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玻璃内置百叶窗用转角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36889发布日期:2021-08-03 13:24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玻璃内置百叶窗用转角插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层玻璃内置百叶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层玻璃内置百叶窗用转角插座。



背景技术:

双层玻璃内置百叶窗是指在彼此以面对面的状态设置的并且对四周边缘部位实施封闭的两枚玻璃内设置可依需调节的百叶帘而构成的属于遮阳中空玻璃制品范畴的窗户。这种窗户具有不言而喻的以下长处:隔热性好而藉以体现建筑物的节能;隔音性优异而藉以避免外界喧嚣噪声之袭扰;防结露凝霜而藉以确保室内光线充足并且体现期望的亮丽效果;免受尘杂沾污百叶片而藉以体现优异的免清洁效果;对建筑物具有理想的点缀性而藉以提升建筑物的档次;抗冲击性强、安全性好并且使用寿命长而藉以满足高层建筑的安装要求以及满足极致的长期使用免维护要求;使用简单轻便省力而藉以适应不同年龄及不同体能者操作,等等。

双层玻璃内置百叶窗在安装过程中,为实现帘片的升降和翻转功能,通常需要在框体的转角处设置转角插座,用于安装导向轮、转轴等功能性部件,但现有的转角插座,如果通过锁付形式安装于框体及其相关部件上,安装较为复杂;且承载升降绳的导向轮会占用转角插座一定的空间,导致转角插座体积较大,不能合理利用空间;同时,升降绳在转角内的导向轮上往复移动,如升降绳在移动过程中滑脱导向轮,会导致帘片翻转功能无法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玻璃内置百叶窗用转角插座,通过开槽形成让位的方式容纳导向轮,减小一对侧板之间的间距,减小整体所占体积,并且通过侧板内壁位于开槽另外一侧之间的较小间距限制升降绳相对移动,使其始终位于导向轮的相对中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层玻璃内置百叶窗用转角插座,包括一对侧板、以及相对的设置于一对侧板之间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一对所述侧板之间形成内腔,二者的下端之间和上端之间分别形成底开口和顶开口,所述第一面板上自下而上依次设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内设有卡扣,所述第二面板上自下而上依次设有第四开口、第五开口和第六开口,所述侧板位于内腔一侧侧壁上靠近第四开口的一侧设有用于容纳导向轮边侧部的开槽,所述开槽内设有贯穿所述侧板的旋转孔。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开槽上靠近第一开口的一侧具有半圆形侧壁。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一对所述侧板之间设有第一间隔板,所述第三开口位于第一间隔板的一侧的上端,所述第五开口位于第一间隔板的另一侧的上方。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第一间隔板将内腔分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四开口均与下腔室相连通,所述第三开口、第五开口和第六开口均与上腔室相连通。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第五开口为圆形开口。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之间形成起阻隔作用的第二间隔板。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第六开口与顶开口之间相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在侧板内形成用于容纳导向轮边侧部的开槽,通过开槽形成让位的方式容纳导向轮,可以减小一对侧板之间的间距,即减小整个转角插座所占用的体积,从而方便框体内结构的排布;

2.侧板内壁位于开槽另外一侧之间的间距相对较小,可以限制升降绳相对移动,使其始终位于导向轮的相对中部,防止升降绳在动作时其滑脱于导向轮而造成无法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侧视角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示意图。

图中,11、侧板;111.旋转孔;112.开槽;1121.半圆形侧壁;12.第一面板;121.第一开口;1211.卡扣;122.第二开口;123.第三开口;13.第二面板;131.第四开口;132.第五开口;133.第六开口;14.第二间隔板;15.第一间隔板;101.底开口;102.顶开口;301.框体;3021.翻转轮;3022.转轴;3023.翻转绳;3031.导向轮;3032.升降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4所示,一种双层玻璃内置百叶窗用转角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侧板11、以及相对的设置于一对侧板11之间的第一面板12和第二面板13,一对侧板11之间形成内腔,二者的下端之间和上端之间分别形成底开口101和顶开口102,第一面板12上自下而上依次设有第一开口121、第二开口122和第三开口123,第一开口121内设有卡扣1211,第二面板13上自下而上依次设有第四开口131、第五开口132和第六开口133,侧板11位于内腔一侧侧壁上靠近第四开口131的一侧设有用于容纳导向轮边侧部的开槽112,开槽112内设有贯穿侧板11的旋转孔111。

在双层玻璃内置百叶窗中,该转角插座主要有两个作用,用于承载导向轮和3031和转轴3022,具体为,该转角插座安装于框体301上,其腔体的下部(即下腔体内)通过旋转孔内安装的轴承可转动的安装有导向轮,导向轮上承载的升降绳3032两端分别水平穿过第二开口和竖直穿过底开口,导向轮和升降绳的作用用于控制帘片升降;框体相关部件上可转动的设有翻转轮3021,翻转轮上的转轴3022依次穿过第五开口和第三开口与外部的固定器相连,翻转绳的一端系于卡扣上进行定位,通过翻转绳3023控制翻转轮带动转轴转动控制帘片翻转,本实用新型中,在侧板11位于内腔一侧侧壁上靠近第四开口131的一侧设有用于容纳导向轮边侧部的开槽,导向轮可以通过第四开口插装入腔体内,并对其进行安装,通过开槽形成让位的方式容纳导向轮,可以减小一对侧板之间的间距,即减小整个转角插座所占用的体积,从而方便框体内结构的排布;另外,侧板内壁位于开槽另外一侧之间的间距相对较小,可以限制升降绳相对移动,使其始终位于导向轮的相对中部,防止升降绳在动作时其滑脱于导向轮而造成无法使用。

开槽112上靠近第一开口121的一侧具有半圆形侧壁1121,采用仿形设计,使之与导向轮可以形成较好的匹配。

一对侧板11之间设有第一间隔板15,第三开口123位于第一间隔板15的一侧的上端,第五开口132位于第一间隔板15的另一侧的上方;第一间隔板15将内腔分为上腔室和下腔室,第一开口121、第二开口122和第四开口131均与下腔室相连通,第三开口123、第五开口132和第六开口133均与上腔室相连通。

第一间隔板具有横向加强作用,可以提高整个转角插座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可以防止上腔室和下腔室内个结构的相互干涉,如,通过第一间隔板的阻隔作用,可以将升降绳限制于下腔室内。

第五开口132为圆形开口,与转轴相匹配。

第一开口121与第二开口122之间形成第二间隔板14,通过与第一间隔板的配合,将导向绳限制于第二开口内运动。

第六开口133与顶开口102之间相连通,形成空位,可以将转角插座插装于框体上及其相关部件上,避免螺丝锁付形式,方便安装和拆卸。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