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盖体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86725发布日期:2021-11-15 21:30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盖体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盖体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具有带盖体辅助加热功能的电饭煲,其盖体内设置有加热管、反射罩以及透光的隔离罩。
3.但是,在上述加热管的正下方或附近位置的食物由于受热集中,温度上升较快,而远离加热管的位置的食物温度上升较慢,因此存在加热不均匀的问题,其辅助烹饪效果差。
4.并且,由于隔离罩距离加热管较近,其也存在局部升温快的问题。隔离罩的温度分布不均匀,不但加剧了对食物辅助加热的不均匀问题,还存在因温度不均而碎裂的安全隐患。
5.因此,需要一种盖体及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7.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盖体,包括红外加热组件,所述红外加热组件包括:
8.红外发射件,所述红外发射件用于发射红外线;
9.红外反射件,所述红外反射件位于所述红外发射件的上方,用于将红外线反射至所述红外发射件的下方;
10.隔离件,所述隔离件设置于所述红外发射件的下方;以及
11.反射升温层,所述反射升温层贴合至所述隔离件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用于将部分红外线反射至所述红外发射件的上方,并且吸收部分红外线以提升自身温度。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盖体,红外发射件发射的红外线被反射升温层部分吸收并反射,使得反射升温层的温度上升,进而通过热传导使得隔离件的温度均匀上升,能够利用隔离件的热辐射对食物进行均匀加热,同时减小了隔离件损坏的风险。
13.进一步地,所述红外反射件的周缘具有朝向所述隔离件延伸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隔离件连接,所述红外发射件位于所述红外反射件与所述隔离件围成的空间内。根据本方案,能够保护红外发射件,并避免用户触碰红外发射件发生危险。
14.进一步地,所述隔离件包括安装区和照射区,所述安装区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反射升温层位于所述照射区。该方案结构简单易于实施,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15.进一步地,所述反射升温层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红外发射件在所述隔离件上的投影的范围内。由此,能够改善隔离件靠近红外发射件的区域的升温速度,提高隔离件的温度
分布均匀性。
16.进一步地,所述反射升温层覆盖所述照射区。根据本方案,能减少穿过隔离件的红外线,提高反射升温层的升温速度,且使整个隔离件被均匀地加热。
17.进一步地,所述隔离件由透明耐温材质构成。由此,能够提高对食物的热辐射效果,且不易因高温损坏。
18.进一步地,所述反射升温层构造为印刷涂层或电镀涂层。根据本方案,简单易于实施,适合于自动化生产且成本低。
19.进一步地,所述反射升温层构造为镀银层。根据本方案,镀银层反射系数高且传热速率快,能提高隔离件升温的均匀性。
20.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盖体以及用于容纳食物材料的内锅,所述盖体布置在所述内锅上并且可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
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其盖体中设置有红外加热组件,红外发射件发射的红外线被反射升温层部分吸收并反射,使得反射升温层的温度上升,进而通过热传导使得隔离件的温度均匀上升,能够利用隔离件的热辐射对食物进行均匀加热,同时减小了隔离件损坏的风险。
附图说明
22.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23.附图中:
24.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盖体的红外加热组件的剖切示意图;以及
25.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盖体的红外加热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说明:
27.100:红外加热组件
ꢀꢀꢀꢀꢀ
110:红外发射件
ꢀꢀꢀꢀꢀ
120:红外反射件
28.121:连接部
ꢀꢀꢀꢀꢀꢀꢀꢀꢀꢀꢀ
130:隔离件
ꢀꢀꢀꢀꢀꢀꢀꢀꢀ
131:安装区
29.132:照射区
ꢀꢀꢀꢀꢀꢀꢀꢀꢀꢀꢀ
140:反射升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30.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31.为了彻底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悉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32.应予以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非意图限制根
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33.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非限制。
34.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35.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未示出)通常包括煲体(未示出)和盖体(未示出)。煲体基本上呈圆角长方体形状,并且具有圆筒形状的内锅容纳腔,内锅(未示出)可以自由地放入内锅容纳腔或者从内锅容纳腔取出,以方便对内锅的清洗。内锅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且上表面具有圆形开口,用于盛放待加热的材料,诸如米、汤等。煲体中包括用于加热内锅的加热装置。
36.盖体基本上呈圆角长方体形状,并且与煲体的形状基本上对应。盖体以可开合的方式枢转连接至煲体,用于盖合煲体。当盖体盖合在煲体上时,盖体和内锅之间构成烹饪空间。
37.红外加热组件100优选设置于盖体内,以向内锅发射红外线或远红外线,从而辅助加热食物,提高烹饪效果。
38.下面请参考图1和图2。红外加热组件100包括红外发射件110、红外反射件120、隔离件130以及反射升温层140。其中,红外发射件110发射红外线或远红外线,红外反射件120位于红外发射件110的上方,以将红外线反射至红外发射件110的下方。隔离件130设置于红外发射件110的下方,其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置有反射升温层140,用于将部分红外线反射至红外发射件110的上方,并且吸收部分红外线以提升自身温度。进而,反射升温层140能够将隔离件130整体均匀地加热。
3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盖体包括红外加热组件100,红外发射件110发射的红外线被反射升温层140部分吸收并反射,使得反射升温层140的温度上升,进而通过热传导使得隔离件130的温度均匀上升,能够利用隔离件130的热辐射对食物进行均匀加热,同时减小了隔离件130损坏的风险。
40.具体地,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红外反射件120优选大致构造为开口朝下的罩状,其周缘具有朝向隔离件130延伸的连接部121。隔离件130优选构造为板状或圆形板状。更优选地,隔离件130由透明耐温材质构成,例如微晶玻璃、钢化玻璃或透明塑料等材质,以提高对食物的热辐射效果及安全性。红外反射件120与隔离件130连接,或者说连接部121与隔离件130连接,红外发射件110设置于红外反射件120与隔离件130围成的空间内。由此,能够保护红外发射件110,并避免用户触碰红外发射件110发生危险。
41.更具体地,隔离件130包括安装区131和照射区132,安装区131大致构造为环状,其包围照射区132。安装区131与连接部121对应地连接,反射升温层140位于照射区132。
42.在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反射升温层140至少部分地位于红外发射件110在隔离件
130上的投影的范围内。即,反射升温层140设置于红外发射件110的正下方。由此,能够降低隔离件130靠近红外发射件110的区域的升温速度,提高隔离件130的温度分布均匀性。
43.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反射升温层140覆盖照射区132。由此,能够避免大量红外线穿过隔离件130,能够提高反射升温层140的升温速度,使整个隔离件130被均匀地加热。进而,隔离件130自身转化为热源,对内锅中的食物通过热辐射来加热。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将红外发射件110的红外辐射转化为隔离件130的热辐射,从而实现对食物的均匀加热。
44.反射升温层140优选构造为印刷涂层或电镀涂层。更优选地,反射升温层140构造为镀银层,由于镀银层反射系数高且传热速率快,能提高隔离件130升温的均匀性。
4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46.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