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54630发布日期:2021-08-06 12:47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辅助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辅助用具。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里,人们在起立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停的调整身体,保持身体平衡,脚力下降的人群起立越缓慢,需要保持身体平衡的力就越多。再加上起立时,头部从前倾到抬头,血液受重力影响,头部可能会产生一时性贫血。起立时的安全对于老人、孕妇、腿力下降的人群尤为需要注意。当人们从蹲下的状态到起立,相较于从坐的状态到起立会更吃力。我们会发现,腿部发力站立的时候,股二头肌与腓肠肌越靠近,起立的时候越吃力。所以当人们需要站立的时候,通过辅助用具,增加股二头肌与腓肠肌的距离,接近站立的姿势时,再发力,会省力和不易头晕。

相较于在公共场合,厕所与浴室是相对的私密空间,此时人们更多是一人独处。对于老人而言,大、小便和沐浴时,能独立完成,也可以避免羞涩。

对于体弱者,升、降需要较慢的速度,身体较健康的人群,对于升、降需要较快的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辅助用具,是一款能调节上升、下降速度,辅助人们到接近站立状态。

本实用新型辅助用具的技术方案包括:

底座部分,所述底座部分包括套管;

活动部分,所述活动部分包括座板;

伸缩部分,所述伸缩部分包括中空的弹性体,所述弹性体安装在所述套管和所述座板之间;

控制部分,所述控制部分包括水管,所述水管外接有压力的水源,所述水管与所述弹性体连接,用于进水或出水。

优选的,所述水管包括进水管和排水管,所述进水管外接有压力的水源,所述进水管和所述排水管分别与所述弹性体连接,对应所述弹性体进水和出水。

优选的,还包括固定块和升降杆,所述升降杆分别与所述固定块和所述座板连接,所述固定块安装在所述弹性体上,所述弹性体可顶升所述固定块或所述固定块可挤压所述弹性体。

优选的,所述弹性体与所述固定块连接的一端具有开口,所述固定块伸入所述开口且所述固定块包括位于所述弹性体外侧的外露部分,所述弹性体抵靠在所述外露部分上。

优选的,所述升降杆中空,所述进水管和所述排水管与所述升降杆连通,所述升降杆伸入所述弹性体且伸入部分为非密封结构。

优选的,所述控制部分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进水口、排水口、工作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进水管连接,所述排水口与所述排水管连接,所述进水口和所述排水口择一打开或均不打开,所述工作口始终打开且所述工作口通过工作管与所述升降杆连通。

优选的,所述套管、所述弹性体、所述固定块和所述升降杆的数量为两套。

优选的,所述工作管具有两个出水口,两个所述出水口的水以相同流量、相同时间流至对应的所述升降杆。

优选的,所述弹性体的外部包裹有弹簧。

本实用新型辅助用具伸缩部分在膨胀的过程中,由于底座部分放置在地面上的限制,底座部分静止,伸缩部分向上顶起活动部分,从而座板距离地面的高度逐渐升高。同理,伸缩部分在收缩的过程中,依托其纵向收缩,活动部分下降,座板距离地面的高度逐渐降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辅助用具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辅助用具的底座部分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辅助用具的控制部分与进水管、排水管的连接结构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辅助用具的控制部分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辅助用具的定片和动片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辅助用具的定片和动片的工作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辅助用具的爆炸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辅助用具的大腿板与u形管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辅助用具的伸缩部分的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辅助用具的伸缩部分的剖面图;

图11和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辅助用具的伸缩部分膨胀前后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辅助用具的带踏板的底座部分的结构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辅助用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辅助用具的踏板的收纳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辅助用具,包括活动部分、底座部分和伸缩部分。其中:

(1)底座部分包括套管,套管起到支撑用户的作用,同时确保辅助用具整体放置在地面上的稳定性。

(2)伸缩部分位于底座部分和活动部分之间,伸缩部分可以膨胀或收缩。

(3)活动部分包括座板。

从技术方案可实现的角度来看,本实用新型只需要满足伸缩部分同时与底座部分和活动部分连接且伸缩部分可以膨胀或收缩,就可以实现辅助用具的座板高低可调。

伸缩部分在膨胀的过程中,限制伸缩部分横向膨胀伸,使伸缩部分纵向膨胀,由于底座部分放置在地面上的限制,套管静止,伸缩部分向上顶起活动部分,从而座板距离地面的高度逐渐升高。同理,伸缩部分在收缩的过程中,依托其纵向收缩,活动部分下降,座板距离地面的高度逐渐降低。

