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固性能强的智能床柜折叠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14366发布日期:2021-09-29 03:32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稳固性能强的智能床柜折叠床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床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稳固性能强的智能床柜折叠床。


背景技术:

2.折叠床是一种利用关节原理设计,为了方便和节省体积空间,通过各种折叠方式可以折叠收放的简易床。它方便实用,存放方便。折叠床的问世给人们带来了生活的便利,甚至已经有人为此申请了专利。一种可调式折叠床椅由床架、活动座椅、可折叠脚板、床架支腿、前床帮和后床帮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将以上各件组合在一起,可以形成一铺卧床和一张带桌面的座椅。
3.现有的折叠床应用十分广泛,在医用就有一种陪护床,其是折叠床的一种,现有的折叠床在使用的时候,稳固性能不强,使用起来不够方便,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稳固性能强的智能床柜折叠床,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稳固性能强的智能床柜折叠床,解决了现有的折叠床在使用的时候,稳固性能不强,使用起来不够方便的问题。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稳固性能强的智能床柜折叠床,包括柜体本体和折叠床本体,所述柜体本体上设置有放置抽屉,所述折叠床本体包括第一横板、第二横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折叠床本体上设置有加固机构。
6.所述加固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撑柱、对称设置的第二支撑柱、第一上固定套和第二上固定套,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外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支撑柱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下固定套,所述第一上固定套与第一下固定套之间螺纹连接有第一斜杆,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外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支撑柱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下固定套,所述第二上固定套与第二下固定套之间螺纹连接有第二斜杆。
7.优选的,所述柜体本体内部的正面和背面固定连接有卡板,两个所述卡板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卡槽,两个所述卡槽的内部分别与第一支撑板的正面和背面滑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第一横板与第二横板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横板与第一支撑板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横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转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腔的正面和背面均连通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柱,所述第一卡柱的外表面与第一卡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外表面与第一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槽对称设置有两个。
10.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底部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腔的正面和背面均连通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卡柱,所述第二卡柱的
外表面与第二卡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外表面与第二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槽对称设置有两个。
11.优选的,所述第一上固定套固定连接于第一横板的底部,所述第二上固定套固定连接于第二横板的底部。
12.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稳固性能强的智能床柜折叠床。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该稳固性能强的智能床柜折叠床,通过在加固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撑柱、对称设置的第二支撑柱、第一上固定套和第二上固定套,两个第一支撑柱的外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一支撑柱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下固定套,第一上固定套与第一下固定套之间螺纹连接有第一斜杆,两个第二支撑柱的外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第二支撑柱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下固定套,第二上固定套与第二下固定套之间螺纹连接有第二斜杆,通过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一上固定套、第二上固定套、第一连接杆、第一下固定套、第一斜杆、第二连接杆、第二下固定套和第二斜杆的配合使用,通过将折叠床本体打开,利用第一斜杆实现对第一横板和第一支撑柱进行固定支撑,利用第二斜杆实现对第二横板和第二支撑柱进行固定支撑,解决了现有的折叠床在使用的时候,稳固性能不强,使用起来不够方便的问题。
15.(2)、该稳固性能强的智能床柜折叠床,通过在柜体本体内部的正面和背面固定连接有卡板,两个卡板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卡槽,两个卡槽的内部分别与第一支撑板的正面和背面滑动连接,通过卡板和卡槽的配合使用,方便将折叠床本体从柜体本体中进行抽出,便于人们进行使用。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主视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床本体的局部仰剖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局部侧视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21.图中:1

柜体本体、2

折叠床本体、21

第一横板、22

第二横板、23

第一支撑板、24

第二支撑板、3

放置抽屉、4

加固机构、401

第一支撑柱、402

第二支撑柱、403

第一上固定套、404

第二上固定套、405

第一连接杆、406

第一下固定套、407

第一斜杆、408

第二连接杆、409

第二下固定套、410

第二斜杆、5

卡板、6

卡槽、7

第一滑槽、8

第一卡柱、9

第二滑槽、10

第二卡柱、11

第二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稳固性能强的智能床柜折叠床,包括柜体本体1和折叠床本体2,柜体本体1内部的正面和背面固定连接有卡板5,两个卡板5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卡槽6,两个卡槽6的内部分别与第一支撑板23的正面和背面滑动连接,通过卡板5和卡槽6的配合使用,方便将折叠床本体2从柜体本体1中进行抽出,便于人们进行使用,柜体本体1上设置有放置抽屉3,折叠床本体2包括第一横板21、第二横板22、第一支撑板23和第二支撑板24,第二支撑板24的底部开设有第二滑槽9,第二滑槽9内腔的正面和背面均连通开设有第二卡槽11,第二支撑柱40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卡柱10,第二卡柱10的外表面与第二卡槽11的内部滑动连接,第二支撑柱402的外表面与第二滑槽9的内部滑动连接,第二滑槽9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支撑板23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滑槽7,第一滑槽7内腔的正面和背面均连通开设有第一卡槽6,第一支撑柱40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柱8,第一卡柱8的外表面与第一卡槽6的内部滑动连接,第一支撑柱401的外表面与第一滑槽7的内部滑动连接,第一滑槽7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横板21与第二横板22之间转动连接,第一横板21与第一支撑板23之间转动连接,第二横板22与第二支撑板24之间转动连接,折叠床本体2上设置有加固机构4;加固机构4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撑柱401、对称设置的第二支撑柱402、第一上固定套403和第二上固定套404,第一上固定套403固定连接于第一横板21的底部,第二上固定套404固定连接于第二横板22的底部,两个第一支撑柱401的外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405,第一支撑柱401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下固定套406,第一上固定套403与第一下固定套406之间螺纹连接有第一斜杆407,两个第二支撑柱402的外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408,第二支撑柱402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下固定套409,第二上固定套404与第二下固定套409之间螺纹连接有第二斜杆410,通过第一支撑柱401、第二支撑柱402、第一上固定套403、第二上固定套404、第一连接杆405、第一下固定套406、第一斜杆407、第二连接杆408、第二下固定套409和第二斜杆410的配合使用,通过将折叠床本体2打开,利用第一斜杆407实现对第一横板21和第一支撑柱401进行固定支撑,利用第二斜杆410实现对第二横板22和第二支撑柱402进行固定支撑,解决了现有的折叠床在使用的时候,稳固性能不强,使用起来不够方便的问题。
24.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25.工作时,将第一支撑板23从柜体本体1内部抽出,进而第一支撑板23在两个卡板5之间滑动,之后将第一支撑柱401通过第一卡柱8在第一支撑板23的底部张开,之后将第一横板21、第二横板22和第二支撑板24依次打开铺平,再将第二支撑柱402通过第二卡柱10在第二支撑板24的底部张开,之后,将第一斜杆407的一端与第一上固定套403进行螺纹连接,然后再将第一斜杆407的另一端与第一下固定套406进行螺纹连接,此过程需要将第一斜杆407进行反向转动,与此同时,将第二斜杆410的一端与第二上固定套404进行螺纹连接,然后再将第二斜杆410的另一端与第二下固定套409进行螺纹连接,同样的此过程需要将第二斜杆410进行反向转动,进而利用第一斜杆407实现对第一横板21和第一支撑柱401进行固定支撑,利用第二斜杆410实现对第二横板22和第二支撑柱402进行固定支撑,解决了现有的折叠床在使用的时候,稳固性能不强,使用起来不够方便的问题。
2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
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