门框与门扇,所述门框与所述门扇之间设置有铰页机构,铰页机构包括与所述门框固定连接的下铰座、与所述门框可拆卸连接的上铰座以及转动设置于所述上铰座与所述下铰座之间的主铰页,所述主铰页与所述门扇固定连接,所述上铰座、所述下铰座以及所述主铰页上均开设有轴孔,所述上铰座上设置有依次贯穿所述上铰座、所述主铰页以及所述下铰座内轴孔的铰页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门扇时,首先将门扇抬起,使主铰页的底面高度超出下铰座的顶面高度,再水平移动门扇,使主铰页上的轴孔与下铰座上的轴孔对齐,然后向下移动门扇,至主铰页的底面与下铰座的顶面贴合后,将上铰座置于主铰页的上侧,并将其固定安装于门框上,最后安装铰页轴即可实现门扇的安装,本申请的铰页机构在安装时,无需精确调整门扇的高度,以此降低门扇的安装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优选的,所述上铰座包括相互固定的上轴座与上底板,所述上底板上开有围绕所述上轴座设置的多个第一螺孔,所述门框上开设有内壁与所述上底板的周侧壁贴合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螺孔,多个所述第二螺孔与多个所述第一螺孔一一对应,且所述限位槽内设有与所述第一螺孔及所述第二螺孔均螺纹配合的螺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上铰座时,先将上底板置于限位槽内,上底板与限位槽的内侧壁贴合,此时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对齐,然后旋入螺钉,即可将上铰座固定于门框上,限位槽的设置易于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的对齐,且第一螺孔围绕上轴座设置,方便了上铰座的安装。

优选的,所述门扇上转动连接有副铰页,所述上轴座内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副铰页的连接槽,所述副铰页上亦开设有供所述铰页轴穿过的轴孔,且所述副铰页与所述连接槽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主铰页发生断裂或损坏,副铰页起到连接门扇与铰页机构的作用,以此提高门扇与门框连接的牢固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人防门的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第二螺孔内螺纹连接有防堵塞,所述防堵塞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旋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门框通常在修建墙体时砌筑于墙体内,易发生水泥堵塞第二螺孔的情况,安装门框前将防堵塞旋入第二螺孔内进行封堵,安装门扇时将防堵塞旋出即可,有利于门扇安装工作的顺利进行,方便快捷。

优选的,所述下铰座的顶面上转动连接有多个滚轴,所述滚轴的圆柱面与所述主铰页的底面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结构门扇自身重量较大,易出现门扇转动困难的情况,由于主铰页与门扇固定连接,门扇的重量通过主铰页承载于下铰座上,滚轴设置于下铰座的顶面上并与主铰页的底面抵触,需开合门扇时,滚轴转动,使主铰页与下铰座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摩擦力减小,有利于门扇的转动,具有良好的省力效果。

优选的,所述主铰页的底面上开设有圆台状的转动槽,所述下铰座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座,所述滚轴转动连接于所述限位座的外侧壁上,且所述滚轴的圆柱面与所述转动槽的内侧壁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座通过限位槽对主铰页进行限制,有利于防止主铰页发生水平方向上的松动及偏移,从而提高了门扇的稳定性;且限位座呈圆台状,滚轴转动设置于限位座的侧壁上,实现了限位座对主铰页进行限位的同时摩擦力减小。

优选的,所述门框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竖直肋板,所述竖直肋板的顶面与所述下铰座的底面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门扇通过主铰页下压下铰座时,下铰座将门扇的重力传递至竖直肋板上,并通过竖直肋板进一步传递至门框上,竖直肋板的设置分散了下铰座所受到的重力负荷,以此降低下铰座向下脱离门框的可能性,提高了门扇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上轴座的外侧壁与所述上底板的侧壁之间以及所述下铰座的外侧壁与门框的侧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水平肋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有震动发生,门扇易发生水平方向的震动,并对上轴座及下铰座产生水平方向上的压力,水平肋板分担了上轴座及下铰座所受到的水平方向上的力负荷,降低了上轴座沿水平方向脱离上底板以及下铰座沿水平方向脱离门框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了门扇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安装门扇时,抬起门扇使主铰页的底面高度超出下铰座的顶面高度,然后水平移动门扇使主铰页上的轴孔与下铰座上的轴孔对齐,此时向下移动门扇至主铰页的底面与下铰座的顶面贴合,再将上铰座固定安装于门框上,最后插入铰页轴即可实现门扇的安装,无需精确调整门扇的高度,降低了门扇的安装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安装上铰座时,将上底板置于限位槽内并与限位槽的内侧壁贴合,此时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对齐,旋入螺钉即可将上铰座固定于门框上,限位槽有利于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的对齐,方便安装;

门扇转动时,限位座通过限位槽对主铰页进行限制,有利于防止主铰页发生水平方向上的松动及偏移,以此提高门扇的稳定性;需开合门扇时,滚轴转动降低了主铰页与下铰座之间摩擦力,有利于门扇转动,具有良好的省力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申请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申请实施例安装完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门框;11、限位槽;111、第二螺孔;112、螺钉;113、防堵塞;114、旋钮;12、门扇;2、下铰座;21、限位座;211、滚轴;22、竖直肋板;23、水平肋板;3、上铰座;31、上轴座;311、连接槽;32、上底板;321、第一螺孔;4、主铰页;41、副铰页;5、铰页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钢结构门扇。参照图1,钢结构门扇12包括门框1、门扇12以及铰页机构。门框1为矩形的框状,其固定安装于墙体内,门框1包括水平柱与竖直柱。门扇12为矩形的板状,其与竖直柱转动连接。铰页机构设置于门框1与门扇12之间,铰页机构包括下铰座2、上铰座3、主铰页4以及铰页轴5。