为了实现伸缩部分的膨胀或收缩,可考虑使用液体介质或气体介质进行填充。但是本实用新型主要考虑的应用场景是方便蹲起不方便的用户在如厕时轻松使用马桶,因此优选伸缩部分借助液体介质即水实现膨胀或收缩。为此,伸缩部分具有进水或排水的功能,伸缩部分需要与水管连接。

此外,从安全性角度考虑,本实用新型优选不插电方式。伸缩部分需要与进水管和排水管连通。进水管外接水源,水源具有压力,水源的水压符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规定“家用龙头水嘴的最低工作水压在0.05mpa”,用于将水灌入伸缩部分,伸缩部分逐渐膨胀,或伸缩部分中的水经排水管逐渐排出,从而逐渐收缩。排水管可以直接一端开口,直接将水排出,但存在造成地面湿滑以及浪费水资源的情况,本实用新型优选将排水管的末端与马桶水箱连接,当伸缩部分排水时,直接将水排至水箱。

进水管和排水管与伸缩部分相连通的方式有多种,如进水管与伸缩部分之间设有控制阀一,控制阀一可打开或关闭,打开状态下进水,关闭状态下停止进水;排水管与伸缩部分之间设有控制阀二,控制阀二可打开或关闭,打开状态下排水,关闭状态下停止排水。控制阀一或控制阀二择一打开,但可以同时处于关闭状态。

除了分别设置控制阀一和控制阀二以外,还可设置控制部分,控制部分包括一个控制器,进水管和排水管均与同一个控制器连接,控制器再通过工作管与伸缩部分连接,伸缩部分直接通过工作管进水或排水。

主要状态分为以下几种:

(1)进水管与控制器导通,排水管与控制器不导通,工作管与伸缩部分导通,此时实现进水。

(2)进水管与控制器不导通,排水管与控制器导通,工作管与伸缩部分导通,此时实现排水。

(3)进水管与控制器不导通,排水管与控制器不导通,工作管与伸缩部分导通,此时既不进水,也不排水。

(4)不存在进水管和排水管均与控制器导通的情形。

为了实现上述几种状态,本实用新型对控制器的结构做了设计。控制器的作用在于实现进水管和排水管与控制器择一导通或均不导通,且控制器通过工作管与伸缩部分导通。控制器的结构将在后文进行论述。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考虑到辅助用具放置在地面上的稳定性,辅助用具的外形可以类似于日常椅子。

由于伸缩部分需要顶升座板,从顶升的平顺性以及座板乘坐的稳定性角度考虑,本实用新型优选采用两个套管和与之对应的两个伸缩部分,两个套管分别位于座板的两侧,座板不易晃动。

实施例一中从可实现的角度直接将伸缩部分与座板连接。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实施例二考虑增加两个升降杆,升降杆可以直接与伸缩部分以及座板固定连接,升降杆与伸缩部分同步移动,伸缩部分膨胀时顶升升降杆或座板带动升降杆下移时升降杆挤压伸缩部分。

具体的,伸缩部分远离套管的一端设有固定块,伸缩部分抵靠在固定块上,固定块与升降杆固定连接,升降杆与座板固定连接。工作管还是直接与伸缩部分连通,伸缩部分进水膨胀,伸缩部分向上顶升固定块,固定块与升降杆联动,从此座板上升。反之,座板下压,升降杆下压固定块,固定块挤压伸缩部分,伸缩部分排水收缩,从此座板下降。

上文提到的升降杆只是起到了连接作用。在此基础上,区别于工作管直接与伸缩部分连通,还可以考虑工作管与升降杆连通,升降杆为中空结构,且升降杆的其中一部分结构伸入伸缩部分的中空腔体内,工作管将水流入升降杆,然后升降杆再流入伸缩部分中,或伸缩部分将水流至升降杆,升降杆再将水流至工作管。

升降杆伸入伸缩部分的结构需设置为非完全密封结构,即至少要有进出水的孔洞,非完全密封则可以实现升降杆中的水进入伸缩部分或伸缩部分中的水流至升降杆。

伸缩部分与套管部分的连接处可设为各自独立的密封结构,升降杆只能是伸入伸缩部分中。此外,两者也可以是相通的结构,座板处于最低点时,升降杆同时穿过伸缩部分和套管。

本实用新型中的进水管、排水管和工作管可以设为一套,同时控制两个伸缩部分。此时,为了控制两个伸缩部分同步膨胀或收缩,建议工作管的出水口的水以相同时间、相同流量流至两个升降杆,这样可以同时进水,且进水量相同,从而两个伸缩部分同步膨胀。

实施例三

图1所示的设备包括活动部分、底座部分、伸缩部分和控制部分,活动部分包括座板。底座部分相对静止,伸缩部分位于底座部分与活动部分之间,控制部分用于驱动伸缩部分膨胀(向上膨胀)或收缩(向下收缩),伸缩部分向上膨胀或向下收缩的过程中带动活动部分升降。

(一)底座部分

底座部分用于放置在地面上,底座部分相对地面保持静止状态。底座部分起到支撑人体的作用,需要保证底座部分放置的稳固性。

底座部分至少包括套管5,套管5放置在地面上。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在应用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其需要具备椅子的功能,满足用户坐在该产品上的需求,因此套管5必须可以承重且具有稳定性。

正常来说,椅子一般由四个椅腿构成,四个椅腿用于支撑座板。

本实施例中,可以考虑使用两个套管5代替其中的两个椅腿,两个套管5上设置伸缩部分和活动部分。两个套管5除了竖直设置外,也可以考虑图中所示的倾斜设置。

底座部分还可以包括大腿板限位杆11,套管5与大腿板限位杆11通过连接轴13连接,大腿板限位杆可以为图中所示的倒置的u形结构,倒置u形结构的两个竖向结构可以当做两个椅腿。

(二)活动部分

活动部分包括扶手8、座板10,扶手8与座板10连接,扶手8环绕于座板10的两侧,当用户坐在座板10上时,两只手可以放置在扶手8上。

扶手8除了具备扶手的功能外,扶手8具有中空腔体,扶手8相当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的工作管,扶手8的一个开口始终连接控制器3,另一个开口处设有堵头9,水可以在扶手8中流动。

扶手8为连续的空腔结构,介质可以在扶手8内流动,扶手8的一末端设有堵头9,堵头起到密封作用,另一端接头801与控制器3上的工作口3072连通。

扶手8为左右对称结构,扶手8的中间位置设有中枢802,中枢802连接一个中空的u型管803,u型管的两端部804分别与升降杆4连通,从而介质可以在扶手8、u型管803、升降杆4内流动,最终进入伸缩部分。此时升降杆的头部402与扶手8不连通。在传递压力的过程中,通过弯曲的部分压力会衰减,从中枢到两侧的升降杆的结构及距离一致,能保证两侧的压力一致。

扶手8和u型管803相当于工作管,两者作用相同。

(三)控制部分

控制部分包括进水管1、排水管2、控制器3。

控制器3的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控制器主体301、阀芯302、调节杆303、压盖304、手柄305和拨片306。

阀芯302位于控制器主体301中。如图4所示,阀芯302内部设有定片307、动片308,动片308相对于定片307可转动,阀芯302的外部设有调节杆303,调节杆303分别与动片308和手柄305连接。

阀芯302可以通过压盖304限定在控制器主体301内,调节杆303穿过压盖304后与手柄305连接,手柄305可以拧转,进而手柄305带动调节杆303转动,调节杆303带动动片308旋转。

手柄305上可以额外设置凸出的拨片306,增加触感,利于识别工作方向,以及抓握。

定片307上设有进水口3071、工作口3072和排水口3073,进水口3071和进水管1连通,工作口3072与扶手8连通,排水口3073与排水管2连通。

动片308上设有凹槽区域3081,动片308与定片307贴合设置。

如图6所示,在动片308旋转的过程中,凹槽区域3081可以同时与进水口3071和工作口3072部分或完全重合,同时动片308的实心区域覆盖排水口3073,排水口3073关闭,此时为工作状态,当流动介质经进水管1流入进水口3071,通过凹槽区域3081传递到工作口3072,介质再经工作口3072流入扶手8,扶手8中的介质再通过升降杆4进入伸缩部分的弹性体,弹性体内灌入介质逐渐膨胀。

在动片308旋转的过程中,凹槽区域3081可以同时与排水口3073和工作口3072部分或完全重合,同时动片308的实心区域覆盖进水口3071,进水口关闭,此时为排水状态,受活动部分自身重力,或活动部分上方承载重物作用下,将伸缩部分内部的流动介质压出,流动介质经工作口3072流至排水口3073。

又如,在动片308旋转的过程中,动片308的实心区域同时覆盖进水口3071和排水口3073,进水口3071和排水口3073均关闭,处于暂停状态。

通过上述说明可以理解是,动片308的凹槽区域3081始终与工作口3072部分或完全重合,工作口3072处于打开状态,此外,凹槽区域3081可以与进水口3071或排水口3073部分或完全重合,使进水口3071或排水口3073处于打开状态,或实心区域完全覆盖进水口3071和排水口3073,进水口和排水口均关闭。