参照图1,下铰座2为矩形的块状,其与门框1的侧壁固定连接,且其远离门框1的一端呈半圆形。上铰座3包括上轴座31与上底板32,上轴座31的形状与下铰座2相同。上轴座31与下铰座2内均开设有轴孔,轴孔的开口呈圆形,其中心轴线竖直,且上轴座31与下铰座2内轴孔的中心轴线重合。上底板32为矩形的板状,其与上轴座31远离半圆形一端的侧壁固定连接。

参照图1,上底板32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螺孔321,多个第一螺孔321呈矩形分布并围绕上轴座31设置。门框1设有下铰座2的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11,限位槽11的开口呈矩形,上底板32设置于限位槽11内,且上底板32的周侧壁与限位槽11的内侧壁贴合。限位槽11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螺孔111,多个第二螺孔111与多个第一螺孔321一一对应,且限位槽11内设有螺钉112,螺钉112与第一螺孔321及第二螺孔111均螺纹配合,以此实现上铰座3与门框1的可拆卸连接。安装上轴座31前,第二螺孔111内设有防堵塞113,防堵塞113为圆柱体形,且圆柱面上设有螺纹,并与第二螺孔111螺纹配合,防止了砌筑门框1时有水泥进入第二螺孔111造成堵塞。防堵塞113远离门框1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旋钮114,旋钮114为矩形的条状,安装上轴座31时,手捏旋钮114即可将防堵塞113旋出,方便快捷。

参照图1、图2,主铰页4的形状与下铰座2的形状相同,其转动设置于下铰座2与上铰座3之间,主铰页4半圆形的端部靠近门框1设置,且其远离门框1的侧壁与门扇12固定连接。主铰页4内亦开设有轴孔,轴孔的中心轴线与门扇12的长度方向平行。铰页轴5为圆柱体形,其顶端固定连接有凸块,且其远离凸块一端的侧壁上设有螺纹。安装门扇12时,抬起门扇12使主铰页4的底面高度超出下铰座2的顶面高度,然后水平移动门扇12,使主铰页4上的轴孔与下铰座2上的轴孔对齐,此时向下移动门扇12至主铰页4的底面与下铰座2的顶面贴合,再将上铰座3固定安装于门框1上,然后插入铰页轴5使其依次贯穿上铰座3、主铰页4以及下铰座2的轴孔,最后在铰页轴5远离凸块的一端旋入螺母,至螺母与下铰座2的底面抵紧,即可实现门扇12的安装,无需精确调整门扇12的高度,降低了门扇12的安装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参照图1,主铰页4的底面上开设有转动槽,转动槽为圆台状,其中心轴线与主铰页4内轴孔的中心轴线重合。下铰座2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座21,限位座21为圆台状,其中心轴线与下铰座2内轴孔的中心轴线重合,且限位座21的圆面中心亦开设有轴孔。限位座21的外侧壁上转动连接有多个滚轴211,滚轴211为圆柱体形,其转动轴线与限位座21的外侧壁平行,滚轴211的圆柱面与转动槽的内侧壁抵触。当门扇12转动时,限位座21通过转动槽对主铰页4进行限制,有利于防止主铰页4发生水平方向上的松动及偏移,提高了门扇12的稳定性;且需开合门扇12时,滚轴211转动,降低了主铰页4与下铰座2之间摩擦力,有利于门扇12转动,具有良好的省力效果。

参照图2,上轴座31内开设有连接槽311,上门扇12上转动连接有副铰页41。副铰页41为矩形的板状,其两端均呈半圆形。副铰页41远离上门扇12的一端伸入连接槽311内并开设有轴孔,副铰页41内轴孔的中心轴线与上轴座31内轴孔的中心轴线重合,以此实现副铰页41与上轴座31的转动连接,若主铰页4发生断裂或损坏,副铰页41将门扇12与铰页机构连接,提高门扇12与门框1连接的牢固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人防门的安全性。

参照图2,门框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竖直肋板22,竖直肋板22呈直角三角形,其顶面与下铰座2的底面固定连接。竖直肋板22分担下铰座2所受的门扇12重力并进一步传递至门框1上,以此分散下铰座2竖直方向上的受力,降低下铰座2向下脱离门框1的可能性。上轴座31的外侧壁与上底板32的侧壁之间固定设置有水平肋板23,下铰座2的外侧壁与门框1的侧壁之间亦固定设置有水平肋板23,水平肋板23呈直角三角形。若有震动发生,水平肋板23分担了上轴座31及下铰座2所受到的水平方向上的力负荷,降低了上轴座31沿水平方向脱离上底板32以及下铰座2沿水平方向脱离门框1的可能性,提高了门扇12的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钢结构门扇的实施原理为:安装门扇12时,抬起门扇12使主铰页4的底面高度超出下铰座2的顶面高度,然后水平移动门扇12,使主铰页4上的轴孔与下铰座2上的轴孔对齐,此时向下移动门扇12至主铰页4的底面与下铰座2的顶面贴合,再将上铰座3固定安装于门框1上,插入铰页轴5使其依次贯穿上铰座3、主铰页4以及下铰座2的轴孔,最后在铰页轴5远离凸块的一端旋入螺母,至螺母与下铰座2的底面抵紧,即可实现门扇12的安装,无需精确调整门扇12的高度,降低了门扇12的安装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