进水口和排水口择一打开或均关闭,从而进水管1和排水管2与控制器3择一导通或均不导通。活动部分上升时,进水管1和控制器3导通,进水口打开,伸缩部分膨胀;活动部分下降时,排水口打开,排水管2与控制器3导通。

(四)伸缩部分

伸缩部分分别与固定部分、活动部分连接。伸缩部分在逐渐灌入或排出介质的过程中可以膨胀或收缩。伸缩部分通过升降杆4与扶手8连接,升降杆4具有中空腔体,便于扶手8中的介质进入升降杆。

伸缩部分12包括弹性体1201,弹性体1201两端开口,开口处类似于中空圆柱形,固定块a1203和固定块b1204分别伸入两个开口中,固定块a1203和固定块b1204伸入弹性体1201的伸入部分可以为图中所示的圆柱体结构,且固定块a1203和固定块b1204位于弹性体外侧的外露部分尺寸大于伸入部分,从而弹性体两端的开口抵靠在外露部分上。

升降杆4穿过固定块a1203,固定块a1203与升降杆4固定连接;固定块b1204与套管5固定连接,其之间的间隙通过密封圈、焊接、胶水填充。

弹性体1201膨胀的过程中,弹性体1201向上顶升固定块1203,固定块1203带动升降杆4向上移动。

弹性体1201是柔软、有弹性、腔体结构,近似圆柱形,两端是开口。通过开口,中间穿过升降杆,为了弹性体在升降杆轴向能有更多的伸展,弹性体通过剖面图看,是拥有波浪形的特征,截面线形可以理解为若干个s形组成,波浪的低点比波浪的高点靠近升降杆。

在输入介质时,为了防止弹性体过度膨胀,在弹性体外表面、中间层或者内部表面覆有织物(涤纶、尼龙等布料,或其布料中参杂金属丝),从而增加强度,限制弹性体过度膨胀。

由于弹性体柔软、有弹性的特征,弹性体1201的两端开口处包裹有弹簧盖a1205、弹簧盖b1206,弹簧盖a1205和弹簧盖b1206用于压紧弹性体,弹性体产生形变,与固定块a、固定块b能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

弹性体的外部还包裹有弹簧1202,弹簧1202套在弹性体的最外层,弹簧两端抵在弹簧盖a、弹簧盖b上。增设弹簧,能限制弹性体过度膨胀;能减少弹性体内部填充压力时外型扭曲的幅度,继而更利于升降方向的力的传递。

弹簧的材质多为弹簧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下使用,需要做防锈处理。并可在弹簧外层,增加防水织物包裹。

当活动部分需要上升时,水灌入弹性体,弹性体开始膨胀、变形,弹性体变形的最理想状态是沿着升降杆轴向产生推力。但是现实是,弹性体两端受到阻力时,弹性体外形会发生扭曲,力无法全部集中在升降杆轴向上。

解决方法是:

弹性体中间轴向穿过升降杆。同时,在波浪的低点处的外径,增加固定环,限制低点膨胀,增加固定环后,波浪的低点,与升降杆有较少的间隙,压力可以通过。

当两个固定环间距或者波浪起始位置到固定环位置的距离,比弹性体波浪的高点的外直径大时,发生的扭曲较大。

当两个固定环间距或者波浪起始位置到固定环位置的距离,比弹性体波浪的高点的直径小时,发生的扭曲较少。

因此,固定环放置的位置与数量,需要根据弹性体外径与长度调整。

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家用龙头水嘴的最低工作水压在0.05mpa,相当于0.51公斤力/平方厘米。

假设产品接在最低工作水压的出水嘴,一个成年人90公斤,以此计算。

根据物理压强公式:压强(p)=压力(f)/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大于177平方厘米即可运行。

因此,弹性体的截面s的面积大于177平方厘米即可。

为了减少介质流动时,压力的损耗,可以在升降杆4上,且弹性体12涵盖的部位内开孔401,这样一来,介质不需要通过升降杆底部再传递到弹性体12内。

上述设备的工作原理是:

进水状态时,进水口打开,水经进水管流至进水口,进水口和工作口相通,水经工作口流入扶手,再通过扶手进入u型管,u型管的两个出水口将水流至对应的升降杆,升降杆伸入伸缩部分的孔将水灌入弹性体,随着伸缩部分12中的水量逐渐增多,伸缩部分12逐渐膨胀,顶升固定块a,进而驱动升降杆4向上移动,扶手8随之移动,座板10与扶手8连接,从而座板10向上移动。

排水状态时,排水口打开,排水管与控制器导通,排水口与工作口相通,用户的重力向下压升降杆,升降杆向下压固定块a,固定块a挤压弹性体,弹性体中的水流入升降杆伸入伸缩部分的孔中,经u型管进入扶手,流至工作口,然后从排水口流出,伸缩部分收缩,座板向下移动。

座板起到主要承重作用,其与u型管803、扶手8连接;坐垫起到提高舒适性的作用,其在座板上方。

座垫15可以是柔软的材质(例如:橡胶、硅胶等,或其发泡形态)、可以折叠的材质(聚乙烯、聚丙烯等,或类似吹塑、挤塑成型中空结构的),通过上述的方法,座垫前沿能随大腿板通过旋转组件一起旋转。

实施例三中的升降杆4与固定块a固定连接,除了带动座板向上移动和向下移动之外,还具有一个功能是将扶手8中灌入的液体传递到弹性体中,此时不需要考虑将工作管直接与弹性体连接。为了实现升降杆中的液体进入弹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1、升降杆一端与扶手连接,该连接处为封闭结构,升降杆与u形管803连接,且升降杆伸入弹性体的末端为开口或封闭结构,若为封闭结构,则升降杆上设有开孔401,在升降杆移动的过程中开孔401始终位于弹性体中。

2、升降杆必须伸入弹性体中,可以考虑在座板处于最低点时,升降杆也可以同时伸入套管中。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无论座板处于最低位置还是最高位置,升降杆必须有部分结构伸入弹性体中,且该部分结构上具有进出水口,通过该进出水口实现进水或排水。伸缩部分可以直接与套管密封连接,伸缩部分中的水不会进入套管中。

还可以考虑座板处于最低位置时,升降杆伸入套管中,随着升降杆向上移动,逐渐伸出套管。升降杆的末端或侧壁上可以设置进出水口。

实施例四

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如图7所示,增加了大腿板7,大腿板7与u型管803通过旋转组件转动连接。

具体的,旋转组件包括转轴16,转轴外围由圆弧面一1602和圆弧面二1601围成,圆弧面一的直径小于圆弧面二的直径,两者连接处的平面为挡面1603。

轴套17具有伸入转轴的空腔,空腔的直径与圆弧面二1601的直径吻合,当转轴伸入轴套的空腔时,由于圆弧面一与圆弧面二尺寸不一,则转轴未完全填充空腔,空腔与圆弧面一1602之间具有缝隙。

轴套的空腔内设有挡块1701,挡块的厚度与缝隙的尺寸一致,在轴套相对于转轴转动的过程中,挡块逐渐运动至抵靠在挡面上并不能继续转动,两个挡面限定了挡块的运动轨迹。

当活动部分处于最低位置时,大腿板7水平设置,通过大腿板限位杆的支撑,与座板平齐。

当活动部分逐渐升起时,大腿板离开大腿板限位杆支撑,随着旋转组件旋转。

实施例五

上述设备的固定部分上还可以安装踏板20,踏板20可以保持固定,或踏板可以合上或打开。

固定部分上可以安装踏板轴21,踏板20与踏板轴21转动连接,可以翻转至收纳状态或打开使用状态。

踏板20上还可以设置挂件a22,固定部分上还有与之对应的挂件b23,当踏板20处于收纳状态时,挂件a22与挂件b23接触,通过粘贴(魔术贴)、磁吸(磁铁)在固定部分上,便于收纳。

踏板上还可以设置防滑纹24,增加与人体脚面的摩擦力。

踏板轴的下方还可以设置踏板限位杆14,当踏板处于打开使用状态时,踏板限位杆用于支撑踏板20。

上述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

(1)进水

控制器的进水口打开,工作口始终打开,水经进水口进入工作口,工作口与工作管(工作管可以是实施例三中的扶手和u型管)相通,工作管与升降杆连通,升降杆至少伸入伸缩部分中,伸入伸缩部分的升降杆的侧壁或末端具有进出水口(可以是实施例三中的开孔401),通过该进出水口将水灌入伸缩部分中,伸缩部分膨胀,驱动座板上移。

(2)排水

当座板需要下移时,打开排水口,关闭进水口,由于人体和座板重力,向下压升降杆,与升降杆固定连接的固定块a向下挤压伸缩部分,伸缩部分中的水进入升降杆的进出水口,然后流入工作管,最后通过排水口流至排水管,实现排水。

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可以完全暴露在水淋的场景下使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